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法國電影生存環境,與競合方向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製表: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Filmosa x 無影無蹤】合作之線上對談,與煌德對話〈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試圖爬梳法國影評文化以至於電影生態之「生存環境」,個人試圖將討論議題以圖表、文字表現,希冀能對「台灣電影生存」提出一種對照、探索。計畫書寫四篇:
  1. 〈電影筆記〉七十年,不斷生存危機與戰鬥
  2. 法國電影生存環境,與競合方向
  3. 閱讀阿薩亞斯2020年影響著作:《電影現在式》
  4. 台灣電影如何分享、共振法國〈電影筆記〉理念
在此呈現第二篇!

烏托邦,還是試煉場?法國電影生存環境

某些大中國主義者常笑稱,法國也就不過四川的大小,不僅比這個中國第四大省,人口少得多,其可考文字兩千年歷史,甚至比這個中原邊緣、地方文化還短。然而,即使不為歐盟領土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為富有之國家,法國近百年來,長期作為歐洲最大的電影國,不僅其健全之電影產業,能夠有效對抗好萊塢之全球宰制,數十年為歐洲最強,其藝術電影更是每年佔領三大國際影展,語不驚人死不休,不時驚艷世界;更有甚者,法國更主動跳脫國家民族主義思考,每年甚至以自身的文化預算,不斷補助他國之藝術電影,尤其為第三世界國家,被打壓、抵制的小眾作者導演,如其長期資助中國地下電影,如被官方禁止拍片的婁燁…
法國理想、繁盛的電影環境,自為外人所稱羨-不僅對內能夠抵抗好萊塢,對外稱霸國際影展,宛如一個達成產業與藝術平衡的電影烏托邦。然而,細究其百餘年的電影發展歷史,我們更能發現這個光鮮亮麗的表現,底下是以不間斷的「存在危機」所交織而成,不僅無時無刻面對美國電影霸權,過去更經歷「亡國」關卡,未來更要迎接Netflix、Disney+ 等串流媒體宰制;本文試圖爬梳,法國電影生態,與其說是理想狀態下的烏托邦,或許更像是能夠面對存亡關鍵的試煉場?

(製表:Yo Chen)

百年法國電影產業,不斷「生存危機」與抵抗奮起

法國百年作為電影大國,絕非僥倖。除了一種長期支持藝術之好奇驅使,法國人更懂得如何面對歷史鉅變,於不斷危機中,維持藝術發展的脈搏生機…「工業革命」之世紀末,盧米埃兄弟(Frères Lumière)結合科技發明與藝術想像,發明了電影機械,展開了風起雲湧的電影強國博弈競爭。新世紀肇始,以法國為首的歐洲電影勢如破竹,橫掃世界市場,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卻為致命一擊,一方面歐戰浩劫,將產業結構破壞殆盡,另一方面,美國好萊塢之蔚然崛起,更讓歐洲電影被打得一蹶不振;然而柳暗花明,法國電影界終於在經濟大恐慌後的三十年代,以貼合常民社會脈動的「詩意寫實」,不僅於國內電影市場,同時於國外之藝術影響力,都達到一個高峰,然而迎面而來的,卻是一個更艱鉅的挑戰-「亡國」…

  • 「亡國」關卡-納粹佔領
法國「詩意寫實」可說於三十年代,與社會運動共生共振,一齊以所有可能,嘗試對抗納粹、法西斯之軍國主義崛起,然而卻慘遭悲劇性之失敗。希特勒以「閃電戰」(Blitzkrieg)勢如破竹攻佔巴黎,法蘭西第三共和,瞬間覆滅… 法國被分割成納粹佔領區、法西斯佔領區,和魁儡維琪政府,猶太人、學生、知識份子、社會運動份子遭到殘酷清算。然而,在如此困難之生存時刻,卻為法國電影的一個轉機…
納粹佔領期間,弔詭成為法國電影產業脫胎換骨之契機。法國電影人在亡國感之震攝下,異常團結合作,就在納粹虎視眈眈的監視下,魁儡維琪政府嘗試秘密統合山頭林立、破碎分裂的電影產業,大膽成立國家電影機構(後成為知名CNC-國家電影中心),另更執意成立國家電影學校(後成為頂尖學校IDHEC,即日後FEMIS),培養年輕電影人才,如日後大導-雷奈(Alan Resnais)即在此入行學習。法國電影人在這段「亡國」期間,團結拍攝許多風雨名山之作,如延續「詩意寫實」的《天堂的小孩》(Les Enfants du paradis, 1945),不僅奇蹟通過納粹電檢,更提供猶太電影人秘密地下工作。危機作為轉機,有些人甚至將納粹佔領時期,視為法國電影一個「黃金時期」…

