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稿來Q】我的關係花園花團錦簇-對開放式關係的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覺得伴侶關係粗分(最少)為3種:身體吸引力、心靈相通談得來,再來是生活陪伴-不用說很多話,也不一定身體非常滿足,但就是喜歡在一起生活,互相陪伴。

能夠遇到一個人,對她3種都滿意,那真是神仙伴侶,太幸運了,這也是每個人的夢想(我稱之為幻想。);再來是滿足兩種,那也很不容易,也很幸運;大部份人只能滿足一種,那怎麼辦呢?(另一個問題是她對我3種都滿足嗎?不一定耶!)

當初兩人相遇時,是因為某一種的吸引,非常滿意;一段時間之後,另一種的要求出來,發現不滿意時,該要求對方改善嗎?還是要求她遷就、配合?如果改善不了的話要怎麼辦呢?通常是改不了的。反之也是一樣,我愛她,就得勉強我自己嗎?

或許是我這個人比較複雜,要的比較多,但對於伴侶關係我有田地和抽屜的比喻:

-1.我有許多塊田,和她一起耕種了一、兩塊,其他的地要讓它荒蕪,還是找其他人來一起種?

-2.我有許多個抽屜,她只進駐了一、兩個,我要讓其他的空著,養蚊子,讓蟑螂爬來爬去,還是找其他人來填滿呢?

如果只允許和一個人合作的話, 那就只能任由這些田地閒置,或是硬拖著她來種,引起她的怨聲載道,事實是種得很差,植物都奄奄一息,或她東西種了,也沒活過。

反之也一樣,她喜歡的我一定得喜歡嗎?她給我的好意,我一定要高興接受嗎?她想去的地方我一定要陪,想做的事我一定也得想做,只因為我們是伴侶?

到了人生歲數從減開始算的時候,我要怎麼看待我的不滿足呢?要忍耐、壓抑、算了,或是偷吃、分手,再找下一個呢?

一開始我很清楚我們的吸引點是什麼,也彼此非常滿意。時間久了之後,加上情況改變、不常見面,另外的需求突顯出來。我知道她無法滿足我這些需求、對我在意的事情沒興趣,於是我一直都另找別人談或做。但這樣的做法進展有限,讓我失去了動力。

我要忍耐,任憑我的內心荒蕪嗎?還是要滿足我自己,另尋出路呢?

我知道「開放/多重關係」已十多年。幾年前和一些中年拉子(媽)相處時,以一起寫作作為維繫情感的方法。我看到網路上許多情傷文,拉友們也都表示不想再找伴了,只要有一般朋友一起老就好了,因為想戀愛的話,就馬上聯想到分手、情傷的麻煩和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愛情是美好的,為什麼要放棄呢?我自己在思索情感關係的其他可能時,想到這個。仔細看了幾本論文,將重點整理成一篇文摘作為簡介。從此不只在寫作班或團體中介紹,碰到朋友就解說推廣,簡直是開放/多重關係的直銷人員。當時沒想到自己要實踐。

我不願意過中老年女人傳統的人生,做的事情不一樣,沒有前例可尋,沒有共同奮鬥的同伴,得自己獨自摸索,時常覺得處在孤獨中,只能問自己要什麼?怎麼做?如何整合現有的資源,開創出自己的方向,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清楚認識到,不管有沒有伴侶、孩子,人生到最後都是孤獨的,沒有「一個人」可以填補我的空白,不會有「我跟她在一起就滿足了」的事情發生。

我在自己的困境中想了很久,決定不管她了,我的人生我自己決定,我的情慾是我的,為什麼要被一個人獨占,守著一個人?開始向外尋求可能,滿足我自己──瞞著她。

隱瞞?坦誠?

