走向「老」的路上—什麼都不想做?只是和人家不一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什麼都不想做」,在2010年時首次出現,那時候已經退休5年了(55歲,哇!10年前了),寫小說,帶女性寫作班,寫了許多東西,還有劇本(上過編劇課),上幾個課,包括學歌仔戲,然後在那一年的年中,覺得情緒很低落,什麼都不想做。
下半年,遇到花精老師,使用花精,上課,上完課當諮詢師,讓我又活絡起來。2012年,什麼都不想做的情形又來了,之後就起起伏伏,繼續做我想做的事情,辦活動,也時常落在不想做的狀況中。
2018年開了一個小刀,傷口很快痊癒,那個沒有力氣,什麼都不想做的感覺更全面,徹底了,直到現在我一直處在「休養」的狀態中,除了看醫生,加上諮商、催眠、找朋友聊聊外,只能好好吃,好好睡,好好運動和過日子,回到人的基本需求中。
今年是休養的第3年,7月時覺得好一點了,現在11月,經過了這幾個月,事實是,只是好「一點點」,最近開始往老化的方向探討,情況是,除了第一篇提到的「腦袋不連線」外,還有:
■一般人喜歡的事情都不喜歡,如:旅遊,美食,看電影,看表演、展覽,做手藝……
■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其實是沒辦法待在人多的地方,所以所有的活動都沒參加,連家人聚會也一樣,有時候沒參加。
■活動或聚會時,大家的講話,七嘴八舌,覺得很吵。
■對「一般」的話題,如:說孩子、先生,購物,誰誰誰怎樣了,社會新聞……覺得很煩,沒興趣。
■覺得現在的資訊好多喔!我都不想知道,有的會引起我的煩躁。
■電視只看幾分鐘,覺得很難看,一點都不想看。
■看其他人在做的事情,各行業或生活瑣事上,覺得很麻煩。
■不想學習、上課,尤其是知識、資訊的東西,網路上的文章有的會看,有幾個主題會看,如:女性,性別,人權,弱勢者,環境,公平正義……
■不想看書,只有講自己、內在等身心靈的會看,但看很慢,一次只能看二、三頁,然後就想要怎麼去做?沒辦法像以前一樣,一星期看一本大眾心理學的書。
■以前對於作品的創作過程,某人(某店)的成就歷程很有興趣,現在都不想看/閱讀。
■只能約一位想聊的朋友面對面講講話,最多2位,超過2位就不行,我講話會比較吃力。
■可以一個人搭高鐵、火車、客運到某地走走,無法和人同行,覺得很麻煩,一點都不想。
■有名字的景點都不想去。
■走步道時,邊走邊講話覺得很累,都自己一個人去走。
……
這些是「老化」的現象嗎?正在探索中。
去年底,去做催眠,催眠師要我寫出100項我喜歡做的事情,我第一個反應是:「哪有可能?」回來寫著,寫著,真的有耶!只是和「一般人」不一樣,事情比較「小」,都是平常在做的,如:
◆做愛(只有這項目前比較難做到)
◆到別處租房子住,和台北2邊住
◆在旅館裏面玩,如特別找有游泳池的,在等朋友下班時可以自己玩
◆坐火車(或公車),隨意下車,在附近走一走
◆泡溫泉
◆在步道走路,只要有樹,有草,有鳥叫的地方就可以了
◆出門一定戴帽子和大口罩,將臉遮住,不要曬到陽光,免得有黑斑
◆到旅館吃自助式早餐;到喜歡的咖啡館吃輕食
◆健身後,躺在地板的瑜珈壂上,讓肌肉休息
◆洗過臉後,在臉上擦保養品
◆靜坐時,慢慢呼吸,注意身體的痛,通常幾秒鐘,那些痛就沒了;腦袋閃過的念頭就讓它過去
◆蒸一條魚,自己吃
◆用布拖把乾拖木地板
◆慢慢吃飯,好好咀嚼
◆用單面白紙(廢紙)寫字
◆書寫
◆約一個朋友講話
◆有太陽時,拿衣服、被子出去曬
……
我寫了一百多項,呼!放心了,我不是什麼都不想做,還是有喜歡做的,只是和人家不一樣,自己心裏開心就好。而且寫的是我喜歡做,愉快的事情,心情也跟著愉快起來,後來用一本簿子寫幾類事情,記錄自己的情況,目前寫的有:
․感謝
․愉快,開心(心情不好、不愉快也寫在這裏)
․第一次做,第一次發現(或沒做)
․腦袋不連線—這一項寫的最多
․取消,不做—想做的事情想一想,取消,不要做太多(以前的毛病)
․臆想,想到離譜的結果—自己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告訴自己,這只是我的想法,外面的世界照常,沒有變
․成見—發現有些想法或做法是我的成見(固定的看法)時,記下來
․憤怒發出來,抱怨說出來—以前都忍耐,其實不要忍耐,忍耐是不對、不好的
․特別—將覺得特別的事情記下來
․體悟
寫這些,除了記錄自己的狀況外,最大的功用是,為了寫愉快的事情,會特別去做一件讓我愉快的事情,將心情拉起來。
