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建築剖面學》談何謂剖面思維?(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桃園總圖

桃園總圖

「剪切型」剖面,看到的第一個感覺是,知識果然是跨領域的,任何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喜歡的一本書

「剪切型」剖面,看到的第一個感覺是,知識果然是跨領域的,任何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喜歡的一本書


剖面的7大類型


  本書挑選已完成的63個當代建築案例(1906~2016),將剖面的構築邏輯呈現出來,及證明剖面的複雜性不會犧牲營造的可能性,並歸納出剖面的7大類型,分別為:1. 拉伸型(Extrusion)、2. 堆疊型(Stack)、3. 塑造型(Shape)、4. 剪切型(Shear)、5. 孔洞型(Hole)、6. 傾斜型(Incline)、7. 嵌套型(Nest)。


  1. 拉伸型:為直接把平面拉伸到一個足以符合預定用途的高度之形式。垂直向無變化,採用此剖面多是效率型建築,商場、工廠、單層住宅等,如:Philip Johnson設計的Glass House(玻璃屋),此剖面誘發的視覺效果是水平而非垂直的。


  2. 堆疊型:為直接把樓層一個個疊上去,以有變化或沒變化的方式重複某個申拉型剖面之形式,堆疊可在同塊地上增加可用的容積,如:Starrett & Van Vleck設計的Downtown Athletic Club(下城健身俱樂部),35層樓有19種不一樣的高度,從1.8公尺的臥房到7.2公尺的健身房。透過電梯讓功能與剖面的敘事以不連貫的方式展開。


  3. 塑造型:為將建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主要水平面予以變形,藉此雕塑空間之形式,較常變形的位置為地板或天花板。採用此剖面多是劇院、音樂廳和教堂等空間,常在地板、天花板或牆面上使用,以達到理想的聲學效果。如:伊東豐雄設計的台中歌劇院,曲面既是天花板、牆面又是地板,消除水平和垂直的區別。


  4. 剪切型:為利用建築水平軸或垂直軸上的裂隙或切口,形成剖面上的差異之形式,利用剪切導入光、熱或聲音的連結。如:Neutulings Riedijk Architects設計的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ound and Vision(荷蘭聲音與視覺研究所),將空間分成兩大塊,製造宛如深淵的空間,一個在地下,用於存儲和維護(私人),另一個在地上,用於娛樂和廣播(開放)。


  5. 孔洞型:為在樓板上刺穿任何數量或大小的孔洞,用消失的樓板面積換取剖面上的好處之形式。如:伊東豐雄設計的仙台媒體中心,由13根垂直的鋼格柵管貫穿8層樓,提供光線、聲音、嗅覺、熱力和人(樓梯)流通管道。


  6. 傾斜型:為調整某個可佔居的水平面角度,讓平面朝剖面傾斜之形式。利用傾斜坡道創造連續的水平表面,如: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古根漢美術館),以全長超過0.4公里,3%斜度的坡道,形成視覺、動線上連續的展場空間。


  7. 嵌套型:為把幾個容易辨識的體積藉由互動或重疊形成剖面之形式。即透過間隙空間(interstitial space)的機能,產生建築中安置建築的關係。如:藤本壯介設計的House N,形成三個嵌套的盒子,由內而外分別是,厚度13.8公分厚的輕量木材和灰泥所構成的客廳、餐桌,厚度18公分的混凝土和玻璃所構成的臥室,厚度22公分的混凝土構成的花園、廚房和浴室。


  以去年底試營運的桃園總圖為例,應屬於何種類型的剖面?另可從剖面看見何種建築思維?首先,以生命樹為中心的設計,很明顯是「剪切型」剖面,雖然生命樹宛如仙台媒體中心的鋼格柵管,然而,桃園總圖並非在樓地板刺穿孔洞,而是由生命樹長出、興建出樓地板。「剪切型」剖面,反應的是節能效果的思維,透過生命樹引入自然光並作為空調排風口。接著,室內由生命樹向外形成的展示空間、藏書空間、及由書架耐震壁區隔的外走廊閱讀空間則是「嵌套型」剖面。反應的是形式與結構合一的思維,書架由地板延伸至天花作為一種耐震設計。最後,外表像千層蛋糕似的整體量體是「堆疊型」剖面,由地面上到屋頂的陽台(尚未開放)則是「傾斜型」剖面。反應的是水平平面垂直剖面化的思維,讓動線與視覺獲得連續性。


