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周邊文資總盤點8——人類學博物館國寶祖靈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排灣族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木雕祖靈柱 na paiwan a kemasi kaviyangan na lja zingrur a pararulj
  早在日治時代即入藏台大的祖靈柱,對排灣族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文化意義,直到2014年,台大向文化部提報國寶,隔年正式成為國寶。2015年9月12日,台大舉辦了世界首見的「國寶婚禮」,祖靈柱和台大結婚,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前面舉行盛大的婚禮,既是排灣族文化的傳承,抑是現代文資保存與文物的對話、更是妥善處理文物的展現。
  祖靈柱採自佳平舊社,一大特色是立柱四面皆刻有相同的女性祖先像。人像雙手平舉於胸前,兩手掌皆六指併攏,兩足站立。手腕處有數圈密集的平行紋飾,腰有束帶,束帶上刻有圓紋。
  此四面木雕為原住民研究巨擘-陳奇祿先生,所認定的「佳平式」典型,並因採集地與佳平舊社的Zingrur頭目舊屋立柱相同,而被認為是其家屋的人像柱(陳奇祿1961:20)。胡家瑜教授表示,根據台大收藏紀錄,它是由私人收藏家水野經吉賣進台大,但這位收藏家究竟是誰已不可考。
  佳平社頭目舊屋內原有四支或五支祖靈柱,分別代表初代男、女祖先。本件祖靈柱是家屋中的側柱(pararulj),代表女性祖先;根據部落傳說和耆老記憶,應是創始女祖先Muakai的立像雕柱。
  紀錄片《Muakai的跨世紀婚禮》裡面,記錄了這場國寶婚禮,佳平部落也在儀式裡透過身體實踐,將傳統內化在身體記憶中傳承下去。佳平部落的歷史經歷過幾次遷移(1943年遷村到山上,1953年又因為山崩遷到現址),再加上其文化和天主教信仰融合,使傳統文化式微。這次,從家屋到祖靈柱所開展的文化復振,兩者的物質性是重要的開端,提供一個具體媒介,讓後續有形、無形的文化復振延續下去,其中佳平部落組織了青年會,在當地文化復振中也佔了重要的一角。
  當然在討論國寶何去何從時,族人也想過讓祖靈柱回家,但讓文物回家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需要一定的資源、保存環境,佳平部落協商後,經過耆老同意,促成了國寶婚禮的實踐。國寶婚禮是將祖靈柱「擬人化」,與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舉行儀式,透過傳統儀式的展演,重新喚起文化精神的記憶。
  儀式之前,族人會到森林裡砍伐木頭,製作一座三四層樓高的鞦韆,領袖家族在嫁女兒時,會將鞦韆立在家屋前。儀式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前舉行,部落青年會吟唱王族頌、跳戰舞,女性族人也會集體吟唱貞潔頌(Puljea),是專屬於王室繼位公主的歌,有讚頌公主家世尊貴的意涵。廣場也擺滿了各式樣祭品,檳榔、飲料、酒、米糕等等,現場歡騰熱鬧,同時也謹守各種儀式傳統的規矩,充分展現排灣族文化的美。
  環境在變,精神是不能變的。如將祖靈柱「擬人化」的例子,將傳統的嫁娶文化轉譯,同時兼容了現代文物保存的需求以及傳統的文化精髓,族人與學術圈協調、互動,完成了這場美麗的國寶婚禮。
類別:古物/ 級別:國寶/ 種類:生活及儀禮器物
1932年由台北帝大(台大前身)土俗人種學講座採集入藏
2014年台大首次向文化部提報暫行分級國寶
2015年5/1公告為國寶
2015年3月25日正式指定為國寶
2015年5月1日文化部公告
2015年9月12日舉辦國寶婚禮
▎排灣族阿盧夫岸(望嘉舊社)佳邏夫岸頭目(馬扎扎依藍)家雙面祖先像石雕柱 Paiwan tsu Vungnalid jiushe Aluvuan mazezeginlan di Djialuvuan vinjian a leuga ke jev kajilai
  本件石雕柱為雙面雕刻的祖先像,是豎立於望嘉部落舊社(Aluvuan)頭目Djialuvuan家屋前祭台的祖先像立柱。一面刻男像,一面為女像,代表創社的男、女祖先像。雙面人像皆立姿;頭戴羽狀頭飾,雙手置於胸前,細腰、繫有紋飾腰帶,雙腳膝部和腳踝刻有平行圈套紋飾。兩面雕刻的祖先像非常少見,材質為砂岩,在排灣族中亦屬罕見,也因為砂岩質地易受風化影響,男女性徵的差異已經難以辨識。
  根據移川子之藏的記載:「本石像發見於望嘉村(Bongarid)舊社Karuboan之叢林間。人像代表Chiaroboyan家初代頭目,原本可能豎立於該家屋前稱為korobroban的祭壇上。」(陳奇祿1961:23)陳奇祿將此石雕歸類為「來義式」風格。此石柱亦被收錄在《南方土俗》期刊第一卷第一期,可見在當時便具有相當的文化價值。
  在紀錄片《cenvulj ta vuvu/祖靈的召喚》中,胡家瑜教授表示,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身體記憶、實際行動非常重要,透過活動,將文化變成身體記憶,使參與者記得背後代表的文化意涵,於是該文化意涵便會隨著互動被帶入生活中。而物質本身承載的文化意義,並不是固著不變的,後人會經歷將文物中的文化「再具體化」的過程,加入自己的精神重新組合,與文物精隨融合,傳承給下一代。
