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鉅《太宰治請留步》:家住太宰治旁邊,也住在莊子旁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片來原:博客來網站
黃文鉅,1982年出生的臺灣作家。他在八年前(2013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essay)集《感情用事》,《太宰治請留步》是他睽違多年後的最新創作,在這本書中仍然可以看見那位「感情用事」的黃文鉅,這一次他將對於世界的掙扎寫入書中,如同太宰治的文學作品,沉溺於世界的最陰暗處,卻又渴望走向極致的烏托邦世界之中。至於黃文鉅是如何掙扎的,就讓筆者來慢慢說明。

一、全書精神:

不幸的人,對別人的不幸很敏感。(太宰治:《人間失格》)
黃文鉅以太宰治為書名,除了致敬太宰治,更重要的是他在太宰治本人與作品中,看見了與自己人生相似處。黃文鉅在書中引用了兩次這句話:「不幸的人,對別人的不幸很敏感」,這句話來自於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許多人相信這是太宰治對於世界的遺書,也是他一生的自傳,我想黃文鉅大概也是如此相信的,所以他在《人間失格》中看見了自己,一樣飽受世界黑暗侵蝕的人,想要突破現況,卻又被現實拉回其中,如同黃文鉅在〈太宰主義〉中寫的:
這幾年我真的衰的像太宰治一樣。戀情多舛,學術失格,職場不遇,家破人亡,經濟窘困(死的死,病的病,殘的殘,窮的窮,衰的衰)(〈太宰主義,頁102)。
黃文鉅將自己的不幸,自白似的書寫著,讀者無法得知他的真實情形(畢竟文學是虛構的),但也能從他的文字中找尋到蛛絲馬跡。他將自己視為不幸的存在,所以敏感的他,將自己與一代文豪太宰治聯結起來,他們都是「厭世」的作家,書寫生命的憂愁,但是他們仍然活著,相信中有一天可以解脫。太宰治以極端的手段訊情而亡,尋求解脫;而黃文鉅則是持續書寫生命,他是「感情用事」的作家,文字就是他「感情用事」的足跡,文學不是他治療自己的方法,如他所言:
有時候文學是觀世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更多時候文學是觀落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前者以他者為鏡,共存亡,度苦厄。後者以自我為孽,醃七情,釀六慾(〈沒出息〉,頁227)。
文學是他剖析自我,醞釀感情之地。有感情處即有黃文鉅,他也得以繼續面對自己太宰治式的一生。

二、結構分析:

《太宰治請留步》共收錄了十四篇散文,全書的結構,按照黃文鉅的分類,可歸納為三輯:
  1. 第一部份是「諧瘍」:這一輯收錄了五篇散文,整體看下來以星座作為貴串五篇的關鍵詞,但實則上每篇都可各自獨立閱讀,不受影響。這一輯中,黃文鉅書寫著他閱讀世界的視點,不論是《紅樓夢》的人物星座,還是臉書社群的演算法運算,抑或是韓國人重視外表的文化現象,都成為黃文鉅看待世界的視點,每一件事都是從細微處緩緩談起,再逐漸加深,最後提出他自己代有詼諧色彩的觀點。
  2. 第二部份是「人間失禁」:這一輯同樣收錄了五篇散文,各自獨立,唯一的共同點是都極有太宰治的影子。「人間失禁」很明顯改寫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也如同太宰治一樣,他以「厭世」作為他書寫的筆調,整體讀下來惆悵感連綿,但不同於太宰治的地方是,他總在文章最哀愁之處,忽而自我調侃,忽而幽默詼諧,把一切苦悶輕描淡寫帶過,如同他得太宰治式人生一般,雖然哀愁,卻又想盡辦法說服自己,爬出地獄,尋求救贖。
  3. 第三部份是「逆行」:這一輯僅收錄四篇散文,卻是最讓讀者感到窒息的情感之處。這一部份,黃文鉅主動揭露自己人生的最地獄處:對人生的迷茫、母親的憂鬱症與情緒勒索、過往情人的離世等,最痛苦之處,展現出超越太宰治的痛苦,不是太宰治不夠痛苦,而是沒有他人的痛苦得以比自身更痛。黃文鉅以此四篇極度窒息感的文章收尾,帶給讀者遺憾的同時,也如同他的書名一樣:黃文鉅請留步,相信讀完的人,一定都想請他留步,繼續將未完的人生繼續完成,繼續逆行。

