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閱讀風土,閱讀地方的前世今生

《鹽分地帶文學》是我最近認識的新朋友。
翻開書,讀到的第一篇文章是包子逸的風土散記。才沒看兩行字,我的身體已自動靠向椅背,調整出一個舒服的姿勢,因為大腦懂身體想要的,想要好好的讀下去。他字裡行間的精彩不僅讓我讀到了不懂的地方歷史,也讀到了文學的撫慰。
我才明白原來我對台南的風土知識如此匱乏,不免讓我反省到底是什麼限制了我的想像。而我們引為傲的台南文化豈止是做做表面而已,文化之所以能夠創新、與時並進、深入尋常人家的生活,就是因為底蘊夠深。也因此讓我對這本文學刊物更加有興趣。
《鹽分地帶文學》以書寫風土為主,而什麼又是風土呢?林阿炮寫道:
風土在中文世界裡,意指一地之風俗民情和地理環境,但現今它更常連繫上的是法文Terroir一詞。Terroir不容易翻譯,經常被用於討論法國的葡萄酒產區,大致是指特定地域的氣候、土壤、溫度,以及種植方式、製作工序、人文傳統…等的總和。 Terroir有時也譯做風土條件,加上條件二字,更加顛覆了風土的好、壞觀念。…風土作為一種條件,並無好壞之分,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材物產也是如此。 — 林阿炮,激勵人心的「風土」
讀著許多篇書寫台南的文章,讓我對這座我居住的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知道了為何台南口味嗜甜,而幾百年前曾依海而貴的鹽水,至今為何「退隱為一則帶著海味的傳說*」;還有五股綠竹筍、埔里茭白筍、雲林落花生…它們的風土故事。
認識我們居住的這片土地真的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當我們懂得了原來前人是這樣生活的,原來這個地區以前有過這段歷史,原來這些食物是依靠這些生長的…,心中隱隱的也長出了對人與物的絲絲連結。
上文中提到的書名及人物連結參考: 《鹽分地帶文學》 包子逸 林阿炮 * 引用包子逸在鹽分地帶文學第89期中的文章字句
〔這是我的生活小故事,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您在下方拍拍手追蹤我,拍手可以拍5下喔,非常感謝您的鼓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