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學3:你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理性——從眾行為產生的制約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撰文:黃璿聿

圖片來源



不會迷路的羊

你也有相同的經驗嗎?巷口有兩間賣甘草芭樂的移動攤位,其中一攤大排長龍,另一攤門可羅雀,根本討厭排隊等待的你,卻還是乖乖地加入長長的隊伍,且不斷自我催眠,這家一定比較好吃,不然怎麼會那麼多人。

加拿大的人類學家Diamond Jenness在1932年提出從眾效應(Conformity), 在訊息模糊不清的狀態下,我們傾向做跟別人一樣的行為,像是置身在羊群中的羊。研究顯示,會有這樣的行為可能是因為我們相信群體中的其他人比我們知道更多,或是因為我們想合群地被其他人接受與喜歡。

這種從眾現象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例如,部落客或網紅撰寫的開箱文或體驗文,可能會引導我們對商品的偏好而改變我們的消費行為。

不只是盲從

從眾效應,是一種社會認同(Social Proof)下的群體影響力。這樣的經驗有助我們更加社會化成群體的一份子,有助於文化訊息的散播,也有演化上的意涵。因為透過社會群體的學習,往往比個體學習來得有效率與正確得多,因此,潛意識中我們比較相信群體所做的判斷。而且許多社會的習俗與傳統,也都是因此才延續下來。

為了增進決策與判斷效率,我們大腦處理資訊有時會利用所謂的 「心理捷徑」,也就是捷思(heuristics),捷思不總是正確的。例如刻板印象就是一種捷思的偏誤,從眾效應也是。從眾效應讓我們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快速地做出正確的判斷。

而從眾效應也會帶來不好的後果,因為「多數的無知」導致的偏激的從眾效應,可以形成某種集體意識形態的偏差,也可能是點燃暴動造成迫害,甚或引發戰爭。

從眾心理會修改記憶

這樣的從眾行為深植在我們的大腦結構中,一旦我們做出與群體不同的行為,會立即活化腦中的特定區域。科學家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研究產生從眾效應而改變認知與記憶的受試者大腦活動的變化。結果發現,在海馬迴(hippocampus)與杏仁核(amygdala)這兩個區域,同時有強烈的被活化的訊號被偵測到。海馬迴一向被認為與記憶的儲存與提取有關,而杏仁核則是大腦掌管情緒的中樞。研究人員發現,這兩個區域同時活化可能使正確的記憶被從眾的假記憶給取代。

我們為了跟別人一樣,在修正答案時,也真的修改了自己的記憶。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心理學家逐年訪談與紀錄當天目擊者的個人經歷。三年後,高達50 %目擊者原先陳述的故事的細節,都已經更改,而且不約而同地目擊者間彼此描述的差異越來越小。
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說書人,為了其他人不斷修改編輯我們所講述的故事。

關鍵少數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我只有一個小時來拯救世界,我會花55分鐘去確認問題,只用五分鐘來尋找解決方案(I would spend fifty minutes 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then five minutes solving it.)」

避免從眾行為,首先要能掌握資訊,對相關知識與問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備相對完備的知識,比較能做出獨立的判斷。其次,為了避免同儕團體的壓力與資訊同溫層的先入為主的侷限,適時參考公正客觀的社群團體的意見也很重要。

在阿希的實驗中,受試者的任務是判斷右圖三條直線中哪一條與左圖的標準直線一樣長。根據實驗結果發現,當前幾位實驗同謀者都回答顯然並非正確答案的a或b選項時,大部分的受試者會傾向「從眾地」也回答相同的答案,儘管他們並不認為那是正確的。(圖片來源)


因為當初阿希從眾實驗(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也發現,只要在實驗中安排一人回答出正確答案,則受試者便會勇於獨排眾議,選擇回答與其他多數不同而是自己覺得正確的答案。這種關鍵少數所產生的制衡或平衡的力量,有時是讓群眾回歸理性思考的一大關鍵。


學習傾聽與嘗試理解不同的意見,才是我們化解從眾行為、跳脫同溫層的開始。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Fitting In: The Neuroscience of Conformity 2. How Friends Ruin memory: The Social Conformity Effect 3. Moscovici and Minority Influence


