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求宿寧逾日,雲行詎隔年?

【送最澄上人還日本國】 唐·幻夢
  • 却返扶桑路,還乘舊葉船。 上潮看浸日,翻浪欲陷天。 求宿逾日,雲行隔年? 遠將竺法,歸去化生緣。
幻夢,唐貞元(785—805)末,天台僧。生卒年未詳。存詩一首,即《送最澄上人還日本國》。唐朝時候的日本僧,就是現今的留學生,在中土求得佛法,即一刻也不停留的要返回故土,【求人留宿卻(寧願)多留一日(朋友的殷勤挽留),宣揚佛法,渡施苦眾,又豈能再蹉跎一年呢?】這裡的「寧」對「詎」都有反詰疑問義!最後一句的「乾」字,有玄機!就詩句的對仗,「乾」對「化」,都是動詞!「乾」的動詞在字典只有「乾燥,乾涸」義!無法契合詩句。來看康熙字典的釋義:
《本義》乾,健也。《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
所以,這裡的「乾」是「健,進,行不息」之義!
消失中的語詞!一個語言的滅絕,會有一個消蝕的階段,當外來強勢語言侵入,不常用詞會被慢慢取代,然後可用詞逐漸減少,最後就是被全面攻佔!「或詎敢」看起來,這是文人用詞,漢學消亡,方言只剩日常白話語,一些書面詞,就此斷層!
台日典記錄:ia7-ku2-kann2 =ma7-ku2-kann2, 基本上是三字同義字連做夥!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