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商鞅變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是造成秦國從春秋走來之後不衰,更進一步走向戰國七雄的關鍵。不過不要說現代人,就連漢代的儒家都靠杯商鞅變法到不行。多少是把暴秦的罪過算在商鞅頭上了。

儒家靠杯商鞅什麼呢?其實多半是執法嚴苛的問題。

那商鞅究竟變了什麼?他變了很多,多到把整個國家翻過來又翻過去。不過他的核心思想跟次序是很清楚的。

最令秦孝公動心的,肯定是中央集權政策。

春秋時代,一個國家其實是由許許多多的小國組成的合眾國。這些小國君侯,就是國家的卿大夫。

這個叫做自古以來的套路,事實上,戰國之前的中國,就幾乎都是這種聯合部族體系。對,跟美利堅合眾國最像。

每個一小國都有自己的一套,但是大家會聚在一起,制定一些必要的大規則與互助方式。某方面來說,井田制度就反應出了這個社會架構。它像是一個從核心發散出去的樹狀圖。能夠維持的主要原因,就是層層傳遞。

老百姓有問題,請向你的領主反應。領主有問題,請向你的小國君(卿大夫)反應。卿大夫有問題,請向你的大國君反應。大國君有問題,請向高級國君反應。

高級國君才能接觸天子。

所以春秋時代,小國君們不管再怎麼放縱,也會維持著大國的存在。直到有人慢慢發現越級上報,其實只要有實力就行。

三家分晉一開先例,當時大國應該是人人自危。能夠做的事情,秦獻公的作法應該是個好例子:把華盛頓特區變成紐約。

原本只是政治中心,他搞成農經中心來掌握整個國家的命脈。

而商鞅更進一步的去削弱貴族的自治勢力,加強主國對都、鄉、邑、聚的管控。這時候需要的手法,就是三家分晉的逆轉。

越級對下。

主國本來應該不能干涉子國的居民,但是過去管仲就示範過了:給予百姓利益,子國的居民自然會往主國靠攏。

用說的非常簡單:你繳稅給主國,按收入評定;你當子國居民,你的收入要被剝兩層皮。

而且商鞅還故意加重子國稅收,羊毛出在羊身上。打個比方好了,假設你繳稅給中華民國,抽所得10%。然後中華民國要求台北市繳總收入的15%。那台北市長要跟市民抽稅,肯定是大於15%的。

如果你是台北市民,請問你想不想脫籍歸國家管理就好?

漢代以後,中國人有著有土斯有財的概念,不會輕易的遷徙。但春秋戰國正值工具技術力暴漲,原本的廢土很容易就能轉換成良田的時代。商鞅要拐帶百姓,比周瑜孔明拿著刀叫百姓跟我走要容易得多了。

同樣是管仲的概念:農業為國家之本。商業則是最佳的控管工具。

商鞅以此為本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設計,一環套著一環。但說到底,戰爭勝出才是讓秦孝公雙眼放光的事情。

不然國家再怎麼富饒,也只是人家眼中的肥羊。

商鞅在透過稅收跟轉移人口的方式,削弱原有的權貴,並且明定以戰功為新晉的條件。這幾乎可以說是戰國時代的科舉制度了。

只是科舉是考試,秦國直接驗收你在戰場上收穫的人頭。

這也告訴了我們,隨著時序進入戰國,兵器技術已經是可以輕易砍下人頭的了。

此外,禁止私鬥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小時候老師都沒有好好講這個,不知道現在的教育如何。

這個私鬥不是中古歐洲騎士決鬥,也不是小混混在街上打架。商鞅的法令是,如果是非主國命令下發生的小國戰爭,要受到懲罰。

這個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最主要其實也還是那個核心:越級對下。

小國貴族發生爭執當然也還是很想打仗的,但士兵會變得不願意。主國命令下的戰爭,可以讓他們榮華富貴。自己小國君命令的戰爭,卻會讓他們獲罪受死。

軍權就這樣咻的一聲收攏了。

當然,違法的狀況不可能就此消失,人類的本性就是會找洞鑽。商鞅也不是沒有算到這點,同樣在核心思想的照顧下,他同時展開了愚民政策。降低秦國百姓的知識水準,進而便於實施動物性管理。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會鑽洞會意見一堆的,就是原貴族。

