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他創造了台灣農業少見的經濟奇蹟 卻因國民黨毀於一旦-《蕉王吳振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些年,錢是香蕉的形狀,沾滿樹汁的襯衫是好額人的衣裝。
那是他創造的黃金時代,也是黃金囚禁了他的時代。
2021年3月,當中國惡意暫停進口台灣鳳梨,中國國民黨不只高聲量批評民進黨政府,也大肆宣傳自己如何幫助農民度過危機。然而,這樣的行徑,看在過去曾經歷過「香蕉盛世」的農民而言,或許是最大的諷刺。1960年代,台灣香蕉大量外銷日本,不只為蕉農帶來財富,同時也締造少見的農業經濟奇蹟,然而這樣的榮景,卻在一場國民黨政府內部政爭中化為泡影,直到今日還無法收復失土。
不只是當時「香蕉黃金時代」的見證者,直到長大後才了解「香蕉之王」吳振瑞,如何改變了蕉農及自家的生計,加上擔任記者時期曾與吳振瑞本人長談,讓作者李旺台決定在20年後動筆,寫了這位傳奇人物的傳記小說。最後完成的《蕉王吳振瑞》,不只是歷史平反,也是南台灣蕉農的興衰血淚,同時更反映了台灣人歷經日本、中華民國殖民,沈默數十年來無法發聲的苦痛。
吳振瑞出生於1908年,就讀過當時台灣菁英才能考取的高雄中學,直到1993年於東京逝世,橫跨兩個統治政權的生涯,也反應了當時台灣人面臨的社會變遷。不論是日治時期的同化政策、農業改良,或是「光復」後台灣人為了迎接「祖國」積極學習漢語,最後卻換來「四萬元換一元」的經濟崩盤,及至今無法撫平的二二八事件,跟著吳振瑞如同牛一般充滿韌性的一生,這些場景栩栩如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至於蕉農在1960年代,因為吳振瑞積極與日本交涉,迎來出口盛世,更佔了內容約一半的篇幅。透過他與出口商談判、說服日本進口商,並且成功為蕉農爭取到最佳的利益,不難理解他為何被稱為「蕉王」,甚至在今日依舊獲得不少南部農民的敬重(筆者曾向友人求證)。尤其是在國民黨政府,與婦聯會等隨附組織層層「揩油」下,這樣的盛世更是難得。但過晚出現的逆境,也暗示了他傳奇的一生,終究無法迎來完美的結局。
因為參雜大量台語、日語的使用方法,儘管有註釋,對於完全不諳台語的讀者,在閱讀上會遇到一些困難,不過作為一本小說而言,或許因為主角的生涯太過精彩,《蕉王吳振瑞》節奏明快,絲毫沒有閱讀歷史可能感受到的生硬感。此外,書封的黃綠設計色彩鮮明,仿造香蕉纖維的粗糙咖啡色襯頁,更是筆者最喜歡的設計。
我這一代人走過從貧窮到富裕,從刻苦到逸樂的全程,以前刻鋼板印刷滿手油墨,現在一根指頭瞬間複製傳輸;以前戒嚴森嚴朝會高呼三聲萬歲,現在民主自由眾聲喧嘩。不是每一個世代都能完整閱歷這些變遷,有這些經歷是幸運,它們幫我順利記錄下本土精英在面對外來統治權貴時,那些刻進噴出血淚的生命故事。

「金碗案」後,1989年時任總統李登輝,曾經私下向吳振瑞道歉,但諷刺的是,當時一手造成蕉農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權貴及其後繼者們,似乎早以忘卻這段歷史,甚至還在為了自己的利益,用盡一切奮力掙扎。《蕉王吳振瑞》這類的歷史小說的存在,除了作為單純的娛樂,也是提醒著我們那些事情曾經存在,而公平正義依舊等待平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是作家廖梅璇的散文集,收錄了她從2005年到2017年的作品,其中也包含不少得獎之作。透過這些生活紀錄,作者不斷頗析自我,並將其攤在陽光下,也因為這樣的「誠實」,讓每個文字都顯得更加動人且灼人。
由插畫家阿尼默繪圖、搭配詩句,這本作品透過文字與圖像,分別描述了告白的勇氣,與樹木被製成一本書的過程。不過最後讀者也會意外發現兩者終將匯流,原來所謂「情批」,就是樹木對於讀者的告白信。
「我不是機器人」,當遇到這個驗證機制時,我們往往不假思索點下,然而受到各種社會制度、規章,甚至是價值觀念約束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定義的機器?比起二元分法,作者林新惠認為「機器」與「人」更像是光譜的兩端,而她的作品《瑕疵人型》中,說的正是成為「人型」的主角,如同機器般產生glitch。
在看劇的過程中,筆者重讀了一次小說,並深刻體會到戲劇改編後與書中內容的差異,及想像力被視覺化限縮帶來的落差感。不過電視劇本身,也因為涉及更多社會議題,而有其獨到之處。整體而言,小說是內斂的,電視劇則是外放的、更加符合的大眾口味的。
既要柔弱又要能夠完成自力救濟,對於性暴力受害者而言,多數人有太多矛盾的刻板印象,有時就連法律也是如此,而比起受害人的衣著,這些對於受害者的想像,或許才是讓性暴力如此猖獗且層出不窮的元兇。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是作家廖梅璇的散文集,收錄了她從2005年到2017年的作品,其中也包含不少得獎之作。透過這些生活紀錄,作者不斷頗析自我,並將其攤在陽光下,也因為這樣的「誠實」,讓每個文字都顯得更加動人且灼人。
由插畫家阿尼默繪圖、搭配詩句,這本作品透過文字與圖像,分別描述了告白的勇氣,與樹木被製成一本書的過程。不過最後讀者也會意外發現兩者終將匯流,原來所謂「情批」,就是樹木對於讀者的告白信。
