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寫給2010的自己,很開心2020又遇到了你!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兩年前的那個冬天,距離2019年的跨年還剩一週,清晨五點我帶著一些換洗衣物離開了家。高雄的旅館臨時找不到空房,我終於耐不住冷回到我的工作室,想找一個人陪我說話,但清晨五點誰可以陪我說話呢?我躺在工作室那張簡陋的沙發床上稍微的睡去,直到天亮被工作室外公車的發動聲吵醒,我滑著手機在聯絡人名單上,不知道誰可以陪我說話。
我忘記後來我究竟找了多少個人陪我把我過不去的坎說了一輪又一輪,應該有兩三個吧!其中兩個是我沒有把握願意聽我說話的人,一個則是長久以來陪著我的長輩,我終於忍不住在電話裡哭了幾回。然後我決定找一個可以讓我好好睡一覺的旅館,好好的睡一覺。是,就只是那麼微小的夢想,好好的睡一覺。
該怎麼跟別人形容「我也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樣暴躁、焦慮、多慮、失眠、不安……該怎麼讓人知道「嘿!不要再看著我指責我為什麼會這樣,我比你們更想知道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比任何人都討厭我自己這樣。」大多數的人恐怕都只會想回答:「那你就不要這樣!」
就在那個能讓我好好躺下睡覺的雙人床上,我隨意地打開了曾經給一段戀情的戀人寫信的網站,看著那些字,我完全無法回憶起那時的我是什麼模樣的?我完全無從那些文章裡想起那個剛滿三十歲的自己,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寫出那些時隔十年我再也寫不出來的堅定、勇敢,當然那時的害怕及徬徨十年後再回頭看也會覺得當時過分憂心忡忡了!
是啊!我一直是個憂心忡忡的人。我總是比別人早一步發現那些不需要太過敏銳張揚的情緒;我總是憂心忡忡想著許多明天的事明天再煩惱也不遲的焦慮;我總是以為天塌下來了,永遠都要我替身邊的人扛著、頂著,即使我根本軟弱得不想承擔些什麼,但我總是這麼相信著!
那是2019跨年之前的事。
我沒有習慣在一年之末給自己一年之初的期許,倒是整個2019年的前半,我開始慣性地每天找主題來寫文章,把那些在心裡的憂心忡忡轉化為文字,將那些煩心的、焦慮的,以及我不想扛下的軟弱,全都交給文字,用最直接的剖白一傾而出。
只不過,有一件事我始終沒有辦法克服,那便是「在群體裡永遠找不到的歸屬感」,如同後來2020年的一整年,我寫下無數篇關於離開社群、遠離人群的那些文章……總還是有太多人旁敲側擊的想問我:「你為什麼那麼在乎這些事?」「你為什麼覺得別人應該理會你?」「你為什麼總是那麼尖銳?」「你為什麼總是需要朋友?」(這個問題是這些眾多問題裡我覺得最愚蠢的一個。)「你為什麼老要寫這些東西像是在指責誰!」
很少人發現,我寫的所有的文字,都是我感受到的「我」,很多人急著對號入座,很多人趕忙撇清,但真正很少人明白,文字所承載的,多半是寫字的那個人的情緒,無關乎他人,也無關乎這個世界要變得多冷漠,我只是想從這些書寫裡,找到那個「我也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答案!
也是某一次我登入了2009年第一個註冊的Facebook帳號。若要說twitter讓我認識了無數個電腦前面的人,而讓我稍稍和「群體」的關係緊密起來,並且讓我了解「原來人是可以這樣交到朋友的」,那麼Facebook的存在,的的確確替我造成了無比且巨大的疏離感,但有趣的是,本來就與人群不怎麼靠近的我「到底為什麼會這麼不習慣這種疏離呢?」
我看著2010年的自己,總是不斷地在生活找樂子,發著許許多多很開心的訊息,其中不乏很白痴、很無厘頭,讓人不禁莞爾的蠢事,還總是覺得自己的人生超級精采有趣的想要分享給別人!
只是為什麼隨著時間像是遺失了什麼?好像誰偷走了我的某一項拽在手裡的玩具,讓我失去童年隨手摺只紙飛機的那種愉快和開心!
