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得蜀漢,得天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然不是戰國打三國了,蜀是四川西部的簡稱。之所以會有這個簡稱,就是因為戰國時代,這裡有個蜀國。
東邊的則是巴國。
所以今天的四川,差不多就是戰國時代的巴蜀……等等吃個麻辣燙好了。
麻辣燙在四川作為一種庶民小吃是比較地道的。跟賣黑輪比較像,就是一大鍋麻辣湯在那邊煮,分格子……然後每個人吃一格。
對不起今天不是要考證麻辣鍋起源。
由於今天的行政區規劃,我們比較常把巴蜀合稱。不過對於古中國而言,巴蜀漢才是一個整體。
在秦惠文王的年代,漢中基本上隸屬於蜀國。由蜀王的弟弟擔任侯爵。那時候漢中也不叫漢中就是了。
漢中北接秦,西南鄰蜀,東南為巴,可說是一個四戰之地。為了維持不墜,這個弟弟跟巴國也維持著往來交情。但哥哥蜀王就不爽了,你這麼吃裡扒外,不如我把漢中收回來。
別說國族主義是政治謊言了,孝悌仁愛也是啊。特別中國數千年,兄弟更是人倫環節中打架打得最兇的一塊。
這個漢中侯爵也沒想到,最穩不住會出手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哥,只好向外尋求救兵。但巴王救不了他,只能推薦給秦國。
秦國可以嗎?光看張儀傳也知道,張儀在當秦相的期間,秦國也是忙得要命。這個時候,正好平常打醬油的韓國也來攻打秦國……以當時的戰國關係來說,韓國最好是敢獨自來打秦國啦。
不過老闆說了我們也只能信。
當時秦國朝廷就開會討論啦。先對付蜀國?還是先對付韓國?
張儀的意思很簡單,要打,進中原打,才能得到更多的名跟利。打中原地區的利益很好懂,已開發國家嘛。有什麼名?原來張儀正在規劃的,是退韓魏楚,挾制周天子。
重點其實不是周天子這個人,而是爭奪天子九鼎……大概想像成傳國玉璽就好。透過器具來代表權力跟地位這件事,在中國是真正歷久不衰的傳統。這個之後再研究吧。
而站在張儀對面的,就是司馬錯了。
司馬錯是司馬遷的老祖宗,當時在秦國也是客卿(太史公說了算)。他的意見是,挾天子是惡名,是會被大家公幹的。
惡林老師……這叫做懷璧其罪,惡名這種是後世儒家心法。
更重要的是,司馬錯認為,打蜀蠻子容易,戰中原諸國難。而收得蜀地,就有了大把的發展本錢。
要知道秦國的領土,在漢代主要也是雍涼之地跟部分關中。
當年秦獻公憑著部分關中之地就可以控制整個秦國的經濟命脈,你就知道秦國領土雖廣,生產力高的良田還是很缺的。
秦惠王選擇了司馬錯的方案,就派遣張儀跟司馬錯一起去伐蜀了。
秦國大軍開下去,先滅蜀,後滅巴,回頭順便連漢中一起收了。巴蜀漢從此成為秦國最富饒的後勤基地,並做為大中國最堅實的爭霸基礎。
不要說諸葛亮等三國英雄略懂略懂了,到了二十世紀的蔣介石都略懂啊。
當然,司馬錯戰功彪炳,又沒有封什麼蜀侯(原蜀王繼續擔任)的,他很快就又被調回去中原線作戰。跟張儀不同,司馬錯在秦國做得穩穩地,是秦惠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的三朝重臣。
司馬錯離開蜀地後,留下了一個名叫張若的官員。
這邊有點意思。
據說三國時代一堆姓劉的以為大本營的成都城,建築基礎都是司馬錯當時留下的。而城內的格局,則是張若一手打造……模仿秦國首都咸陽的格局。包括城防布局、交易管理、跟養殖活動。
張若手下完工的成都城,不但井井有條,更是防守自營兩相宜。
司馬錯究竟是為了秦國建造一個第二首都?還是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呢?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馬錯回到了蜀地,拉出了十萬人馬攻打楚國,取下了後來荊州西部的領土。
之後此人不復記錄。
最後八卦一點的是,根據司馬遷本人的考證,他跟司馬錯的這個家族,正是春秋時代的衛國公子蒯聵後裔。
司馬錯也是縱橫家的一員。
不過時代不會因著縱橫家的互槓而停下腳步。
