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碩博士生:嫉妒是實現夢想的指南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嫉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緒。當你看到同門成功發表高影響因子的論文、在國際會議中受人矚目,或者拿到令人羨慕的學術機會時,內心的嫉妒可能悄然升起,讓你既羨慕又不安。


然而,嫉妒並不是弱點,更不是羞恥的情緒。它其實是一種指南針,指向了你真正渴望的東西。它提醒你:「這是你想要的,但尚未擁有。」如果你能正視它,並付諸行動,嫉妒可以成為推動你前進的強大動力。


1. 嫉妒是追求夢想的暗示


在學術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嫉妒往往來自於你對他人成就的欣賞和自身未滿足的渴望:

• 當你看到同學在頂尖期刊上發表成果,可能是因為你也希望達到這樣的學術高度。

• 當別人在論文答辯時自信且條理清晰,這或許反映了你對提升自己表達能力的渴求。


嫉妒讓我們直面自己真正的目標,並揭示了內心的不足。它不是單純的負面情緒,而是一種提醒,幫助我們找回努力的方向。


2. 如何將嫉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嫉妒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它或陷入負面情緒。要將嫉妒轉化為行動,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步:正視嫉妒,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與其迴避,不如停下來反思:「我為什麼嫉妒?我想擁有的到底是什麼?」

• 例如,看到別人在會議中發表精彩演講,你可能意識到自己希望提升表達能力,讓研究成果更有說服力。


第二步:將渴望具體化,設定清晰的目標

• 把你的渴望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目標。例如:「明年要在國際會議上展示我的研究成果」,或者「每週提升一次英語表達能力」。

• 明確的目標能幫助你理清思路,讓努力有方向感。


第三步:拆解目標,制定可行計劃

• 把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小步驟。例如:

• 大目標:「發表頂尖期刊文章」

• 小步驟:每週閱讀 3 篇相關文獻,定期與導師討論研究進展,提升數據分析技巧。

• 這樣的計劃不僅降低了壓力,也讓你能循序漸進地實現目標。


第四步:付諸行動,讓嫉妒變成動力

• 不要停留在計劃階段,真正開始實踐。每完成一個小目標,你就更接近大目標,也會感到成就感,逐漸取代負面的嫉妒情緒。

• 當你努力的成果開始顯現時,你會發現,這種轉化的過程不僅讓你更接近目標,也提升了你的信心。


3. 嫉妒是鬧鐘,但需要行動去喚醒


如果我們無視嫉妒,它將成為一種無盡的內耗,讓你陷入焦慮與自我否定;但如果你選擇正視它,並採取行動,那麼嫉妒會成為推動你突破自我的力量。

• 忽視嫉妒的後果:它會像一根刺一樣,時時提醒你那些無法達成的渴望,進一步加深挫敗感。

• 面對嫉妒的好處:它是一個內在的鬧鐘,喚醒你沉睡的潛力,只要願意行動,就能讓它指引你前進的方向。


結論:嫉妒是進步的指南針,不是缺陷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嫉妒是學術競爭中無法避免的一部分,但它並不是弱點。相反,嫉妒是一個寶貴的提醒,幫助你認清內心的渴望,並指引你朝著目標邁進。


當下一次嫉妒出現時,不要抗拒它,而是問自己:「我想要什麼?」然後將這個渴望具體化,拆解為可行的行動,並一步步實踐。只有行動,才能讓嫉妒從內心的不適,變成成長的動力。


