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農曆五月初六)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今天跟各位略微介紹「佛教」,讓大家知道佛教的次第與順序。「佛教」兩個字,分為總說和別釋。總說:佛教,是指佛陀的教義、教法或教育。而別釋的話:
佛,梵語「佛陀」,即智者、覺者,乃福德智慧達到究竟圓滿的人,這裡指的是教主釋迦牟尼佛。
教,即教義,乃釋迦牟尼佛於證悟後,將其所悟的真理宣說出來而成的。又「教」,從宗教說,是指供奉釋迦牟尼佛為教主的宗教;從教義說,是指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證悟後,所宣說出來的四聖諦等教法;以此教法來教育他人,也使他人開悟,即為佛陀的教育。
佛教的特色分為佛、法、僧三寶。三寶,依道宣律祖研究《四分律》時,說明,第一種叫作理體三寶、第二化相三寶、第三住持三寶、第四一體三寶。(
註)
一、理體三寶:佛寶,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分法身;法寶,指滅理無為;僧寶,指聲聞學、無學功德。
二、化相三寶:佛寶,指釋迦道王三千;法寶,指演佈四十九年諦教;僧寶,指拘鄰等五比丘。
三、住持三寶:佛寶,指形像塔廟;法寶,指紙素所傳的三藏聖教;僧寶,指戒法儀相。
四、一體三寶:佛寶,始覺觀智;法寶,本覺理體;僧寶,始本不二。一體三寶是常住世間,通於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的。此一體三寶,又稱同體三寶、同相三寶。就其意義與本質而言,佛、法、僧三寶,名雖有三,但體性為一。 佛從覺者之立場而言,為性體靈覺,照了諸法,非空非有,故稱佛寶;而佛德足以軌範一切,亦即法性寂滅,而洹沙性德,皆可軌持,故亦可稱法寶;又如佛為完全無諍之和合狀態,和合無諍即是僧團的特質,故亦稱僧寶,如此則一佛寶而具足三寶。 《華嚴孔目章》卷二曰:
「同相三寶者,謂同一法性真如,有三義不同。謂覺義、軌法義、和合義,故說三寶。」現今談論三寶,一般指的皆是住持三寶:佛寶,指的是教主釋迦牟尼佛之形像塔廟;法寶,即紙素所傳之經、律、論三藏;僧寶,乃戒法儀相之出家比丘,亦即傳播佛法之親教師,有聖賢僧與凡夫僧的差別。(
註)
僧有五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尼。僧眾住錫的地方則稱為道場,即一般的寺院、庵、精舍或蘭若等。信徒則有在家受三皈、五戒、菩薩戒的優婆塞、優婆夷。以上合稱為佛陀的七眾弟子。
今天與諸位共同來研究:「如何提升自我、認識因果、建立正見。」
忍辱,是提升自我唯一之至寶,「不忍」乃心之缺陷。人若刹時不能忍,則煩惱日夜增長。例如
五戒的總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註)
為什麼要「不殺生」? 我們是一個有靈性的人,若起殺生的念頭,就如同兇惡的殺人魔一樣。即便是殺害一隻微小的蚊子,生起這一念殺生之意時,便帶來瞋恚與不願的心所。
微小的蚊子與我們生活在一起,關係很是密切,生活環境中的每個角落都有蚊子,而當牠叮著我們的時候,往往一動念,「啪」一聲便打下去了。我們為什麼會在遇到這麼微小的境界時,便失去這份慈悲忍辱之心,失去護生的理念呢?
七、八年前,我們中華民國最高法院的首席檢察官,是一位七十多歲的高齡長官,有一次他與一些檢察官及分院的首席、分局長等十幾位官員來到淨律寺,他說:「師父!我問你一個問題。」「是什麼問題?」他問:「蚊子是否可以打呢?」現在我將他的問題請問你們,那你們要怎麼回答?
學員答:
我認為蚊子不可以打,因為牠是眾生之一,當牠肚子餓了便會吸我們的血,吸飽了就飛走,並不會障礙我們什麼的。
院長問:
你們有沒有聽過,被蚊子叮到會傳染一種登革熱的病,這是一種傳染病。那為什麼我們沒有去侵犯牠時,牠要來侵犯我們,並把傳染病帶給我們呢?
學員答:
這與過去所造的業有關係,就歡喜心布施給牠吃,不要起瞋恨,因瞋恨心對我們修行有很大的障礙。
院長開示:
對方要我們回答,我們首先要提出一個問題來問他,首先我們要問他:「要用哪一種角度來說?」 若以生存的角度來說,我們要生命,牠也要生命,而蚊子的糧食是要吸取人血的。
若是被蚊子叮了,便染了「登革熱」的病,那這就要看我們本身是否有業?我們本身若是沒有業,就不會被傳染。 空氣中的病菌非常多,我們人若要生存也是不好生存的。一個區域裏,若有人患傳染病的時候,大家都有可能會被傳染。而為什麼有些不會被傳染,有些就會被傳染呢?
這就是各人的業緣福報不同了。這個「福」是從平常修忍辱而來的,這與前面所講的正題有關。為什麼說「忍是至寶,不忍是心之缺陷?」蚊子有的會叮人,有的不會叮人,這又該怎麼說呢?
