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貫通寶島的任督二脈:島嶼脈動-台電文資特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滋-滋滋--

電路接通,一按下開關,或是插上插頭,燈亮了,電視傳來播報夜間新聞的聲音,運轉不輟的冰箱仍奮力以極低溫的冷氣為食材保鮮,電鍋、微波爐已經在為晚餐做準備……沒有電的生活,你能想像嗎?

社會現代化突飛猛進的發展,幾乎奠基在電力的普及上,如果沒有電,或許許多需要用電的物品、機械便不能發展得如此迅速,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以及社會樣貌了。然而電力並非無中生有,要深入每個家庭也需要眾多硬體設備到位,發電廠、電塔、高壓電纜、變壓器,以及最重要的設備維護,都是確保電力可以無時無刻供應給各家各戶的重要措施。

台灣的電業歷史可以回溯至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首任巡撫劉銘傳創立的「興市公司」,雖然只運轉月餘,但是可謂是台灣電業的發祥地。到了日治時期,1905年啟用的龜山發電廠則是台灣水力發電之始,隨著後續開發,1919年成立的「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即是如今仍戮力於穩定供電、再生能源開發,為台灣人民把關電力不輟的「台灣電力公司」。時至今日,全台灣的用電以及各種電路設備,仍交由台電公司架設營運、維護修繕,確保各電路供電無虞。

「島嶼脈動LIGHT UP 台電文資特展」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開始,引領觀眾進入電力事業的工作場域,從工作班的編制、服裝,到標誌台灣電業發展歷史的歷史物件,以及對未來用電模式的想像,一步一步了解台電人員的工作日常。

raw-image
工作班 維繫島嶼來電

繞過顯現高壓電纜照片的迎賓投影牆,走進半開放式的黑色隧道,耳邊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聽見的聲音:通過捷運閘門的刷卡聲、列車進站的提示音,在超商購買東西後刷條碼的嗶嗶聲,利用打卡機打卡的喀喀聲……每天一睡醒,電力便無所不在的協助人們進行日常活動,而這些聲音成了獨特的電力節拍,搭配黑色電子牆上如跑馬燈一般,以線條組成的簡筆畫回環反覆的對應到每一個日常事件,更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對電力的依賴。

raw-image

走出隧道,迎面看見的是一幅台灣電網經絡圖的看板,以及牆面上對工作班以及電力設備的介紹。工作班是維繫島嶼電力的前線工作人員,主要分為高山保線員、線路維修員,以及在地服務處三類,進行在最前線維修、架設線路,或是在地民眾服務等工作,是維繫島嶼用電無虞的最重要角色。

一轉身,則會立刻被三大幅排成一列的投影布幕吸引目光,三幅布幕播放著不同的照片,有工作班橫越沙丘、跋山涉水的工作姿態,也有他們稍事休息的模樣,以播放照片投影片的方式,讓觀眾藉由圖像直接了解工作班人員的工作內容與環境。而在布幕對面的展示台上,則展示了他們的工作服,讓觀眾可以從款式設計、服裝顏色、使用面料等方面,搭配投影布幕上的工作照,想像工作班執行勤務時的樣子。

raw-image
raw-image
電力物件 一個時代一個故事

繼續往前走,可以看到白色的長平台上整齊陳列了許多形狀各異的電表,從電業發展之始1914年的電表到近代所使用的電表不一而足,也讓我們看到了電力設備從日治時期一路到現代的演變,同時也看到了台灣工業的發展。在這些電錶中,初期使用的電表,每一個零件都由國外進口,直到1958年由大同公司製作出第一個國產電表後,所使用的電表才從進口物件轉為國產。

現場也展出了預算表、人事調任、繳費單,以及手繪用戶分布圖等歷史文件,還有整整四大櫃,包含頭盔、施工牌、警示牌、公告牌、變壓器等老物件,藉由這些代表一個時代的老器物們訴說一段關於電力物件的演變歷史。

raw-image

參觀當天正好遇到一位老奶奶前來觀展,在現場工作人員熱心介紹下,老奶奶邊聽邊點頭,偶爾提問,末了卻說了一句:「有些東西很久以前都看過,現在也都換成新的了,現在在這裡看到也還是會有點懷念。」聽到她這麼說,再看看眼前同樣走過一段年歲的老物品們,竟覺得或許這些物件與那位奶奶,就像是在這裡遇見了老朋友一樣,勾起了一段許久以前的回憶了吧!

raw-image

除了陳列展示的物件,也有些退役再經過藝術家的巧手後,獲得了第二生命。展場內有一隻一人高的電水母,即是藝術家Akibo利用台電高壓電礙子等退役物件,配上光音特效所創作而成的藝術裝置。這隻電水母帶有未來科幻的風格,頭部的電光規律的亮起、熄滅則讓它彷彿活著一般有了生命感,極具巧思。

raw-image
野電變換 電力宅配到你家

結束了與老物品的一期一會,那麼電又是什麼樣子呢?野生電力的樣貌在自然中千變萬化,這些野電透過電力系統穿山越嶺,成為家家戶戶點亮生活的電能,而電力系統由發電、輸電、與配電系統組合而成,成為電廠與用戶之間的橋樑,串聯起全台的電力網絡,如果將台灣島比喻成人體,電能就是流通全身的血液,輸電系統即是大小血管,配電系統則是微血管,將電能輸送給每一個用戶。

