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食記|海風鄉土-恆春半島的家族點心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涼爽順口-綜合綠豆饌vs酥脆香郁-九層塔蛋酥餅
夏天喝綠豆湯,對我來說是一種閩南風味的老習慣,總能讓我想到逝去的內嬤,她熬煮的冰涼與糖度是難以再複製的了,但食物蘊含記憶,在恆春的綠豆饌裡延續了那段兒時美好。母親家族住在最南端,學生時代每年寒暑假的返鄉,除了有探親度假的意味,視覺與味覺也充滿了半島的海與山,是二三十年來不曾忘記的。長年如春的炙熱氣候,孩子們喜歡來一碗綠豆饌,黑糖與桂圓香氣的剉冰,藏著滿滿的粉條、紅豆、Q圓、綠豆蒜,不被允許喝可樂的童年時光,這樣偽裝成在地小吃的解渴聖品,拯救了我的幼小心靈。
蛋酥餅是一則與童年對話的現代小品,笑稱自己從台北下來跑路的老闆,是個風趣的青年。近年自海外歸國之後再度回到恆春久居,才發現了這攤人氣名物,兩片現桿現炸的雞蛋與麵團,塔香、青蔥、洋蔥、玉米的配料選擇都是在地出產。看著老闆身旁一大籃雞蛋,想起恆春郊野外公的雞棚,小時候經常跑到小雞養殖場橫衝直撞,黃澄澄的一片雞海分開又散去,這樣的意象幻化在蛋酥餅上,摺疊成半月形酥脆的餅皮,佐以醬油和辣醬,裏頭的九層塔氳出植物的濃郁,猶如母親自製的保麗龍箱菜園裡,那僅僅用水、陽光與培養土長出的大地禮讚。咬下一口,有著龍鑾潭滋養的鄉土映照在腦海裡,跟隨著家族記憶流轉在體內。
人的ㄧ生,也許漂泊,唯獨食物能潛入最道地的台灣味覺記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影視評論、導演專題、類型專題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金時代的巴黎,見證了人類文明藝術的高峰,一切的美都為了聚合到巴黎而存在。巴黎人的衣著,是展現品味與氣度的日常。午後的咖啡館外,仍能看見打扮入時的男女,拿著一本書消磨著時光。對讀寫的高要求,得像葛奴乙對香水的執著,若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歐洲庶民,從「不貴」拼貼出「高貴」是重要的。
歐洲城鎮普遍在主廣場都會有市集,數個法國二線城市如亞眠、里爾等,都有全城響應的一年一度古董市集,舊貨市集多集中在週末上午出現,如歐洲農夫市集一般。請記住 "Brocante"、"Antique"、"Marché aux puces" 這幾個法文單詞,將是辨認舊貨市場最實用的字。
法式時尚不是一天速成的,時尚即生活,良好的生活得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巴黎人的美,是對自我與自然的尊重,法國藥妝吸收了天然的精華,一如歐洲中世紀的草藥傳統,成功洗鍊賢者之石全取決于自己。
米其林是法國人發明的,巴黎作為國際吃貨品質標竿,異國風味有北非的 Couscous、中東的 Falafel,還有張曼玉也愛的越南河粉,更不要提風靡全球的法式馬卡龍,等於高級甜點的代名詞。法國百年遵循的自然原料與有機食法,也成為時下 Bio 潮流的霸主。
法國巴黎電影資料館2016年曾推出葛斯范桑(Gus Van Sant)的回顧展,裡頭有非常多他的攝影/繪畫作品,不得不讚嘆,果然是讀藝術學院出身的導演。就讓對酷兒電影有非一般愛好的我,挽起袖子來收拾這一發不可收拾的初夏少年賀爾蒙吧
彭浩翔從 2001 年出道以來備受關注,當時曾被譽為「未來5年最被期待的華語新導演」,更有人以《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裡「新一代的開山怪」來誇讚他對華語電影的貢獻,他以怪雞(廣東話-古怪)類型打遍天下無敵手
黃金時代的巴黎,見證了人類文明藝術的高峰,一切的美都為了聚合到巴黎而存在。巴黎人的衣著,是展現品味與氣度的日常。午後的咖啡館外,仍能看見打扮入時的男女,拿著一本書消磨著時光。對讀寫的高要求,得像葛奴乙對香水的執著,若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歐洲庶民,從「不貴」拼貼出「高貴」是重要的。
歐洲城鎮普遍在主廣場都會有市集,數個法國二線城市如亞眠、里爾等,都有全城響應的一年一度古董市集,舊貨市集多集中在週末上午出現,如歐洲農夫市集一般。請記住 "Brocante"、"Antique"、"Marché aux puces" 這幾個法文單詞,將是辨認舊貨市場最實用的字。
法式時尚不是一天速成的,時尚即生活,良好的生活得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巴黎人的美,是對自我與自然的尊重,法國藥妝吸收了天然的精華,一如歐洲中世紀的草藥傳統,成功洗鍊賢者之石全取決于自己。
米其林是法國人發明的,巴黎作為國際吃貨品質標竿,異國風味有北非的 Couscous、中東的 Falafel,還有張曼玉也愛的越南河粉,更不要提風靡全球的法式馬卡龍,等於高級甜點的代名詞。法國百年遵循的自然原料與有機食法,也成為時下 Bio 潮流的霸主。