  • 戰後重建-美國電影入侵
在美國軍隊幫助下,法國反抗勢力(Résistance)終於解放巴黎(Libération de Paris)。雖法國反抗軍前仆後繼、傷亡慘重,但實際上只占法國人口之極小部分(大部分法國人可能於大戰最後兩個星期,才「變成」反抗勢力)。美國成為戰勝納粹之主要力量,成為重建歐洲的首要決策者,如欲將其大眾文化競爭宰制,深入戰後電影產業…
以勝利者之姿,美國政府強力要求法國開放電影市場,簽訂戰後著名的「布魯-拜尼斯協定」(Blum-Byrnes Agreements),也就是讓沒受到戰火摧殘的好萊塢電影,如入無人之地,無條件進入法國電影院,讓戰後百廢待舉、風雨飄搖的法國電影產業,遭受沉重、致命一擊…

  • 電影人遊行-電影文化政策之誕生
面對電影存亡危機,法國電影人展現一種前所未見之團結、有志一同之抵抗,法國大導卡內(Marcel Carné)、大明星尚·馬赫(Jean Marais),率領電影從業者和愛好者,於巴黎展開萬人大遊行,終以民間力量,迫使政府修改與美已簽訂條約,後更得到朝野支持,成立「資助電影法案」(loi d'aide du cinéma),成為世界電影文化政策濫觴,其中不僅明定銀幕保護政策,後更創立獨步全球之「電影稅」,規定票價百分之十,作為國家電影發展基金,成為政府發展電影產業,不斷循迴流動之活水源頭。如此創新電影文化政策,成功使法國國片市佔率,能夠超越好萊塢,成為歐洲電影第一大國,至今仍屹立不搖。
法國電影人大遊行,可說啟發了上個世紀末之韓國電影「光頭遊行」,讓韓國電影深受法國文化政策之啟發,商業電影在國內,能夠對抗好萊塢,藝術電影在國際,能夠持續入圍一級影展,終以《寄生上流》(기생충,2019),獲得坎城金棕櫚、奧斯卡最佳影片…

  • 電視危機-藝術電影補助誕生
度過戰後危機,法國電影於五十年代末,因電視之興起,票房直線下滑,危及整個產業之存亡發展。此時正值第五共和建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任命馬爾侯(André Malraux)成立世界第一個文化部,其中CNC(國家電影中心)統整電影政策,如同馬爾侯所說:「電影既是產業,也是藝術。」CNC之任務,在於同時發展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輔助產業、文化雙軌並行-
  1. 商業電影實行「自動性補助」,也就是退還百分之十電影稅作為拍片基金,票房越高,退稅也越多。(加上其他「商業性質產業補助」,商業電影通常可得到政府補助30-40%)
  2. 藝術電影實行「選擇性補助」,也就是以專責的委員會,專門補助小眾作者電影。(加上其他「非商業性質文化補助」,藝術電影因資金難尋,且成本較低,可得政府補助達50%)
六十年來,「選擇性補助」可說幫助了絕大多數,我們所知的所有法國藝術電影。

  • 大片危機-「文化例外」之誕生
九十年代,法國電影又遭受存在危機-面對好萊塢成本越來越高的商業大片進攻,法國小眾電影毫無招架之地。在此同時,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政府在組成WTO先行談判中,受到美國政府壓力,強勢要求開放電影市場。然而當時文化部長賈克·朗(Jack Lang)提出影響深遠的「文化例外」(exception culturelle),認為「文化不同大豆、花生」,不是可以交易的商品,而有傳承、創造的非商業文化價值,進而大膽拒絕美國方面之壓迫,最後成為歐盟以致世界文化談判的一個原則。
法國政府確立「文化例外」同時,更思索如何加強法國電影之競爭力,如主導拍攝大片《瑪歌皇后》(La Reine Margot, 1994),不斷嘗試維持法國電影之世界影響力;新世紀之初,《艾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2001)再次引發世界大眾之關注,再創法國電影風潮…

  • 藝術電影院危機-關注中型片發展
巴黎聞名世界、以拉丁區發散開的繁盛藝術電影院,於2008年左右,開始一間一間的倒閉,引發文化界的強烈關注。原因主要是如台灣威秀影城的商業連鎖電影院,如雨後春筍到處興起,排擠到小型藝術電影院的生存空間。此時,十三位導演、製片、發行商,如賈克·歐迪亞(Jacques Audiard)等人,成立「十三人社團」(Club des 13),大力呼籲政府正視小型影院存活問題,迫使CNC聯合地方政府,開始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的小眾影院,終於讓巴黎的風景,並非只有千篇一律的商業影城,而存在一間又一間各有特色的獨立影院…
「十三人社團」另一個重要影響力,在於呼籲政府關注「中型片發展」。於新世紀新資本主義勝利中,形成一種商業「大片越拍越大」、藝術「小片越拍越小」之「兩極化現象」(polarisation),而本於產業中堅位置的「中型片系統化消失」。如此情勢終會讓美國「怪物大片」獨霸市場,他國「極貧小片」不斷被邊緣化。「十三人社團」的呼籲讓CNC開始重視中型片之發展,專注於大、中、小片之產業平衡。

