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0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畫說好書15_《推拿》_人生中的那股糊味

讀墨的電子書在閱畢後會出現一個讓讀者打分數的頁面,滿分是5顆星,我的手經常在4顆與5顆之間游移不定,因為有些書給4顆太少,給5顆又太多,龜毛的我很需要0.5顆星這種中間值的選項。
2020年閱讀的書當中,第一本讓我連0.1秒都沒有猶豫就果斷按下5顆星的,便是畢飛宇的長篇小說《推拿》
這幾年讀到好幾本不符預期的書,而《推拿》是我的第二本畢飛宇,所以原本心裡已經大概對這位作者拉了一條標準線,沒想到閱讀體驗遠遠超出原本的期望值。
總之,盲人既在,又不在。盲人的人生是似是而非的人生。面對盲人,社會更像一個瞎子,盲人始終在盲區裡頭。
故事開頭是從王大夫的視角切入,後面陸續轉換成其他人。每個角色個性強烈、形象具體:在事業上野心勃勃的創業者沙復明與張宗琪,墜入愛河並為結婚發愁的王大夫與小孔,從現實抽離到深陷慾望和倫理糾葛的小馬,在傳奇愛情中敞開心房、受傷後又封閉自我的徐泰來,美化愛情、為結婚痴狂的金嫣,美麗卻驟然失色的都紅……
作者細膩的眼光望進每位盲人推拿師的內心深處,緩緩道出他們的遭遇,每條故事線都很完整,筆調充滿力量,不斷衝擊我的感官。看到中段我才意會過來,也許出場比例有多有少,但這個故事沒有所謂的男女主角,雖然不確定作者的用意,但這點讓我覺得很暖心。每個盲人都是平凡人,卻過著不平凡的人生,即便他們自覺矮人一截,他們仍是自己舞台上的主角,無須作者的筆再去畫出多餘的階級。
小說以「沙宗琪推拿中心」裡的職場政治為主線,一一延伸至每位盲人推拿師人生中的其他面向(家庭、成長、教育、夢想、工作、愛情),觸及其背後的辛酸歷程。處境與心境雖各有不同,聚集到一處的目的都是為了活下去,只為自食其力。各種較勁、複雜的人際關係完全不輸明眼人,但也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互助互諒與義氣的一面,令人動容。
畢飛宇的文字流動順暢而自然,將盲人推拿師豐富的內心世界、七情六慾、自尊自卑、愛恨情仇寫得絲絲入扣。說到愛情,看看這句寫得多有意思:「對面走過來一個人,你撞上去了,那是愛情;對面開過來一輛車,你撞上去了,是車禍。但是呢,車和車總是撞,人和人總是讓。
閱讀過程中不禁覺得,盲人,有時活得比健全人更敏銳、更敏感、更透徹、更明白、更認命,卻又不失炙熱。當他們撞上了愛情,有時比誰都勇敢狂熱。

離奇古怪的日子

盲人自有盲人的忌諱,每一個忌諱的背後都隱藏著不堪回首的糊味。
耿直、老大哥個性的王大夫,因投資套牢而為結婚費用傷透腦筋時,竟還得揹負弟弟的債務,悲憤自殤的場面怵目驚心,那句我的血想哭看得我也想哭……。
看似摳門實則是心高氣傲而容易吃虧的小孔,因不堪承載的父愛而在心裡形成終生難以消除的烙鐵,記憶一碰上烙鐵就會冒出嗆人的糊味
九歲時因車禍毀了視力,年少的小馬一直在路上,但是他抵達的從來就不是目的地,而是失望。在搭公車受辱後,排拒一切與公共有關的事物,熱衷於走神,沉溺於與時間同行的空間魔術,卻因突然來勢洶洶的愛情而驚慌失措又笨拙......。
美麗又傲氣的都紅,在音樂路上大澈大悟自己的存在只是供健全人寬容,供健全人同情,別無選擇地走入推拿一途,上帝的殘酷卻碾碎她最後的尊嚴。
能力不如人而缺乏自信,因為方言的口音自卑不已,假裝不在意來維護自尊,揮動拳頭只因內心的軟弱。鬱悶不是別的,它有利息。利滾利,利加利,徐泰來的鬱悶就這樣越積越深
熱情浪漫而執著的金嫣,十歲便因黃斑病變而一點一滴侵蝕視力,直到十七歲之間的生活都不斷在看病中度過。一場完美的婚禮是她失明人生唯一的冀望,婚禮在支撐著她,給她蛋白質,給她維生素,給她風,給她雨,給她陽光,給她積雪
拼命三郎沙復明精明地掌握了語言的「穴」,愈來愈像個有眼睛的人,為了進入所謂的主流社會而苛求一份長眼睛的愛情,對眼睛與主流社會的執著近乎信仰。人就是這樣,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決心與毅力去浪費時光。然而長年累月下來,累積的不僅是能力,還有一身的病痛,兩段愛情都令人不忍......。
從小對家人處處防範的張宗琪家庭生活已不再是家庭生活了,而是防毒。一輩子猶如驚弓之鳥,對誰都猜疑不信任,活成有毒的人生。
瓦斯爆炸讓張一光在三十五歲時雙眼失明,被迫退出健全人的世界,卻未曾真正進入盲人的圈子。他是硬生生地插進來的,他是闖入者。闖入者注定了是孤獨的。
負責前台工作的高唯是推拿中心裡唯一的健全人,因為那雙眼睛,掀起了風浪,利用那雙眼睛敏感地捕捉對自己有利的風向,好讓自己站穩腳跟,也在有形無形中傷害著盲人......。
都說盲人的生活單調,這就要看怎麼說了。這就要看盲人們願意不願意把心掏出來看看了。不掏,挺好的,每一天都平平整整,每一個日子都像是從前面的日子上拷貝出來的,一樣長,一樣寬,一樣高。可是,掏出來一摸,嚇人了,盲人的日子都是一副離奇古怪的模樣。
正如作者這段話所說,一個個盲人背後離奇古怪的故事都深刻得令人心碎。