在司馬錯的晚年,秦昭襄王與白起,即將開啟戰國時代的全新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5會員
899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蘇秦張儀這兩個人,基本上是走到哪一國,哪一國就把相印奉上。 先討論一件事:其實在春秋戰國,各國的第一實權者,並非都是相國。雖然我讀得不多,也知道秦為大良造、楚為令尹。 相本身做為動詞,主察看輔佐之意。 我在懷疑的是,國君之相,很可能僅僅是類似漢代幕府參軍的職務。
普通的張儀。 為什麼是普通?因為張儀蘇秦這兩個人的紀錄太龐雜混亂。這真的就是幾千來大家都梳理不整齊的東西,我也沒辦法。 就暫且以王蘧常先生整理的角度來看吧。 不過史記的少年故事我實在太不能接受,就接續著秦惠文王任用張儀的地方開始說起吧。
據說,張儀這個人生而比脇,也就是肋骨長成一片,胸部不像一般人一樣凹凹凸凸的。在他之前只有一個人生此異相。 晉文公,禮義廉姬重耳是也。 據說,張儀跟蘇秦,都是鬼谷子的徒弟。這兩個傢伙,應該都是肄業生。人家孫臏龐涓一出山,馬上就大富大貴跟著來。蘇秦張儀卻是遊走各國,鐵板踢到爽免錢…
秦國的第一個王,是秦惠文王。 秦國的強大,這時是得到周天子認可的,雖然他的認可也沒有什麼鳥用,不過秦國還是得到了合法地位的提升。不管怎麼說,這畢竟是數百年秦國所追求的目標。
商鞅並不是戰國時代第一個變法的人。 雖然他看起來受管仲影響很深,但就在商鞅之前不久,有一個跟他同樣是衛國人,同樣在魏國當過官的吳起比他還早。
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是造成秦國從春秋走來之後不衰,更進一步走向戰國七雄的關鍵。 不過不要說現代人,就連漢代的儒家都靠杯商鞅變法到不行。 多少是把暴秦的罪過算在商鞅頭上了。 儒家靠杯商鞅什麼呢?其實多半是執法嚴苛的問題。 那商鞅究竟變了什麼?他變了很多,多到把整個國家翻過來又翻過去。
蘇秦張儀這兩個人,基本上是走到哪一國,哪一國就把相印奉上。 先討論一件事:其實在春秋戰國,各國的第一實權者,並非都是相國。雖然我讀得不多,也知道秦為大良造、楚為令尹。 相本身做為動詞,主察看輔佐之意。 我在懷疑的是,國君之相,很可能僅僅是類似漢代幕府參軍的職務。
普通的張儀。 為什麼是普通?因為張儀蘇秦這兩個人的紀錄太龐雜混亂。這真的就是幾千來大家都梳理不整齊的東西,我也沒辦法。 就暫且以王蘧常先生整理的角度來看吧。 不過史記的少年故事我實在太不能接受,就接續著秦惠文王任用張儀的地方開始說起吧。
據說,張儀這個人生而比脇,也就是肋骨長成一片,胸部不像一般人一樣凹凹凸凸的。在他之前只有一個人生此異相。 晉文公,禮義廉姬重耳是也。 據說,張儀跟蘇秦,都是鬼谷子的徒弟。這兩個傢伙,應該都是肄業生。人家孫臏龐涓一出山,馬上就大富大貴跟著來。蘇秦張儀卻是遊走各國,鐵板踢到爽免錢…
秦國的第一個王,是秦惠文王。 秦國的強大,這時是得到周天子認可的,雖然他的認可也沒有什麼鳥用,不過秦國還是得到了合法地位的提升。不管怎麼說,這畢竟是數百年秦國所追求的目標。
商鞅並不是戰國時代第一個變法的人。 雖然他看起來受管仲影響很深,但就在商鞅之前不久,有一個跟他同樣是衛國人,同樣在魏國當過官的吳起比他還早。
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是造成秦國從春秋走來之後不衰,更進一步走向戰國七雄的關鍵。 不過不要說現代人,就連漢代的儒家都靠杯商鞅變法到不行。 多少是把暴秦的罪過算在商鞅頭上了。 儒家靠杯商鞅什麼呢?其實多半是執法嚴苛的問題。 那商鞅究竟變了什麼?他變了很多,多到把整個國家翻過來又翻過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關於愛吃辣這一點,有段劇情孔明請華佗吃加了茱萸的扁食,辣壞了華佗。茱萸=越椒,扁食=餛飩,這一道是四川紅油抄手嗎?