  • 疫情 + 網飛危機-面對未來挑戰
時至2021年,法國電影當下危機,不僅於疫情肆虐-影院關門,產業停擺,更嚴重可能於「後疫情時期」-如何直面Netflix網飛之將臨宰制?這個「法國電影存在議題」,正是法國導演阿薩亞斯影響力爭議新書-《電影現在式》(Le Temps présent du cinéma),極力想探討之主題。阿薩亞斯認為疫情影響可能是「稍縱即逝」(éphémère),法國電影當今面對的,更是深層的產業問題-串流媒體宰制到來,和長久的文化問題-當代電影理論「無效性」,阿薩亞斯大膽提出,面對七十年代以來盛行之「美學論述」,法國電影如何可能以「反美學主義精神實踐」,作為「理論無效性」之「解藥」?這些議題將是下篇文章之探索重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3會員
    220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製圖: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煌德【無影無蹤】與慧茹【巴黎台灣電影節】共同舉辦的線上對談,將講題〈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其中一個重要案例、研討議題,整理成文字,希冀傳達出法國影評文化以至電影生態的演化變遷,形塑法國數十年培育之「藝術電影競爭力」,如此「電影生存策略」被韓國影業深刻學習
    希維特作為最前衛也最古典的新浪潮導演,不斷將自己置於危機險境中,宛如其年輕時寫下的信念:「不斷的冒險,持續的即興,永恆的創作」
    《愛情神話》從原著到電影的兩千年連結,不僅共推一種草民主體,更共享一種『吃人』的金權帝國預言…
    以低端存活、天使想像,費里尼與卓別林分享一種人間藝術視野…
    費里尼是不是個影癡?費里尼其實不太愛看電影,尤其成為著名導演後,已經不太去電影院。每當記者問他影史十大佳片的時候,他都頭痛不已,常常列出自己最新拍攝的電影,當作「開玩笑」(plaisanterie),但是像我們這樣影癡們,每次都很認真地探討…
    若說在《戰國妖姬》維斯康堤招喚威爾第的命運歌劇,費里尼則在《大路》招喚卓別林的流浪漢小丑悲歡,兩人可說一個傳遞了菁英文化靈魂之火,一個關注底層人民存活之力...
    (製圖: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煌德【無影無蹤】與慧茹【巴黎台灣電影節】共同舉辦的線上對談,將講題〈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其中一個重要案例、研討議題,整理成文字,希冀傳達出法國影評文化以至電影生態的演化變遷,形塑法國數十年培育之「藝術電影競爭力」,如此「電影生存策略」被韓國影業深刻學習
    希維特作為最前衛也最古典的新浪潮導演,不斷將自己置於危機險境中,宛如其年輕時寫下的信念:「不斷的冒險,持續的即興,永恆的創作」
    《愛情神話》從原著到電影的兩千年連結,不僅共推一種草民主體,更共享一種『吃人』的金權帝國預言…
    以低端存活、天使想像,費里尼與卓別林分享一種人間藝術視野…
    費里尼是不是個影癡?費里尼其實不太愛看電影,尤其成為著名導演後,已經不太去電影院。每當記者問他影史十大佳片的時候,他都頭痛不已,常常列出自己最新拍攝的電影,當作「開玩笑」(plaisanterie),但是像我們這樣影癡們,每次都很認真地探討…
    若說在《戰國妖姬》維斯康堤招喚威爾第的命運歌劇,費里尼則在《大路》招喚卓別林的流浪漢小丑悲歡,兩人可說一個傳遞了菁英文化靈魂之火,一個關注底層人民存活之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縱觀歐洲國家,法國一直是文化產業的巨人,百年來湧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家、詩人、電影製作人和音樂家,特別是在 20 世紀新一代的不懈努力下,法國經歷了一場重要的文化復興,即使是在美國當道的迷幻搖滾領域,法國也絕對有與之抗衡的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2022 年電影《醉遊西班牙》,2024 年電影《再見哥雅》和 2016 年的電影《環法心節奏》。這些電影串聯了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展現了藝術的魅力。不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普通的觀眾,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懷揣著一個夢。而藝術,就是將這些夢境照亮的力量。
    Thumbnail
    同樣的,在我看影評之前,自己先評一下,免受影響。 今天下午去影院捧場之前自己心裡的小劇場: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感想應該是:也只有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的國家才能容許這種唱衰自己的電影製作、放映、出口。心中馬上想起高中時期讀的國文選文:清薛福成的「觀巴黎油畫記」中的一段:「余聞法人好勝,何以自繪
