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我們以為范仲淹到過岳陽樓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本人其實沒有到過岳陽樓,那麼那篇震古鑠今的〈岳陽樓記〉是怎麼來的呢?
來源:網路
來源:網路
  沒錯,其實是好友滕宗諒隨信附上〈洞庭秋晚圖〉,提供我們家范老爺腦補而成的佳作。范希文腦補的文章,流傳後世,繼續在高中國文課本裡荼毒莘莘學子。
  所以今天我們來談談,究竟范老爺是如何使讀者相信他所描述的一切呢?阿不是沒去過?

以往解讀的問題
  通常國文老師會說「前人之述備矣」,因而不必將當地景觀形諸筆墨,巧妙閃過自己沒到過洞庭湖的不足,畢竟寫越多,越容易被抓到把柄,就像話說越多越容易犯錯是同樣的道理。又有一派會說范老爺「借題發揮」,重點不是景色,而是後文抒發的情感與道理。
  不過,我總覺得搔不到癢處(讀者應該都知道本人性喜批判,作翻案文章),畢竟前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就寫了洞庭湖的水勢盛大又湍急,湖面廣闊無際,從早到晚的光影變化,使景色變幻萬千。人家只是沒細寫而已,並不是沒寫,何況後面三、四段,大家都能朗朗上口說「雨悲情喜」,藉者景色,抒發遇雨而悲,放晴而喜的感受。痾......這樣不就整整花了兩段在寫景色嗎?怎麼會說沒細寫,不就見鬼XD

笨蛋!重點在邏輯
  可見范老爺並不是沒寫,只是寫作技巧高超,讓你看不出來,不說還真當他去過。我們就以寫景最多的三、四段為例,進行說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第三段)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第四段)
  仔細比較這兩段,會發現有個共同點,就是相當有邏輯。
  怎麼說呢?第三段有視覺、聽覺、觸覺的描摹,第四段有視覺、聽覺、嗅覺的描寫,兩者的共同點在於「視覺與聽覺」,剛好是人類使用最頻繁的兩種感官(這有科學研究的),因此他合乎一般人寫作會運用的感官描摹,當然你就信以為真他去過了。
  不信嗎?問問那位曾經遊歷歐洲的朋友,回來後他一定告訴你「看」了多少奇異美景,「聽」到多少種不同的樂器表演、人類語言等等。相信我,他絕對不會劈頭說他「聞」到什麼,也很難整場話題都圍繞著皮膚「感受」到冷!至於食物「味道」,不就酸甜苦辣,還能寫出什麼?何況,大概難以用味覺寫風景吧!
  最後,詳寫日景、略寫夜景。第四段日景部分,寫了天氣、湖上光影變化、動植物的狀態,可謂多點描繪,並搭配遠近的鏡頭變化。反觀夜景,就「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四句,而且通通在寫月亮,頂多加上不是視覺,而是聽覺的「漁歌互答」一句。
  怎麼會這樣?還是老話一句,符合邏輯。晚上眼力較差,除了會發光的月亮外,能細寫的部分不多,畢竟看不到啊!也無法像白天一樣,有著遠近推移的變化,只能低頭(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與抬頭(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以上就是我認為范老爺騙了大家的原因,正因為他的景色描繪符合邏輯,相當出色,才讓我們誤以為他曾經到過岳陽樓。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