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操作後靜置

「在進行工序之後(無論對麵團進行何種操作),製作者和麵團都呈現疲累狀態,所以請務必留下靜置時間。…藉由這樣的過程,可以將加諸於麵團的壓力減至最小,進而烘烤出體積大且膨鬆鼓脹的麵包。」《麵包科學 - 實作版》
一直以來我習慣以直接操作法製作麵包,通常是前一天晚上打好麵糰整好形之後,直接放進保麗龍箱裡放過夜發酵,隔天一早再放進烤箱裡烘焙,這樣子我早餐有了著落。一次發酵、二次發酵什麼的,對我來講幾乎不存在,因為大多數的時候,麵包是我自己吃了,口感如何、賣相如何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前陣子,因為要請客的緣故,我依然前夜打好麵糰,裝進塑膠袋裡放冰箱冷藏室,隔天一早才拿出來整形,並且放進保麗龍箱裡發酵。等到傍晚要宴客時才進烤箱烘烤。這一次麵包的膨脹程度非常的漂亮,氣孔分佈的情況,大概是我有史以來最滿意的一次。
看起來一次發酵、鬆弛(中間靜置)、整形、二次發酵…這些工序還真有它存在的必要,像我這種魯莽型的烤麵包方法,還能夠小有成就,我猜大概是朋友們不嫌棄吧。

從前年開始,我開始要求實習生在接受督導之後的當天晚上,12點之前要把他接受督導的心得寄給我。說是心得,其實也是範圍很廣的心得,200字以內和自己有關內容,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塗鴉,當然也可以是文字或一首詩。
有些實習生很有天份,當我這樣子要求,會把自己接受督導過程中或者是之後的任何感想,回到自己身上,慢慢的寫出來。就算字數不多,還是能夠看見他們反思的痕跡。
相反的,也有些很聰明、認知非常發達的實習生,鉅細靡遺的把接案過程和當事人之間發生的事情紀錄下來,洋洋灑灑的寫了兩三頁,幾乎是篇逐字稿,唯獨在回到自己身上的任何感受或聯想,卻是擠也擠不出來,被我打槍也是依舊,呈現相當大的反差。
大多數的實習生的心得,介於這兩者中間,有時讓我激賞,有時讓我皺眉。
那天和實習生討論時,發現他已經有很大的進步,除了能夠看到當事人的談話重點,並且能開始留意到不同的當事人都會有相同的模式 -- 在談話過了一半、將近結束時,一些情緒才會慢慢出現,然而又因為時間即將結束,也只能草草收尾,面對現實。
只不過,面對這樣子情緒表達很少、認知能力非常強的實習生,容易遇到像這樣子的當事人,講得頭頭是道,可是要和深層的情緒連結時就是這麼的困難,我總要花上特別多的力氣才能夠讓他和自己的感覺多一點連結。偏偏督導的功能又不是以諮商為主,除非實習生情緒出現時,才會進行之。
我也只能苦笑。
當我送走那實習生時,那是我常出現的表情,他也好多次向我反映了。
就在前幾天,和實習生討論完還隔了不到6小時,在時間截止前,他已經把心得寫完寄給我:
「那個話很少的孩子 當天晚上和他談完我吐了 我不懂晚餐吃不多怎麼會吐 今天你說好累 我突然想到那天我也好累」
BINGO!!
看來,這位實習生已經越來越進入狀況,原本頭腦清晰認知發達、卻不容易與自己感受聯結的他,不但能留意到他與眾多當事人之間所發生的行為模式,也開始留意到我和他之間的互動,並且回到自己身上。
麵團需要靜置鬆弛才會發展得好,和實習生的關係也差不多是如此,或者說,不同的關係,也都在操作後需要放鬆留點距離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心理師帶著你,聊麵團、揉心事、等發酵、烘麵包,烤出獨一風味、造型無二,自己的人生故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Benson W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