現場也布置了一個圓柱隧道,並搭配變幻莫測的燈光影像,當人走進隧道中,宛如走進高壓電線一般,欣賞著野電的千姿百態,從這頭走到那頭,似乎也成為電能中的一分子,從發電廠被送到島嶼的各個用戶家中。

raw-image
raw-image
未來生活 永續來電

生活與電能密不可分,如何排除用電障礙、節電、永續發電等都是未來用電的課題。本次展覽以三代同堂的家庭為例,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在居住、交通、照顧、防災、電表等方面提出未來生活的構想與假設。

另外,這一主題展區也展出在維護設備時所使用到的新科技,包含混合實境的應用,使用無人機勘查巡檢等,不只提升了人員工作的正確性與安全性,也加速了處理時效。

raw-image

在永續發展方面,台電文創也利用發電過程所產生的副產品、廢棄設備、回收料件資源,再設計創作成文創商品,讓這些廢料再度投入產品製造的循環中,根據每一種材料的特性再製作為生活用品,回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力。

電能撐起了現代生活習以為常的日常活動,但是對於電力的來源、電業工作的內容都不了解,只粗略地知道維護人員的工作辛苦而危險。在特展的展場中走過一遭,細細觀看台電人員的工作日常,藉由業界文物想像從前的營運服務方式,以及現在與未來的電能生活想像,都讓人感受到電這項能源各種樣貌。

抓緊特展展出的最後一周,到松菸來看看台電如何講述如血液一般流通全島的電能、還有台電人員的故事吧!



展覽資訊

島嶼脈動LIGHT UP 台電文資特展

展覽時間:2020.10.30-11.22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南向製菸工廠


如果覺得我寫得還不錯,歡迎下方拍手讚賞一下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影‧看戲‧讀點書‧走段路
53會員
108內容數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沒看過這本書、聽長輩講過相關經歷,現代人憑有限的理解想像百年前台灣人的生活,大概會像資料庫不夠充分的AI繪出滑稽的圖吧?
Thumbnail
如果沒看過這本書、聽長輩講過相關經歷,現代人憑有限的理解想像百年前台灣人的生活,大概會像資料庫不夠充分的AI繪出滑稽的圖吧?
Thumbnail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Thumbnail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Thumbnail
當「電燈」首次在 19 世紀末的臺灣被點亮,也照亮了一整個島嶼從未想過的全新時代。從油燈到電燈,也象徵著摩登生活的全面到來。
Thumbnail
當「電燈」首次在 19 世紀末的臺灣被點亮,也照亮了一整個島嶼從未想過的全新時代。從油燈到電燈,也象徵著摩登生活的全面到來。
Thumbnail
文 / 呂學錦 這個故事似乎已經成為神話。民國63年2月7日,七位人士相約這一天在台北市南陽街40號小欣欣豆漿店舉行早餐會,種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種子,接著就是生根發芽成長拙壯,到今天成為護國神山,在全球産業中舉足輕重,不容忽視的關鍵角色力量。 就是這樣嗎? 1. 經國院長的囑咐 延伸閱讀
Thumbnail
文 / 呂學錦 這個故事似乎已經成為神話。民國63年2月7日,七位人士相約這一天在台北市南陽街40號小欣欣豆漿店舉行早餐會,種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種子,接著就是生根發芽成長拙壯,到今天成為護國神山,在全球産業中舉足輕重,不容忽視的關鍵角色力量。 就是這樣嗎? 1. 經國院長的囑咐 延伸閱讀
Thumbnail
今天焦點─火車快飛!台灣鐵路的變遷
Thumbnail
今天焦點─火車快飛!台灣鐵路的變遷
Thumbnail
「島嶼脈動LIGHT UP 台電文資特展」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開始,引領觀眾進入電力事業的工作場域,從工作班的編制、服裝,到標誌台灣電業發展歷史的歷史物件,以及對未來用電模式的想像,一步一步了解台電人員的工作日常。
Thumbnail
「島嶼脈動LIGHT UP 台電文資特展」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開始,引領觀眾進入電力事業的工作場域,從工作班的編制、服裝,到標誌台灣電業發展歷史的歷史物件,以及對未來用電模式的想像,一步一步了解台電人員的工作日常。
Thumbnail
​ 百年以來台灣煤礦自日本的引進相關技術,一直傳接來自日本的技術接引。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見證台灣近代史在煤礦從開採到輝煌到落寞的一個歷史遺跡,走過百年以來的歲月至今,煤礦提供過往的電力能源來源之提供。此處是西元一九九七年底台灣最後一處停止開採煤礦,目前區保留完善的煤礦產區之博物園。 新平溪煤礦博物
Thumbnail
​ 百年以來台灣煤礦自日本的引進相關技術,一直傳接來自日本的技術接引。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見證台灣近代史在煤礦從開採到輝煌到落寞的一個歷史遺跡,走過百年以來的歲月至今,煤礦提供過往的電力能源來源之提供。此處是西元一九九七年底台灣最後一處停止開採煤礦,目前區保留完善的煤礦產區之博物園。 新平溪煤礦博物
Thumbnail
  我從小到大,總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的蔗糖生產地區,糖業是多麼發達,是多麼受日本帝國重視,但是那個台灣糖業的榮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歷史課本好像不曾帶我們實際見證一下那個時光。想親眼看看台灣糖業的興衰嗎?那就來走一趟高雄橋頭糖廠吧! 橋頭糖廠訴說著台灣糖業的故事。
Thumbnail
  我從小到大,總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的蔗糖生產地區,糖業是多麼發達,是多麼受日本帝國重視,但是那個台灣糖業的榮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歷史課本好像不曾帶我們實際見證一下那個時光。想親眼看看台灣糖業的興衰嗎?那就來走一趟高雄橋頭糖廠吧! 橋頭糖廠訴說著台灣糖業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