先天性的盲人與後天性的盲人

文中的盲人,有些是天生失明,有些是因病漸進式失明,也有人因意外一夕間墜入黑暗深淵。
「書上說,美是崇高。什麼是崇高?書上說,美是陰柔。什麼是陰柔?書上說,美是和諧。什麼是和諧?」先天性失明的沙復明對於健全人世界裡的各種詞彙毫無概念,自從聽到導演等人對都紅的「美」讚嘆不已後,霎時陷入無限的迷惘之中,花了一頁之多的篇幅探問,苦苦思索這類他一輩子都得不到答案的問題;年紀輕輕就經歷漸變過程後失明的小孔、小馬與金嫣,從心存希望到絕望,再從絕望到接受;上了年紀才突然踏入盲人世界的張一光,在正常人與盲人的世界裡都格格不入,光是不會「點字」這點,就被排拒在訊息傳遞之外……。
作者寫著盲人的沉默,讀得我心都揪在一塊。
有別於先天盲人與生俱來的沉默,後天盲人的沉默是經歷兩個世界天翻地覆後的結果,容納了太多的呼天搶地和艱苦卓絕
在煉獄的入口處,後天的盲人必須經歷一次內心的大混亂、大崩潰。它是狂躁的、暴戾的、摧枯拉朽的和翻江倒海的,直至一片廢墟。(中略)為了應付,後天性的盲人必須要做一件事,殺人。他必須把自己殺死。這殺人不是用刀,不是用槍,是用火。必須在熊熊烈火中翻騰。
他必須聞到自身烤肉的氣味。什麼叫鳳凰涅槃?鳳凰涅槃就是你得先用火把自己燒死。
光燒死是不夠的。這裡頭有一個更大的考驗,那就是重塑自我。他需要鋼鐵一樣的堅韌和石頭一樣的耐心。他需要時間。
當他再生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誰。他是一尊陌生的雕塑。通常,這尊雕塑離他最初的願望會相距十萬八千里。
他不愛他自己。他就沉默了。
我,還有正在閱讀此文的人,都很有可能是下一個小馬或張一光,畢竟誰都無法預料何時疾病或災禍會落在自己頭上。不曾擁有而不知其為何物,跟曾經擁有卻被迫失去,哪一種比較煎熬?看著看著,想著想著,結論是有些痛苦是無法比較的......。
小小年紀要面對殘酷考驗、笑顏與希望不再的小馬令人心疼,而中年才被奪走視力的張一光卻令人心慌──倘若在未來的某一天,因意外或因病失去了視覺,又要適應黑暗的世界,又要學習另一套語言(點字),又要另尋一條謀生之路,該有多絕望?我不忍想,也不敢想。。

社會(健全人)的無情與傲慢

書裡不僅著墨於盲人坎坷不易的生活與情感,也不留情地揭開社會無情傲慢的一面。
「慈善演出」是什麼,「愛心行動」是什麼,她算是明白了。說到底,就是把殘疾人拉出來讓身體健全的人感動。人們熱愛感動,「全社會」都需要感動。感動吧,流淚吧,那很有快感。別再把我扯進去了,我挺好的。犯不著為我流淚。
我懂得都紅的傲氣,就像之前與友人聊天時提到的,被同情的目光注視反而會令我自尊受傷,倍感難堪。因為,很多時候,同情的背後,其實是優越感。
我也能理解故事尾聲她所做出的決定,畢竟,如此驕傲的人,又如何受得住一輩子只能「靠」別人、還債似地感激著過日子呢?但,在那之後的漫漫長日,又該怎麼走下去呢?命運,實在太殘忍了。
盲人和這個社會一點沒有關係麼?也有。那就是每個月從民政部門領到一百元人民幣的補助。一百元人民幣,這是一個社會為了讓自己求得心理上的安穩所做出的一個象徵。它的意義不在幫助,而是讓自己理直氣壯地遺忘。
我的生活圈裡有身心障礙者,也曾一起參與相關活動(這又是別的故事了),但是,的確未曾實際接觸過盲人,他們似乎遙遠得只會出現在戲劇裡,而不存在於現實生活裡,是被我遺忘的一群。
這本小說給了我許多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這個陌生的族群。正如文裡所說,「看不見是一種侷限,看得見同樣是一種侷限」,有時健全人才是眼盲心更盲。面對人性,我可能比盲人更看不透,面對人生,我也故步自封,活得不如盲人賣力踏實。也因此,對於盲人,比起憐憫,更多的是敬佩之情。
據說畢飛宇是為了治療頸椎疾病而常去推拿中心治療,從中取材,用那細膩又充滿關懷的文字劃開這個封閉的漆黑世界,讓讀者得以踏入這塊過去不曾關注的盲區,走進盲人的生活角落,觸及他們的心思,窺知彼此的同與不同。閱讀此書後,我才第一次試圖去了解,那些視障人士如何(重建)生活,如何謀生。
對於作者能夠如推拿講究按對穴道般,精準寫進盲人的靈魂深處,我深感佩服,但這種想法與感受是很主觀的。實在好奇,盲人對這本小說的看法,是認同?貼切?還是不屑或感到冒犯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圈圈轉圈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