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EP26.反對專業等於無知?5步驟+3心態避免權威帶來傷害

這個主題靈感來自柔道男童事件,悲劇的根源就是不敢質疑教練專業,導致無法及時阻止,造成的遺憾。當時明明很多父母在場,但是因為事先告知過會被摔,加上一般人沒有能力判斷訓練是否過當,以及從眾心態的壓力,都是最終引導到這個局面的原因;而這件事,也讓我開始思考,「尊重專業」這四個字的意義與價值。
專業是該尊重的,我自己也是專業人士,我也希望獲得該有的尊重與理解,但是過猶不及,似乎也不是件好的事情。

「太尊重專業」的困擾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我同業朋友身上,他找我訴苦一件名為「太尊重專業」的困擾。
這句話聽來很奇怪,什麼叫做「太」尊重專業?因為這位客戶是熟人,剛創立一個新品牌,所以一開始覺得客戶很好配合,什麼提案都很容易通過,幾個品牌定位方案要他選,他也都讓我朋友自己選,所以配合得算愉快──聽起來好像很棒?
但是事情沒那麼簡單,他全部交付給你,就代表他要你負責,一開始告訴過他的風險,他全沒聽過,只要效果不如預期就一直抱怨,收費時開始不甘不脆,美其名似乎當初他很尊重我朋友的專業,事實上,我一路聽下來,他只是想逃避自己該負的責任──選擇的責任。
這是你的公司,你的定位就算再多人建議你,也該由你自己做決定,怎麼會是由他人決定你的定位,然後效果不好又怪別人呢?我朋友其實蠻痛苦的,因為對方都不決定(我猜,也可能是不知道怎麼決定),都說相信他就好,但是這又不是他的公司,他怎麼可能比老闆更清楚要走的方向?一開始我朋友說他以為老闆都有想過,只是同意他的建議,但是到後來才發現這個老闆,完全打算事後諸葛,就覺得很崩潰。
故事聽完後,我反過來思考,告訴他:「這個老闆也許不是故意的,他可能只是害怕自己選擇若錯了,會顯得他很無知,所以把決定權交給別人,希望別人給他答案,但是又對答案不滿意。」
我發現這兩個案例裡,都發生了類似的心態──我們害怕成為無知者,所以不敢反駁專業人士,進而放棄選擇的權利,但放棄之後的結果,又那麼的難以承受。
所以我想要聊聊,到底為什麼要尊重專業?

先談,什麼是專業?

指的專攻特定領域後,累積豐富經驗與知識的狀態,而擁有這個狀態的被稱之為專家,常常在社會上獲得人們的尊敬。
為什麼專業容易被尊敬?最大的原因來自於資訊不對等,所造成的權威感。
專家之所以為專家,當然具備我們所謂具備的知識與經驗,因為我們不懂,所以很容易自行想像專家可能什麼都懂,尤其部分專家在展現的壓迫感,與絕對正確的權威感,讓我們因為害怕被視為無知的,所以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萬一你對專業感到疑慮,應該怎麼做?

先破除心魔:專業不等於適合。
就像沒有一個醫生適合醫治所有的病人,因為適合的原因不只是專業能力,還有更多牽涉到人格特質,溝通能力等等能力的總合,如果你遇到一個專家,他讓你覺得有想反駁或疑慮,那不一定是他不對,而是他可能不適合你,記得專業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而不適合你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專業,所以你拒絕專業不代表你無知,只是此刻他並不適合你。
我們不要二分法去思考,只要思考的是,當下發生的這件事情的作法,適不適合你?專業是提供給你參考,是你買來的知識,為你所用,但不能取代你思考的腦,有時候知識是好的,但不一定是適合你的,我們必須分清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適合的,就像我可能喜歡白色的衣服,但是白色衣服不一定適合我,一樣的意思。
所以,專業代表對的,這句話普遍被認可,但是如果我們擴展對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正確,還是適合?如果我們把對的意義更精緻化,是正確且適合我的教育方式,那也許我們會更有餘裕的去拒絕正確但不適合的方式。

如果不確定,先暫停
專業固然要尊重,但是仔尊重專業同時,我想也要同時尊重「直覺」。我們都很害怕變成無知的人,但是我認為這跟處理的方式跟態度有關,在我們不確定對方是否適合自己,我們不需要發動攻勢,去要求對方承認錯誤,而是要避免自己的損失為優先,進行以下步驟:
  1. 暫停:想辦法停下對方對你的影響。
  2. 不要發動攻擊:攻擊只會引發更大攻擊,不要把時間用來爭論對錯。
  3. 遠離:盡快遠離事發場地。
  4. 沉澱:靜下心思考自己要的,跟對方的價值觀是否有衝突。
  5. 溝通:若覺得仍有機會彼此調適,可以在冷靜後進行溝通。

