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修行像提煉石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農曆九月十七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今天你們看看有什麼問題要請教?
學員問:
請問院長!在修學過程中要怎樣培養「恭敬心」?
院長開示:
恭敬心。修行要能恭敬,才會有法喜,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有歡喜心,才能獲得正確的道理。聽聞佛法,若沒有恭敬心,是不可能生起歡喜心的。因為歡喜心,對一般人來講,都具有貪瞋癡三毒等心,藉由能貪到自己所希望的,能滿足自己的心而感到歡喜。
所以,我們學佛真正要斷生死,一定要有恭敬心,就是你要真正能生恭敬,心才不會起分別。既然不起分別心,那你的心還會貪嗎?還會看人家的長短嗎?所以,我們要斷生死,一定要有恭敬心,有恭敬心,對自己有利,對他人亦有利。我們先從自己講起,每一個人若能坦白,常保持清淨心,待人都坦坦白白、老老實實的,又有恭敬心,能真誠地恭敬他人。不以世間法那種想利用他人,才假裝對人恭敬殷勤、禮貌待人。
像這種假恭敬待人,講起來都只是在談利益關係,想要從對方那裏得到某些利益,這樣只有在搞業障,內心是不可能得到真正法喜的。
所以,唯有能真正有恭敬心的人,才能充滿法喜,而能法喜充滿的人,當下就是施捨,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
唯有你能真正有施捨心,對任何的人事物,你才能放得下。你能放得下、看得開,才能忍辱自在。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娑婆世界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卷六,「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佛陀對得大勢菩薩摩訶薩說:「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
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
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
常不輕菩薩,因待人有恭敬心,並充滿歡喜心,故能捨一切惡言罵詈,及杖木瓦石的攻擊,並常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佛言:「人人有佛性,人人皆可以成佛。」(
當時,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就顯示這樣的典範給我們看,那我們還要常常起煩惱、起瞋恚心嗎?世間人講起來,就好像拿著一根針,一條線一樣,而拿線要穿針,這一念心是不變的,但拿線穿針穿得過與否?有時尚須視年齡的老少與時間的快慢。
如年紀較老邁的人,眼根退化,視力比較不好的,穿了半小時還穿不過去,而他那一念心,還是一直耐心的在穿針,總會有被穿過去的時候。那你們學佛要斷生死,能不知道要有這種心嗎?試問,你們有沒有這樣的心呢?能像老人拿線穿針的決心,一直有耐心地穿針嗎?有沒有?
所謂「人人有佛性,人人皆可以成佛。」所以,怎麼會沒有自性,你那一念心,一直在恒持拿線穿針,那時候沒有任何妄念的那個心體,就是你的自性。
可是我們經常又要起妄念,尤其真正在追求生命的本源,欲截斷生死河流的當下,就是經常會起妄念,所以這是我們自己誤了自己,並不是誰能夠打岔我們的。
譬如我們做人有正念,衣食已具足,不作苦受想,心意常清淨,常在寂靜受。反之,你若意氣用事,清淨意識消失,就遠離一切寂靜受。
我們修學佛法,若常有恭敬心、法喜心及施捨心,就不會造業受苦。可是我們人,偏偏要造這種苦出來。你看,你若保持冷靜看待一切事物,自己不但不造作苦,而且還能開顯出智慧來。
你們大家要去思惟看看,一切苦樂的事情,都是自己一念心生出來的。你若想解脫一切苦,斷煩惱、了生死,先要以恭敬心、喜捨心待人,否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天上也不會自動掉東西下來的。
為什麼人家會對我們不利?不斷給我們造作苦受的因緣?這都是我們恭敬心不夠,而且常起分別心所產生的。你若肯作一個憨漢,整天呆呆地工作,呆呆地念佛,那這條修行的路就很平坦,修行這條路既然平坦,自然就會走得很平順,很圓滿的。
學員問:
如果想要培養自己的恭敬心,別人卻不接受,認為你是造作的,那當下要如何調伏自己這念心,使自己能繼續堅持那一念恭敬的心?
院長開示
《毗尼日用》云:「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見佛者,就是見諸法實相,實相即是空、平等、無二分的。你若心有正念,看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無二。你的恭敬心、歡喜心、施捨心自然產生出來。為什麼人的眼睛看東西會有高低?因為人心缺乏正念,沒有平等喜捨心的緣故。你看《毗尼日用》的偈咒,句句慈悲平等,這其中都沒有高低長短的分別。
當你對別人起恭敬心,要別人能接受,那就要保持當下不起分別心。要知道,當你對別人起恭敬心時,有時並不是別人不接受你的恭敬,而是可能當下他很忙,心中正好在想事情,慢一點回答,或者他接受的態度,表現動作粗略一點,你就馬上起分別心,以為別人沒有接受你的恭敬。
所以,我們一定要坦白,一定要去培養平等喜捨的心,不能說你對別人起恭敬心,又馬上起一念的分別心,想看對方有沒有接受你的恭敬。總之,就是保持你的恭敬心,那當下你就是清淨。你若不保持恭敬心,你想想看,對方會知道你的心不恭敬嗎?
