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

含有「岳陽樓記」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有些時候,我們的身體與意識處於一種相對恍惚的狀態。它好發於某些需要繃緊神經的事情結束之後,但卻不見得能說是因為那些事情結束而起。與其說是壓力釋放之後的鬆弛狀態,它更像是一種轉換--抑或是對轉換的預期--所造成的時差。
天氣影響的不只是心情,更會牽動記憶力、專注力甚至投資決策!本文從科學研究、生理學、心理學及古代文學等面向,探討天氣與情緒的關聯性,並說明如何透過認知調節來理性應對環境變化。
Thumbnail
要怎麼判斷一句話,算不算語言? 讀了維根斯坦《哲學研究》(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的§258,不禁讓我懷疑:母親對我說的話,可能算不上「語言」。
本文探討范仲淹與滕子京的深厚友誼,以及〈岳陽樓記〉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文章敘述滕子京因公使錢案被貶謫岳州,重修岳陽樓並邀請范仲淹撰寫樓記的始末,藉此展現兩人如何在政治風波中相互扶持、成就千古名篇的感人情誼。
Thumbnail
本文透過奧坎剃刀觀點,探討了文言文中「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多重解釋,並與印象派畫家莫內的創作方式相互印證。文章中提倡不應將「朝暉夕陰」定義為互文修辭的考點,應放眼文學的多元世界。
Thumbnail
前篇文章,我提到宋朝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是看圖說故事。 范仲淹根本沒登上岳陽樓,是看他朋友藤子京寄來的洞庭湖畫,寫了“岳陽樓記”。   比范仲淹更厲害的是晚唐的杜牧。 他寫“阿房宮賦”,連圖、畫都不必看了,完全虛構、想像。 寫得很像親眼目睹。   “阿房宮賦”中,有“楚人一炬.可
Thumbnail
古代文人寫文章,有些只是想像的,不一定是真實的。 把文章當成史實,就可能會弄錯了。   高中時,讀岳陽樓記,以為范仲淹登上岳陽樓,有感而發。   最近,看了篇文章,才知道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根本沒到洞庭湖,也沒有登上岳陽樓。 范仲淹的朋友藤子京,請人畫了幅“洞庭晚秋圖”,寄給范仲淹。
Thumbnail
2014.12.9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近世作長老,涉二種緣。多見智識不明,為二風所觸,喪於法體。 一應逆緣,多觸衰風。二應順緣,多觸利風。 既為二風所觸,則喜怒之氣交於心,鬱勃之色浮於面。 是致取辱法門,譏誚賢達。 惟智者善能轉為攝化之方,美導後來。 如琅琊和尚①,往蘇州看范希文②。
Thumbnail
阿德勒曾提出,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很多時候源自於「自我意識過剩」。 那麼,到底要怎麼得到幸福?
Thumbnail
林明鈺-avatar-img
2022/03/04
我喜歡老師文章書寫的脈胳及文筆(❁´◡`❁) 仁醫我有看,劇情也是有令人熱淚盈眶之時 時代感劇情,讓人感嘆人類的渺小及瞬變的世界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