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誰都去弄一顆原子彈來吧:《沒有國家的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馮內果(Kurt Vonnegut)寫下《沒有國家的人》時已高齡八十餘歲,距離他生命結尾不過再兩年光陰,以具黑色幽默特質的科幻小說聞名,最後一部卻留下瑣碎、幽默、憤怒,還有點ㄎㄧㄤ的雜文集,其形式和內容都替其生命寫下一筆註腳:彈到皮膚上仍有些灼燙的碎屑話語。若兩千年初期已有社群網路,或許可以在上頭看見本書內容,它們篇幅短小、多是諷諭美國時事、對文化政治的漫談及幽默笑語,隨篇還有絹印的手寫箴言,看來也頗適合放在IG。
《沒有國家的人》(A Man Without a Country) / 馮內果(Kurt Vonnegut)著 / 麥田出版
  通篇閱讀並不艱澀,但若要實際理解這些鬆散評論的趣味性,還是必須知曉當時候的美國文化背景。諸如美國如何看待本土的社會主義者、為什麼社會主義者大多出現在大湖區?關於小布希飲酒和婚姻的八卦、德裔美國人在美國發展的恩怨情仇云者。這類型題材自然對於時空背景不同的讀者造成障礙,然除此之外,其他部分仍具有高度可讀性,從中可見得馮內果對於世事的鮮明思考,當中最深刻的主題是:他厭惡眾人口中代表進步的未來。
  他將當時的流行雜揉混合,並在攪拌裝飾那些字眼,以一種類似童話筆法的誇飾想像來極盡諷諭之能事。去追逐石油吧!然後以時速一百英里去撞你鄰居的狗;現在誰沒有一顆原子彈呢?都去弄一顆來啊!愛滋病氾濫、核子潛艇潛伏,所有人都有可能被摧毀成放射性虀粉的威脅,未來在馮內果筆下竟顯得如此荒誕瘋狂,彰顯了其不信任線性發展與內蘊價值的正相關。
  而不僅是針對美國的悲觀預言,更認為世界未來就是一場鬧劇,他認為偉大人物不過是各種「臆測家」,差別僅在於猜對或猜錯。舉例說來,亞里斯多德是優秀的臆測家,希特勒則挺是個糟糕的反例。歷史不過就是被一堆臆測家攀附其上的巨獸,我們以為能夠操控牠,事實上不過是種偶然。
  此種拒斥,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的親身經驗,在二戰時曾目睹德國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於一夜中化作灰燼,讓他開始懷疑人類群體的未來命運和歷史發展的線性史觀──進步是否僅是人類擘劃出的謊言呢?大規模的戰爭與殘忍行徑重新定義了馮內果的世界觀,戰爭與幽默,成為他往後再三思索、回溯的關鍵字。前者是一座巨大遺跡,叩問著人類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幽默則是回應這種震撼的方法,一種人性裏效用最好的萬靈藥。
  「我目睹過德勒斯登的毀滅。我見過這座城市先前的模樣,從空襲避難所出來以後,我又見識到了它被轟炸過的慘狀,我的反應之一當然是笑。上帝知道,這是靈魂在尋找寬慰。」論者皆知戰爭對於馮內果造成了極重大的衝擊,他的劫後餘生都是這朵蕈菇雲的延伸,但它卻無法用日常語言和常用的規範邏輯去解讀,那是各種極端形容詞展演的場域,甚至連文學藝術有時也難以觸及,地獄畢竟不是戰爭。「當然,關於戰爭,我不談它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是不可言說的。」
  戰爭催生了馮內果的寫作,也建立了他對於「創意寫作」的圖表式思考。這個圖表由兩條線組成,X軸標明了開始(Beginning)與結束(End);Y軸則是好運(Good Fortune)和厄運(Ill Fortune),各類型故事都能在這個座標軸上標出曲線,例如「坑裏的人」是某種典型,講述人從高點走向低谷,最終回歸高點的倒鐘形曲線;「男孩遇見女孩」則是略微複雜、橫躺著的S型。不只是故事,他也將此種設計拿去剖析各種人物,譬若卡夫卡便是從厄運一路下墜到底,甚至還添上個無限符號強調其萬劫不復。
  然有趣地方並不只是這結構性的故事解析方陣,而是他用此來解釋世界的徑路。莎翁名著《哈姆雷特》是莎翁所認定之傑作,展現在座標裏,那條理應有上下振幅的線卻完全重和於水平軸線,意指傑作的終極意義來自於無所謂好壞優劣,換言之,人們泰半時刻根本無法知曉未來會如何解讀現在,亦無從去定義高低起伏。「真相就是,我們對生命的認識如此有限,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好消息,什麼又是壞消息。」這也是為什麼書中充盈著瀰漫不去的頹喪,價值若無法被徹底驗證,人的每一步都是虛無,可以荒唐、亦能夠墜落。
  突然感覺時間就像廣袤大地上、一座持續向上延伸推展的碑柱,早先寫下的銘文會逐漸被推高,原先觸手可及的最終會連仰望都見不到,未來則在不可見的地下漸次冒出。馮內果卻是試圖推翻這座人類歷史、記憶、行為核心的紀念碑,要讓傳統時間序列在此消融,連帶雕刻其上的人文意義也都轉瞬陳舊,我們必須尋找新的時間形式。那是銀河中纏繞的白色麵條,是無數次早已行經過的軌跡,過去、現在、未來總是重合於一點。