嫉妒並不可怕,無所作為才是最大的敵人。選擇醒來,去實現你真正渴望的目標,直到你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avatar-img
470會員
1.7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邊總有幾個「脆友」,不管我發什麼文,他們都一定會按讚。雖然按讚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沒那麼重要,但每次看到他們的支持,我總會覺得內心暖暖的,這種默默的互動,讓人感受到一種舒服又特別的連結。 1. 按讚,是一種小而確定的支持 在日常的社交媒體上,脆友的每一個讚,就像是在說:「我有看
作為一名機器學習碩博士生,你的生活可能充滿了訓練模型的長時間等待、GPU 的卡頓、失控的超參數調整,甚至無窮無盡的 Debug。這些日常的壓力,難免會影響你的情緒,而與伴侶的爭吵也變得在所難免。 但即便如此,親密關係的穩定仍然能為你在學術研究中提供巨大支持。而我發現,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
作為一名 UCLA 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經常會接觸研究實習生,協助他們進行學術研究和實驗項目。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選對研究實習生,比花大量時間去指導一個不適合的人更加重要。 以下是我對兩種類型實習生的觀察: 1. 找錯實習生:耗時耗力,卻難有收穫 • 需要事無巨細地監督 有些實習
真正好的書與文章,不僅讓你閱讀時愉悅,更重要的是挑戰你的思維,讓你感到不適,甚至「傷害」你的大腦。因為只有這樣的內容,才能促使你成長與突破。以下是 5 個原因,為什麼好的內容應該讓你頭疼: 1. 打破認知的舒適圈 2. 促使你深度思考 3. 帶來情緒上的衝擊 4. 幫助你建構新知識體
在統計學、數據科學和商業分析中,預測技術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們幫助我們利用現有的數據,推測未來的可能走向。以下介紹 10 種常見的預測方法及其特點,幫助你選擇最適合的工具來解決問題: 1. 趨勢分析(Trend Analysis) • 概念:通過分析歷史數據,找出長期的模式或趨勢。 •
我在 30 歲拿到美國普渡大學統計系的博士學位。如果要定義屬於 30 歲的成功,我會這樣說:每天都能看書,透過書來改變自己。 30 歲,是一個特殊的人生階段: • 個人輸入(Input)開始下降:學校已不再是主要的學習場域,外界不再給予你系統化的知識灌輸。 • 個人輸出(Output)
身邊總有幾個「脆友」,不管我發什麼文,他們都一定會按讚。雖然按讚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沒那麼重要,但每次看到他們的支持,我總會覺得內心暖暖的,這種默默的互動,讓人感受到一種舒服又特別的連結。 1. 按讚,是一種小而確定的支持 在日常的社交媒體上,脆友的每一個讚,就像是在說:「我有看
作為一名機器學習碩博士生,你的生活可能充滿了訓練模型的長時間等待、GPU 的卡頓、失控的超參數調整,甚至無窮無盡的 Debug。這些日常的壓力,難免會影響你的情緒,而與伴侶的爭吵也變得在所難免。 但即便如此,親密關係的穩定仍然能為你在學術研究中提供巨大支持。而我發現,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
作為一名 UCLA 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經常會接觸研究實習生,協助他們進行學術研究和實驗項目。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選對研究實習生,比花大量時間去指導一個不適合的人更加重要。 以下是我對兩種類型實習生的觀察: 1. 找錯實習生:耗時耗力,卻難有收穫 • 需要事無巨細地監督 有些實習
真正好的書與文章,不僅讓你閱讀時愉悅,更重要的是挑戰你的思維,讓你感到不適,甚至「傷害」你的大腦。因為只有這樣的內容,才能促使你成長與突破。以下是 5 個原因,為什麼好的內容應該讓你頭疼: 1. 打破認知的舒適圈 2. 促使你深度思考 3. 帶來情緒上的衝擊 4. 幫助你建構新知識體
在統計學、數據科學和商業分析中,預測技術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們幫助我們利用現有的數據,推測未來的可能走向。以下介紹 10 種常見的預測方法及其特點,幫助你選擇最適合的工具來解決問題: 1. 趨勢分析(Trend Analysis) • 概念:通過分析歷史數據,找出長期的模式或趨勢。 •
我在 30 歲拿到美國普渡大學統計系的博士學位。如果要定義屬於 30 歲的成功,我會這樣說:每天都能看書,透過書來改變自己。 30 歲,是一個特殊的人生階段: • 個人輸入(Input)開始下降:學校已不再是主要的學習場域,外界不再給予你系統化的知識灌輸。 • 個人輸出(Outpu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承蒙過去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過程中, 從網路上蒐集到許多人的經驗分享, 同時受到很多幫助而能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想將這段經歷及個人反思記錄下來, 讓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我們, 能夠與起伏不定的心情和平共處而持續邁進! 之前曾經在諮商社群及Dcard蒐集大家的疑問, 感謝大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承蒙過去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過程中, 從網路上蒐集到許多人的經驗分享, 同時受到很多幫助而能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想將這段經歷及個人反思記錄下來, 讓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我們, 能夠與起伏不定的心情和平共處而持續邁進! 之前曾經在諮商社群及Dcard蒐集大家的疑問, 感謝大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