「我不是機器人」,當遇到這個驗證機制時,我們往往不假思索點下,然而受到各種社會制度、規章,甚至是價值觀念約束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定義的機器?比起二元分法,作者林新惠認為「機器」與「人」更像是光譜的兩端,而她的作品《瑕疵人型》中,說的正是成為「人型」的主角,如同機器般產生glitch。
在看劇的過程中,筆者重讀了一次小說,並深刻體會到戲劇改編後與書中內容的差異,及想像力被視覺化限縮帶來的落差感。不過電視劇本身,也因為涉及更多社會議題,而有其獨到之處。整體而言,小說是內斂的,電視劇則是外放的、更加符合的大眾口味的。
既要柔弱又要能夠完成自力救濟,對於性暴力受害者而言,多數人有太多矛盾的刻板印象,有時就連法律也是如此,而比起受害人的衣著,這些對於受害者的想像,或許才是讓性暴力如此猖獗且層出不窮的元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輩稱我美土豆, 真實學名美里霸。 陸人膩稱賺錢樹, 果粒包包都是錢。 買來樹頭擺店前, 近年經濟不爭氣, 無人採收落滿地。 喜樂機關土保局, 深根好種它最行。 (來自章冶作者的日常打油詩)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我的鳳梨小史 有時候,你還真不得不相信,那看似純粹的閱讀經驗,就如一根魔幻的絲線,輕易地就能把你的童年記憶毫不遺漏地串連起來。我們就是依靠這個連結通往記憶之路的彼方。   坦白說,我從小對鳳梨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結,這種情結具體表現如下:例如,果肉慘白、味道強酸,入口咬舌。總而言之,我主觀認為,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人家說要吃「在欉黃」的最優,但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適用這套說法,比如這回要分享的「玉文芒果」。 說到芒果,通常第一個會想到「愛文」,再來可能會想到「金煌」,金煌芒果(1號)可是咱們臺灣民間第一個育出的品種唷!大約在1970年代由高雄六龜的果農黃金煌先生培育出來的,而愛文芒果則是在1954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Thumbnail
以前住都市時,只認識香蕉。後來開始到有機店採買蔬果,偶爾會看到芭蕉。2015年移居台東長濱,有了自己的農地可以種植之後,發現長濱家家戶戶都種蕉,而且大多是芭蕉。吃了長濱出產的芭蕉,才知道芭蕉如此美味,更勝於香蕉,相較之下,香蕉的濃厚香味,倒有些膩了。
Thumbnail
臺灣玉井之門食品有限公司創辦人徐增埕在水果供過於求時創立品牌,加工果乾避免水果浪費,並堅持天然無添加保留水果的特色,不斷調整與挑戰並存,透過經驗分享讓臺灣水果站上國際舞臺。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輩稱我美土豆, 真實學名美里霸。 陸人膩稱賺錢樹, 果粒包包都是錢。 買來樹頭擺店前, 近年經濟不爭氣, 無人採收落滿地。 喜樂機關土保局, 深根好種它最行。 (來自章冶作者的日常打油詩)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我的鳳梨小史 有時候,你還真不得不相信,那看似純粹的閱讀經驗,就如一根魔幻的絲線,輕易地就能把你的童年記憶毫不遺漏地串連起來。我們就是依靠這個連結通往記憶之路的彼方。   坦白說,我從小對鳳梨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結,這種情結具體表現如下:例如,果肉慘白、味道強酸,入口咬舌。總而言之,我主觀認為,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人家說要吃「在欉黃」的最優,但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適用這套說法,比如這回要分享的「玉文芒果」。 說到芒果,通常第一個會想到「愛文」,再來可能會想到「金煌」,金煌芒果(1號)可是咱們臺灣民間第一個育出的品種唷!大約在1970年代由高雄六龜的果農黃金煌先生培育出來的,而愛文芒果則是在1954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Thumbnail
以前住都市時,只認識香蕉。後來開始到有機店採買蔬果,偶爾會看到芭蕉。2015年移居台東長濱,有了自己的農地可以種植之後,發現長濱家家戶戶都種蕉,而且大多是芭蕉。吃了長濱出產的芭蕉,才知道芭蕉如此美味,更勝於香蕉,相較之下,香蕉的濃厚香味,倒有些膩了。
Thumbnail
臺灣玉井之門食品有限公司創辦人徐增埕在水果供過於求時創立品牌,加工果乾避免水果浪費,並堅持天然無添加保留水果的特色,不斷調整與挑戰並存,透過經驗分享讓臺灣水果站上國際舞臺。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