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我兩屆的學長們(伯昇和子宸)幫我線上評圖,趕緊整理一下。
主要是將上次評圖的簡報複習,並提出目前遇到的問題
- 四次評圖老師們的討論僅在"參數手法"上的適宜性
- 以泰森多邊形作為平面在功能性上普遍得不到認同
- 敷地有點出不來
- 不知道下一步的走法是甚麼
昨天討論後,得到的解套為以下
- 因為是用電腦計算,論述聽起來很死,前因後果得到這個空間配置,沒什麼反駁空間,因此"手法適宜性"成為最容易探討的事情。而且問題也出在,目前只有平面圖,我的平面圖和模型又是相反方向,這在評圖時會增加老師讀圖的時間,那討論手法對評圖者來說會更容易些。子宸提出,我的基地是長的,整體階梯狀的配置是有趣的,利用多向的短剖應該較能討論。然後我的說明圖看起來都沒有解釋到精隨😆
- 這種平面讓伯昇想到IKEA,有主要通道引導人主要動線,使人迷路瀏覽商品又知道前進方向。IKEA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捷徑",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員更快到工作空間。我的六邊形區劃看起來能便於這一點的形成,也更合理化我使用這種平面的動機。
- 因為量體為內包半圓,敷地感覺要呼應內包半圓所對應的視角,或許同心發散會是個好方法。
- 下一個階段呢,要開始將空間釋放出來,做些重要空間的圖或模型。因為我的平面很像拼圖,如果做出模型去重組之中關係,也才能做到設計檢討。
其他注意事項
多邊形空間最引人注意的會是小於90度夾角的使用方式,應要好好在圖上說明。通常最在意的還是人在之中的使用方式,這可以在上面第四點中交代。動線的表現法不夠清楚,到了第四次反而議題如何放到空間就忘了好好在簡報說明,母湯!
概念說明的缺漏
- 蹓躂與空間關係
- 多拉A夢的門
- 參數在設計的功能定位
- 使用者分析需再統整一份所有人的動線
- 平面形成的方式
- 空間量表形成
- 數據定義以及”使用次數少,但面積仍需大”的空間係數調整
- 設計說明中”策略”顯然說明不清
空間說明的缺漏
- 主動線看海要表達
- 第一次劃出的平面圖作為對照
- 工作人員通道要說明原因
- 貨運站及行李輸送帶的關係一起檢討
雖然過程很純粹的在討論設計,但心理確實得到很大的支持,不然我這幾天都一直駝在電腦椅上鬼吼鬼叫。感謝上班族願意割捨週四珍貴的兩小時休息時間,而且這是他們難得沒加班的一天呢ಥ_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