淨律寺開山的時候,有一位曾經住在埔里雙冬某座山上的融德法師來住錫,他是在斗六林內的圓明寺出家,現在還是自己一個人住在那山上。他曾因背《楞嚴經》而吐血,雖然吐血還是繼續背。
他的出家因緣:以前在俗家時,曾在中藥店當店員,專門為顧客抓藥、送藥等。由於經常送藥品到林內圓明寺,就有了親近三寶的因緣,因而萌生出家的念頭。他俗家父母看他這樣不可以,就叫他回故鄉,主要是為了斷除他出家的念頭。
他回鄉時,正好台灣剛光復沒多久。那時經濟各方面都正在蓬勃發展,卡車的運輸量也增加許多,而由於當時沒有高速公路(都是省道),所以便出現很多公路飯店。他的俗家哥哥正是經營公路飯店的,他俗家父親便要他在店裡幫忙。
有一天他向父親請示:「我要出家好嗎?」 他父親說:「不可以!」 他說:「真的不可以嗎?」 他父親說:「絕對不可以出家!」 他當下拿起菜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一邊下來。 他父親說:「還是不可以出家!」 他接著又把另一邊的耳朵也割下來。他把兩個耳朵割下來後,他父親還是不答應。 他說:「這次若還不答應,就要往心臟刺下去了!」 他父親聽到要刺心臟,才答應他出家。
所以,你們若看到出家人,沒有耳朵的就是他。出家之後,便住在埔里觀音山的圓通寺。他很發心,對道場的一切建設、開山的工作,都非常熱心服務,晚上還修不倒單,山上有樹木,就用一塊木板,從這棵樹橫跨過另一棵樹,然後他就在那木板上打坐,並且將身體布施給蚊子吃。
他來淨律寺住時,每晚都在通道打坐,隔天起來看他的臉、手、腳都被蚊子叮咬的一點一點紅紅的。你們覺得這樣修行辛苦嗎?他若牙齒痛長「齒包」,就自己拿水果刀將齒包刺破,然後將膿血擠出來;假使腳有擦傷發炎潰爛,就拿刀子把爛肉刮一刮讓血水流出來。如果是你們會這麼做嗎?痛啊!趕快找外科醫生消毒治療,外科醫生說爛肉要用夾子夾掉,你們會說很痛?是這個痛呢?還是那個痛呢?究竟是誰在痛呢?大家好好的去參吧!
當時淨律寺正在開山,他在大寮負責典座。早上陪我到工地工作,中午十一點要用午齋,他都做到十點半才結束工作回大寮煮飯, 而且來得及十一點整打板開飯,每個人的飯菜量都準備得剛剛好,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福報很大。為什麼說福報很大?例如今天是初一、十五,他就給大眾加一點菜,讓大家歡喜,平常都將供佛的飯菜收下來大家平分。哪有像現在這麼講究飯菜,煮得那麼多還挑食。
當初他掌大寮典座,飯菜量都控制得剛剛好,恰到好處,一點都不浪費。即使你今天工作量多,覺得肚子很餓,你想要多吃一口都沒有辦法的。所以那時候的感覺很好,常住有這個寶,能夠把典座的工作勝任得穩穩的,讓大眾吃得身心舒暢。所以,我們要修行要「明心見性」,心若不明白,耽誤自己,又耽誤別人。對自己的執事無法承擔,就是耽誤自己;而不能把執事完成,就是耽誤別人。
修行明白因果,認識因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建立「正見」。假若你修行沒有培養正見,那你要修「忍辱」是不可能的。清楚明白一切因果,就是正見。雖然「認識因果,建立正見」兩句的名稱不同,但歸納起來是一而無二。
融德法師,他整個晚上布施身體給蚊子,一點都不保留;他的腳向來不穿襪子,穿僧鞋時也一樣,除了工作的時候,灌水泥才穿雨鞋,不然他都是打赤腳的。若有因緣,他再來淨律寺,我請他到光量寺與你們見面,看看他,同樣是一個修行人,有的人怎麼那麼愛惜身體,而他從不曾看過醫生。
我曾告訴他說:「現在這個時代美容很發達,你的耳朵來美容一下,這樣才不會讓他人說,出家人五根不全。」他說:「不用啦!自在就好了。」這就是破相,破我執。現在他的法體很虛弱;雖然虛弱,但他也是這樣在修,也不會感到虛弱。
佛教要我們中道修行,不可偏有,也不可偏空,要即空即有,真空妙有。像他在調理飲食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初來淨律寺的那幾年,過年時,他請我去買一些麵筋回來,炸成一粒一粒的,就這樣過年。你想要吃香菇?除非有信徒拿來供養。
我初開山時,信徒都還不知道,怎麼會有人拿香菇來供養呢?你們現在有東西吃,還要起煩惱,你看看!你們修行都被境界所轉了。都沒有正見,因果不清楚,那修行想要有所成就是很難的。
你們現在誰當香燈師?大殿幾天擦一次地板,是天天擦嗎?
學員答:
沒有天天擦。
院長開示:
大殿很寬很大,沒有辦法一次把地板擦完,若有心分段擦,就可以天天擦完的。如早上擦中間的地板,中午用過午齋又擦兩邊地板,這樣就可以在一天中把地板全擦完。還可以一面擦地板,一面念佛或經行。
用過午齋後在大殿念佛、經行,可以幫助消化。我當初在彌陀院,三棟的地板我都這樣分配做,早上用過早齋先擦一部分,午齋過後再繼續擦未完成的部分,這樣一邊擦地板,一邊念佛,我都是這樣一面工作一面念佛,這樣也是精進。如果用過午齋就想休息,那就沒有精進了。好啦!今天講到這裏,大家問訊就好了。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