三、黃文鉅住在太宰治與莊子之間——從互文「間性」理論讀《太宰治請留步》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論係由後結構主義者克莉絲蒂娃提出的,是在分析文本間互相影響情形的理論,並提出一切的文本都是由其他文本賦予意義的論點。而互文性從現代主義末期開始,關注的部份是「間性」的研究,也就是文本互相影響的「關係」研究。因此本次筆者將從互文「間性」的視點,來談談黃文鉅《太宰治請留步》與太宰治、莊子間的交互情形。
  • 與太宰治的互文「間性」情形:黃文鉅在書名就果斷搬出了太宰治的名號,理所當然可以發現他與太宰治間緊密的關聯。黃文鉅在書中如此行榮太宰治:
太宰治本人自戀又自卑,早年英姿勃發,確實有本錢「色艷群雄」,愈近中年,好女色、酗酒猛又欠保養,已然一副髮稀齒鬆、未老先衰貌(〈為一張臉去養一身傷〉,頁59)。
太宰治被形容為一位「自戀又自卑」的作家,黃文鉅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太宰治在作品中,書寫最「厭世」的人生態度,同時又都極度渴求超越痛苦的美好新世界,因為自卑的內在,而偽裝出自戀的樣貌,渴求眾人的關注,填補自卑的隱傷;黃文鉅的自戀在於他敢於寫出「厭世」,並將自己化為臺灣的太宰治,這樣看似自戀的行為,卻也是他隱藏自卑內在的方法,他自卑自己的家庭、工作、愛情,自卑自己的一生,救贖自卑的方法,正是這樣假裝自戀,等待救贖。
也因此他與太宰治的文章風格,也產生類似的效果,同樣虛構著自己自卑而厭世的人生哲學,同樣讓人感到窒息、憂鬱、哀愁。他們兩位作家可以說是超越時空的同一人,黃文鉅確實如翻譯家陳系美所言:家住太宰治隔壁。
  • 與莊子的互文「間性」情形:當所有讀者極盡可能找尋黃文鉅跟太宰治的互文「間性」時,筆者在閱讀《太宰治請留步》時卻也讀到了莊子的味道,後來在書中也確實發現黃文鉅引用了《莊子》,證實了筆者的發現(因為大家都注意到他與太宰治的互文「間性」情形,不用多談,而被大家忽視的莊子,筆者則會多談一點)。
莊子與黃文鉅的「間性」關係,不是單純的引用《莊子》這麼簡單而已,而是黃文鉅的散文寫出了莊子的兩個思想特色:
  1. 黃文鉅跟莊子一樣,都注意到了順應自然的道理。然而自然的定義卻是一個千古迷思,鮮少讀者可以清楚定義,莊子的自然其實說白了,就是「事物本來的樣貌」,如莊子在〈養生主〉所言:「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就是順應事物本來的樣子過生活。黃文鉅的散文中,隨處可見莊子的自然之道:在低潮困頓的環境下,就不要勉強自己加油打氣,坦承自己就是太宰治式的失敗人生。不刻意尋求改變現狀的方法,並不是他不努力或是逃避問題,而是他順應這樣的自然情形,改以「厭世」面對世界,並渴望在這樣的情形中找尋超越的方法,所以黃文鉅不刻意改變他的自然人生,不強求樂觀與積極,一切都是很莊子式的生活著。
  2. 如果有認真讀過《莊子》的讀者,不難發現莊子的另一個特色:反常哲學(這個為筆者原創,如要引用請告知)。莊子面對世俗的道理,往往提出相反的意見,並且提出「相反的道理才是對的」這樣的論點,如莊子提出的「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黃文鉅也同樣敏銳地察覺到世界的「反常」,如他在〈鬼滅與人情〉中的看法即是如此:當大家都在注意「鬼滅之刃」這部動畫片男主角的熱血成長過程時,黃文鉅卻注意到了男主角掌握「殺鬼」大權時的同理心,他觀察到的是在體制內具有宰治他人權力時,男主角做出的重重決定,與背後的強烈同理心,這樣的觀察入微,難道不同於莊子的反常哲學嗎?
黃文鉅的《太宰治請留步》,我不能完全同意陳系美的說法:家住太宰治隔壁,筆者以為應該說是:家住太宰治與莊子之間。

四、評論:

黃文鉅的《太宰治請留步》,是筆者今年讀到最喜愛的一部散文作品了,以下分成三點評論,為這篇書評收尾:
  1. 黃文鉅在這本書中,有意無意的與非常多人產生互文「間性」的情形,可以發現黃文鉅的閱讀量是非常龐大的,否則難以創做出具有這樣複合式色彩的作品。
  2. 讀這本書時,不應該單純以「太宰治的作品」,作為閱讀前的期待,黃文鉅終究不是太宰治,他超越單一太宰治的色彩,而且對於世界的態度也稍有不同。與其一直把他當做太宰治閱讀,不如把他當做當年那個「感情用事」的黃文鉅來閱讀,才會更加精采。
  3. 黃文鉅的修辭特色非常質樸,不刻意使用過多的修辭,如同他的日記一般,他使用這樣生活化的文字,更有與讀者對話的感受。於是乎書中的情感,才是真正閱讀時的最佳之處,而他面對人生、接受世界的方法,更是全書最耐讀之處。
如果沒有閱讀過黃文鉅作品的人,不妨閱讀看看這本書;如果受到疫情影響,焦慮面對生活的人,不妨也讀讀看這本書,學習順應自然的黃文鉅吧!