孫武可以殺兩個妃子來立威,但總不能把吳王的後宮殺個乾淨。商鞅也可以立威,但要一次性把舊貴族拔個乾淨……秦孝公也不敢這樣犯眾怒好唄。

富國→強兵→戰爭→清洗。

這是一個必然的階段,不過秦孝公跟商鞅只走到第三階段而已。

人壽有時而盡。

一般執行管理,其實都是分層管理制,像商鞅這種越級向下的洗腦式威脅利誘策略是很少見的。

但一直都很有效。

我不是很想用儒家的批評角度來檢視商鞅的問題,因為其實根本上他們在做的是一樣的事情,就是個派系鬥爭的攻擊而已。

但其實問題就在這裡。

你用一個套路(洗腦)來建構國家,別人就同樣可以用洗腦來破解你的套路。雖然現代的制度比較先進,但我也不敢說維持穩定的效果會比這些歷史王朝好。

別的不說,秦國就在這個基礎上生存了二百多年。就這方面來說,秦王政統一天下的舉動,或許恰恰好就是毀滅秦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商鞅所規劃的玩法,本身就適宜於四戰之地。只要戰亂不停,這個變化跟調整的幅度就不需太大。但秦王政在短時間內改變了整個生態。緊接著需要調整套遊戲的玩法。

他調了,但事實證明他的營運策略,不符合他所打造出來的新環境。他能成功改變千年來的國家局勢,但他自己也跟不上環境的變化。

統一之後其實才是最困難的。

中國……好像是每一個朝代,都發生過一樣的情況。建立一段時間之後一定要碰到OO之變XX之亂。

有時新帝國就此覆滅,混亂再起。有時能夠撐過去,建立較為長久的朝代。

亂世之人,難定治世之法。

最重要的,其實就是「變」。

商鞅不是第一個變法的,也不是最後一個。他考慮的環節豐富,其實也不是因為他是個天才。是因為他有好老師好朋友。不然不用等秦惠王殺他他就自己過勞死了啦。

在史記、漢書、後漢書等史料中,都有提到尸佼(尸子)這個人。有人說他是楚人、有人說他是晉人、也有人說他是魯國人。他最有名的事蹟,就是提出了宇宙這兩個字跟定義。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尸佼的學說極其深奧,由於對時空的獨有概念,其實多半會被歸類於道家的主要人物。說他是楚人,是因為他在時空論上,對「荊」做了特別的詮釋。說他是魯人,則是因為他對於《春秋》的鑽研特別深。

說他是晉人,其實就是因為,他是商鞅的好夥伴。

由於尸佼的學識豐富,商鞅以其為師。這種跟拜軍師差不多,其實不太是「你教育我」,而是「我的行事需要你的意見」。

而商鞅的各種法規規劃,也都必定跟尸佼討論後再行實施。

商鞅被殺之後,尸佼恐怕自己也會被牽連(連坐嘛),就逃到蜀地,留下了著作。不過普遍相信後來流傳下來的《尸子》,已經不是他的原作了。

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雜學人物,在戰國時代還真不是少數。事實上,非君侯者的記錄,本來就多半是從各種民間傳說,還有個人著作中流傳下來的。

想追也無從追起。大概知道一下有這麼個人就好。

回到我們商君鞅身上,還想介紹一下的,就是商鞅也曾領兵出戰。

那年頭真的沒有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很顯然的,儒家所提倡的士人,在當時應該是一種普遍標準。

