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劇|影集《返校》:文學少女們攜手鋪展她們的救贖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返校》原本為赤燭遊戲所開發,打從遊戲即已打響知名度,改編電影在 2019 年金馬獎獲得十二項提名,最終奪下四項大獎,其中包含最佳改編劇本。如此閃耀的成績,很難說對後續影集沒有砥礪的效應。然而,遊戲長度約在三小時上下,若扣除道具的摸索、關卡的推敲,單就「文本觀看」長度來說,可能僅有一小時,電影則為一百分鐘。影集首先面臨的挑戰即為要如何延展、抽繹原有的素材,來覆蓋八集、五百分鐘左右的長度?得開展出新意,又不能偏離原本初衷,最大的考驗是「能打動兩種截然不同的群體」──對「《返校》宇宙」瞭若指掌的忠實愛好者,以及未曾經歷遊戲與電影洗禮、對其時代背景認知也有限的觀眾。
在這些前置條件下,團隊做了一大膽的突破:直接增建另一時空,先以世紀末的翠華中學切入,再透過「請回答 1960」的往復穿梭,讓兩代對話。角色也有了「二代擴充」,從學姊方芮欣獨挑大樑到加入第二女主角劉芸香,老師張明暉之後有沈華,學弟擔當魏仲廷也尋得繼任者程文亮。
觀眾很快將發現,影集把原有抽象的文藝氣息做了具體而微的編織。有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也有朱天心《擊壤歌》跟鍾曉陽《停車暫借問》。三十年之間、跨過解嚴前後也產生影響,由大時代大敘事/讀書會,逐步聚焦至個體困頓/詩社。劉芸香初步登場的詩作〈剩下〉,即是典型向內掏挖之作,指向時代背景的意涵並不深刻。詩社的指導老師沈華,乍看之下與張老師有幾分神似,為觀眾捎來一絲「思辨」的清新氣息,作風倒也有別,張老師靜默地守持「讀書會」祕密,沈華則是高聲宣布他對翠華的革新芻議。
四位男女主角都掌握運字的能力──為何有此安排?
讀過《一九八四》的觀眾,可能已能聯想到語言往往與權力連動:誰掌握了權勢,誰就能詮釋;相反地,語言的變異或不馴,則可能象徵權力有所真空。方芮欣、劉芸香兩人均受到環境無聲的制約與桎梏,寫字成了他們少數表達自我、辨認個人意志的奶與蜜之地。值得觀察的是兩人被「異議」的原因也因時代而形變,方芮欣面對的挑戰是「人民不被鼓勵表述意見」,劉芸香被白教官教訓的主因則是「不務學生正業」。
劉芸香所處的年代,解嚴已逾十年,然而權力關係擦脂抹粉,以更幽微的形式深入人心。翠華中學(國家)所彰顯的威權不再明目張膽、橫徵暴斂,人們在看似有選擇的前提下讓渡自由。如劉芸香因故來到翠華中學,日後受沈華鼓舞,再次投身創作,我們很難說劉芸香受迫,卻又能夠在白教官的監視與沈華日益誇張的行止中,感受到劉芸香一點一滴失去了「自由」。最明顯的例子為三十年前的「國家感謝你」,潛移默化變成「為你好」。白教官跟沈華互扮黑臉白臉,不提自己在結構中的權勢與既得利益,反而是一臉用心良苦。因道貌岸然,最是難以抗拒。
隨著劇情逐步推演,三十年前的國家暴力這回轉以個人的性暴力「借屍還魂」。我認為這是影集的可觀突破,它把白色恐怖的情境,以劉芸香受到老師侵犯的劇情再次奪胎換骨,讓人再次思考「權力」如何運作,即使是看似純粹個體對個體的性暴力,仍有社會的互助,以及強凌弱的潛規則。「為什麼拖到這麼晚才說?」也與三十年前對於政治犯的質疑「為什麼要明知故犯地籌辦讀書會」遙遙呼應。把控訴的手指向結構、指向加害者向來是艱困的。
再來,我想討論影集的另一特色,即「創作」反覆地在前幾集出現。方芮欣/張明暉,劉芸香/沈華,兩對男女都是「文藝青年」。張明暉、殷素素等人甘冒挑戰國家威權的風險,領導學生在隱密空間內進行閱讀與書寫,背後緣由也許正如《一九八四》的男主角,想方設法在電幕監視不到之處寫日記。這些人物透過讀、寫這些創作性活動,試著抵達或追求的絕非僅止於文字技藝的突破,最終都為延伸至思想上的自由。沈華與劉芸香未受國家嚴密監控之累,但「家父長式」的威權遺緒仍存,他們的創作,可說是自身困厄與他人期望的混合物。
四個角色中,就以沈華與原先的《返校》宇宙最格格不入,顯然是影集團隊匠心獨運之作。我想抽出一點篇幅談沈華跟劉芸香:兩人後續發展,與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情節有幾分雷同,令我聯想到林奕含曾在訪談中提出「會不會,藝術從來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一問。單看沈華表現,或也會做出此一見解,但若把視角置放於張明暉身上,又將大幅改觀。得知「出事」以後,張明暉當下的自省讓人動容,「沒有想到小孩纖細,我真不是一個好老師」,換句話說,張明暉並沒有利用自己跟學生的「知識落差」從中套利,而是一肩扛下他身為「高權者」的責任。
