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1/3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我們及我們以外的: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瑪利安‧莫里,《Folly Map(Harlequin)瘋狂地圖(丑角哈勒奎)》、《Shambala(理想淨土)》、《Rift(裂谷)》、《Fines Terrae(大地的邊界)》。
瑪利安‧莫里,《Folly Map(Harlequin)瘋狂地圖(丑角哈勒奎)》、《Shambala(理想淨土)》、《Rift(裂谷)》、《Fines Terrae(大地的邊界)》。
每個人、族群、社會、國家,都自成一個星球。
每個人、族群、社會,乃至於國家,雖然都同在這一顆地球上,但也都自己形成一個獨立的「星球」。這些星球之間,或許彼此不認識,也可能彼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或許,彼此同在一條船上難分難捨,互相影響。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鎖國、封城,甚至於封院,或是禁止外出……等等因應防疫而採取的措施,讓本來蓬勃發展,各國互通有無的全球工廠供應鏈近乎停擺,每個人、每個城鎮、每個國家就像是一個自體運轉的星球一般,依照自己的節奏,同時也關注著其他星球的行進狀況,維持著自己的運轉。
在這樣的疫情衝擊下,台灣何其幸運,比起其他國家的嚴峻情況,宛若平行世界一般,生活並未因為疫情而有重大影響,在2020年後半,展覽、演出、旅遊……許多上半年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在下半年便恢復了正常。
在2020年末,台北市立美術館也迎來了年度大展:2020第十二屆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將美術館化為星象廳,受邀參展的57位參與者及團隊,每個作品都是外觀、質地相異的不同星球,企圖以星球的角度審視人們價值之間的差異以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與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出詰問。
展覽總共分成五個主題星球,分別是無視星球極限,顧著繼續追求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想求自保而意圖與外界隔絕的「維安星球」,少數特權人士想逃往火星的「脫逃星球」,關心氣候變遷而想在經濟與環境負載中取得平衡的「實地星球」,以及探討形上學與存有本質的「另類重力星球」。
這五個風格迥異的星球,都意味著不同的生活型態與表現方式。2021年剛開始,疫情仍然嚴峻,或許身為觀者的我們都能從中抓到某些東西或是想法,進而思考「我」想站在哪裡,又想往何處去。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的存在。
峨塞‧達給伐歷得《病毒系列》
病毒的起源尚無定論,但歷史卻幾乎與人類一般淵遠流長。能讓生物致病的病毒,無疑是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危害的因素之一,面對病毒,即使是現在,人類也還是會感到棘手。
病毒寄生於宿主,進而致使宿主生病,這以「入侵」為要件的生存模式,似乎也可以概括地套用在人類對於大自然的侵襲與破壞行為上。排灣族藝術家峨塞.達給伐歷創作的《病毒系列》,將病毒想像成各種「魔物」的樣態,它們有著尖尖的嘴、長長的觸角,以及舞動的軀體,有的或許有堅硬的殼,有的或許有倒鉤,每一個被描繪出來的病毒都有著猙獰的面目,張揚著不安的氛圍。
這幅作品的尺寸非常巨大,遍及了整面牆壁,站在巨大的病毒前,人類顯得渺小而脆弱,顛覆了「寄生」與「入侵」的主客關係,想像著這種樣貌的病毒自在的徜徉於天空之中……人們似乎一不留神就會成為這些病毒魔物的盤中飧,然而奮力抵抗,是否就能有一線生機呢?
