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則(或篇)徵文:<我的違章家庭>。
前一陣子,有位朋友發起讀書會,不公開,各自邀請熟人,原來想要的是「中年女性」,結果來的都是拉,哈!
讀完書,聊聊時,互相說說各自的感情、伴侶等。結束時,我的感覺是:「我們這些違章關係,只能偷偷摸摸來,不能公開,不能向家人提起,愛情中的快樂不能分享,痛苦無人傾吐。」
合法的關係(如:婚姻)卻棄置一旁,離婚就不用說了,還有:分居、沒互動,有生活互動但沒性生活……等,在表面上看似「正常」的家庭中,暗藏的是各式各樣的「例外」,各自牽扯的「婚外情」。
實質上這麼美好的伴侶關係,終其一生,都要躲起來,只能在特定族群(拉朋友)中分享、取暖嗎?當民法修改,同性婚姻合法時,在同志為結婚慶賀時,會不會帶來一波的男女離婚潮呢?(註)
我們每天(或每隔幾天)在2個世界中穿梭,像魔法世界一樣,我們看得到2個世界,「一般」世界的人只看得到一個;我們都有2個名字,2個身分;2個email;2個臉書;我有2個部落格。
前女友說,她每次從台南開車來左營約會,在高速公路上的半小時,好像走進哆啦A夢的任意門似的,來到不同身分,不同感情,不同關係,不同生活……的另一個世界。
我和拉朋友們大都沒有出櫃,非常謹慎小心地在「現實生活」中保持這個秘密。多年前,一群拉朋友一起爬郊山,一陣子之後解散,只剩我和帶隊的伙伴偶而約爬,有時候零星邀其他的拉朋友一起。再後來,她約了她的同學一起爬,我也約我生活中的朋友一起。
我想出了一個方法,分「A團」和「B團」,如果今天有異女(異性戀女生,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家人),事先跟拉朋友說是「A團」,大家恢復本名,講話時要小心一點,如果要說拉話的話,得在其他人走遠,沒異女在場時再說;如果都是拉的話,就叫「B團」,用拉圈的名字,什麼話都可以說。
我們這麼辛苦地活著,為什麼呢?生命的走處就是這樣。
1.有人清楚自己愛女生,不結婚,一輩子要頂著「單身」的頭銜過日子。她可能有伴,有她的小家庭要承擔,但不能讓人家知道,沒有他人的認同和體諒,如社會中的孤島,尤其碰到家人和伴侶都生病,需要照顧時,除了蠟燭兩頭燒之外,不被諒解,沒有支持的苦處,只能自己吞。
2.有人原來就愛女生,只是擋不住結婚的壓力,也想給自己一個機會,進入異性戀婚姻,每個人在結婚時都抱著「從此回歸正常,當賢妻良母」的念頭,只是幾年後壓不住對女生的情慾,出來找女朋友。
3.有人是小孩幾歲時發現的(有各種際會和遇見,引發了那點火苗),這時小孩還小,大家都希望將小孩帶大,和先生的關係沒有不好,只是親密關係是一翻兩瞪眼的事情,假裝不來,當情慾對象和孩子的爸爸不一致時,這真是人生很困難的事情。
同婚通過了,同志們從此就幸福美滿嗎?或許現在的社會比較開放,比較有機會談論這些性別的議題,也不斷地在各種團體中做性別教育,一般人對同志和各種性少數比以前多認識一點。能夠自在出櫃做自己的人畢竟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小心地活著,這些「違章」關係會合法化,見天日嗎?看每個人的勇氣和機緣吧!
註:本文前半段寫於2017年,同婚還未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