再來看劉芸香,她並未混淆一事:是沈華辜負了他,不是文學。換句話說,只有行為主體可以承擔罪責。其他都不能。為什麼劉芸香能夠做出如此澄澈透明的判斷?我認為方芮欣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的內心,勢必扮演了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若云藝術從來只是巧言令色,我們怎麼評價張明暉?殷翠涵?方芮欣?最難堪的真相也許是:巧言令色的是權力,藝術只是權力運作過程中,被迫背鍋的替罪羔羊。另一方面,也感謝編劇並未把疑難上升至伍迪.艾倫、波蘭斯基、金基德的程度,畢竟,沈華的詩集嚴重滯銷,是翠華圖書館的萬年庫存。若沈華不是個贗品(一如李國華品味之粗劣),我相信這討論將複雜百倍。
最末,我想指出個人心目中,影集版《返校》的可貴亮點:這是極為罕見的「女孩拯救女孩」的敘事(從芸香的命名即已些微劇透)。我不禁聯想到 2016 年朴贊郁《下女的誘惑》,兩位階級迥異的女孩,為了逃出煉獄而相互算計,患難之中反而磨出真情,洞見「心有所愛,不忍世界頹敗」的可貴,攜手逃出生天。起初,劉芸香獨學而無友,方芮欣的伴同(不折不扣的 ghost writer)讓她不必孤獨面對家庭分崩離析、校園欺凌與沈華將她徹底地「物化」成為謀私的工具;劇情中後期,劉芸香與方芮欣產生了有趣的「交接」,劉芸香因方芮欣而完整──她從情緒不穩、幻覺連連的泥淖爬起,起身扶持方芮欣邁上懺悔旅程。兩人是彼此的鏡照,劉芸香鋪出一條「縱然輪迴再來,我們也不至重蹈覆轍」的救贖之路。只要方芮欣終於想起,而劉芸香沒有忘記。
自奧許維茲集中營「倖存」下來的作家李維在《滅頂與生還》所述:
「在國家社會那個非人體制裡,腐化的力量太驚人,讓人難以自省。這個體制讓人墮落,與體制同化,因為它需要或大或小的共犯才能運作。要跟這個體制對抗,必須擁有堅實的道德防禦工事⋯⋯我們歐洲人今日的道德防禦工事夠強嗎?如果今天在受需求驅使的同時又受到誘惑,我們會如何表現?」(倪安宇譯。時報出版)
或把問題還原至張明暉的祈願:「願早一日,自由如雨,遍灑這座島嶼」,我們可以對那一天的到來抱持想念嗎?劉芸香的種種反應,把觀眾猶豫不決的心證,一步步推向肯定(順帶一提,性平案件調查現場,班長竟選擇與位處下風的劉芸香同一陣線,也是不容小覷的指標),雖然這份肯定的內涵,仍有待更多細緻的討論跟情節來填補,但我仍激賞影集做出了「我們能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有可能從歷史中學到教訓」的宣示,有時候改革的動力來自,先相信了再說,相信就是力量。
全文劇照提供:公共電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這是我覺得這兩部韓劇最打動我的地方。它們沒有急著說出一些道理,也沒有給予一個絕對圓滿的結局,因為它們已經意識到在真實世界當中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終其一生都只能且戰且走。然後我想起台灣許多流行的心靈成長書籍,這些作者出發點也未必不良善,但是我討厭它們急於給予人生一個指引的同時,取消了現實的複雜。
如果安達沒有魔法,按照他的個性將永遠不會知道黑澤對他的心意,因此當他接受了黑澤的告白,並認為自己或許就是為了觸碰他的內心而擁有魔法時,愛情又繞回了最初始,也最單純的認知:被愛,也被需要的幸福。那不只是單純的「我是為了他而生」,而是明白自己的存在成為某個人快樂與哭泣的原因,明白自己能夠愛人,也值得被愛
梳理基於生理及社會性別差異而造成引發 PTSD 的兩性區別後,再回過來看《香水》這部德國影集,我們便能發現《香水》中的人物設定在性別及創傷的關聯性上進行了顛覆。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發現《香水》中的主要角色幾乎都帶著來自童年的創傷經驗,而他們成年後的行為也顯示了創傷情境的固著⋯⋯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這是我覺得這兩部韓劇最打動我的地方。它們沒有急著說出一些道理,也沒有給予一個絕對圓滿的結局,因為它們已經意識到在真實世界當中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終其一生都只能且戰且走。然後我想起台灣許多流行的心靈成長書籍,這些作者出發點也未必不良善,但是我討厭它們急於給予人生一個指引的同時,取消了現實的複雜。