  除了紀錄2016年與台大人類學博物館的結拜儀式,紀錄片也記錄了族人復振五年祭、刺球儀式的過程,日治時期禁止刺球儀式至今,在2018年經過族人們的共識與努力,終於重新舉辦。族人圍著圓形刺球場密集地坐一圈,每個人手持十多公尺長的尖竹竿,蓄勢待發、屏氣凝神,祭師於圓心將祭球用力往上拋,每個人奮力往球刺去,畫面壯觀,是極具特色的文化展演。
  文化復振不是區分有形與無形的區別,文化復振是一連串的過程,透過媒介,可能是物質文化、儀式,使人們融洽、家族更融合,將文化精隨與新加入的轉譯,代代傳承下去。
類別:古物/ 級別:國寶/ 種類:生活及儀禮器物
1929年7月移川子之藏教授獲得望嘉村部落頭目許可
1930年3月30日入藏台大
2015年5月1日文化部公告

參考資料
蘇弘恩《Muakai的跨世紀婚禮》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胡人元《cenvulj ta vuvu/祖靈的召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陳奇祿 1961《台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鑑》。
國家文化資訊網排灣族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木雕祖靈柱
國家文化資訊網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 頭目家屋祖靈柱
原文網址|原文發布日期2020/06/0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0新冠肺炎爆發,這段時間我們親身體會到傳染病的爆發會對社會與生活造成多麼巨大的轉變,也了解到醫療體系的應對,能在穩定社會上起到多麼關鍵的作用。不知道這段日子有沒有引發你的好奇,過去臺灣在面臨傳染病危機時,曾經歷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作為國內最重要防疫機構的臺大醫院,又從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樂生療養院注視著台灣醫療史的演進,同時乘載了院民的生活型態。在重新想像樂生療養院的重建與發展時,我們需要不斷歸返「樂生的保留是為了看見什麼」以及「樂生未來的功能及期待又是什麼」。從日治時期起,一路到2020的現今,文化資產的任務除了「懷舊」外,是否仍有其他曙光?
  我們訴求,台大員生合作社理監事會應即刻廢除在 6/14 通過的「以國語作為交流語言」決議,尊重台灣國家語言被使用的權利。且會議主席施秀惠與理事官俊榮,也應為會議中不適當的言行道歉。我們更呼籲台大校方對此事件做出回應,並發揮台大的社會責任,要求台大校級單位與關係組織實際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
  中岳老師認為這樣的紀錄片,在處理歷史議題是採用新的方式,大家能否接受已經是個問題,其中又有很多手法挑戰了新的閱聽人的接受度。而對老師而言,轉型正義的目的就是不要重蹈覆轍,「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啊,不要放棄想像如何爭取民主、幫助香港,但不要太多和台灣國族意識的高度連結。」
  導演的自我質疑隨著《亂世備忘》在香港與海外的持續播映不證自明。香港社會在傘後陷入低潮,而政府甚至頻繁DQ(Disqualification:取消資格)人民投票選出的議員,不斷挑戰香港民主法治底線。在佔中運動過後、新一場運動尚未爆發前,人民沒有太激烈的抗議,能做的僅是表達自己的憤怒與悲傷。
  談及台灣電影產業,他開玩笑勸台下的臺大學生運用自己的人脈作發行就好,別淌入電影界這潭混水。然而,他也認為台灣的電影產業正在逐漸完整,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對的海外市場,畢竟台灣觀眾已限縮於高中以上、尚未結婚的少數人之中,需思考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拓展觀眾群。
2020新冠肺炎爆發,這段時間我們親身體會到傳染病的爆發會對社會與生活造成多麼巨大的轉變,也了解到醫療體系的應對,能在穩定社會上起到多麼關鍵的作用。不知道這段日子有沒有引發你的好奇,過去臺灣在面臨傳染病危機時,曾經歷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作為國內最重要防疫機構的臺大醫院,又從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樂生療養院注視著台灣醫療史的演進,同時乘載了院民的生活型態。在重新想像樂生療養院的重建與發展時,我們需要不斷歸返「樂生的保留是為了看見什麼」以及「樂生未來的功能及期待又是什麼」。從日治時期起,一路到2020的現今,文化資產的任務除了「懷舊」外,是否仍有其他曙光?
