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農這場風暴中,我更大的憂慮,是此事件,赤裸裸暴露出臺灣農業,長年以來被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在操作。
現今北農總經理是誰?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回答得出來,但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前後,大概沒有人不都知道北農總經理是吳音寧!雖然北農對於全台蔬果銷售是重要指標,但農民在中華民國政治史上始終是弱勢,區區一位產銷公司的總經理,如何能夠在短時間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甚至引發陣陣風波,不管在當時、現今或未來,整個過程或許都是直得深入研究的主題。
《北農風雲:滿城盡是政治秀》由總統府資政吳晟所著,他不只身為台灣農村代表詩人,同時也是當事人吳音寧的父親。藉由從旁觀察,加上蒐集會議記錄、報導等相關資料,他整理出自己的女兒在擔任北農總經理時,陷入政治風暴的經過。夾雜著不捨的情感,他以文字記錄下女兒的言行如何在政客與媒體的「合作」下被曲解,名為「北農」的政治大秀,也讀者面前原形畢露。
從一開始被稱為「開旅社的小姐」,出身農業鄉鎮、至少不用像前任總經理韓國瑜「虛心求教」從頭認識蔬菜的吳音寧,就被質疑專業性不足,緊接著包含休市、業務費送殘貨、「兩百五十萬的實習生」與送洋酒等事件,更是一步步利用她相對不重視形象營造的「弱點」,進而將她標籤化、標靶化。在過程中,不分黨派的民意代表、北市府首長(與其妻)及官員全部有份,媒體更是推波助瀾的元兇,而當疑慮被證實是錯誤資訊,換來的卻是冷處理與轉移焦點,重點也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人的針對性攻擊。
我密切留意,觀察到新聞的「風向」,正在微妙的轉移。最明顯的是,由「事」到「人」;對「人事」的「興趣」凌駕於對「農業」的關心。
直到今年3月都還有人拿吳音寧出來嚼舌根,其代表的不只是台灣政治環境風氣依舊重視「表象」大過於「實際作為」,甚至依舊帶有對於性別的偏見。不少評論(不分政黨)在吳音寧下台後,更直指她應該「反省」自己的公關能力。然而,就如同《雲沒有回答》中的選擇輕生的山內豐德,吳音寧若真的不適任,原因或許是她「只專注於該做的事」,而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環境還沒有進步到能夠接受這樣的存在。
近期隨著疫情爆發,「抓戰犯」的風氣也再度出現,包含「槍斃說」等,許多好事者想必也將趁這次機會,利用民眾恐慌,把這段期間貢獻良多的重要人士拉下台。吳音寧離開北農,對於農民而言是可惜的,但《北農風雲:滿城盡是政治秀》作為一本後見之明的著作,在此時不只是政治斗爭事件的回顧,更是歷史的教訓。如今同樣的手法再起,它也將協助我們辨識由政客、名嘴與媒體以言論自由包裹的惡意與目的,筆者也相信在萬事皆會留下痕跡的網路時代,這些共犯終有一天將會受到歷史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