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是你自己嗎?——淺談從眾心理

2020/04/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議題無非就是新冠肺炎的防疫問題,在爆發初期,路上戴著口罩的人比比皆是,倘若你沒有「防護措施」則會被視為防疫漏洞!雖然政府提倡健康者無需戴口罩,且將口罩留給需要的人,還是可以看見民眾為了口罩,願意一大清早就去排隊。漸漸本來不想戴口罩的人,也將口罩戴上。除了是為了自身健康著想,一部份也跟社會環境息息相關。

定義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在經濟方面常被稱為「羊群心理」。在人類社會中,個人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自己的判斷、行為上,做出符合多數人的選擇。是人們最常見的心理特徵之一,容易受到趨勢的影響。一般而言,做出的決定不會帶來太多負面影響,但常會被解讀為隨波逐流、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等。

相關實驗

最有名且最早的實驗就是「阿希從眾實驗」(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實驗中,一個志願者得知他會參加一個視覺感知實驗。但他不知道的是,其他參與者都是演員,只有他是參與這個實驗的人。解說員會告訴他們要根據左邊的線,判斷右邊哪條線與左邊長度相同。依照實驗安排,全部的演員都選擇了錯誤的線。實驗人員則觀察被測試者是否會堅持己見選擇對的答案,抑或跟隨演員們的錯誤答案。第一次,被測試者選擇了正確的線,但是在第二次,他選了大家選的「錯誤的線」。
這個實驗以不同形式重複了很多次。從眾心理是如何影響人的呢?首先,「扭曲」(distortion) 是在「行動層面」,雖然被測試者認為他人是錯的,但依舊跟隨大家的選擇。再來,是在「判斷層面」,被測試者可能會想,應該自己沒看到大多數人看到的。最後,是「感知層面」,被測試者對於「對與錯」的感受,在多數人影響下產生扭曲。
(參考實驗影片:The Asch Experiment

從納粹德國看從眾心理

二戰結束至今已經七十五年,雖然現在多數人與當時納粹統治時期無關聯,但那段歷史能如影隨形跟著他們。
當希特勒確立極權統治時,國內並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在當時,理所當然,這些反對浪潮都被鏟去了。漸漸地,越來越少反對的聲音,順應著這樣的情勢,納粹的勢力不斷擴張。人民的生活無時無刻都被納粹管控著,難道大家都甘願如此嗎?
對於納粹政府的極端手段,當時的德國人民並非一無所知,當每個人都選擇沈默,即使有幾個人內心激昂,認為政府做的是極其錯誤的,也會像社會大眾一樣,順從政府,因為活命才是最重要的。極端手段加上從眾心理,造就了當時的納粹。

結語

從眾並非全然是不好的,重要的是,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人是群體動物,大多數都是在尋找歸屬感,能夠離群索居的人少之又少。當我們跟隨社會腳步同時,也不妨停下想想是否是符合自己意願的選擇,避免成為盲從者。

參考資料

  1. 原來放棄自由這麼容易..美國教師實驗5天,全班洗腦變納粹
  2. 明知別人是錯的,也會跟著錯:如何解釋指鹿為馬的「從眾心理」?
  3. 從「阿希實驗」解讀大品牌都偷偷在用的從眾心理學
  4. 納粹德國
  5. The Asch Experiment
責任編輯:賈穎軒 核稿編輯:鄒宇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7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