專業/權威人士溝通心法:在心裡練習三件事
  1. 尊重自己的感覺:警覺不舒服的感覺。
  2. 尊重對方的感覺:不要花時間爭辯對錯,如果對方的感覺無助於你,尊重並遠離。
  3. 相信自己並接受結果:先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例如這次要的是安全,那就相信自己的選擇,如果真的最後是自己無知,也沒關係,就承擔後果。
我跟朋友討論這個議題時,我朋友說出了這樣的結論:尊重專業的前提是,這份專業是我需要的而且不會危害到我的!我覺得很適用。以這樣的標準,就不容易淪於恐懼自己是無知的,而被專業所傷害。
其實我認識的專業人士,也不希望你全盤接收他的意見,就如同我也常跟客戶說:「這是我的建議,但是你要自己去分析評估,適不適合你。」

職業專業不一定等於教學專業

以這個新聞來說,應該是因為,專家比我更了解這個情況,但是事實上,因為這個專家沒有教練證,意思指他柔道的專家,卻不是訓練人才的專家。
這是很不一樣的,一個行業的頂尖高手,他只是知道怎麼讓自己成為頂尖高手,但是他不一定知道要怎麼讓你變成頂尖高手,因為你跟他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可能只知道一種方式。
而訓練人才的高手,他必須尊重人的個別差異,並且懂得如何因材施教,也了解在不同情況下,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等於是除了專業知識外,也要具備對教育人的專業。
但是這個狀況在台灣社會裡,常常不是被很清楚的釐清,甚至很多專業裡也並沒有特別培養教學的一塊,只要有專業就能教的思維還是非常普及。
如果拿我自己常購買線上課程的經驗來談。
假設,你現在要買一堂線上課程進修,你會買成功創業家開的?還是專業接案者?
答案是,看你要學什麼。如果你想要聽的是經驗談,那你可以去聽成功創業家的心路歷程,但是如果你要學的是技術,那跟專業接案人學比較好,為什麼?因為專業接案者,他接觸過的案例多,才能了解不同行業別的人,適合如何學習,而成功人士他可能比較懂得是如何讓自己成功,但是他的模式不一定能讓你成功。

究竟什麼是適合你的?分享我的判斷法

(每個人感覺不同,純粹個人經驗分享。)
  • 老師的教育方式裡面是否有尊重個別性?還是只有一種教法?
  • 當你有不解時,老師的態度是願意仔細說明,還是虛應故事?
  • 學習方式邏輯是否合理?
  • 對於細節,老師是否願意或有能力陳述?
當然這只是初步的討論,還有更多的細節留待之後有機會仔細討論。

日常裡仗勢資訊不對等導致生活壓力的橋段

生活裡也常出現類似仗勢某些資訊不對等導致生活壓力的橋段不斷上演。

仗勢優惠
例如,有人要你馬上買一個東西,馬上付一筆錢,但是你心裡很懷疑,但是對方不給你思考的時間空間,並辦威脅感的讓你覺得不買會吃大虧,如果你付了,是不是某個程度上也算受到傷害:所以通常我只要被逼會直接拒絕。
因為恐懼不該是籌碼,雖然我知道很多情況都是這樣被操作,但是我還是不願意把恐懼當作籌碼去操弄他人,這太負面了,也是惡性循環。

仗勢階級或資深
某些情況下你生活被干涉,對方說是為了你好,因為你對自己不夠有自信,所以不小心就相信那是為我好,結果到最後活得傷痕累累討厭自己不像自己,好不好已經不重要,因為活得不像自己,所有的決定都不是自己願意,哪裡會好?

在專業之前,你必須相信你自己。
愛自己的第一步,我認為是保護自己,給自己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思考判斷,而不是被恐懼焦慮驅使著做決定。雖然很難,我也常常焦慮,但是就是一步一步地前進,試著給自己餘裕,給自己下決定的時間,而不是對生活的選項囫圇吞棗,這樣心智才能保持清醒,做出理智共好的判斷。

愛,老派卻有意義的指標
分享一段我看過很美的話: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不管眼前的這個人,跟你說了什麼,有多麼權威,多麼有本事,有多麼輝煌的履歷,請去注意他的實際作為,他的選擇,他的判斷裡面到底是「愛」,還是以愛之名去做的任何事情?好好思考,有疑慮時,這會是一個重要指標。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請送我小愛心讓我知道喔🧡也可以追蹤我,獲得最新分享喔!
📧如果有合作邀請,想要聽的主題,或想要聊的心裡話,請洽讀者提問信箱 📧:jslogan.tw@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