  綜上,剖面類型並非一陳不變,同一棟建築,可隨著剖下去的位置不同,產生迥異的剖面類型,反應的是該建築的複雜性。然而,有分類就有例外,剖面的分類不是用來約束對建築論述或認識,反而是引領人們以剖面看建築、思考建築的進路。認識建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進建築,反覆閱讀。圖面僅是工具,永遠無法取代真實的建築,然而,圖面還是有其意義;作為真實建築竣工前的說明書、指引、參考,如同德希達談論的「Khôra」(場所、容器、子宮)。當建築竣工時,圖面也就失去意義、消失,但建築卻留有圖說的形狀。


  本書並非認為剖面思維優於平、立面思維,而是試圖將被忽略、遺忘的剖面思維,重新納入建築思維中。各種圖面(平、力、剖、透)作為設計思考、溝通的工具,具有不同的表達功能與思維,合起來才是整體的、統一的建築。然而,剖面不應該只是數位建模中的一個指令或拉伸長高的平面,而是與平、立面同等重要的設計思考工具。可試著從剖面切入,作為概念具體化、實踐化的新可能性。圖說作為工具,是為了達成目的,故更重要的是持續保有甚至強化建築形上學式的辯證思維。

2023/2/17

avatar-img
50會員
584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本書作者為紐約市LTL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保羅‧路易斯(Paul Lewis)、馬克‧鶴卷(Marc Tsurumaki)與大衛‧路易斯(David J. Lewis),三人亦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帕森設計學院之建築教授。「剖面是未經理論化的建築設計工具。」本書的核心便是試圖
  會認識朱鈞先生是因為他是我臉書好友,某天他主動加我(不知是小弟哪篇拙著引起他的興趣),因我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也就不疑有他的加了。然而,過年期間逛書店時,翻到這本書,才赫然發現這位已86歲,與漢寶德、李祖源成大建築同窗、同等級的人物,竟是我陌生的臉友,遂引起閱讀的興趣。   關於朱鈞
  本系列為林奕華導演談論與分析舞台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Jan Versweyveld)設計的九個舞台空間,對應的戲劇與空間分別為:《羅馬悲劇》民主的空間、《源泉》建築的空間、《納粹狂魔》大時代的空間、《安東尼奧尼計畫》電影的空間、《橋頭遠眺》赤裸的空間、《呼喊與細雨》彌留的空間、《戰爭
  本書作為一本輕薄短小、去蕪存菁的「城市史」教科書,涵括上古至今城市演進背後種種改變的設計,有實踐部分、亦有理論部分。   實踐方面,如:新型武器的發明影響了城市設計,1453年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加農砲,較傳統火炮投擲距離更遠、更準改變了城牆高度,取而代之的是護城河與土堤,並出現
  本書副標題為「為曼哈頓寫的回溯性宣言」,作者為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曾獲兩千年普立茲克獎,在台灣的作品有原定2015年試營運,中間歷經更換營造廠,最終於本月甫開幕的「台北藝術中心」。本書英文版於1978年出版,當年庫哈斯年僅34歲(筆者今年正好也34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本書作者為紐約市LTL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保羅‧路易斯(Paul Lewis)、馬克‧鶴卷(Marc Tsurumaki)與大衛‧路易斯(David J. Lewis),三人亦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帕森設計學院之建築教授。「剖面是未經理論化的建築設計工具。」本書的核心便是試圖
  會認識朱鈞先生是因為他是我臉書好友,某天他主動加我(不知是小弟哪篇拙著引起他的興趣),因我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也就不疑有他的加了。然而,過年期間逛書店時,翻到這本書,才赫然發現這位已86歲,與漢寶德、李祖源成大建築同窗、同等級的人物,竟是我陌生的臉友,遂引起閱讀的興趣。   關於朱鈞
  本系列為林奕華導演談論與分析舞台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Jan Versweyveld)設計的九個舞台空間,對應的戲劇與空間分別為:《羅馬悲劇》民主的空間、《源泉》建築的空間、《納粹狂魔》大時代的空間、《安東尼奧尼計畫》電影的空間、《橋頭遠眺》赤裸的空間、《呼喊與細雨》彌留的空間、《戰爭
  本書作為一本輕薄短小、去蕪存菁的「城市史」教科書,涵括上古至今城市演進背後種種改變的設計,有實踐部分、亦有理論部分。   實踐方面,如:新型武器的發明影響了城市設計,1453年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加農砲,較傳統火炮投擲距離更遠、更準改變了城牆高度,取而代之的是護城河與土堤,並出現
  本書副標題為「為曼哈頓寫的回溯性宣言」,作者為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曾獲兩千年普立茲克獎,在台灣的作品有原定2015年試營運,中間歷經更換營造廠,最終於本月甫開幕的「台北藝術中心」。本書英文版於1978年出版,當年庫哈斯年僅34歲(筆者今年正好也34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在追求理性和個人化的當代社會,傳統的民間宗教(台灣漢人社會融合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儀式行為)已經不如過去是社群生活的中心,這反映在人們與宗教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宗教儀式式微以及越來越多樣化創新的宗教活動等方面。這篇文章以在「龍山藝術宮」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為材,說明對宗教陌生的人如何與宗教傳統互動、民間宗
