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真實的美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出色文化/出版
偶然在圖書館與這本書相遇,書況宛如新書,2018年出版的,看的出在那時存在的美國問題到如今依舊存在,甚至某些暴力惡劣更勝。
編者收錄36名作家對美國長期以來種族問題的真相,有以詩詞表達的,也有敘述性的故事。每一位作家皆在美國土地上遇上相同的問題,種族的歧視、階層的歧視等不合理的現象,甚至演變為「食物的歧視」。
何謂「食物的歧視」呢?作者道:「經濟地位的高低決定了階級與飲食,我們根據什麼人最初吃什麼來安排一個飲食等級制度。當白人菁英份子對窮人吃的食物產生興趣時,食物的價錢就走高了。所造成的結果是,阻止了窮人去吃他們原先所吃的食物。食物的地位提升了,但窮人的地位並沒有,他們能吃東西越來越少。」不禁想起我們能吃到的食物選擇是那麼的多,(提外話,實在是不能浪費食物,看到碗盤沒吃乾淨的人都覺得很…可惜。)
諸如此類活生生血淋淋的真實情況在生活中上演:要靠不停捐血換取收入的人們、黑人只是聚在路旁聊天就被盤查壓制(甚至黑人女傭的薪水少的可憐還誣告人家偷竊)、無家可歸的遊民們、南方農業區的勞動白人們被稱謂「白種垃圾」…等等。「但是,人並非垃圾,我們是地球上推動文明的力量。」某一篇作家這麼說道。理解跟現實間竟存在這麼大的諷刺。
看完此書36個不公不義的故事後,深深覺得這些案件在台灣何嘗沒有呢?但我們或許可以處理的比他們好,比如歧視的問題,很多人欺負街邊遊民、老人,更勝者覺得新住民比我們低一等。但我不乏看到東南亞外籍住民們讓座給老弱婦孺,此時我們還要拿歧視的眼光看別人?實在是挺丟人的呢。
改變歧視可以從自身開始,糾正朋友的言語,同儕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呢(看最近網美風盛行就知道呢),慢慢的發展一個好風氣的社區,進而到社會。國家的成長有賴於個人的成長呢。
分裂的美國、美國夢演變成美國夢魘,作者並無提出什麼解決之道,但他盼望以「用文字重新描述立足美國的真實感受」,或許透過分享這些真實故事,舒緩他人痛楚及打破階級藩籬。附上書的背面導讀,要講的實在太多,全都精簡在上面了呢。
書背介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愛米粒出版 本書即是電影「跟著IKEA衣櫥去旅行」的原著小說。內容十分的有趣,若你被瑣事煩心,一口氣閱讀完後,很多地方會讓你會心一笑的。 無雷大意:男主角阿賈住在孟買的平民窟,相依為命的媽媽在他青年時期過世了,阿賈決定要前往法國巴黎鐵塔完成母親的遺願:與父親重聚。阿賈只帶著一張100元的「假鈔」踏上
采實出版 星期一胸口總是有點鬱悶,提不起勁上班的話,那就來看看這本書吧。女作家兼繪者Aeppol,她的畫風可愛筆觸細膩,故事圍繞在一個小女孩在森林裡生活的故事,她會變換很多種精緻服裝及場景,果然有點韓劇的味道呢(笑)。 每一篇有短短的詩文,或是輕鬆的日常話語跟你話家常,帶點正能量的那種。例如「請別擔
暖暖書屋/出版 此為韓國文學作品,作者以12篇短文揭露各國圖書館文化的神秘面紗。內容不多但有幾篇滿精彩的,而且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奇妙幻想,每一篇的最後也會深入探討書本或圖書館的發源、演化及其歷史。比如驚悚的人皮裝幀、還有有趣的丹麥活人圖書館(將人當成書籍一樣借閱,口述自己的故事,非常有趣的想法。) 其
暖暖書屋/出版 此書為有點厚度的推理小說,封面插圖帶點輕鬆感,故事主線一直到看完前幾章才真正浮現,要留心小細節唷。 無雷大意:21歲的女主角回到鄉下治喪並陪伴喪偶的阿嬤,然後發現六歲的自己在家鄉埋了個時空膠囊,並且牽連了一樁15年前的失蹤案。當時四名少女一夜之間離奇失蹤再也沒被尋獲…。女主角便開始追
本事文化/出版 作者為心理學家,提出了101種慣性思考的陷阱,人們往往以為自己是最理性客觀的,但事實上很多觀念的判斷皆出現了偏誤,還不自知的繼續自己的方式,101種裡面還真的被講中了好幾種呢,真是慚愧呀。 以下小提幾種警惕的“招式”,整本看完能讓我們在生活上見招拆招更順暢。 1.面額效應:「即使是相
