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Carbon Credits)和碳抵換(Carbon Offsets)是碳交易市場中常見的兩個概念,但它們在定義和應用範圍上有所不同。
- 碳權:強制性碳交易市場
碳權通常與強制性碳交易市場(Compliance Carbon Market)相關。在這市場類型中,政府為了達到減碳目標而設定排放上限(即碳排放額度),企業若排放超過限額,則需購買碳權來抵消多出的排放量。反之,若企業的排放量低於限額,則可以出售多餘的碳權。這種市場機制稱為「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常見的例子包括歐盟碳交易系統(EU ETS)、中國的碳市場,以及美國加州的碳交易計畫。目前全球最成熟的ETS系統是歐盟的EU ETS,其市場規模龐大,涵蓋多個高排放產業,涉及超過12,000座電廠、工廠等工業設施。隨著全球越來越多國家推動淨零政策,預計到2050年ETS的市場規模將顯著增長。
- 碳抵換:自願性碳交易市場
- 差異與未來發展
碳權與碳抵換的主要差異在於:碳權是政府設定強制性排放上限的交易工具,而碳抵換則是企業或個人自願用以抵消碳足跡的途徑。儘管當前媒體與公眾討論時常將此二市場概念混用,並且單用碳權一詞涵蓋所有交易標的,但其機制本質存在差異,實際運作的價格、用途、交易量皆完全不同。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重視,強制性市場和自願性市場都將繼續擴展。未來隨著碳定價機制的普及和各國政策的推動,碳交易市場將變得更加活躍,並逐漸形成全球碳交易網絡,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