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是寫於1930年代初的一本書,書中有三十二篇故事,圍繞着幾位中學老師和學生們的故事,學生們由第一篇剛上國中,到最後一篇國中畢業,作者濃縮了三年的國文課,寫成了這些短篇故事,借此帶出一些中國語文與文化的常識,並用輕鬆的筆調向讀者介紹如何學好國文。
這本書的內容不免有其時代性,例如書中老師向學生解釋寫作的重要性時,會以書信作為重要例子。現今幾乎沒有人會寫書信,因此若要說服讀者學好作文,恐怕要用其他例子了。另外,書中的學生們處於抗戰時期,故事中往往透露着戰爭時期的不穩定氛圍,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文心》比起其他寫於民初的書籍而言,其白話文是相當流暢的,讀起來非常舒服,因此雖然內容與例子具有一定時代性,但不構成閱讀障礙。
書中對學習國文時遇到的困難提出解答,例如為什麼指定篇章讀來缺乏共鳴呢?原因在於學校裡教的選文,是世間比較有名的文章,本來不為學生而寫,而是這些名篇的作者寫述自己的經驗。學生年紀小、經驗少,自然難懂。
作者又對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學提出了重要的指引,例如文學史可以讀,但不應只讀文學史,而是應該親自去體味歷代的名篇名作,比起文學史著作,學生更應該讀名篇的選本,如曾國藩的《十八家詩鈔》和張惠言的《詞選》。
大概《文心》的寫作時代仍比現今更重視文言文教學,因為書中不乏老師直接推薦學生讀古書讀古文的例子。今天對文言文存廢問題的爭議,很大程度在於爭論「學文言文對於學好白話文有沒有幫助」,而這個問題又很容易進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困局。總而言之,《文心》並不是要說服讀者來學習文言文、來認識中國文化的美好,而是作為國高中生學習中國語文與文化的指路明燈,換言之,它是寫給一些已經對中國語文和中國文化產生興趣,且願意多花時間更深入學習和了解的讀者。若我能早十年讀到這本書,相信我能省下許多尋路的時間,現在我讀了這本書,以後遇到適當的機會,自然可以推薦給後輩,省省他們的時間。
2024.2.5 臺北
書籍資訊:
書名:《文心》
作者:夏丏尊、葉聖陶
出版資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