皇冠叢書/出版 無雷大意:男主角罹患述情障礙症,腦中的杏仁核較小且接觸不良所致,所以感受不到情緒,也無法理解人們情緒上的波動起伏,導致從小被人貼上異類、冷漠者等等標籤。某天和最愛的母親、外婆出門時,被無差別殺人的凶嫌鎖定,男主角親眼見到親人生命逐漸的消失,血染大地…。「外婆為了保護我而死,母親成了植
愛米粒出版 本書即是電影「跟著IKEA衣櫥去旅行」的原著小說。內容十分的有趣,若你被瑣事煩心,一口氣閱讀完後,很多地方會讓你會心一笑的。 無雷大意:男主角阿賈住在孟買的平民窟,相依為命的媽媽在他青年時期過世了,阿賈決定要前往法國巴黎鐵塔完成母親的遺願:與父親重聚。阿賈只帶著一張100元的「假鈔」踏上
采實出版 星期一胸口總是有點鬱悶,提不起勁上班的話,那就來看看這本書吧。女作家兼繪者Aeppol,她的畫風可愛筆觸細膩,故事圍繞在一個小女孩在森林裡生活的故事,她會變換很多種精緻服裝及場景,果然有點韓劇的味道呢(笑)。 每一篇有短短的詩文,或是輕鬆的日常話語跟你話家常,帶點正能量的那種。例如「請別擔
暖暖書屋/出版 此為韓國文學作品,作者以12篇短文揭露各國圖書館文化的神秘面紗。內容不多但有幾篇滿精彩的,而且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奇妙幻想,每一篇的最後也會深入探討書本或圖書館的發源、演化及其歷史。比如驚悚的人皮裝幀、還有有趣的丹麥活人圖書館(將人當成書籍一樣借閱,口述自己的故事,非常有趣的想法。) 其
暖暖書屋/出版 此書為有點厚度的推理小說,封面插圖帶點輕鬆感,故事主線一直到看完前幾章才真正浮現,要留心小細節唷。 無雷大意:21歲的女主角回到鄉下治喪並陪伴喪偶的阿嬤,然後發現六歲的自己在家鄉埋了個時空膠囊,並且牽連了一樁15年前的失蹤案。當時四名少女一夜之間離奇失蹤再也沒被尋獲…。女主角便開始追
本事文化/出版 作者為心理學家,提出了101種慣性思考的陷阱,人們往往以為自己是最理性客觀的,但事實上很多觀念的判斷皆出現了偏誤,還不自知的繼續自己的方式,101種裡面還真的被講中了好幾種呢,真是慚愧呀。 以下小提幾種警惕的“招式”,整本看完能讓我們在生活上見招拆招更順暢。 1.面額效應:「即使是相
皇冠叢書/出版 無雷大意:男主角罹患述情障礙症,腦中的杏仁核較小且接觸不良所致,所以感受不到情緒,也無法理解人們情緒上的波動起伏,導致從小被人貼上異類、冷漠者等等標籤。某天和最愛的母親、外婆出門時,被無差別殺人的凶嫌鎖定,男主角親眼見到親人生命逐漸的消失,血染大地…。「外婆為了保護我而死,母親成了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是一個基於美國形勢的虛構故事,區外人觀點。目前的美國人抱持盲目的樂觀主義,對西方美國與東亞的文化差異感應不足。文章描述了一位男子在餐廳裡,看到充滿暴力血腥的報紙餐單,看菜單時卻在想血腥照片的背景,此時服務生在旁邊等著他點餐。王明的媽...服務生...全都在揭露美國發生的血腥事件。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
Thumbnail
在美國我常為同一個現象昏倒兩次:第一次是注意到那荒唐,第二次是了解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是一個基於美國形勢的虛構故事,區外人觀點。目前的美國人抱持盲目的樂觀主義,對西方美國與東亞的文化差異感應不足。文章描述了一位男子在餐廳裡,看到充滿暴力血腥的報紙餐單,看菜單時卻在想血腥照片的背景,此時服務生在旁邊等著他點餐。王明的媽...服務生...全都在揭露美國發生的血腥事件。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
Thumbnail
在美國我常為同一個現象昏倒兩次:第一次是注意到那荒唐,第二次是了解背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