如果安達沒有魔法,按照他的個性將永遠不會知道黑澤對他的心意,因此當他接受了黑澤的告白,並認為自己或許就是為了觸碰他的內心而擁有魔法時,愛情又繞回了最初始,也最單純的認知:被愛,也被需要的幸福。那不只是單純的「我是為了他而生」,而是明白自己的存在成為某個人快樂與哭泣的原因,明白自己能夠愛人,也值得被愛
梳理基於生理及社會性別差異而造成引發 PTSD 的兩性區別後,再回過來看《香水》這部德國影集,我們便能發現《香水》中的人物設定在性別及創傷的關聯性上進行了顛覆。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發現《香水》中的主要角色幾乎都帶著來自童年的創傷經驗,而他們成年後的行為也顯示了創傷情境的固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哈雷路亞,嗆司!」這句山下智久眨眼喊出的回到未來咒語,至今仍是眾多日劇迷心目中的經典台詞。不過時隔多年之後再次重看,從少女變成上班族、觀看方式從第四台變成串流平台,客觀與主觀的條件都已截然不同,《求婚大作戰》帶來的感動,會有所變化嗎?
Thumbnail
很廢的同事,大概每個人都曾經遇過。但廢到令人懷疑她是不是在藏招的,肯定只有《無能之鷹》裡的鷹野爪子了。2024 年秋季檔的日劇,絕大部分的表現都中規中矩,因此讓荒謬到有點電波系的漫改日劇《無能之鷹》更顯得獨樹一格。
Thumbnail
雖然在情節的構織與人物的形塑上不盡如人意,本劇還是擁有一個極其動人的情感內核,是關於不論私人仇怨為何,仍會為了天職而救人的大義與良善,更是關於在絕境之中,閃爍在人物眼眸中的那束不滅的「光」,那到底是向死的光,還是向生的光?
Thumbnail
《無罪推定》作為一部律政劇,並非毫無缺陷,但只要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僅僅只是想等到一句無罪,怎麼會如此漫長」的心境,從而願意在未來每一次想要輕易蓋棺論定時,多思考一秒,我想,就已是本劇最大的意義所在吧。
Thumbnail
相較《少年法庭》以類職人單元劇的形式,探討少年司法的多重面向,從不可理解的少年之惡,到安置機構的體制困境等等,《九部的檢察部》事實上是以更接近刑偵劇的思維在構建情節,也實現了混雜職人劇與刑偵劇的微妙平衡。從主角各自的職涯前史事件,到周旁人物捲入的突發刑案,全劇逐步串聯起一條環環相扣的完整調查線。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如果要把你的童年寫下來、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來到節目裡的作者,她的童年非常特殊、非常精彩,她寫下來,也與插畫家合作了一本圖文書,《回尋腦海裡的小丑魚》,作者是方宥心,插畫家呂綵庭Baw。 蓉:大家對宥心比較「新」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很傑出的演員,常常入
Thumbnail
在《幻愛》中,成全李志樂的愛情的條件是李志樂與葉嵐共同將仇恨拋向母親,是葉嵐必須在高學歷女性被假定為愛情與學術不可兼得的偽二元對立中作出選擇。其實,葉嵐所面對的偽二元對立,也包括多元情慾與單偶純愛。而《幻愛》無法把她的情慾探索進行到底,便也親手馴化了這位原本頗具顛覆性的高學歷慾女。
Thumbnail
撰文者:薛惠琪(飾演 女兒劉佳穎) 在這次的《從性憶起》性別教育工作坊的下半場活動裡,我們首次以「沉浸式劇場」作為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性別議題的方式。而在第三場社區的戲劇體驗課中,我們更以臺劇《俗女養成記》為整門課的主軸,讓觀眾一同參與劇場的演出。現在,就讓沒有參與到這場戲的女兒佳穎來和大家一起做場戲
這一天,溫碧瑞去找廖燕芳,看到廖燕芳在看超能少女舞,就知道了古運良已經出手在追求廖燕芳了。他走進A班到廖燕芳桌位對他說:池上遼一其實是個色情狂,你為什麼看他的書?廖燕芳一笑說:林小清。溫碧瑞大驚說:採歌芝。廖燕芳說:是!你在找水良,我在找多巴雨。溫碧瑞說:為什麼你也進入了辣仔良的故事?廖燕芳說:這叫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哈雷路亞,嗆司!」這句山下智久眨眼喊出的回到未來咒語,至今仍是眾多日劇迷心目中的經典台詞。不過時隔多年之後再次重看,從少女變成上班族、觀看方式從第四台變成串流平台,客觀與主觀的條件都已截然不同,《求婚大作戰》帶來的感動,會有所變化嗎?
