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首先先和讀者朋友們道歉,這次因為清明連假有事情耽誤到寫作時間,以及上周筆者誤以為自己有能力趕上沒有事先通知,這週會臨時將發表文章的日子改為週一/五,一樣不定時更新。 另外,由於筆者還是學生,並且接下來就是期中考前的準備期,斟酌之後可能會再調整更新的時間,下次一定會先通知大家,在此先感謝螢幕前的各位了。
這次有幸參加了金石堂網路書店與遠流出版合作的非讀book試讀活動,閱讀的書目為《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要和各位讀者分享筆者的讀後心得。因為和以前寫過讀後感的書籍不同,《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在不久前才出版,是本熱騰騰的新書,為了支持出版社和新書,筆者想採取無雷心得的方式發表(愛書人士的小小任性),看完心得想要了解更多細節的讀者可以考慮將本書納入口袋書單~
事發在距離貝加爾湖不遠的地方,就在我生活、我熱愛的伊爾庫茨克,東西伯利亞的首府。那是個早上,一群蒙面人突然闖進家裡,我五歲的女兒害怕尖叫。我就在她面前遭到逮捕,然後被毆打、 審問,更糟的是被控犯下一起可恥的罪行。暗處有一夥人啓動了一部毀滅機器,粗暴而無情, 擁有格別烏為它發明的名字:黑資料。 他們揚言要將我關進制度嚴明的勞改營長達十五年。我逃亡的故事就此展開。
「這是電影,也不是電影;這是小說,也不是小說,我沒有虛構任何情節……然而,當人生變得比虛構小說更加精彩的時候,就應該像徒手接刀一樣緊緊抓牢它!追捕我的人害怕這整起事件最終被寫進書裡;而現在,這本書就在這裡。」 ——作者 尤安.巴爾貝羅
《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從作者與西伯利亞這塊土地的相識,入獄的過程,到後半段驚險刺激的逃亡,以紀實穿插些許想像、追述的方式,帶領讀者一同經歷作者非比尋常的三年時光。
閱讀本書有讓筆者感到挫折的地方,也有驚喜的時刻。由於對法國、俄國文化的不熟悉,除了地理課上學到的地名筆者還依稀有些印象之外,其餘關於歷史、文學的相關人名,筆者大部分是毫無頭緒,雖然也可以單純將其視作人名匆匆略過,但也因此失去相應的樂趣,因此小小建議閱讀本書前若在
外國文學領域有底子的讀者,應該可以收穫更美好的閱讀體驗。 不過撇除筆者文化及歷史相關背景知識不足導致的問題,因為前陣子剛好欣賞完一部電影—
《嫌豬手事件簿》,該劇優秀的還原了辦理刑事案件從羈押、上訴、直至開庭的完整流程,因此筆者對於犯人在入獄、獄中生活、會面律師...等情況已經有一些認知,儘管日本與俄羅斯審理案件的方法有差異,但有異也有同,在看到書中描寫這部分的內容時仍能讓筆者找到熟悉感。
關於文字的風格,作者在形容以及說明時會引用文學著作中的經典名句,然而通俗的語句也不會少,有時作者優美的辭藻、平淡的敘事語氣,搭配上突如其來的粗俗字彙,會引發出一種衝突式的幽默,為枯燥的牢獄生活增添了趣味。
最後不得不說,現實總是比想像更加離奇,這趟閱讀之旅中,筆者數度產生自己面前的文字其實是一本異國小說節選,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或是看到熟悉的美劇名稱,才能相信一切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不是懷疑作者虛構情節,而是這樣跌宕起伏的人生實在難以想像。
後記
閱讀《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是一趟「國際化」的旅程:本書作者是一名法國人,書中記載了他在俄國的遭遇,而書前的我們是一位位的台灣讀者。無論是基於培養國際視野,想了解政治角力(閱讀前筆者沒有想到其實會是主軸),還是單純對監獄、俄式風情、作家本人(?)…有興趣的讀者,誠心推薦《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給您。
這次的心得到這邊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追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