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高兮,既未有名。
〈Enuma Elish〉收錄在 Cesair 的第一張專輯《Dies, Nox et Omnia 日、夜與萬有》之中,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歌。
「Enuma Elish」是古巴比倫創世史詩《Enûma Eliš 埃努瑪‧埃利什》開首的句子,譯成英文便是「when on high」,饒宗頤老師的中譯版本譯作「
天之高兮 」。歌詞內容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古老的一族神祇有關。
其實這首歌需要配合同一張專輯的第一首歌〈
Prologue 序曲 〉才能擁有完整的閱聽體驗,因為〈序曲〉收錄了巴比倫創世神話中有關原始神的部分,亦即阿勃祖 (Apsu,淡水/甜海) 與提阿瑪特 (Tiamat,鹹海) 的故事。祂們誕下〈Enuma Elish〉中提及的一對子女--拉赫穆與拉哈穆 (Lahmu & Lahamu,均代表星座)。
拉赫穆與拉哈穆又誕下一對子女,名為安沙爾 (Anshar,天空) 與基沙爾 (Kishar,大地)。安沙爾與基沙爾則是誕下兒子安努 (Anu,天父/天堂的化身)。安努是巴比倫萬神殿中地位最高的神祇之一,被視為此後誕生的眾神之父及其祖先。
儘管隨著朝代更替,祂的權柄被剝奪或被分派給地位日漸攀升的神祇--例如《埃努瑪‧埃利什》的英雄主角馬爾杜克 (Marduk),一位地位崇高的古巴比倫神祇,也是巴比倫城的守護神,安努在美索不達米亞悠長的歷史之中始終有著不可取締的地位。
歌詞翻譯
古巴比倫語歌詞來源﹕Cesair - Enuma Elish (Lyric Video)、
Lyrics Translate
英語翻譯來源﹕Cesair - Enuma Elish (Lyric Video)
由於 Cesair 認為無人得知古巴比倫語該如何正確發音,他們便在此自行發揮了。
1/ Šuma la zukkurū
Šīmatu la šīmū
Ibbanū-ma ilū qerebšun
When none of the Gods had been formed
Or had come into being
When no destinies had been decreed
其時諸神無名無形
其時命運無序無跡
2/ Lahamu u lahamu
Uštapū šumī izzakrū
Lahmu and Lahamu
Were formed and came into being
拉赫穆與拉哈穆
誕自原初之水合流
3/ Enuma eliš la
Nabu-ú šámamu
Šapliš ammatum šuma la
Zakrat
When the Heavens above did not exist
and the Earth beneath had not come into being
其時天界尚未可尋
其時大地尚未成形
4/ Gipara la ki-issuru
Susa-a la she'u-ú
Enuma ilu la šupu-u
Mana-ma
Before Meadow-land had coalesced
and reed-bed was to be found
遠在草原併合之前
遠在葦地浮現之前
5/ Anšar u kišar ibbanū
Elišunu atrū
Urrikū ūmī ussibū šanati
Ansar and Kisar, who excelled them, were created
They prolonged their days
They multiplied their years
安沙爾與基沙爾誕於此時
能力猶勝父母
為日月延壽
使年歲倍增
6/ Anum apilšunu
Šanin abbīšū
Anu, their son
Could rival his fathers
其兒安努
名號與力量皆媲美先祖
7/ Enuma eliš la
Nabu-ú šámamu
Šapliš ammatum šuma la
Zakrat
Gipara la ki-issuru
Susa-a la she'u-ú
Enuma ilu la šupu-u
Mana-ma
x3
When the Heavens above did not exist
and the Earth beneath had not come into being
Before Meadow-land had coalesced
and reed-bed was to be found
x3