看蘇秦對張儀的運用,戰國七雄真是枉得霸主之名,與蘇秦相比,那各個真是酒囊飯袋,連替蘇秦提鞋都不配。蘇秦不但有深刻的憂患意識,從配六國相印的第一天就很清楚,自己職位的根基在哪兒?危機在哪兒?並且善用根基與危機糾結的態勢,養著危機作根基,使危機存而不得作怪。而且找自己心中的對手去養自己的根基,並知道如何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戰國風雲人物蘇秦(約西元前340 -前254)不僅是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古代中原大地上的偉大謀略家和外交家。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為縱約長,並相六國”,以抑強秦。 然而,因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或不署名,或姓名多被後人塗改,再加上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依據縱橫家後學擬作的長篇遊說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上一次蜀地被占領,是三百五十年前司馬錯在偽軍的帶領下無障礙越過了蜀道天險。 如果劉秀此時翻開尚無什麼可借鑑的大西南歷史課本,他會驚人的發現,在蜀地險要完整且有一個政權鐵桿頑抗時,這片土地被征服的次數是零。 提到蜀道難,人們印象中往往是「黃鶴之飛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北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左 傳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齊桓公率諸侯之軍南下攻楚,楚國派使者晉見,說「我在南,你在北,兩不相干。為何派兵來?」,管仲說:「楚國不進貢,周天子祭祀時沒有苞茅,昭王南征又沒有回去,所以來討伐。」楚使者說:「沒有進貢是我們的錯,昭王的事我們不知」。聯軍又往前進逼,楚王派屈完出使,齊桓公把軍
Thumbnail
關於愛吃辣這一點,有段劇情孔明請華佗吃加了茱萸的扁食,辣壞了華佗。茱萸=越椒,扁食=餛飩,這一道是四川紅油抄手嗎?
看蘇秦對張儀的運用,戰國七雄真是枉得霸主之名,與蘇秦相比,那各個真是酒囊飯袋,連替蘇秦提鞋都不配。蘇秦不但有深刻的憂患意識,從配六國相印的第一天就很清楚,自己職位的根基在哪兒?危機在哪兒?並且善用根基與危機糾結的態勢,養著危機作根基,使危機存而不得作怪。而且找自己心中的對手去養自己的根基,並知道如何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戰國風雲人物蘇秦(約西元前340 -前254)不僅是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古代中原大地上的偉大謀略家和外交家。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為縱約長,並相六國”,以抑強秦。 然而,因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或不署名,或姓名多被後人塗改,再加上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依據縱橫家後學擬作的長篇遊說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上一次蜀地被占領,是三百五十年前司馬錯在偽軍的帶領下無障礙越過了蜀道天險。 如果劉秀此時翻開尚無什麼可借鑑的大西南歷史課本,他會驚人的發現,在蜀地險要完整且有一個政權鐵桿頑抗時,這片土地被征服的次數是零。 提到蜀道難,人們印象中往往是「黃鶴之飛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北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左 傳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齊桓公率諸侯之軍南下攻楚,楚國派使者晉見,說「我在南,你在北,兩不相干。為何派兵來?」,管仲說:「楚國不進貢,周天子祭祀時沒有苞茅,昭王南征又沒有回去,所以來討伐。」楚使者說:「沒有進貢是我們的錯,昭王的事我們不知」。聯軍又往前進逼,楚王派屈完出使,齊桓公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