為了寫愉快的事情,會特別去做一件讓我愉快的事情,將心情拉起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648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向右靠】藝術家在做什麼?—屬於我們台灣的藝術象徵是什麼呢?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常帶我去看藝術品展覽和拍賣。這也跟他自己從事相關工作有關。每次其實我都有點意興闌珊,因為我都覺得那些有些無趣。好幾次我都跟他抱怨,但每次他都笑笑地回我說:「多去看就知道了。」對於這句話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我還是常常跟他去那些場所走馬看花,算做是一種附庸風雅吧。
Thumbnail
avatar
向右靠
2021-07-14
【自主學習】理想的學習,該是什麼模樣?走過冤枉路的2個關鍵提醒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我們便展開了這一生的學習之旅,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還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於是我們學習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生理需要,漸漸的我們開始學會說話,能透過講話的方式去模仿我們所聽見的話語,這時候的我們或許不懂單詞的意義,但卻享受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每天的所見所聞都是一個新的世界
Thumbnail
avatar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2021-06-15
分手後,走不出來怎麼辦?—或許你需要做的,並不是想辦法走出來 經歷分手,往往為我們帶來巨大苦痛。低沉消極了好一陣子後,我們漸漸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趕快回復正常生活,於是在內心鞭策自己:「要盡快走出失戀陰霾!」 儘管如此,要走出傷痛談何容易?想哭的時候還是會想哭、經過以前一起遊玩的地方還是會鼻酸、看到對方的動態還是會揪心、聽到情歌還是會崩潰
Thumbnail
avatar
Evelyn 有醒工作室
2021-05-17
什麼是差旅?職場走跳不能不知道的出差大小事出差指的是員工被派遣至常駐工作地以外的城市或國家辦理工作相關事務,而企業若要開發新客戶、維繫客戶關係、擴大業務涵蓋範圍,在經營上便不可能只在同一個地區進行,這使得出差旅行勢在必行。出差,對於現代企業已極為常見,無論是銷售、採購、員工訓練或公關事務,都有可能涉及商務差旅活動。經濟全球化的現今社會當中,
Thumbnail
avatar
COMMEET
2021-04-19
不是所有事物都需要證明,你需要證明的向來只有對自己         最近收到網友留言,由於受限于篇幅,就放縮略版了家寶我每天都過的很苦惱,明明我特別特別厲害,但是實際做很多事情就是做不好,父母同學老師都不相信我,感覺自己每天都過的渾渾噩噩,心情總是很低落,喜歡亂發脾氣,對於別人的質疑和職責總是很憤怒,喜歡大吼吵回去,但吵回去之後就會特別後悔,感覺并
Thumbnail
avatar
李家寶
2020-07-04
到底什麼是企業家?「企業家是一群將職業與夢想掌握在自己手中,並引導他們往自己想要的方向。」我們常常聽到企業家這個詞,但你知道是擁有哪些特質的人才會被稱為企業家嗎?我們又是如何去定義企業家這個角色呢?
Thumbnail
avatar
哈利熊HoliBear
2019-10-14
劉珞亦|過勞之島是怎麼煉成的(二) 握在方向盤上才算工時,其他都不算哦<p>政府官員說「手握方向盤才是工時」,這句話到底是對是錯?「待命時間」究竟是不是工作時間?當資方想要為了壓低成本,而鑽進法律漏洞中繼續維持既有的病態結構,勞工成為工作的俘虜,我們又如何拯救這個社會?</p>
Thumbnail
avatar
法律白話文運動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