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第二十四篇,對抗獨裁的唯一政治藥方,是權力制衡。
「集所有大權——立法、行政、司法於一身,便可被視為獨裁的基本定義,不論集權是在一個人、少數人、一群人,也不論是透過世襲、自我任命、或是人民選舉。」
今天的每日猜招選自美國的重要憲法文件:
聯邦黨人文集 。美國憲法僅五千餘字,美國史過去兩百多年便經常需要解釋憲法,而其中一個方式,就是探究當初立憲者(framers)對憲法的意思,而聯邦黨人文集便是三位開國立憲者的著作,目的是替美國憲法辯護,支持通過新的聯邦憲法。
如果要類比的話,聯邦黨人文集如同孫中山先生的孫文學說或三民主義,要探究中華民國的立憲精神,就不能迴避當時立憲者的思想。只是,各大專院校拋棄三民主義研究所,而孫文學說也早不是台灣憲法學界的重點,不過有關憲法解釋的問題,我們改天再談。
就我所知,台灣的法學訓練,比較強調個人權利的保障,但權力分立的論述相對少。我想,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憲法造出「稀世珍寶」的五權憲法,強調三權分立的西方憲政原理不容易直接適用與理解。一方面是,權力制衡往往是政治問題,需有具有憲政、法治國精神的政治人物落實,而重視法治國精神甚於自身政黨、個人利益的政治人物,更是台灣稀有動物吧。
前幾天唸到一句話,具體內容改天分享,簡言之就是,我們容易對抗邪惡獨裁的暴君,但是可怕的是無知卻又立意良善的政府想要擴大權力。
真實世界畢竟不是電影,有明確的反派角色與全知全能的觀眾。
換言之,要奪權,先要創造敵人。尋找敵人,要先創造「我們」。反正「我們」是自己人,其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政治人物這方面可有創意的多,從「漢奸」、「偽滿洲國」、「共匪」、到「台灣價值不夠」、「假台派」, 反正只要畫出敵我,把異議者貼上敵軍標籤,下一步便是集權專制。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在押韻
過去三百年,政治哲學家、法學家的理論,以及各國的血淚史,我們學到,就是透過制度設計權力制衡,不讓任何一方獨大
如果我們避免獨裁專制惡疾,權力制衡是人類目前想到唯一的處方籤。
人民期待聖君賢相大權在握,國王英明神武,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只是童話與幻想。
所有假裝神的人,總有一天跌落神壇。可惜信徒往往不會清醒,只是尋找下一個神棍
願台灣的土壤,能讓法治國精神扎根,少一點政治神棍與信徒。
盼下一次歷史的押韻,不在這裡。
The accumulation of all powers, legislative, executive, and judiciary, in the same hands, whether of one, a few, or many, and whether hereditary, self-appointed, or elective, may justly be pronounced the very definition of tyr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