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商業|全球碳權交易一一上路,台灣碳交易制度到哪個階段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是全球須共同面對的課題,也因此各國政府開始針對溫室氣體的排放、碳足跡等有更加嚴格的限制,不只訂出 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也發展出「碳權交易」的概念,將碳排放權定價,希望透過市場機制的介入有效限制企業無止盡地排放溫室氣體。

各國碳交易制度進程

截至目前為止,歐盟已有相當成熟的碳交易制度——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mission Trade Scheme,EU ETS),據外媒報導,2020 年全球碳交易總價值超過 2 千億美金,而歐盟就佔了其中的八成。此外,歐盟 ETS 不僅管制二氧化碳排放,更列入《京都議定書》內提到的其他 6 種溫室氣體,也預計會將管制的產業落實到更廣泛的層面,並透過「碳關稅」、「碳邊境調整措施」等方式,要求周邊國家或貿易國家遵守歐盟碳交易制度。
而身為碳排放全球第二的美國,目前尚無碳交易制度,不過在拜登上任之後已陸續推動相關法規研擬。不僅預計最晚在 2025 年推出一套碳定價方案(carbon pricing scheme),日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也表示考慮在貿易活動中增加碳稅機制,而美國最大商會之一美國石油學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也表示將支持政府的碳排放定價政策。
至於全球碳排放第一的中國,則是預計在今年 6 月開始執行全國性的碳權交易系統,預計將會有 1960 億元的市場規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在推出全國性交易系統前,中國先從特定區域進行小部分試點,才推行至全國,待交易系統穩定後,中國政府也將陸續擴大交易範圍到其他產業去。

那,台灣呢?

台灣與碳交易相關的法規——《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於 2020 年底升級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簡稱氣候法),目前第一期目標已完成,準備進入第二期。氣候法第二期將於 2021 年上路,其中,政府表示將會開始實施碳費制度。
現行的氣候法已有明確的減碳目標,如 2050 年前降至 2005 年的 50% 以下,為此第一期應降低 2%,第二期(至 2025 年)應降低 10%。而在今年即將加入的碳費制度,則會先從製造業排碳大戶為收費對象,如發電、石化、鋼鐵、積體電路製造業等年產超過 2.5 萬噸以上碳排放的企業。環保署指出,目前全國約有 290 家企業已達碳費標準,並預計會以每噸碳 110 元的費率計算。不過,相較於明訂的減碳目標,執行方式還有許多待確認的層面。