紅色,既是那些再不如初的山林,也是人們的不屈與活力。
武玉玲《山林中的藤蔓》
山林,可說是延續各物種生命的寶庫──它提供了食物與飲水,讓鳥獸蟲魚乃至於人類都能在這裡飽餐一頓,以延續自己的生命、其家族或是種族的生命。
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的《山林中的藤蔓》,利用回收布、毛線、苧麻、棉線、銅線、絲線、琉璃色珠等元素,以編織、拼布的方式織出多元的植被地景。大面積的紅色既像花,也像是地形圖中一圈一圈的等高線,而圍繞或是分隔其他顏色區塊,視覺感強烈的紅色也不免讓人聯想到被人為過度開發,或是遭到天災而改變的山林地貌。
山林孕育無數生命,其中當然也包含了面對災害,堅強而有韌性的人類。當家園因為天災而毀壞的情況下,人們在擦乾眼淚之後,會在團結起來,為彼此加油打氣,將家園重建起來。或許做為作品主色調的紅色,象徵的不只是被破壞的自然,也象徵著人們的不屈與活力。
海,既孕育了生命,也餵養了生命。
食事提案(丹尼爾‧費南多‧巴斯克瓦&阿隆‧夏貝)《牡蠣間》
離開了山林,身為島國的台灣,海洋資源也是大自然給予沿海居民的贈禮。在台灣的西南部海岸,牡蠣養殖業已經經營了一代又一代。牡蠣不只是佳餚美饌,也是能夠改善海洋生態的濾食性生物,而海岸邊堆壘的牡蠣殼,不只是被食用的牡蠣所留下的殘骸,是未來即將孕育新的牡蠣的溫床,也是珍貴的石灰資源。
《牡蠣間》集結了海洋生態學、材料科學、工藝與建築遺產等方面的台灣專家,研製出了一種新的三合土混料(傳統是以牡蠣殼、麥芽糖、糯米所製作而成的黏著劑),以黃、黑、紅、白四種顏色在地板與立起的牆面做出類似海潮波浪般的分層與動感,配合放置其中的三張同樣材質的椅子,讓人彷彿置身於一片魔幻的海域當中,就像那架在海上蚵棚上的,一個又一個等著孕育新牡蠣的牡蠣殼一般,隨波搖擺。
嘿,你看見大地盡頭的火焰了嗎?
安東尼奧‧維佳‧馬克提拉《燃燒的地景 六》
吃飽穿暖以後,人類開展了更深一層的文明,然而當文明蓬勃發展,甚至將全世界納入同一個經濟體系當中,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隨著時間擴大,難免產生隔閡或是衝突。而為了追求經濟,對於自然資源的過度、不當開發,也為自己居住的星球,種下了不安定的因子。
這幅以黑、白、灰三色為主的織毯,遠遠看,黑色的地面,高高竄起、直衝雲霄的火焰,以及空氣中被衝擊力排開的煙塵,就像是一幅描繪某處爆炸燃燒情景的黑白風景畫。然而這幅編織出的風景畫中,卻隱藏了秘密訊息,將跨境金流、逃避國內稅制系統的公民藏在這塊織毯之中。
是誰讓土地燃燒起來?燒完以後又該如何是好?或許這就是被囊括在這單一經濟體系之中的每一個你我需要面對的課題。
誰遠走高飛,誰又留了下來?
范柯.荷瑞古拉芬,《腐敗的空氣──第六幕》
在人類肆無忌憚的對環境造成破壞下,越來越極端的氣候,越發嚴重的天災,再加上對於古老末日預言的談論,便有一群人開始計畫著逃離──火星,或是一個深入地底的地下碉堡,都是他們計畫中的選項之一。然而,在末日來臨之前,他們是不是真的能夠如願以償?
荷蘭藝術家范柯.荷瑞古拉芬便邀請大家走進一個生存主義者的地下碉堡,一間假想能夠在災難降臨時可供躲避的安全屋。蓋著藍色塑膠帷幕的房間,內部的一切都讓人感到幽暗冰冷,所有家具都蓋著防塵套,一點也沒有「生」的氣息。
然而在所有物品皆未使用的房間內,卻傳來了對話聲──原來是透過高精度掃描而成的數位模型得以「復活」的三隻古怪生物:絕種的象鳥、三葉蟲,以及蜥蜴。他們談論著預言中的「末人(Last Man)」,談論著對未來的想像,以及關於生存的看法,為這個現在無人居住,未來也不知道會不會被使用的房間,增添一點並不那麼自然,甚至可說是弔詭的「生機」。
走過五個星球,看完57件作品呈現出來的星球風貌,有的充滿盎然生機,有的滿佈想像,有的無比陌生,有的則貼近生活。星球很大,也很多元,先弄清楚我在哪裡,思考我們該往何處去,而我們以外的其他地方又是什麼樣的光景,或許就能找到一個適合棲身的宇宙一隅了。
展覽資訊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展覽時間:2020.11.21-2021.03.14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如果覺得我寫得還不賴的話,歡迎給我一點Likecoin,或是一點贊助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