閱讀版本:黃文鉅著,《太宰治請留步》,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4月。
  • 其他參考書目(互文性理論):
  1. Tiphaine Samoyault(蒂費納.薩莫約瓦)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avatar-img
46會員
21內容數
本專題將以書評的方式,適時結合簡單的文學理論,並運用上位後設思考的模式,分析文學作品、理論專書。 上位後設思考,是藉由分析文章的架/結構、象徵/意象、技巧與作品內涵,但不涉及內容的分析法,屬於後現代的閱讀與分析模式。這樣的思考模式,是筆者正在大量推廣的文本分析法,邀請讀者一同加入新興閱讀人的行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程冠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藍屋子》是蔡素芬今年初新出版的長篇小說,風格與以往迥異,在《藍屋子》中她營造了細膩的魔幻感,同時不捨棄過往小說中的濃厚歷史感,以更直白的方式,塑造出全新的書寫風格。
王定國,臺灣小說家,作品多以短篇小說為主。其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大獎(2015年)、金鼎獎(2014年)、臺中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19年)等,獲獎無數。〈素面相見〉是王定國《誰在暗中眨眼睛》(2014年出版)中的首篇小說。
《思慕微微》一書是七等生最後的著作,風格也與他的其他著作迥異。沒有讀過這本書,就很難知道七等生是一個最浪漫而孤獨的作家,也很難知道七等生是如何看待文學/創作這一回事。
《羅曼史作為頓悟》是夏宇在2019年發行的詩集,以羅曼史為題,不經意間帶給人一種特別的閱讀前的期待,想像當中可能讀到「羅曼史」般的愛情主題,不過這本詩集真的充滿了愛情嗎?恐怕又不是這麼單一的主題了。
《藍屋子》是蔡素芬今年初新出版的長篇小說,風格與以往迥異,在《藍屋子》中她營造了細膩的魔幻感,同時不捨棄過往小說中的濃厚歷史感,以更直白的方式,塑造出全新的書寫風格。
王定國,臺灣小說家,作品多以短篇小說為主。其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大獎(2015年)、金鼎獎(2014年)、臺中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19年)等,獲獎無數。〈素面相見〉是王定國《誰在暗中眨眼睛》(2014年出版)中的首篇小說。
《思慕微微》一書是七等生最後的著作,風格也與他的其他著作迥異。沒有讀過這本書,就很難知道七等生是一個最浪漫而孤獨的作家,也很難知道七等生是如何看待文學/創作這一回事。
《羅曼史作為頓悟》是夏宇在2019年發行的詩集,以羅曼史為題,不經意間帶給人一種特別的閱讀前的期待,想像當中可能讀到「羅曼史」般的愛情主題,不過這本詩集真的充滿了愛情嗎?恐怕又不是這麼單一的主題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Thumbnail
#人與事的糾葛,剪不斷理還亂,在親人情緒勒索和道義濫用之下,使得歸國學人健三痛苦掙扎,身心俱疲,自嘆人生如路邊雜草之堅韌與卑微。 (一)人生的苦澀滋味 日本近代文學大師、唯一享有「國民大作家」稱號的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其具有濃厚自傳性質的晚期作品《道草》,是生前完成
宮澤賢治的憂鬱   看完電影版《銀河鐵道之父》(2023),我對於宮澤賢治的生涯及創作活動越發感到興趣,因為這個只活了37歲的詩人和童話作家,在當時沒有任何知名度,出版社對這位來自偏鄉的作家不看在眼裡,因此,其自費出版了《春與修羅》。依照宮澤賢治的說法,這部作品刊印之後,評論家在報紙上給予好評,
在太宰治的作品中,以魯迅為主角的小說《惜別》最受冷淡對待,甚至最飽受日本左派文學評論家們炮火齊射的批評,說這是一部多麼失敗的小說,簡直是在扭曲魯迅的偉大形象,等等。   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之前,我未正式閱讀該作原文之前,亦是含糊地接受這些「高見」,並沒有質疑其著名專家的觀點是否站
Thumbnail
(一)燦爛淒美的一生 日本「無賴派」(又稱「頹廢派」、「破滅型」)作家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1909-1948,だざい おさむ,Dazai Osamu),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津島家為青森縣數一數二的大地主,其父曾任眾議院、貴族院議員,並經營銀行及鐵路,太宰治出身貴族,家境富裕,許多作品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認為自己失去做人資格的大庭葉藏,始終只是背負著自己創造的枷鎖。對他來說,這是無可避免的命運。
Thumbnail