智體美三育並重這樣。

嗯,商鞅很明顯是一個沒什麼「德」也不怎麼合群的人。

在這次作戰中,商鞅使用詐術欺騙敵軍將領。對方以為只是演一演秦軍就會撤退,放鬆戒心的時候,就被商鞅給滅了。

當然,諸子百家各有自己認為的「德」,不過法家並非一家,他們只是一群同樣以操控百姓為國家之本當作核心思想的人。

甚至管仲偏向社會主義思想,商鞅則偏向資本主義。

不變的是,戰國時代,君權的概念,才真正成形。諸子百家的最後勝利者,正是「帝王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朔雪寒-avatar-img
2022/03/31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個其實是老子說的,尸子拿來用而已。〈文子.自然〉:「老子曰:……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不過因為這個公案是2017年解決的,因此知者不多吧。從春秋末年這本書成書之後,一直統計到魏晉南北朝的引文,可以發現這本書是中國歷史上引用量(這個時期)最高的。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是老子說的,而且黃老道家的絕對失勢也是唐朝以後了,至此文獻缺失、儒家獨尊、儒佛道鬥爭,最終疑古思潮迸發,這本書被打入地獄了!
阿前-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3/31
原來如此,感謝大哥提供的資料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5
看過荊軻刺秦王不討厭太子丹,那就是書讀得不夠多。 再補充一個不同的古文版本吧。
Thumbnail
2025/01/05
看過荊軻刺秦王不討厭太子丹,那就是書讀得不夠多。 再補充一個不同的古文版本吧。
Thumbnail
2025/01/03
荊軻刺秦王全文翻譯(其實跳過很多啦)
Thumbnail
2025/01/03
荊軻刺秦王全文翻譯(其實跳過很多啦)
Thumbnail
2024/12/28
人總說帝王後宮佳麗三千,恣意取用。又說紅顏禍水,傾國傾城。 不是耶,吃到這個年紀才發現,這兩個設定是衝突的啊。 昏君們想搏美人一笑,那是愛情啊。 中國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美人,真的是知名。你只知她們的名,而不知她們的故事。 上有妺喜妲己褒姒,下有毛嗇西施鄭旦。 戰國到兩漢的文獻,很多都
Thumbnail
2024/12/28
人總說帝王後宮佳麗三千,恣意取用。又說紅顏禍水,傾國傾城。 不是耶,吃到這個年紀才發現,這兩個設定是衝突的啊。 昏君們想搏美人一笑,那是愛情啊。 中國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美人,真的是知名。你只知她們的名,而不知她們的故事。 上有妺喜妲己褒姒,下有毛嗇西施鄭旦。 戰國到兩漢的文獻,很多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林立的環境下,造就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也為後世中國文人所景仰,此一後事風氣象其實也代表著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在往後的華夏大地已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我們從戰國時代開始談起。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
Thumbnail
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林立的環境下,造就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也為後世中國文人所景仰,此一後事風氣象其實也代表著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在往後的華夏大地已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我們從戰國時代開始談起。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
Thumbnail
話說商鞅被車裂後,秦惠王恨他歸恨他,但卻很理智,商鞅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繼續沿用。 因為他發現商鞅打造的這臺國家機器太好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時間,秦國從被看不起的西戎小國到被周天子官方封為西部大總管,這種感覺太美妙了。 一碼歸一碼的處理方法,顯示出了秦惠王的政治水平。 政治,是一種需要極高理性的遊戲,還是
Thumbnail
話說商鞅被車裂後,秦惠王恨他歸恨他,但卻很理智,商鞅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繼續沿用。 因為他發現商鞅打造的這臺國家機器太好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時間,秦國從被看不起的西戎小國到被周天子官方封為西部大總管,這種感覺太美妙了。 一碼歸一碼的處理方法,顯示出了秦惠王的政治水平。 政治,是一種需要極高理性的遊戲,還是
Thumbnail
秦始皇統一天下,結束戰國時代,配合嶄新的大一統政治局面,秦始皇推行一連串的統一措施,把全國不同的標準劃一起來。 為了集權於中央,秦始皇廢除封建制度,中央政府實行以丞相為核心的三公九卿制度。秦始皇又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置郡守,負責執行中央的政令,並統領若干個縣,縣置縣令,其下還設有一些民間基層組織
Thumbnail
秦始皇統一天下,結束戰國時代,配合嶄新的大一統政治局面,秦始皇推行一連串的統一措施,把全國不同的標準劃一起來。 為了集權於中央,秦始皇廢除封建制度,中央政府實行以丞相為核心的三公九卿制度。秦始皇又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置郡守,負責執行中央的政令,並統領若干個縣,縣置縣令,其下還設有一些民間基層組織
Thumbnail
馬陵之戰是繼孫臏、龐涓鬥智的桂陵之戰之後的第一場大戰,也是圍繞齊國、魏國誰當老大的第二場大戰。這一戰,魏國又成了被各國圍攻的對象。因此相關的人事物與桂陵之戰是高度重疊的。
Thumbnail
馬陵之戰是繼孫臏、龐涓鬥智的桂陵之戰之後的第一場大戰,也是圍繞齊國、魏國誰當老大的第二場大戰。這一戰,魏國又成了被各國圍攻的對象。因此相關的人事物與桂陵之戰是高度重疊的。
Thumbnail
韓國公子,名非。為人口吃,善著書。 史記非常巧妙的把韓非跟老子並做一傳,為啥呢? 根據太史公考證,韓非雖然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師從大儒荀況。但韓非的根本,卻是黃老之術。 韓國在戰國時代的崛起,始於申不害變法。 在太史公的論述中,申不害就是學黃老喜刑名,合併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富國強兵之術。同時也主導了
Thumbnail
韓國公子,名非。為人口吃,善著書。 史記非常巧妙的把韓非跟老子並做一傳,為啥呢? 根據太史公考證,韓非雖然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師從大儒荀況。但韓非的根本,卻是黃老之術。 韓國在戰國時代的崛起,始於申不害變法。 在太史公的論述中,申不害就是學黃老喜刑名,合併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富國強兵之術。同時也主導了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是造成秦國從春秋走來之後不衰,更進一步走向戰國七雄的關鍵。 不過不要說現代人,就連漢代的儒家都靠杯商鞅變法到不行。 多少是把暴秦的罪過算在商鞅頭上了。 儒家靠杯商鞅什麼呢?其實多半是執法嚴苛的問題。 那商鞅究竟變了什麼?他變了很多,多到把整個國家翻過來又翻過去。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是造成秦國從春秋走來之後不衰,更進一步走向戰國七雄的關鍵。 不過不要說現代人,就連漢代的儒家都靠杯商鞅變法到不行。 多少是把暴秦的罪過算在商鞅頭上了。 儒家靠杯商鞅什麼呢?其實多半是執法嚴苛的問題。 那商鞅究竟變了什麼?他變了很多,多到把整個國家翻過來又翻過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