2019年的最後一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寫給自己的,2020成為更溫暖的人〉,起因是從開始感受著身邊總是有幾個人,不論你多焦慮、暴躁,總是會等你自己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他們依然願意擁抱你;總是有幾個工作上的伙伴,不論你工作上多麼要求、龜毛,或是急躁地想解決工作上的事,他們仍會在工作過後和你一起聊聊天說說話;總是有幾個每次看你躲起來關上門不給人靠近,但在你打開門時,他們會溫柔地和你說說話,分享你的生活和他們的人生;總是有那麼幾個人,不論你多麼難搞、討厭、全身長滿別人口中的刺,就是會等在那裡給你一點時間,或是直接跑跑跳跳走過來說一句:「不要煩了,我們出去玩!」
他們總是可以這麼溫暖的待在那裡,讓你知道「即使你跑掉了,你回頭的時候我們還在這裡」或者你有時也發現,在那樣溫暖的相伴裡,自己也能夠在適時的時候,讓人感到溫柔的對待。
於是2020年的後來,竟在這個時空中與那個消失在記憶中2010年的自己相遇。
前一陣子突然收到一個許久都不願意靠近的友人來信說了一段話。她說:「不要再困在人際關係的界定裡。你喜歡寫,那就努力去寫,那自然就會吸引一些人靠近,那些因著興趣靠近的朋友,我覺得超棒。」
我咀嚼了許久。
2020年的最後半個小時。我很開心2010年那個開心的我,又重回了我的生命裡。我想,我要非常感謝一些願意給我溫暖而讓我感到溫暖的人。
我喜歡因著興趣靠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興趣太過廣泛而且常常不夠深入的足夠與人共享那樣貼近的心靈,但何其幸運的是,我擁有更多的是跟我興趣不同,個性不一樣,甚至是立場完全相反卻能夠深交至今的朋友。
因為如此,我願意相信成為更溫暖的人不為了他人,而是為了更溫暖自己,好讓自己拽在手上的那只紙飛機,如同年少一樣,總是能載滿自己對世界的好奇與想像,更如同自己躺在青青草地上,即使無聊的仰望天空的白雲,都能得到足以讓自己展開笑容!
謝謝你,2010的我。以及,我的朋友們!
再見,2020!
圖:20100925陽明山擎天崗 Canon EOS 5D Mark II
P.S
我並不偏愛紙飛機,但非常熱衷摺紙。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2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4K會員
86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個多麼自律到可以成為模範的人,或是有什麼祕方可以教別人「自律你應該怎麼樣做?」大概就這麼一個準則:「在身心狀態舒服時好好工作,在不舒服的時候才能安心休息!」若是學生的思考邏輯會是這樣:「快一點把作業、功課寫完,想幹嘛就可以幹嘛去!」
有些東西抓不到的,就從手上放掉;有些事改變不了的,就繞個彎走另一條讓自己舒服的路;有些掙扎若是無法抵抗而必要存在的,記得別掐死自己了。有些人就是會一生都陷在那個掙扎裡,有些人恰好幸運地終於決定再不對抗命運和人生的掙扎,好好地成為自己!
你要是真的想問我:「到底怎麼樣可以這樣天天寫文章?」別無他法的是:「專心過你的生活!」
我想,最完整的我全部都在文字裡,而最像我自己的我,其實是像莫子儀散發出來的那種教人安心的安靜。也許從來沒有人會記得還有我待在這裡,但我相信或有哪一日這種安靜都是相互陪伴的安心。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個多麼自律到可以成為模範的人,或是有什麼祕方可以教別人「自律你應該怎麼樣做?」大概就這麼一個準則:「在身心狀態舒服時好好工作,在不舒服的時候才能安心休息!」若是學生的思考邏輯會是這樣:「快一點把作業、功課寫完,想幹嘛就可以幹嘛去!」
有些東西抓不到的,就從手上放掉;有些事改變不了的,就繞個彎走另一條讓自己舒服的路;有些掙扎若是無法抵抗而必要存在的,記得別掐死自己了。有些人就是會一生都陷在那個掙扎裡,有些人恰好幸運地終於決定再不對抗命運和人生的掙扎,好好地成為自己!