台灣碳費制度遭質疑:定價太低、權責不明、目標差 2050 淨零排放一大截

首先,每噸碳 110 元的費率在消息傳出後,便遭到學者與環團質疑碳費過低,對減碳進程不會產生有效效果。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倫敦政經學院於去年幫助台灣環保署做了「台灣碳定價之選項」的研究報告,其中明確建議台灣應從每噸 10 美元(約新台幣 284 元)起跳,並在 2030 年前逐漸增加至每噸 98 美元(約新台幣 2786 元),也有提供明確的價格遞增路徑幫助台灣產業擬定長期的減碳規劃。此外,碳價格委員會(The High-Level Commission on Carbon Price)過去也曾指出,若要使碳交易制度真的幫助減碳計畫,2020 年的碳價須達 40-80 美元,2030 年碳價需 50-100 美元,可見台灣的碳費仍然太低廉。
除了金額問題,碳費制度也牽涉到權責問題。碳費制度由於有碳定價、排放配額等額度交易事宜,主管機關原指定金融專業機構來辦理,亦即金管會。環保署表示,法規是參考歐盟與國際上主要排放交易市場做法,且有鑒於碳交易與一般金融商品同樣有即時交易的需求,適合由金管會協助。而金管會則表示,法規訂定碳交易業務將由證交所執行,然而證交所是有價證券的集中交易市場,碳排放而度不屬於有價證券;此外,「證交所的專業領域也與碳排業務格格不入」。
金管會認為,環保署過去在發展碳權交易平台時,證交所的櫃買中心已提供許多技術性輔導,應有足夠基礎運行碳費制度;而國際上也有許多國家是另立專案機構,而非建於證交所或櫃買中心之下。
最後,與全球目標不同,台灣的氣候法也遭到環團指出保留了「2050 年減碳達 50%」的文字,與全球預計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還差一大截。
隨著綠色供應鏈的浪潮興起,台灣的出口競爭力也躍升議題檯面,上報中提到,中央研究院學者蕭代基便指出,「歐盟與美國正在規劃碳邊境稅,歐盟預計一到兩年內就會執行,台灣若沒有任何規劃,就會被徵收碳邊境稅」,造成台灣出口產品就會相較其他執行減碳計畫的國家更無競爭力。而若台灣仍僅以 2050 年減碳 50% 的目標執行減碳計畫,不僅會使減碳效力降低,也可能在後續面臨更大的國際壓力。
碳費、碳稅與碳邊境調整制度,並非為了增加政府稅收的制度,而是要透過市場機制協助社會走向更綠色、永續發展的未來。現行國際間已有一些推行碳交易制度的國家,也有更多國家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相關計畫的研擬,是台灣很好加入討論、從中擷取經驗的時機,也期望台灣的減碳排計畫能逐漸與國際接軌,成為 2050 年淨零排放的一份子。
參考資料
(首圖來源:Photo by Simon Rae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住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前全球盛行的環保理念,無論是電動車、再生能源等,皆已是主流的國際發展趨勢。而造就這一切的基本元素之一:稀土,也因為需求量大增,而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乃至國際政治上,兵家必爭的戰略資源。稀土在開採過程中,必定伴隨相當高程度的污染,也因此,歐美國家雖也有一定的稀土儲藏量,卻因嚴格的環境法規限制開採,進而
在台灣,便利商店隨處可見,也是人們消費大宗。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便利商店也跟著提出環境永續的經營模式,提供消費者落實綠色消費的管道。7-ELEVEN 於 3/29 宣布 2021 年是統一超商的「永續元年」,並訂定「一次性塑膠使用量逐年減少 10%」目標,期望在 2050 年做到 100% 零塑膠,
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全球必須在 2050 年前達到碳淨零的目標,才能避免全球暖化幅度超過攝氏 2 度。不過,到目前為止執行得如何呢?渣打集團今年的《零碳經濟報告》(Zeronomics)顯示,約有半數的大中華地區企業在「轉型至淨零排放」的速度仍不夠快,導致企業方便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
日本知名動漫角色「哆啦 A 夢」深受全球大、小朋友喜愛,而本月 22 日日本平價服飾品牌 Uniqlo 找來哆啦 A 夢擔任他們的全球永續發展大使,哆啦 A 夢一改過往藍色形象,變成綠色的「永續發展模式」;在記者會上,Uniqlo 也把自己的品牌 Logo 換成綠色,向全世界推廣永續發展的信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 9 月於第 75 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力爭「2030 年前達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承諾將減少碳排放。為此,中國也宣布將推出碳交易制度,藉由「看不見的手」來實現碳淨零的目標。 「碳達峰」的意思是,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最高值後,碳排放量不再增長,而
城市是現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無論是因為自然增加或是社會增加,城市人口被預期在未來幾年內都還會持續成長,根據聯合國最新預測,專家預測 2050 年時將有 68%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而伴隨著大量的人口增加,城市內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將越來越嚴重,成為社會發展的隱憂。 發展智慧城市,能源問題
目前全球盛行的環保理念,無論是電動車、再生能源等,皆已是主流的國際發展趨勢。而造就這一切的基本元素之一:稀土,也因為需求量大增,而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乃至國際政治上,兵家必爭的戰略資源。稀土在開採過程中,必定伴隨相當高程度的污染,也因此,歐美國家雖也有一定的稀土儲藏量,卻因嚴格的環境法規限制開採,進而
在台灣,便利商店隨處可見,也是人們消費大宗。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便利商店也跟著提出環境永續的經營模式,提供消費者落實綠色消費的管道。7-ELEVEN 於 3/29 宣布 2021 年是統一超商的「永續元年」,並訂定「一次性塑膠使用量逐年減少 10%」目標,期望在 2050 年做到 100% 零塑膠,
