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誠品書店,看到了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合著的《文心》-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看見朱天衣推薦中的一句話:我以為整本《文心》在講述讀與寫時,念茲在茲的就是「生活」。中文充滿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論溝通、閱讀、書寫都離不開中文,但我們可曾真正用心地去體會中文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讀完這本書後,我必須羞愧地承認,即使我畢業於中文系,但在讀寫兩方面,我並沒有真正下過功夫去研究,甚至是學習的態度,也遠遠不及書中所描寫的那群初中學生。
我向來對於自己的閱讀速度相當自豪,書一本接著一本地買,有意無意間似乎想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寫作者一較高下,不到兩三天便可以將一本書讀完,家中書櫃就是書的墳場,方正的外型恰如它們的墓碑,按著碑面上的名字分門別類地葬在書櫃的一隅,經年累月,任憑書蠹蟲蝕、蜘蛛張網,我卻不曾將它們再次從架上取下。
就讀中文系四年來也購買了不少文學專書,它們多半被供奉在我書桌上的小書櫃中,小書櫃就像是一座供奉了許多文學專書的小廟宇。這些專書就是我求神問卜的神明,僅在報告書寫、期中期末考時發揮了作用。除了上課時老師講解過的部分外,我從來就沒有完整地將它們閱讀完。
讀完《文心》後,重新回顧近幾年來我閱讀的軌跡,發現很多時候,我閱讀的目的純粹只是求取一種娛樂,但在娛樂過後,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為娛樂而閱讀,本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若在閱讀的同時除了娛樂效果外又能得到一些領悟,何樂而不為呢?
《文心》就是一本這樣的書,書中的三十二個章節,就是關於國文讀與寫的三十二個知識,穿插在一群初中學生的中學生活,讓整本書讀來不像一般的工具書那樣枯燥乏味。雖然《文心》的時空背景是在民國初年的中國大陸,但是校園生活的種種,卻總是能勾起我們共同的回憶,一如在現代詩一章中,你是否也曾在夜深人靜的夜晚,以稚嫩的筆法寫下對於初戀的苦澀哀愁?
《文心》一書不僅僅是寫給青年學生們看的書,甚至是那些口口聲聲說要改革國文教育的官員們,也應該看一看這本書。從小到大,我們的考試就是以選擇題為主,這種僵化的考試方式,也連帶地影響了學生的思考模式,還記得上大學後第一次期中考,申論題帶給我多大的焦慮和恐懼。《文心》中的王先生,他的上課方式都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為出發點,我想這正是我們目前教育所欠缺的重要環節,選擇題人人都會做,但是要能夠確切表達自己對於某些事物的觀點或看法,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並不是人人都必須當個文筆流暢的大作家,但至少人人都要能夠清晰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覺得現今的國文教育應該以此作為目標,並不只是專在字句上鑽研解釋,思考能力的訓練應該從小就開始,國文是最基礎的一個科目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科目,因為它就是我們念茲在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