法國巴黎電影資料館2016年曾推出葛斯范桑(Gus Van Sant)的回顧展,裡頭有非常多他的攝影/繪畫作品,不得不讚嘆,果然是讀藝術學院出身的導演。就讓對酷兒電影有非一般愛好的我,挽起袖子來收拾這一發不可收拾的初夏少年賀爾蒙吧
彭浩翔從 2001 年出道以來備受關注,當時曾被譽為「未來5年最被期待的華語新導演」,更有人以《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裡「新一代的開山怪」來誇讚他對華語電影的貢獻,他以怪雞(廣東話-古怪)類型打遍天下無敵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就像一道道帶著濃厚香氣的家鄉味,每翻開一頁,記憶便被帶回到小時候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裡有黑豬肉的香氣、有煙霧繚繞的湯鍋、還有兒時味蕾的回憶。當我在桃園慈文國中附近的一家小攤上品嘗黑白切,隨著每一口下肚,書中的文字似乎浮現眼前,彷彿讓人再度置身於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兒時
寫下這篇草稿的今天是與媽媽、姐姐的高屏墾丁旅行第二天,中午帶著他們去南部神店—丹丹漢堡。席間談到好吃的食物會讓你記得一個地方,像是一盤冷掉的麻油炒飯讓我記得了雲林。我問媽媽:想到宜蘭,你會想起什麼食物? 她看著碗裡的粥說:連吃都吃不飽了,還記得什麼食物,有東西吃就偷笑了。 媽媽出生於宜蘭礁溪,本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有時候吃東西除了美味外,此外很大一部分,我是為了回憶人生途中的某些時光,像是偶爾我會買上一小包鹹酥雞或是一碗綠豆湯解解嘴饞,因為這兩個小點心老能讓我想起以前準備考大學的夜讀時刻,高三周間每天被班導留讀到晚上九點半,在回家的途中,偶然來接我的母親會買上一小包炸物或涼涼的綠豆湯這兩個點心當成宵夜鼓勵
Thumbnail
這是一家我常吃的街邊小店美食,鹹豆漿和韭菜盒子,這些傳統小吃不僅美味,還充滿了家的味道,讓每一位食客都能感受到濃厚的在地文化。 鹹豆漿的獨特風味 鹹豆漿是台灣經典的早餐選擇,通常由新鮮的豆漿製成,加入鹽、醬油、香油,並搭配油條或小菜,讓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這種豆漿的鹹香味道,與傳統的甜豆漿截
Thumbnail
這忽然來襲的滋味,暑夏的溫度、食材的顏色、手的觸感與臉額上的汗滴、腳下老舊的電風扇,回憶茂生之處,許多人事物隨著年月,只能是想念。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就像一道道帶著濃厚香氣的家鄉味,每翻開一頁,記憶便被帶回到小時候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裡有黑豬肉的香氣、有煙霧繚繞的湯鍋、還有兒時味蕾的回憶。當我在桃園慈文國中附近的一家小攤上品嘗黑白切,隨著每一口下肚,書中的文字似乎浮現眼前,彷彿讓人再度置身於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兒時
寫下這篇草稿的今天是與媽媽、姐姐的高屏墾丁旅行第二天,中午帶著他們去南部神店—丹丹漢堡。席間談到好吃的食物會讓你記得一個地方,像是一盤冷掉的麻油炒飯讓我記得了雲林。我問媽媽:想到宜蘭,你會想起什麼食物? 她看著碗裡的粥說:連吃都吃不飽了,還記得什麼食物,有東西吃就偷笑了。 媽媽出生於宜蘭礁溪,本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有時候吃東西除了美味外,此外很大一部分,我是為了回憶人生途中的某些時光,像是偶爾我會買上一小包鹹酥雞或是一碗綠豆湯解解嘴饞,因為這兩個小點心老能讓我想起以前準備考大學的夜讀時刻,高三周間每天被班導留讀到晚上九點半,在回家的途中,偶然來接我的母親會買上一小包炸物或涼涼的綠豆湯這兩個點心當成宵夜鼓勵
Thumbnail
這是一家我常吃的街邊小店美食,鹹豆漿和韭菜盒子,這些傳統小吃不僅美味,還充滿了家的味道,讓每一位食客都能感受到濃厚的在地文化。 鹹豆漿的獨特風味 鹹豆漿是台灣經典的早餐選擇,通常由新鮮的豆漿製成,加入鹽、醬油、香油,並搭配油條或小菜,讓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這種豆漿的鹹香味道,與傳統的甜豆漿截
Thumbnail
這忽然來襲的滋味,暑夏的溫度、食材的顏色、手的觸感與臉額上的汗滴、腳下老舊的電風扇,回憶茂生之處,許多人事物隨著年月,只能是想念。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