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大秦王朝-得蜀漢,得天下】

當然不是戰國打三國了,蜀是四川西部的簡稱。之所以會有這個簡稱,就是因為戰國時代,這裡有個蜀國。
東邊的則是巴國。
所以今天的四川,差不多就是戰國時代的巴蜀……等等吃個麻辣燙好了。
麻辣燙在四川作為一種庶民小吃是比較地道的。跟賣黑輪比較像,就是一大鍋麻辣湯在那邊煮,分格子……然後每個人吃一格。
對不起今天不是要考證麻辣鍋起源。
由於今天的行政區規劃,我們比較常把巴蜀合稱。不過對於古中國而言,巴蜀漢才是一個整體。
在秦惠文王的年代,漢中基本上隸屬於蜀國。由蜀王的弟弟擔任侯爵。那時候漢中也不叫漢中就是了。
漢中北接秦,西南鄰蜀,東南為巴,可說是一個四戰之地。為了維持不墜,這個弟弟跟巴國也維持著往來交情。但哥哥蜀王就不爽了,你這麼吃裡扒外,不如我把漢中收回來。
別說國族主義是政治謊言了,孝悌仁愛也是啊。特別中國數千年,兄弟更是人倫環節中打架打得最兇的一塊。
這個漢中侯爵也沒想到,最穩不住會出手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哥,只好向外尋求救兵。但巴王救不了他,只能推薦給秦國。
秦國可以嗎?光看張儀傳也知道,張儀在當秦相的期間,秦國也是忙得要命。這個時候,正好平常打醬油的韓國也來攻打秦國……以當時的戰國關係來說,韓國最好是敢獨自來打秦國啦。
不過老闆說了我們也只能信。
當時秦國朝廷就開會討論啦。先對付蜀國?還是先對付韓國?
張儀的意思很簡單,要打,進中原打,才能得到更多的名跟利。打中原地區的利益很好懂,已開發國家嘛。有什麼名?原來張儀正在規劃的,是退韓魏楚,挾制周天子。
重點其實不是周天子這個人,而是爭奪天子九鼎……大概想像成傳國玉璽就好。透過器具來代表權力跟地位這件事,在中國是真正歷久不衰的傳統。這個之後再研究吧。
而站在張儀對面的,就是司馬錯了。
司馬錯是司馬遷的老祖宗,當時在秦國也是客卿(太史公說了算)。他的意見是,挾天子是惡名,是會被大家公幹的。
惡林老師……這叫做懷璧其罪,惡名這種是後世儒家心法。
更重要的是,司馬錯認為,打蜀蠻子容易,戰中原諸國難。而收得蜀地,就有了大把的發展本錢。
要知道秦國的領土,在漢代主要也是雍涼之地跟部分關中。
當年秦獻公憑著部分關中之地就可以控制整個秦國的經濟命脈,你就知道秦國領土雖廣,生產力高的良田還是很缺的。
秦惠王選擇了司馬錯的方案,就派遣張儀跟司馬錯一起去伐蜀了。
秦國大軍開下去,先滅蜀,後滅巴,回頭順便連漢中一起收了。巴蜀漢從此成為秦國最富饒的後勤基地,並做為大中國最堅實的爭霸基礎。
不要說諸葛亮等三國英雄略懂略懂了,到了二十世紀的蔣介石都略懂啊。
當然,司馬錯戰功彪炳,又沒有封什麼蜀侯(原蜀王繼續擔任)的,他很快就又被調回去中原線作戰。跟張儀不同,司馬錯在秦國做得穩穩地,是秦惠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的三朝重臣。
司馬錯離開蜀地後,留下了一個名叫張若的官員。
這邊有點意思。
據說三國時代一堆姓劉的以為大本營的成都城,建築基礎都是司馬錯當時留下的。而城內的格局,則是張若一手打造……模仿秦國首都咸陽的格局。包括城防布局、交易管理、跟養殖活動。
張若手下完工的成都城,不但井井有條,更是防守自營兩相宜。
司馬錯究竟是為了秦國建造一個第二首都?還是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呢?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馬錯回到了蜀地,拉出了十萬人馬攻打楚國,取下了後來荊州西部的領土。
之後此人不復記錄。
最後八卦一點的是,根據司馬遷本人的考證,他跟司馬錯的這個家族,正是春秋時代的衛國公子蒯聵後裔。
司馬錯也是縱橫家的一員。
不過時代不會因著縱橫家的互槓而停下腳步。
在司馬錯的晚年,秦昭襄王與白起,即將開啟戰國時代的全新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王蘧常先生所著《秦史》為底,講述從上古時代開始的秦國歷史。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