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羅雲師兄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談到許多不錯的佳句、值得省思的話。《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第一種,我們自己造作了又能生隨喜心、懺悔心,這個稱為「有作有集」。舉個例子來說,當沒有人要到大寮做事,這時如果有個同學自己發心去做,這個就是有作;而他內心也感到很歡喜。這種以歡喜心為大眾服務,就是「有作有集」。

第二種是「有作不集」。他雖然去做了,可是卻滿肚子不高興,或者做了以後又後悔,這個就是「有作不集」。

第三種是「不作有集」。自己沒有辦法做,但看到別人去做,他很歡喜很讚歎,而不是說風涼話:「啊!還好有你去做!」不是這樣,而是打從內心地感到「如果我有能力、有空閒,我也願意發心」。這樣打從內心誠懇地讚歎、隨喜,雖然他本身沒有親自做,但這個隨喜是功德無量的。

第四種是「不作不集」。

由此可以知道,雖然造作本身是個「業」,可是這個「積集」,也可令我們福德隨增。倘若我們看到別人做,內心不但沒有讚歎隨喜,反而說一些風涼話,退失他人的道心,或阻礙人家發心修行,依《大智度論》來講,今生我們障礙了別人,將來在聞法各方面也都會碰到障礙;更嚴重的話,甚至會生到「八難」之地,障礙我們聽聞佛法。

所以,這值得我們好好警惕。戒法也是如此,我們自己做不到,理應產生慚愧心,如果反而加以輕慢、毀謗戒法,罪業會更加重。所以,希望大家在日用尋常當中,能夠好好反省、觀察我們自己。

「隨喜」講起來容易,真的做起來,也是要一番努力才行。希望大家好好共勉!

    1會員
    31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不存在的房間》|讓我們面對世界的力量。自出生,媽媽交給Jack對世界的一切認知。他們在「房間」內運動、遊戲、吃飯、睡覺,相依為命度過規律又快樂的每一天。僅僅五坪的房間是他們整個生活圈,是Jack記憶中的全世界,卻也是一座將母子與世界分離的牢籠。在迎接Jack的五歲生日之餘,媽媽決定娓娓道來真相⋯⋯
    Thumbnail
    avatar
    Neutron
    2020-04-30
    《無用的日子》我們活這麼長的時間都沒有時間去認真對待死亡,就像我們沒辦法面對孤獨一樣這本書看起來就是一堆雜事跟煮飯記事,默默帶出洋子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很複雜也很辛苦,但也可以吃飯,大便,睡覺,就過日子,這種信念其實就足以支撐我們走過這很難的人生吧?人終將抵達死亡,我們一生可能也可以視為失智老人的呢喃...
    Thumbnail
    avatar
    Chang Yi
    2020-04-15
    《陽光普照》:太陽獻給我們的禮物,在光之後便是影《陽光普照》是2019年臺灣上映,鍾孟宏執導的第5部長篇劇情電影作品。該片榮獲56屆臺灣金馬獎11項提名。許多觀眾看完電影,心中不免留下疑惑;究竟故事中的大兒子阿豪,為何會選擇了解自我的生命……
    Thumbnail
    avatar
    Chen Han
    2020-02-07
    《我們只有一個世界—全球化的倫理學》 本書讓我第一次體驗到翻譯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翻譯本身固然就是一種詮釋,但是直接照著原文的語法規則翻譯成中文就會變得很不通順以及閱讀困難,直接以本書的譯文為例:「我已敦促聯合國應在其能力範圍之內,針對將會減少可造成之傷亡的停止人道罪行的干預行動予以授權。...理想上言之,聯合國應該要有足夠的經
    Thumbnail
    avatar
    曾友俞
    2019-10-16
    《犬之島》—在人的世界裡二分法是過於偷懶的行為,因為我們都能看懂,誰是真心想解決問題處理和解決是不一樣的事情,處理比解決還要簡單而且容易達到,它不需要考慮後續的影響、長遠的計劃,也不需要考慮相關人士的感受與想法,只要遵照著自己的執念貫徹下去。解決要花的心思比處理更多,除了發現問題的根源,而非只針對現象擬定策略,更重要的是要關照到對方的想法,這是其中最不容易也複雜的事。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19-06-14
    《閣樓裡的哲學家》日常生活教會我們的事關於哲學似乎總有獎不完的大道理,或是經常遇到爭辯的過程,而《閣樓裡的哲學家》想要用日常的經歷,將這些道理敘述給讀著門明白,因此使用日記的方式,將平常生活的周遭事情,各種的遭遇與想法,直接呈現給讀者們感受,因此讀起來相當的輕鬆,不會不斷的論證,而是用現實的經歷去描述何謂關心與善念。
    Thumbnail
    avatar
    布雷克
    2019-03-31
    《血觀音》—我們都活在無愛與愛的夾縫裡最終,我們都活在無愛與愛的夾縫裡,未曾逃離自己在兩端游移中,烙下的結果。 如果這世界上只有一種度量衡,其一段是愛,另一段則是無愛,而我們口中說愛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時也說著「我是為了你好」的假扮,來包裝自己的無愛,讓一切都以朦朧的方式讓天秤傾向愛的一端。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19-01-18
    《高年級實習生》—我們必須接受在別人眼裡,看見不好的自己袒露自己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因為那代表我們不能只做想要的自己,展顯美好的模樣給對方看,我們必須接受在別人眼裡,看見不好的自己。當別人願意參與更多時,便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我可以讓他看見更多的我嗎?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19-01-11
    《剝蝦論—或許我們的社會要的從來就不是男女平權,只是要補償女性長久以來所受到的剝削。》   日前台灣知名女星在一檔中國的真人實境秀節目,一個剝蝦論引起了網路上一陣的討論。「男生要XXX,我才覺得XXX。」、「一定要男人XXX」的這種言論,那我們身為男性是不是也可以說女人一定要XXX才可以呢?
    avatar
    向右靠
    2018-08-26
    《評論》陪我們長大的麥當勞雖然現在"漲聲四起",銅板美食減少的情況漸漸成為一種不可逆的常態,但除了價錢之外,消費者更關心的是,品質有沒有跟著提升?我們吃的是否安心?
    avatar
    林凱彥
    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