年後,瑣事排山倒海而來,呼吸不自覺變得短淺,急促的心跳難以圖謀一方立足之地,很難把話說長,把文章寫完。 太宰治讀完寒山 「悠悠塵中人,常樂塵中趣」,曾說如果經濟與健康條件許可,他想住在銀座最繁華的地段,每天肆無忌憚的生活。
有些時候,我們要了解一個作家的思想和性格,或者真實的價值觀,除了閱讀專家為其撰寫的傳記之外,從其真性情顯露的隨筆和日記中,仍然可以窺探出來的。寬泛地說,這算是認真敏銳的讀者因迫於亟欲解開謎團迸發出來的實用方法。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推導得出成立,我們就能順其成章地認為,太宰治〈織田君の死〉這篇短文,就是在
Thumbnail
人間、失格。 もはや、自分は、完全に、人間で無くなりました。 我喪失了做人的資格。我已經完全不算是一個人了。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可視為其半自傳性質的作品,故事主角大庭葉藏是太宰治的投射。故事分為三篇札記,用第一人稱平鋪直敘地述說自已短暫的一生。 太宰治號稱「無賴派」掌門,我覺得這就是他不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太宰治的代表作《維榮之妻》、《櫻桃》、《老海德堡》,為讀者帶來了深刻的內心糾結和情感觸動。文章主要描述了這些作品的劇情以及角色的情感,評論了作品中的人性和道德困境。文章將讀者引導進入太宰治的文學世界,引發共鳴和思考。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Thumbnail
#人與事的糾葛,剪不斷理還亂,在親人情緒勒索和道義濫用之下,使得歸國學人健三痛苦掙扎,身心俱疲,自嘆人生如路邊雜草之堅韌與卑微。 (一)人生的苦澀滋味 日本近代文學大師、唯一享有「國民大作家」稱號的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其具有濃厚自傳性質的晚期作品《道草》,是生前完成
宮澤賢治的憂鬱   看完電影版《銀河鐵道之父》(2023),我對於宮澤賢治的生涯及創作活動越發感到興趣,因為這個只活了37歲的詩人和童話作家,在當時沒有任何知名度,出版社對這位來自偏鄉的作家不看在眼裡,因此,其自費出版了《春與修羅》。依照宮澤賢治的說法,這部作品刊印之後,評論家在報紙上給予好評,
在太宰治的作品中,以魯迅為主角的小說《惜別》最受冷淡對待,甚至最飽受日本左派文學評論家們炮火齊射的批評,說這是一部多麼失敗的小說,簡直是在扭曲魯迅的偉大形象,等等。   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之前,我未正式閱讀該作原文之前,亦是含糊地接受這些「高見」,並沒有質疑其著名專家的觀點是否站
Thumbnail
(一)燦爛淒美的一生 日本「無賴派」(又稱「頹廢派」、「破滅型」)作家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1909-1948,だざい おさむ,Dazai Osamu),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津島家為青森縣數一數二的大地主,其父曾任眾議院、貴族院議員,並經營銀行及鐵路,太宰治出身貴族,家境富裕,許多作品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認為自己失去做人資格的大庭葉藏,始終只是背負著自己創造的枷鎖。對他來說,這是無可避免的命運。
Thumbnail
年後,瑣事排山倒海而來,呼吸不自覺變得短淺,急促的心跳難以圖謀一方立足之地,很難把話說長,把文章寫完。 太宰治讀完寒山 「悠悠塵中人,常樂塵中趣」,曾說如果經濟與健康條件許可,他想住在銀座最繁華的地段,每天肆無忌憚的生活。
有些時候,我們要了解一個作家的思想和性格,或者真實的價值觀,除了閱讀專家為其撰寫的傳記之外,從其真性情顯露的隨筆和日記中,仍然可以窺探出來的。寬泛地說,這算是認真敏銳的讀者因迫於亟欲解開謎團迸發出來的實用方法。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推導得出成立,我們就能順其成章地認為,太宰治〈織田君の死〉這篇短文,就是在
Thumbnail
人間、失格。 もはや、自分は、完全に、人間で無くなりました。 我喪失了做人的資格。我已經完全不算是一個人了。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可視為其半自傳性質的作品,故事主角大庭葉藏是太宰治的投射。故事分為三篇札記,用第一人稱平鋪直敘地述說自已短暫的一生。 太宰治號稱「無賴派」掌門,我覺得這就是他不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太宰治的代表作《維榮之妻》、《櫻桃》、《老海德堡》,為讀者帶來了深刻的內心糾結和情感觸動。文章主要描述了這些作品的劇情以及角色的情感,評論了作品中的人性和道德困境。文章將讀者引導進入太宰治的文學世界,引發共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