我參加了「開放/多重關係讀書會」,除了讀書、討論,聽實踐者分享之外,也想探討如何開始。原本打算瞞著她(比較簡單),只和之後認識的人都先溝通這點。但讀書會幾次之後,我覺得隱瞞是不好的,情感的流動會受到阻礙,而且沒有必要,對方是會感覺到的,我決定要坦誠。接下來讀的篇章果然寫到隱瞞是不好的,達不到效果,所以開始計劃要怎麼跟她坦誠,如何表達我有這樣的需求,談我想要這樣的關係,。

以「一對一關係為天經地義」,認為「大家都這樣」的人無法理解這種關係,首先想到的是不可能,戀情本來就是獨占的,尤其親密和性,不可能和別人共享。還有,嫉妬、競爭、權利損害、時空分配問題……。在不斷的爭吵,她的哭訴、傷心、分手可能中,夾雜著我的解說、表白、溝通。這是一項人生的大課題啊!我的人生功課,非做不可。她問:「為什麼目前穩定的關係不好呢?」我說:「沒有不好,多幾個人會更好。」

她:我不夠好,所以妳要找別人
我:不是,妳沒有不好,只是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滿足另一個人,我也是不能滿足妳所有的需求。
她:我可以忍耐、等待,去做別的事,妳為什麼不能忍耐呢?
我:我想要的更多。

她:我多來陪妳就好了嗎?
我:和這沒關係

她:我退休後來和妳同住,妳就沒有開放關係的需求了嗎?
我:和我們同住沒有關係,我想要的是和不同的人建立關係。

她:妳可以和別人建立任何關係,包括心靈相通在內,只要沒有身體接觸就好了
我:這是綁在一起的。如果2個人都有感覺的話,希望不要有限制和阻礙,能繼續發展下去。

她:妳就是想找別人做愛。
我:不是,對於只有性的床伴我沒興趣,我想和人建立關係,有的人可能發展到性,有的不會,會有不同的層次和關係。

她:我想到妳和別人做愛就覺得噁心,不想碰妳。
我:我會更愉悅,我們之間也會更愉悅。
她:不會,我有權益被剝奪的感覺。

從關係中看見自己

我想建立多一點的關係,從關係中看見自己。我認為的自己是我自己認為的,跟實際的我一樣嗎?不一定。更多的我我看不到,要從和別人相處中看到。

和別人相處一定要相處到床上嗎?性關係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我不想設限,停止在某個截止線前。

想要先跟她溝通,等她同意後我再開始做,而我一位聽得懂我在說什麼的朋友說:「妳根本是在強迫她接受,她沒有選擇,必須同意。」是的,但我不願意說出:「好吧!我放棄開放關係」。而是希望跟她解釋,希望她能了解(接受)。

目前依然處在溝通中,我也在沒力氣中,所以還沒開始行動。

《關係花園》書中有句話,將關係和花園類比;我希望我的花園裏很熱鬧,有各式各樣的花、樹、草,還有設施,而且它是一座活著的花園,有新的進來(生出來),也有死掉的……

我愛的人不只一個,愛我的人也有許多個,還有曾經我愛的,愛我的也都真實存在過,不管彼此有沒來往、聯絡,我都將美好的經歷留存在記憶(或東西)裏(別人我就管不了了,至少我會這麼做),她/他們可能是女、男、跨性別……各種可能。

X年後-我的關係花園花團錦簇

或許幾個人同住,成為大家庭(也或許維持目前的情形,我一個人住,不想和人同住),而這些關係可以讓我的人生很豐富,多采多姿。

建立同志的養老院是許多同志們的夢想,正式的同志養老院還沒實現時,幾個同志揪集住在一起,一起老,也是許多人的夢想。

朋友揪集住一起,尤其老人們,各自的癖好習慣固定,不容易相處,也容易拆伙(因各種原因),如果這些人是(曾經)和我有親密關係的人的話,像《道德浪女》書中寫的,有現任情人(們),前任,前任的現任(或前任)情人……,或是孩子,各自的家人……,年齡層也比較多。當然住民會來來去去,就跟關係一樣,這樣的組合,除了友情之外,再加上愛情和性關係(或親情),維繫的力量就更緊密──這是我到住養老院之前會繼續編織的夢想。