  是的,我們似乎還在適應《第五號屠宰場》中特拉法馬鐸人全知的時間觀,還在那條看不見未來的道路上踽踽獨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59內容數
關於文學、歷史、哲學、社科的種種思考,試圖從堆疊的文字中找到需要被思考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給個問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畫下那一刻〉,是我書中最喜歡的篇章。回扣標題,觀看似乎就是切割出一方結界,在裡頭,你可以保留當下、確認時間以可掌握的速度消失,一秒、一秒,然一旦離開,「眼前所見之物其實向來都是無法複製的瞬間相遇」,都只是偶然於世界角落中浮現。
原來人在時間中所留下的,也僅是一圈空蕩輪廓,從沒有誰能把握留存什麼,我們最為獨特的部分反倒如拼圖般切分,掌握在他人的記憶裡。換句話說,讓人得以永恆延續、不可替代的那層殊異性是由另一群愛你的人所賦予,群己鏈結不斷延伸下去,進而讓每個人都能在人際網中確知自己是不能被複製的,獨一無二的「我」。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色,出現在書中最末,那是一塊龍口袋裡的玻璃碎片。晨曦街道,離開莉莉家後,龍透過玻璃看出去的街景有一道稜線,「希望自己身上也能夠映出這和緩的白色起伏。我希望也能夠讓別人看到映在我身上的優美起伏」,收在一處類文藝電影的長鏡頭,龍知道他的「什麼」是什麼了嗎?
〈畫下那一刻〉,是我書中最喜歡的篇章。回扣標題,觀看似乎就是切割出一方結界,在裡頭,你可以保留當下、確認時間以可掌握的速度消失,一秒、一秒,然一旦離開,「眼前所見之物其實向來都是無法複製的瞬間相遇」,都只是偶然於世界角落中浮現。
原來人在時間中所留下的,也僅是一圈空蕩輪廓,從沒有誰能把握留存什麼,我們最為獨特的部分反倒如拼圖般切分,掌握在他人的記憶裡。換句話說,讓人得以永恆延續、不可替代的那層殊異性是由另一群愛你的人所賦予,群己鏈結不斷延伸下去,進而讓每個人都能在人際網中確知自己是不能被複製的,獨一無二的「我」。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色,出現在書中最末,那是一塊龍口袋裡的玻璃碎片。晨曦街道,離開莉莉家後,龍透過玻璃看出去的街景有一道稜線,「希望自己身上也能夠映出這和緩的白色起伏。我希望也能夠讓別人看到映在我身上的優美起伏」,收在一處類文藝電影的長鏡頭,龍知道他的「什麼」是什麼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送給自己的五十歲生日禮物。如此等等。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如果您來了,就請停一停您的腳步,關注一下這本書。 求試讀,求批評…… ***** *序 我寫的不是末日,是未來。 寫那個未知的世界,需要勇氣。 霍金作爲現代最偉大得物理學家之一,一直以來,對於宇宙的探索大家都有目共睹。據說霍金曾經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於2050年爆發。 如果這個預言成真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在進入心智的幽暗處,大腦內的宇宙前,我們的作者,2000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肯德爾,先為我們準備一個最為華麗的舞台:1900年的維也納。 無論你對於哪個領域有興趣,是文學、歷史、音樂、藝術,乃至於醫學、心理學、科學,一旦你對於人性的奧秘、對於美感經驗、對於知識疆界的探勘有所好奇,當你隨著作者的目光聚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送給自己的五十歲生日禮物。如此等等。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如果您來了,就請停一停您的腳步,關注一下這本書。 求試讀,求批評…… ***** *序 我寫的不是末日,是未來。 寫那個未知的世界,需要勇氣。 霍金作爲現代最偉大得物理學家之一,一直以來,對於宇宙的探索大家都有目共睹。據說霍金曾經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於2050年爆發。 如果這個預言成真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在進入心智的幽暗處,大腦內的宇宙前,我們的作者,2000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肯德爾,先為我們準備一個最為華麗的舞台:1900年的維也納。 無論你對於哪個領域有興趣,是文學、歷史、音樂、藝術,乃至於醫學、心理學、科學,一旦你對於人性的奧秘、對於美感經驗、對於知識疆界的探勘有所好奇,當你隨著作者的目光聚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