你要是真的想問我:「到底怎麼樣可以這樣天天寫文章?」別無他法的是:「專心過你的生活!」
我想,最完整的我全部都在文字裡,而最像我自己的我,其實是像莫子儀散發出來的那種教人安心的安靜。也許從來沒有人會記得還有我待在這裡,但我相信或有哪一日這種安靜都是相互陪伴的安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沉迷哲學需要被防範?在這個充斥抖音、手遊與社交媒體的時代,我沒見過有哪位年輕人因陷入哲學思考而荒廢學業、逃離職場。當一件根本不成問題的事情被當成問題,往往是為了掩蓋更嚴重的問題。明明問題不在哲學,卻非要抓哲學當擋箭牌。這種空洞的警告牽涉兩種常見的心理機制——「心理代償」與「替罪羊心理效應」。
Thumbnail
琉璃映彩 世人皆愛 心眼不壞 喜歡作怪 學庸96.09.04/12:30
Thumbnail
寫給瓊瑤阿姨的話: 那年, 讀妳的小說讓我心怦然; 好幾夜淚流滿面。 在春情初萌時節, 妳敘述的愛情模樣, 曾經讓我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數十年過去 我老了,妳也終究走了。 回憶逐漸模糊, 可是妳那本本小說中的愛情故事, 仍然熾熱得像是火光般清晰。 一路好走。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涯中,工作效率與成果的好壞,往往取決於你對一個專案的態度。你可能發現,當你真正喜歡一個研究工作時,方法並不是刻意尋找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從熱情中迸發出來;而當你不喜歡一個任務時,無論有多精巧的工具或方法,最終都只是為了「應付了事」。 這就是心態對研究工作產生的深遠影響。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嫉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緒。當你看到同門成功發表高影響因子的論文、在國際會議中受人矚目,或者拿到令人羨慕的學術機會時,內心的嫉妒可能悄然升起,讓你既羨慕又不安。 然而,嫉妒並不是弱點,更不是羞恥的情緒。它其實是一種指南針,指向了你真正渴望的東西。它提醒你:「這是你想要的
2020,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一年
Thumbnail
2022年底,我辭掉了工作。 這真是一個聳動的開頭,但我知道我想寫的,不僅於此。這只是一個事實,一個決定,我無意以此證明自己是個多麼勇敢(或者無知)的人。我陷入了此生最漫長的旅行,而我哪裡都沒有去,只是待在一個房間裡,等著自己膨脹或者碎裂,被過去恐懼抓住,以及那些總是來不及抵達未來的焦慮。不同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我們聖誕新年假期結束了,現在剛開工了~ 但已經開始厭世🫠 這篇來說一說轉念好了,眾所周知,我是個臉皮極厚又極普信的人,任何情況我都能轉成對我有利的方向,結果就是我非常的容易走出低潮,可能睡個覺就沒事了。 人為什麼會不想起床不想去工作呢?其實是因為他們想到起床之後會感受到的一切負面情緒
Thumbnail
沉迷哲學需要被防範?在這個充斥抖音、手遊與社交媒體的時代,我沒見過有哪位年輕人因陷入哲學思考而荒廢學業、逃離職場。當一件根本不成問題的事情被當成問題,往往是為了掩蓋更嚴重的問題。明明問題不在哲學,卻非要抓哲學當擋箭牌。這種空洞的警告牽涉兩種常見的心理機制——「心理代償」與「替罪羊心理效應」。
Thumbnail
琉璃映彩 世人皆愛 心眼不壞 喜歡作怪 學庸96.09.04/12:30
Thumbnail
寫給瓊瑤阿姨的話: 那年, 讀妳的小說讓我心怦然; 好幾夜淚流滿面。 在春情初萌時節, 妳敘述的愛情模樣, 曾經讓我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數十年過去 我老了,妳也終究走了。 回憶逐漸模糊, 可是妳那本本小說中的愛情故事, 仍然熾熱得像是火光般清晰。 一路好走。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涯中,工作效率與成果的好壞,往往取決於你對一個專案的態度。你可能發現,當你真正喜歡一個研究工作時,方法並不是刻意尋找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從熱情中迸發出來;而當你不喜歡一個任務時,無論有多精巧的工具或方法,最終都只是為了「應付了事」。 這就是心態對研究工作產生的深遠影響。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嫉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緒。當你看到同門成功發表高影響因子的論文、在國際會議中受人矚目,或者拿到令人羨慕的學術機會時,內心的嫉妒可能悄然升起,讓你既羨慕又不安。 然而,嫉妒並不是弱點,更不是羞恥的情緒。它其實是一種指南針,指向了你真正渴望的東西。它提醒你:「這是你想要的
2020,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一年
Thumbnail
2022年底,我辭掉了工作。 這真是一個聳動的開頭,但我知道我想寫的,不僅於此。這只是一個事實,一個決定,我無意以此證明自己是個多麼勇敢(或者無知)的人。我陷入了此生最漫長的旅行,而我哪裡都沒有去,只是待在一個房間裡,等著自己膨脹或者碎裂,被過去恐懼抓住,以及那些總是來不及抵達未來的焦慮。不同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我們聖誕新年假期結束了,現在剛開工了~ 但已經開始厭世🫠 這篇來說一說轉念好了,眾所周知,我是個臉皮極厚又極普信的人,任何情況我都能轉成對我有利的方向,結果就是我非常的容易走出低潮,可能睡個覺就沒事了。 人為什麼會不想起床不想去工作呢?其實是因為他們想到起床之後會感受到的一切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