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追 ON 檔劇,主要是自己很喜歡一氣呵成的感覺,不過最近剛好追到了一部迷你劇集《大債時代》,看著看著就引發了自己的思考,目前(1/20)播映到了第四集,還有兩集,全劇在 1/30 完結。
以前我喜歡寫介紹內容的文章,但現在的我喜歡紀錄下來,過程中咀嚼出來的每一分滋味。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引用來自雙城記的一段名言當開頭,也代表這部戲劇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我們有可能會看到那個最壞,但也同時會有機會找到隱藏其下的最好。
壞的地方在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莫可奈何,不論出身的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好的地方是,不管有多苦,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中,總是有屬於歡樂的一部分。
與其說,這是一部探討社會現實景況的劇,不如直接說,劇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正在不斷的投射出了自己的人生。雖然叫做「大債時代」,但其實談的不僅止於「理債」,也不只想要說明如何理財,反而更趨近於
人生管理。
一、人的一輩子,有些事情是與生俱來的
三個性格迥異的高中同學,生活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之中,配合上了進入社會後各式各樣的美麗遇見,創造了這部戲裡面一次次不同的場景。
當說到與生俱來,並非只是基因這麼簡單,而是我們也同時承擔著父母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之中,所創造出給我們的環境。
不論你是富二代、背債世代、家道中落的那一代,基因只佔了一部分的決定,更多的時候是那個我們生活的環境使然。
與生俱來的定義更多時候,其實是在我們有自主的能力之前,我們早就已經被環境所框架住了。
劇中,曾經經歷過負債、窮苦的三個主角,長大後形成了不同的風格,但不變的是他們一樣在追夢,有人正在成功,有人期待成功,有人卻已然面對失敗。每一個人面對的事情,正就是在提醒我們,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而這些事情我們是與生俱來,且難以改變。
二、到底什麼是真的「財產」?
而當面對「金錢」這個議題的時候,每一個呈現的方式,也逐漸打破世俗對財產的印象。
有人會去看自己的存摺,數著上面的數字跟看有幾個逗點;有人是望著自己創辦的公司,品味著裡面的員工跟裝潢;有人是不斷的尋找資源,去創造下一分一秒的可能。也有人,從來不知道財產是什麼,從來都衣食無缺。
到底,什麼才叫做真的財產?
劇名用「債」這個字來取名,其實也是在提出一個矛盾的結論,如果這個人有負債卻又成功,是不是算成功?是不是真的擁有了財產呢?
還是,那個存摺上面擁有好幾個零,銀行紀錄良好,沒有負債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又或者是,寅吃卯糧,永遠都在為下一刻的金錢尋找方法的人,卻從來都能夠快樂有目標的生活著,才是真正的富有?
還是久久才能看到一次親人,自己一個人生活著,卻衣食無虞的富二代,才是富有?
我們印象中的「財產」看起來好像就是一個數字,一個帳面上計算得出來的東西,好像累積的越多,我們就會越快樂。但其實,無法被量化的,看不到卻感覺得到的,也是財產的一種。
三、看上去是債權管理,重點是在管理人生
所以,既然財富的定義如此廣泛,當我們在講「理財」的時候,又怎麼會只能單純的管理那個一張張紙上的數字、文字,更多時候包含了那些無法量化的,卻帶來及時雨效果。
這部劇的每一集其實都談到了債務,也不斷輝映著人生。
有人可以自在地背著債務,繼續為自己的創業夢想找資源;或者可能完全無法承受有債務,卻為了夢想中的房子,開始承擔了房貸;也有一開始借錢,就不斷的被債務綑綁,甚至走道地下錢莊。
債務串起了每個不同的人生,面對債務的方式,創造了不同的生活模式,甚或也令人往不同的未來前進。
講到這裡,再回頭看看市面上一對教導理財的書籍,我自己書架上也有一排都是它們,都告訴我們如何致富,都跟我們說著,透過不同的技巧,讓帳面的數字增加。
卻很少,有人從理財、理債的角度進一步延伸到自己的人生,所以其實債權管理,講得更仔細一點,就是管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