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中距離只是凋零,但不會消失:數據202

「中距離已死」是勇士王朝前期搭上火箭魔球化所興起的論述。的確,從全聯盟出手比例觀之,中距離的確顯著下降,期望值也告訴我們三分比長兩分更值得出手。但這並不代表中距離已經沒用了。(update: Jan 2021)
1. 本文討論的「中距離」,數據上為罰球線(14 ft)介於三分線間的出手。 2. 以下數據已濾掉上場時數不足的球員(單季上場低於500分鐘)。
  • 2014-2018可稱之為中距離扼殺期。短短五年間,中距離出手佔比腰斬。
  • 2014-2017季後賽球隊引領趨勢,擁有比聯盟平均更低的中距離出手佔比。
  • 2018賽季開始進入平衡狀態。未來中距離占比預期會穩定於10%~12%之間。

中距離逐漸成為持球人的專屬進攻手段

聯盟中約1/3的球員為持球人,他們球在手裏的時間能超過8%
  • 中距離衰退的主因:球員若沒有持球自主進攻能力,則多被限制中距離出手,會被教練勒令退到更具效率的三分線外定點投射。
  • 持球人一樣減少了中距離出手。但基於維持自主進攻品質的關係,衰退幅度相對較低,因而反客為主,成為了中距離出手的主力客群。
  • 能持球並不等同於中距離出手佔比會高。中距離出手的頻率,是會隨著個人技術特質、球隊教練的戰略哲學適性而相應調整的。

大三分時代下,尚能飯否的少數中距離非持球人

  1. 跑動型射手 (代表球員:J.J. RedickKlay Thompson) 能在跑動中急停投射出手的聯盟稀有財。教練通常會願意讓這類高命中率的自走砲中距離出手,本身在繞掩護類型的跑動中也較容易踩線。
  2. 單打型側翼 (代表球員:Carmelo AnthonyMarcus Morris) 運用單打技巧製造出手時間差、並利用身形優勢出手的球員。此類球員若不具備三分能力等其他價值,則很容易因戰術侷限性而被當代聯盟邊緣化。
  3. 中距離中鋒 (代表球員:LaMarcus AldridgeAl Horford) 作為擋拆後進攻手段豐富化的選項。但中鋒是當代聯盟中最不重視得分貢獻的位置,所以擁有一手中距離投射,並不能保證就能在聯盟裏混口飯吃。

延伸閱讀

中距離未曾消失,只是不夠資格出手的球員被驅逐出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