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全球必須在 2050 年前達到碳淨零的目標,才能避免全球暖化幅度超過攝氏 2 度。不過,到目前為止執行得如何呢?渣打集團今年的《零碳經濟報告》(Zeronomics)顯示,約有半數的大中華地區企業在「轉型至淨零排放」的速度仍不夠快,導致企業方便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
日本知名動漫角色「哆啦 A 夢」深受全球大、小朋友喜愛,而本月 22 日日本平價服飾品牌 Uniqlo 找來哆啦 A 夢擔任他們的全球永續發展大使,哆啦 A 夢一改過往藍色形象,變成綠色的「永續發展模式」;在記者會上,Uniqlo 也把自己的品牌 Logo 換成綠色,向全世界推廣永續發展的信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 9 月於第 75 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力爭「2030 年前達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承諾將減少碳排放。為此,中國也宣布將推出碳交易制度,藉由「看不見的手」來實現碳淨零的目標。 「碳達峰」的意思是,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最高值後,碳排放量不再增長,而
城市是現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無論是因為自然增加或是社會增加,城市人口被預期在未來幾年內都還會持續成長,根據聯合國最新預測,專家預測 2050 年時將有 68%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而伴隨著大量的人口增加,城市內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將越來越嚴重,成為社會發展的隱憂。 發展智慧城市,能源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要在2026年開始徵收碳費(每噸碳新臺幣300元,將來會分階段逐步調升),先不說我們走得有多「先進」,畢竟連美國都還沒有全國性的碳稅通過立法,歐洲各國也未能徵收統一形式的碳稅,但自從碳稅的概念被提出來,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這是目前能減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最佳手段。 碳稅(carbon tax
Thumbnail
在COP29峰會上,近200個國家同意依據巴黎協議第6.4條建立全球碳市場,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進展。新機制將促進各國和企業更有效率的碳權交易;同時,該協議旨在提高碳權需求,特別是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專案籌集資金。儘管面臨挑戰,這一架構被視為促進國際合作的基石,將對全球減碳行動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碳權和碳抵換是碳交易市場中兩個重要概念,前者關聯於強制性碳交易市場,後者則是自願性碳市場的產物。碳權用於抵消超過政府設定排放上限的碳排放,而碳抵換則幫助企業或個人自願抵消其無法避免的碳排放。隨著全球對溫室氣體減量的關注,這兩個市場將持續增長,並為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做出貢獻。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史上最熱的7月高溫,飆破地球10萬年以來的紀錄,南北極冰融加速,而我催生數年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成立,阻止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實在無法再等了。  然而,有人質疑成立碳權交易所是提供國外碳權代理商來做碳權買賣,甚至是讓企業用購買碳權的方式作為碳排放的贖罪卷。如果您也這樣認為,就真的誤解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要在2026年開始徵收碳費(每噸碳新臺幣300元,將來會分階段逐步調升),先不說我們走得有多「先進」,畢竟連美國都還沒有全國性的碳稅通過立法,歐洲各國也未能徵收統一形式的碳稅,但自從碳稅的概念被提出來,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這是目前能減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最佳手段。 碳稅(carbon tax
Thumbnail
在COP29峰會上,近200個國家同意依據巴黎協議第6.4條建立全球碳市場,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進展。新機制將促進各國和企業更有效率的碳權交易;同時,該協議旨在提高碳權需求,特別是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專案籌集資金。儘管面臨挑戰,這一架構被視為促進國際合作的基石,將對全球減碳行動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碳權和碳抵換是碳交易市場中兩個重要概念,前者關聯於強制性碳交易市場,後者則是自願性碳市場的產物。碳權用於抵消超過政府設定排放上限的碳排放,而碳抵換則幫助企業或個人自願抵消其無法避免的碳排放。隨著全球對溫室氣體減量的關注,這兩個市場將持續增長,並為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做出貢獻。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史上最熱的7月高溫,飆破地球10萬年以來的紀錄,南北極冰融加速,而我催生數年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成立,阻止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實在無法再等了。  然而,有人質疑成立碳權交易所是提供國外碳權代理商來做碳權買賣,甚至是讓企業用購買碳權的方式作為碳排放的贖罪卷。如果您也這樣認為,就真的誤解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