其時天界尚未可尋
其時大地尚未成形
遠在草原併合之前
遠在葦地浮現之前
x3
巴比倫創世史詩《Enûma Eliš 埃努瑪‧埃利什》
Cesair 的〈Enuma Elish〉擷取了世界起源的其中一塊拼圖,原作《埃努瑪‧埃利什》則是記述了一個悠遠又熟悉的故事,反映人類文明中不曾抹滅的好勝與鬥爭面向。以下先看看四個名詞的簡介,對理解史詩的背景和內容比較有幫助。
美索不達米亞 (Mesopotamia) 一個西亞的歷史地域,位於兩河流域之間,
肥沃月灣 (連結含地圖) 以北的地方,在幾千年間許多不同的民族曾進駐過這片土地,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帝國、亞述帝國及巴比倫帝國等。範圍遍及
現今的中東地區 (連結含地圖)﹕大部分伊拉克地區、科威特、敘利亞東部、土耳其東南部、土耳其-敘利亞及伊朗-伊拉克邊界。
蘇美爾文明 (The Sumerian Civilization) 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地區(現伊拉克南部)最早的已知文明,與古埃及文明、秘魯小北文明、愛琴海米諾斯文明、古中國文明、中美洲文明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並列世界早期的文明搖籃之一。連同史前時期計算在內,存在時期約為公元前 4500 年至公元前 1750 年。
阿卡德帝國 (The Akkadian Empire) 繼蘇美爾文明之後,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帝國,將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亞述人與巴比倫人)統一納入治下。存在時期約為公元前 2334 年至公元前 2154 年,後來分裂成為北方的亞述帝國與南方的巴比倫帝國。
巴比倫 (Babylon) 原本是阿卡德帝國的一個小城鎮,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城邦,在
漢摩拉比 (對,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較有系統的法典《漢摩拉比法典》的制定者)於公元前 18 世紀成立古巴比倫帝國之後,城邦規模開始擴張。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亦開始被稱為「巴比倫尼亞 (Babylonia)」。
帝國在短期內滅亡之後,巴比倫曾被不同的民族統治過,後來由亞述人重建成為新巴比倫帝國的國都,其中一任國王
尼布甲尼撒二世 所建造的空中花園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埃努瑪‧埃利什》講述的是巴比倫帝國版本的創世史詩,由原始神交合生出眾神為起始,中間歷經舊神與新神的鬥爭,最後以讚美眾神推舉的新王(眾神之神)馬爾杜克作為結束。
原文以古巴比倫語寫成,並以蘇美爾-阿卡迪楔形文字刻印在泥板上,一共有七塊,其碎片及複製品分別散落在阿舒爾(Ashur,亞述古城)、基什(Kish,蘇美爾古城)、尼尼微(Nineveh,亞述古城)的
亞述巴尼拔 圖書館廢墟、薩爾坦(Sultantepe,亞述古城)和其他考古遺址之中,由相關學者經過漫長的解讀和拼湊才得出現在比較完整的版本。
以古文明神話的角度來解讀《埃努瑪‧埃利什》的話,這個故事訴說著我們耳熟能詳的創世過程﹕秩序取代混亂、光明戰勝黑暗。
配合巴比倫城(或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來解讀《埃努瑪‧埃利什》的話,可將之解讀為一個尋求政治正當性或統治合法性的故事﹕巴比倫文明是蘇美爾文明的延續,甚至如史詩中新神擊敗舊神所暗示的--更勝一籌,藉此奠定巴比倫與其守護神馬爾杜克的地位。
《埃努瑪‧埃利什》泥板
以下簡述每一塊泥板的內容,為了保持敘述的流暢性,我省略了很多細節,包括蘇美爾風神恩利爾 (Enlil) 的部分。雖然衪跟安努和埃亞(這位本來也是蘇美爾的神祇)同樣被視為美索不達米亞的三位至高神祇,但在《埃努瑪‧埃利什》中衪沒有甚麼特別的作為。
有興趣閱讀整篇《埃努瑪‧埃利什》的朋友可以參考這裡(英譯)﹕Enuma Elish - The Babylonian Epic of Creation - Full Text - Ancient History Encyclopedia
第一塊泥板 創世之前,一片混沌,一片虛無。