Thumbnail
很廢的同事,大概每個人都曾經遇過。但廢到令人懷疑她是不是在藏招的,肯定只有《無能之鷹》裡的鷹野爪子了。2024 年秋季檔的日劇,絕大部分的表現都中規中矩,因此讓荒謬到有點電波系的漫改日劇《無能之鷹》更顯得獨樹一格。
Thumbnail
雖然在情節的構織與人物的形塑上不盡如人意,本劇還是擁有一個極其動人的情感內核,是關於不論私人仇怨為何,仍會為了天職而救人的大義與良善,更是關於在絕境之中,閃爍在人物眼眸中的那束不滅的「光」,那到底是向死的光,還是向生的光?
Thumbnail
《無罪推定》作為一部律政劇,並非毫無缺陷,但只要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僅僅只是想等到一句無罪,怎麼會如此漫長」的心境,從而願意在未來每一次想要輕易蓋棺論定時,多思考一秒,我想,就已是本劇最大的意義所在吧。
Thumbnail
相較《少年法庭》以類職人單元劇的形式,探討少年司法的多重面向,從不可理解的少年之惡,到安置機構的體制困境等等,《九部的檢察部》事實上是以更接近刑偵劇的思維在構建情節,也實現了混雜職人劇與刑偵劇的微妙平衡。從主角各自的職涯前史事件,到周旁人物捲入的突發刑案,全劇逐步串聯起一條環環相扣的完整調查線。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如果要把你的童年寫下來、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來到節目裡的作者,她的童年非常特殊、非常精彩,她寫下來,也與插畫家合作了一本圖文書,《回尋腦海裡的小丑魚》,作者是方宥心,插畫家呂綵庭Baw。 蓉:大家對宥心比較「新」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很傑出的演員,常常入
Thumbnail
在《幻愛》中,成全李志樂的愛情的條件是李志樂與葉嵐共同將仇恨拋向母親,是葉嵐必須在高學歷女性被假定為愛情與學術不可兼得的偽二元對立中作出選擇。其實,葉嵐所面對的偽二元對立,也包括多元情慾與單偶純愛。而《幻愛》無法把她的情慾探索進行到底,便也親手馴化了這位原本頗具顛覆性的高學歷慾女。
Thumbnail
撰文者:薛惠琪(飾演 女兒劉佳穎) 在這次的《從性憶起》性別教育工作坊的下半場活動裡,我們首次以「沉浸式劇場」作為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性別議題的方式。而在第三場社區的戲劇體驗課中,我們更以臺劇《俗女養成記》為整門課的主軸,讓觀眾一同參與劇場的演出。現在,就讓沒有參與到這場戲的女兒佳穎來和大家一起做場戲
這一天,溫碧瑞去找廖燕芳,看到廖燕芳在看超能少女舞,就知道了古運良已經出手在追求廖燕芳了。他走進A班到廖燕芳桌位對他說:池上遼一其實是個色情狂,你為什麼看他的書?廖燕芳一笑說:林小清。溫碧瑞大驚說:採歌芝。廖燕芳說:是!你在找水良,我在找多巴雨。溫碧瑞說:為什麼你也進入了辣仔良的故事?廖燕芳說:這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