核稿編輯:鄒宇晴 行銷編輯:陳苡瑄

關注粉專 接收最新消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7會員
574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覺得你最近一次做的決定有受其他人影響嗎?任何大大小小的決定都可以,像是要看什麼電影?要吃哪間餐廳?甚至點哪個餐點? 大部分的人都會自信滿滿的說: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為「我喜歡吃XXX」、「我覺得電影符合我現在的心情」等等,「我」照著自己的想法做的選擇,跟其他人無關。不過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Thumbnail
你覺得你最近一次做的決定有受其他人影響嗎?任何大大小小的決定都可以,像是要看什麼電影?要吃哪間餐廳?甚至點哪個餐點? 大部分的人都會自信滿滿的說: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為「我喜歡吃XXX」、「我覺得電影符合我現在的心情」等等,「我」照著自己的想法做的選擇,跟其他人無關。不過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Thumbnail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受到外在世界變數影響時,我們也會認為這些變數會影響到多數人,而多數人的決定也會跟自己一樣。這種「多數人是對的」、「我是對的」心理機制,說明人類大腦很介意自己是不是在多數的那一邊。或許這反應了數十萬年來人類族群的殘酷屠殺,在依靠棍棒與投石殺人的時代,人多的一邊勝算總是比較大吧。
Thumbnail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受到外在世界變數影響時,我們也會認為這些變數會影響到多數人,而多數人的決定也會跟自己一樣。這種「多數人是對的」、「我是對的」心理機制,說明人類大腦很介意自己是不是在多數的那一邊。或許這反應了數十萬年來人類族群的殘酷屠殺,在依靠棍棒與投石殺人的時代,人多的一邊勝算總是比較大吧。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神經幾乎沒有意識地不斷進行模仿的舉動,周遭的人做某些動作,我們腦中控制那動作的神經元也會被活化,這種本能的模仿是群居生活的人類生存的條件,幫助我們與其他人類建立連結,產生彼此是自己人的情境,因為我們的祖先在大草原狩獵時代中,若被團體排斥,與別人不一樣就無法獨自存活,雖然到了文明的現代,被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神經幾乎沒有意識地不斷進行模仿的舉動,周遭的人做某些動作,我們腦中控制那動作的神經元也會被活化,這種本能的模仿是群居生活的人類生存的條件,幫助我們與其他人類建立連結,產生彼此是自己人的情境,因為我們的祖先在大草原狩獵時代中,若被團體排斥,與別人不一樣就無法獨自存活,雖然到了文明的現代,被
Thumbnail
《我們為何從眾, 何時又不?》首先以經濟學的社會行為研究進行分析,步步深入到心理學層面的行爲背後動機,以及人類先天的生理因素。各章節中有許多著名的實驗研究,都點到即止、不贅述,清楚說明該研究與書籍主題的關聯性和發現,讓非相關科系的讀者也能夠輕易理解。尤其翻譯流暢,導讀與推薦序都寫得非常好。
Thumbnail
《我們為何從眾, 何時又不?》首先以經濟學的社會行為研究進行分析,步步深入到心理學層面的行爲背後動機,以及人類先天的生理因素。各章節中有許多著名的實驗研究,都點到即止、不贅述,清楚說明該研究與書籍主題的關聯性和發現,讓非相關科系的讀者也能夠輕易理解。尤其翻譯流暢,導讀與推薦序都寫得非常好。
Thumbnail
一般來說,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認為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想要降低是自己犯錯的風險,而去仿造別人的行為,或是參考別人的看法。如吃美食前先看排隊人潮、看電影時先看網路評價,都是社會認同原理的影響。
Thumbnail
一般來說,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認為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想要降低是自己犯錯的風險,而去仿造別人的行為,或是參考別人的看法。如吃美食前先看排隊人潮、看電影時先看網路評價,都是社會認同原理的影響。
Thumbnail
你也有相同的經驗嗎?巷口有兩間賣甘草芭樂的移動攤位,其中一攤大排長龍,另一攤門可羅雀,根本討厭排隊等待的你,卻還是乖乖地加入長長的隊伍,且不斷自我催眠,這家一定比較好吃,不然怎麼會那麼多人。 什麼是從眾心理呢?
Thumbnail
你也有相同的經驗嗎?巷口有兩間賣甘草芭樂的移動攤位,其中一攤大排長龍,另一攤門可羅雀,根本討厭排隊等待的你,卻還是乖乖地加入長長的隊伍,且不斷自我催眠,這家一定比較好吃,不然怎麼會那麼多人。 什麼是從眾心理呢?
Thumbnail
從眾心理,在經濟方面常被稱為「羊群心理」。在人類社會中,個人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自己的判斷、行為上,做出符合多數人的選擇。是人們最常見的心理特徵之一,容易受到趨勢的影響。一般而言,做出的決定不會帶來太多負面影響,但常會被解讀為隨波逐流、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等。
Thumbnail
從眾心理,在經濟方面常被稱為「羊群心理」。在人類社會中,個人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自己的判斷、行為上,做出符合多數人的選擇。是人們最常見的心理特徵之一,容易受到趨勢的影響。一般而言,做出的決定不會帶來太多負面影響,但常會被解讀為隨波逐流、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