在原始神阿勃祖* (Apsu,淡水/甜海) 和提阿瑪特* (Tiamat,鹹海) 水乳交融之下,一對神祇誕生,是為拉哈穆 (Lahmu) 與拉赫穆 (Lahamu,均代表星座)。衪們生下另一對神祇,是為安沙爾 (Anshar,代表天空) 與沙基爾 (Kishar,代表大地)。衪們生下兒子安努 (Anu,天父/天堂的化身),安努與妻子再誕下埃亞** (Ea)。
*亦有一說是衪們為淡水和鹹海的神格化身。
**埃亞的前身是蘇美爾的創造之神恩奇 (Enki),不知從甚麼時候與阿卡德和巴比倫神話中的埃亞融合。
安努創造的眾多神祇(新神)令提阿瑪特感到煩厭不已,阿勃祖亦沒有能力使衪們安靜下來。二人的助手穆木 (Mummu) 建議毀滅新神,提阿瑪特不願意毀滅衪們的造物,但新神製造的噪音令阿勃祖日夜無法休息,感到非常困擾,於是接受了穆木的提議。新神因而噪動不安。
埃亞先下手為強,向阿勃祖下咒使之陷入沈睡,然後宰了衪,並囚禁穆木。埃亞從而得到阿勃祖的光環與權柄,與妻子進駐阿勃祖的土地*,並在其心臟地帶創造出馬爾杜克,一位力量超越埃亞與諸神的神祇。
*亦即地下流有淡水/甜海的土地,是美索不達米亞宇宙觀之中擁有重要地位的地理位置,巴比倫古城據說便是興建在「阿勃祖」之上。
安努創造了四道風,並將之贈予馬爾杜克。馬爾杜克利用風翻起浪濤,令提阿瑪特既驚且惑,陷入瘋狂。
其他神祇向提阿瑪特抗議,認為衪對伴侶阿勃祖被殺一事袖手旁觀,亦對安努創造的風表示不安。提亞瑪特於是創造了十一隻怪物,與衪的兒子及新伴侶--金固 (Kingu / Qingu) 聯手進行復仇。衪將「命運泥板 (Tablet of Destinies) 」賜予金固,使無人可質疑金固下達的命令。
第二塊泥板 埃亞聽說提阿瑪特的復仇計劃後,跑去找祖父安沙爾討論。安沙爾深受其擾,勸埃亞去安撫提阿瑪特,但埃亞受到提阿瑪特的咒術影響,發現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與衪對抗,於是請安沙爾找另一名神祇執行這個任務。
安沙爾找上兒子安努,但跟埃亞一樣中了提阿瑪特的咒術,無功而回。
安沙爾愈來愈憂慮,衪推舉馬爾杜克 (Marduk) 為衪們的主將,以對抗提阿瑪特。
馬爾杜克信心滿滿地預言了自己的勝利,並要求以「事成後成為眾神主宰」作為回報。
第三塊泥板 安沙爾派遣衪的助手 Kaka(一位地位較低的巴比倫神祉)前往尋找拉哈穆與拉赫穆,轉告衪們事情的經過,並希望衪們對馬爾杜克出戰一事作出決定。
拉哈穆、拉赫穆與其他天界神祇聽見提阿瑪特想要對衪們復仇,均感到躁動不安,但在與安沙爾見面之時,感到非常愉快,在桌邊又吃又喝,最後在微醺的狀態下同意讓馬爾杜克出戰。
第四塊泥板 馬爾杜克獲得高於眾神的王座、權杖與法衣,又得到武器(包括弓箭、釘頭鎚、閃電及安努創造的四道風)去對付提阿瑪特。
衪將火焰灌滿自身,還配備安努賜予的網子和四道風,自己又創造了三道風,分別是﹕一道旋風 (whirlwind)、一道氣旋 (cyclone) 和一道妖風 (Imhullu, the Evil Wind),打算用來困住提阿瑪特。
馬爾杜克指控渴求戰爭的提阿瑪特是一切的亂源,成功激怒提阿瑪特與自己進行決戰。衪利用網子抓住提阿瑪特,並對著提阿瑪特的臉釋放出妖風。提阿瑪特張口吞下妖風,妖風從內撐開衪的身體,令衪的嘴巴無法合攏,馬爾杜克一箭射中衪的身體,並剖開衪的肚子。
提阿瑪特麾下的神祇四散奔逃,最後跟由衪所創造的十一頭怪物一樣被綑綁起來。馬爾杜克用釘頭鎚搗爛提阿瑪特的頭顱,後來將衪的屍體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製成天堂。
第五塊泥板 馬爾杜克以眾神為原型造出不同的星座和釐定年曆。衪創造了日與夜、月亮,並以提阿瑪特不同的身體部位造出雲朵、雨水、山脈、天空、大地等等,從提阿瑪特眼中流出的水凝聚成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眾神興高采烈,迎接馬爾杜克為衪們的新王。
衪們認為馬爾杜克會帶來繁盛和成功,視衪為神龕的守護者,願意聽從衪的任何命令。馬爾杜克便說,衪為眾神造出天地後,打算為自己建造一座豪華的宅邸,並歡迎眾神前來作客休息。
衪打算稱之為「巴比倫」,「偉大神祇之家」。
*中東河流 (連結含地圖),底格里斯河 (Tigris) 在東面,幼發拉底河 (Euphrates) 在西面,在兩河之間的平原地帶發展出的文明稱為「兩河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 (Mesopotamia) 文明」。美索不達米亞這個詞彙來自古希臘語字根「中間 (mesos)」和「河流 (potamos)」,因此有「河流中間 (之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