當我躺在床上快死的時候,回顧一生,了無遺憾,我做了我想做的,至少努力過,不管情人在不在眼前,至少沒辜負自己這一生。(我要交待家人,叫「死」或「過世」,不是「往生」,說「往生」太矯情)

(寫於2015年)

原文刊登 Queerology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1會員
686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3
作者註:雖然同婚通過了,但是平權和不歧視的對待並沒有理所當然地跟著來到,仍然要繼續努力。 我為網氏訪談「老年拉子情歸何處」焦點話題時,聽她們敍說的過程中覺得難過又心疼。她們都超過50歲,最年長的65歲,父母健在,也沒有缺手缺腳,更沒橫禍,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正當的工作,表面上過著和「一般人
Thumbnail
2021/11/03
作者註:雖然同婚通過了,但是平權和不歧視的對待並沒有理所當然地跟著來到,仍然要繼續努力。 我為網氏訪談「老年拉子情歸何處」焦點話題時,聽她們敍說的過程中覺得難過又心疼。她們都超過50歲,最年長的65歲,父母健在,也沒有缺手缺腳,更沒橫禍,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正當的工作,表面上過著和「一般人
Thumbnail
2021/11/02
註:本文為訪談文 小學的時候,我和女同學互動時有不一樣的感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同學間的要好到了互稱「老公」、「老婆」的程度。 國中時,我極端討厭男生,我想是因為基因,還有我的家庭背景重男輕女有關,為什麼女生就要做家事,男生不用?或許那時我的女性主義萌芽了。 高中時,我喜歡一位班上同學檬,我
Thumbnail
2021/11/02
註:本文為訪談文 小學的時候,我和女同學互動時有不一樣的感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同學間的要好到了互稱「老公」、「老婆」的程度。 國中時,我極端討厭男生,我想是因為基因,還有我的家庭背景重男輕女有關,為什麼女生就要做家事,男生不用?或許那時我的女性主義萌芽了。 高中時,我喜歡一位班上同學檬,我
Thumbnail
2021/10/25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2021/10/25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Can we have all it? 我們能擁有一切嗎?』 產出很慢、消化很慢、整理很慢,腦中的思緒不像斷捨離房間的雜物,說丟就丟、說歸位就歸位… - 『更新腦袋』 依然是思緒整理的篇章,期望下一週的分享就是好好將累積已久的觀後感、讀後感慢慢筆記出來。 自身的狀態相當好(簡直完美)、但
Thumbnail
『Can we have all it? 我們能擁有一切嗎?』 產出很慢、消化很慢、整理很慢,腦中的思緒不像斷捨離房間的雜物,說丟就丟、說歸位就歸位… - 『更新腦袋』 依然是思緒整理的篇章,期望下一週的分享就是好好將累積已久的觀後感、讀後感慢慢筆記出來。 自身的狀態相當好(簡直完美)、但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愛情和關係的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理想伴侶的條件和期望。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愛情和關係的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理想伴侶的條件和期望。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夥伴來找我談話,聊的是與先生之間的關係。 ​​ 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情?她說,結婚三十年,兩人之間總有一種隔閡感,先生不理解她的喜好、心情;兩人出門旅遊,總是一前一後,各自行動,詢問她想要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夥伴說,想要跟先生感可以更好。 ​​ 這個回答很誠實、也很真實。先不論一段關係是否走入
Thumbnail
夥伴來找我談話,聊的是與先生之間的關係。 ​​ 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情?她說,結婚三十年,兩人之間總有一種隔閡感,先生不理解她的喜好、心情;兩人出門旅遊,總是一前一後,各自行動,詢問她想要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夥伴說,想要跟先生感可以更好。 ​​ 這個回答很誠實、也很真實。先不論一段關係是否走入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