  我們訴求,台大員生合作社理監事會應即刻廢除在 6/14 通過的「以國語作為交流語言」決議,尊重台灣國家語言被使用的權利。且會議主席施秀惠與理事官俊榮,也應為會議中不適當的言行道歉。我們更呼籲台大校方對此事件做出回應,並發揮台大的社會責任,要求台大校級單位與關係組織實際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
  中岳老師認為這樣的紀錄片,在處理歷史議題是採用新的方式,大家能否接受已經是個問題,其中又有很多手法挑戰了新的閱聽人的接受度。而對老師而言,轉型正義的目的就是不要重蹈覆轍,「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啊,不要放棄想像如何爭取民主、幫助香港,但不要太多和台灣國族意識的高度連結。」
  導演的自我質疑隨著《亂世備忘》在香港與海外的持續播映不證自明。香港社會在傘後陷入低潮,而政府甚至頻繁DQ(Disqualification:取消資格)人民投票選出的議員,不斷挑戰香港民主法治底線。在佔中運動過後、新一場運動尚未爆發前,人民沒有太激烈的抗議,能做的僅是表達自己的憤怒與悲傷。
  談及台灣電影產業,他開玩笑勸台下的臺大學生運用自己的人脈作發行就好,別淌入電影界這潭混水。然而,他也認為台灣的電影產業正在逐漸完整,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對的海外市場,畢竟台灣觀眾已限縮於高中以上、尚未結婚的少數人之中,需思考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拓展觀眾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骨笆」為太悟語翻譯而來,是指同個部落一起祭祀祖靈、議事的場所,近似雅人的村廟,一般是由板岩、頁岩和竹子構築。矮籬笆會先圍出一塊空地,再於中間偏後的位置上,岩石以形似蛇鱗排列的方式,一片片疊出小屋,內置壺甕與獸骨作為祭壇,平時則於外頭的廣場商討部落大事。
Thumbnail
臺北天后宮主祀媽祖,廟宇前身為新興宮,在1943年,曾被日本徵收,「弘法寺」是曾經存在的寺院,戰後,建築改由艋舺新興宮,也就是臺北天后宮所使用。臺灣對於媽祖的信仰,就如同「媽祖」這個稱謂,從字面上來看,媽祖是位如同家人般的神祇,再從每年繞境的盛況,足見媽祖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在台灣,媽祖遶境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文化盛事。在台灣,最知名的兩大媽祖遶境活動分別是白沙屯媽祖和大甲鎮瀾宮媽祖。讓我們來探討媽祖遶境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從巫俗神話、文獻神話和旅行見聞中,挑選了濟州島的島嶼之初、建國神話和守護神的故事。 一起認識雪門台婆婆、三姓神話和石頭爺爺吧!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西元1730年,於清雍正年間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來因香火鼎盛,於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興建小祠,直到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西元1787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2023年2月22日,Vakway大頭目石像移回吉安車站前,舉辦慶祝活動。當時鄉長與董事長的致詞可見下影片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骨笆」為太悟語翻譯而來,是指同個部落一起祭祀祖靈、議事的場所,近似雅人的村廟,一般是由板岩、頁岩和竹子構築。矮籬笆會先圍出一塊空地,再於中間偏後的位置上,岩石以形似蛇鱗排列的方式,一片片疊出小屋,內置壺甕與獸骨作為祭壇,平時則於外頭的廣場商討部落大事。
Thumbnail
臺北天后宮主祀媽祖,廟宇前身為新興宮,在1943年,曾被日本徵收,「弘法寺」是曾經存在的寺院,戰後,建築改由艋舺新興宮,也就是臺北天后宮所使用。臺灣對於媽祖的信仰,就如同「媽祖」這個稱謂,從字面上來看,媽祖是位如同家人般的神祇,再從每年繞境的盛況,足見媽祖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在台灣,媽祖遶境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文化盛事。在台灣,最知名的兩大媽祖遶境活動分別是白沙屯媽祖和大甲鎮瀾宮媽祖。讓我們來探討媽祖遶境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從巫俗神話、文獻神話和旅行見聞中,挑選了濟州島的島嶼之初、建國神話和守護神的故事。 一起認識雪門台婆婆、三姓神話和石頭爺爺吧!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西元1730年,於清雍正年間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來因香火鼎盛,於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興建小祠,直到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西元1787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2023年2月22日,Vakway大頭目石像移回吉安車站前,舉辦慶祝活動。當時鄉長與董事長的致詞可見下影片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