Thumbnail
在追求理性和個人化的當代社會,傳統的民間宗教(台灣漢人社會融合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儀式行為)已經不如過去是社群生活的中心,這反映在人們與宗教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宗教儀式式微以及越來越多樣化創新的宗教活動等方面。這篇文章以在「龍山藝術宮」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為材,說明對宗教陌生的人如何與宗教傳統互動、民間宗
Thumbnail
國立成功大學通識課程邀請原住民自媒體Umav分享其經驗,學生心得回饋熱烈,肯定其傳達原住民議題的創新方式與勇氣。此課程由成大首位原住民老師樂鍇開設,與原資中心合作,旨在探索原住民族議題。Umav的Podcast「Umav如何了!」也提供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本書由曾任職日本央行、被譽為「日本物價理論與實證研究第一人」的東大經濟學教授渡邊努,從最基礎的基礎開始講解,透過日常實例,深入淺出介紹至今經濟學界的物價理論研究成果,深刻描寫與我們的生活密切關聯的「物價經濟學」是如何演進,以真摯的社會科學探究態度,娓娓道來所有人都該理解的經濟學知識。
Thumbnail
圓形為空心線圈中最常出現的形狀,但很多設計者在規劃時,常常漏了一點,導致實際生產的尺寸有落差,那就是爬層空間。 如下圖所示,過往在空心線圈排列規劃時免不了兩種形式,左側的方形排列以及右側的緊實排列兩種,生產上是右側較為接近現實。但無論是左右兩種規劃,設計者往往都忽略了從線圈從第一層往上爬至第二層時
Thumbnail
  本書作者東海建築邱浩修老師,專長為建築設計、當代建築評論、實虛共構互動空間設計、參數設計與數位構築。很高興在AI逐漸興盛的今天,邱浩修老師為我們整理了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下建築的發展過程,並提供反思該建築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建築產業在這個充滿變動的科技時代走向何方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在追求理性和個人化的當代社會,傳統的民間宗教(台灣漢人社會融合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儀式行為)已經不如過去是社群生活的中心,這反映在人們與宗教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宗教儀式式微以及越來越多樣化創新的宗教活動等方面。這篇文章以在「龍山藝術宮」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為材,說明對宗教陌生的人如何與宗教傳統互動、民間宗
Thumbnail
在追求理性和個人化的當代社會,傳統的民間宗教(台灣漢人社會融合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儀式行為)已經不如過去是社群生活的中心,這反映在人們與宗教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宗教儀式式微以及越來越多樣化創新的宗教活動等方面。這篇文章以在「龍山藝術宮」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為材,說明對宗教陌生的人如何與宗教傳統互動、民間宗
Thumbnail
國立成功大學通識課程邀請原住民自媒體Umav分享其經驗,學生心得回饋熱烈,肯定其傳達原住民議題的創新方式與勇氣。此課程由成大首位原住民老師樂鍇開設,與原資中心合作,旨在探索原住民族議題。Umav的Podcast「Umav如何了!」也提供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本書由曾任職日本央行、被譽為「日本物價理論與實證研究第一人」的東大經濟學教授渡邊努,從最基礎的基礎開始講解,透過日常實例,深入淺出介紹至今經濟學界的物價理論研究成果,深刻描寫與我們的生活密切關聯的「物價經濟學」是如何演進,以真摯的社會科學探究態度,娓娓道來所有人都該理解的經濟學知識。
Thumbnail
圓形為空心線圈中最常出現的形狀,但很多設計者在規劃時,常常漏了一點,導致實際生產的尺寸有落差,那就是爬層空間。 如下圖所示,過往在空心線圈排列規劃時免不了兩種形式,左側的方形排列以及右側的緊實排列兩種,生產上是右側較為接近現實。但無論是左右兩種規劃,設計者往往都忽略了從線圈從第一層往上爬至第二層時
Thumbnail
  本書作者東海建築邱浩修老師,專長為建築設計、當代建築評論、實虛共構互動空間設計、參數設計與數位構築。很高興在AI逐漸興盛的今天,邱浩修老師為我們整理了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下建築的發展過程,並提供反思該建築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建築產業在這個充滿變動的科技時代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