    法式浪漫的生活藝術 . 集優雅、時尚、藝術、美食、美酒、音樂成一詞最著名的代表-《La France 法國》,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著什麼與臺灣完全相異的文化呢? 崇尚「美好生活」的法國,生活的藝術不僅是一種名詞,而是一種實踐在生活中的意義。慢慢來,放慢步調,享受當下;花點時間什麼都不做,悠閒的度過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世界那麼大,我們如何得以相遇相識,可能真的有神,我們不同的神各自的安排。」
    Thumbnail
    對我而言,每年都相當期待年初的「我的法國影展」上線串流,今年依然不例外。由法國國家電影聯盟(Unifrance)舉辦的「我的法國影展」(MyFrenchFilmFestival)如今已邁入第十四屆了。我有幸觀賞了連續三年選出來的作品,不只有近年沒能上映台灣戲院的優秀作品,每次也都會精選幾部重要的法國
    Thumbnail
    韓國的流行文化於COVID-19疫情前後仍然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韓國電影。不過,韓國電影在疫情前後的風光背後正面臨重大危機,電影工業的發展岌岌可危。電影業在面對什麼困難致出現負面效果?未來該如何確保電影工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在談論到納粹德國與其犯下的罪行時,巴黎的佔領時期幾乎不像是我們對於殘酷戰爭的想像,尤其納粹與殘忍、屠殺、蓋世太保之間的等號,西歐文明中心之一的法國首都的陷落,竟毫不血腥與壯烈,反倒令歷史的眼光尷尬。作為讀者、並非專業史學背景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將此「無事」當作「真正的事件」,並且需要不亞於其他事件的
    Thumbnail
    縱觀歐洲國家,法國一直是文化產業的巨人,百年來湧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家、詩人、電影製作人和音樂家,特別是在 20 世紀新一代的不懈努力下,法國經歷了一場重要的文化復興,即使是在美國當道的迷幻搖滾領域,法國也絕對有與之抗衡的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2022 年電影《醉遊西班牙》,2024 年電影《再見哥雅》和 2016 年的電影《環法心節奏》。這些電影串聯了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展現了藝術的魅力。不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普通的觀眾,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懷揣著一個夢。而藝術,就是將這些夢境照亮的力量。
    Thumbnail
    同樣的,在我看影評之前,自己先評一下,免受影響。 今天下午去影院捧場之前自己心裡的小劇場: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感想應該是:也只有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的國家才能容許這種唱衰自己的電影製作、放映、出口。心中馬上想起高中時期讀的國文選文:清薛福成的「觀巴黎油畫記」中的一段:「余聞法人好勝,何以自繪
    法式浪漫的生活藝術 . 集優雅、時尚、藝術、美食、美酒、音樂成一詞最著名的代表-《La France 法國》,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著什麼與臺灣完全相異的文化呢? 崇尚「美好生活」的法國,生活的藝術不僅是一種名詞,而是一種實踐在生活中的意義。慢慢來,放慢步調,享受當下;花點時間什麼都不做,悠閒的度過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世界那麼大,我們如何得以相遇相識,可能真的有神,我們不同的神各自的安排。」
    Thumbnail
    對我而言,每年都相當期待年初的「我的法國影展」上線串流,今年依然不例外。由法國國家電影聯盟(Unifrance)舉辦的「我的法國影展」(MyFrenchFilmFestival)如今已邁入第十四屆了。我有幸觀賞了連續三年選出來的作品,不只有近年沒能上映台灣戲院的優秀作品,每次也都會精選幾部重要的法國
    Thumbnail
    韓國的流行文化於COVID-19疫情前後仍然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韓國電影。不過,韓國電影在疫情前後的風光背後正面臨重大危機,電影工業的發展岌岌可危。電影業在面對什麼困難致出現負面效果?未來該如何確保電影工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在談論到納粹德國與其犯下的罪行時,巴黎的佔領時期幾乎不像是我們對於殘酷戰爭的想像,尤其納粹與殘忍、屠殺、蓋世太保之間的等號,西歐文明中心之一的法國首都的陷落,竟毫不血腥與壯烈,反倒令歷史的眼光尷尬。作為讀者、並非專業史學背景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將此「無事」當作「真正的事件」,並且需要不亞於其他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