而對方的心沒有接受你的恭敬,你能看得出對方的心嗎?所以這就是自己起疑心,因此才會產生分別心。我們要知道,凡是起分別心,都是自己的疑心,才會生起諸多事情的變化。
所以,《毗尼日用》的偈文說:「得無礙眼,見一切佛。」你的眼睛為什麼會有障礙?譬如佛像,有銅塑的,木頭雕的,若在木雕、銅塑的佛像上面多加一樣東西,你的眼睛看上去會平等嗎?
為什麼你觀佛像的時候,有時看起來很莊嚴,令人法喜充滿;有時看起來感覺不莊嚴,這是誰的關係?是佛像會變嗎?若是佛像會變,有這一回事嗎?是你自己的心在變動,而不是佛像會動會變的,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你不會受用。
現在就是聽了,雖然聽得懂,但是實際要做卻做不到的。現在明明在聽我開示,頻頻點頭說對,雖然道理是對的,但是內心就要起分別心,要起變化。這樣說來,我們要成佛或不成佛,是不是完全是自己的事情?
觀世音菩薩說:「若能轉念,何勞我大慈大悲?」你們聽了那麼多法寶,自己還不能轉念,不能對治自己的習氣,那觀世音菩薩再怎麼大慈大悲,也無奈汝何!(
佛經譬喻,精進如魚目,晝夜不眨眼,所以木魚刻成魚頭。現在道場叢林,用齋開板的「龍頭魚尾」,為什麼雕成「龍頭魚尾」?這種意思你們知道嗎?「龍頭」,有向內與向外,各表不同意思。龍頭向內,就是子孫道場,一代傳一代,不同十方道場。
若十方道場,住眾都是十方來的,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各大執事,亦可以被推選擔任住持,所以他掛板的龍頭就向外。龍,代表吉祥,我們在人道,聽到龍都很歡喜,如龍吐珠就是吉祥。
我們出家人若能講經說法,信眾都會歡喜,因為所講的道理,都是利益眾生。那麼魚尾代表什麼?魚要前進就是要靠尾巴。前進就是不停留,就是代表精進,所以我們出家眾一定要精進。
古代叢林道場所掛的鐘板、法器,處處表示吉祥,處處表示精進,處處象徵提示,這樣的培養環境還有分別?還有懈怠嗎?還會有問題嗎?
佛法時常提到「自利利他,自覺覺他。」這兩句話,你們應當要多去思惟。其他,你們還有問題要問嗎?(
學員問:
曾聽人說「念佛之前,先念三十萬遍往生咒,這是一種前方便。」另一種說法:「若持往生咒,則不得念佛。」現在弟子不知要如何選擇?(
院長開示:
這是祖師提供對治自己的方法。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留下三藏十二部經,這麼浩瀚的寶藏,總歸一句,莫非教人心要「清淨」。心淨,一切就都清淨,那還有什麼問題?譬如汽油,提煉到最高,還會有雜質嗎?我們現在乾洗用的汽油只是六氫,六氫的汽油是沒有顏色的。
為什麼汽油提煉到最高,無味也無色?因為它裡面完全沒有雜質,你若沒有控制好,他就滿天飛,並且自由地揮發掉了。因為從原油剛提煉出來,是最清淨的,你若把它含在雜質內,它還會滿天飛嗎?
如九二與九五的無鉛汽油,它們的顏色就不一樣,味道也不同。所以才說「形色」,就是形形色色。因為它已經是混在雜質裡面。
我們修行要作什麼?修行就像提煉石油一樣,就是要把那些貪、瞋、癡,無明的雜質拿掉而已。你們不要以為修行是要得到什麼,修行只是恢復你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如提煉汽油,是把最純淨的物質提煉出來而已。
不過你們都要有所得,都有「我」。若「無我」就是無所得,其差別就在這裡而已。但是「我」與「無我」,這是境界的問題,沒有辦法用說的,也不是你聰明就可以得到。
一般聰明人反被聰明誤,稍有不順己意,就說我要下山了,或聽到某位長老擅於講經說法,就說我要去那裡參學。你沒聽說過嗎?日養百萬兵將,真正一日敵軍來臨時,要用兵時兵不到。你在這裡講,你擁有百萬雄兵,你只用講的,真正敵軍來臨時,可以抵擋得住嗎?你抵擋不住,終究還是害了自己。所以你只要妄念一動,就起無明風,風一吹就生水,百八煩惱就隨之流動起來,你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現在達公在講「般若」,講「空」,但終究聽到最後,還是免不了會起心動念,你只要妄念一動,就有無明風的。譬如泥土若是潮濕,你把它攪動或翻動,它就會生出水來,所以我們平日,都不要隨便起心動念,因為你只要一動念就有東西的。
可是教你不要動念,你為什麼偏偏要動念?所以說「常住」,從前大陸叢林有一句話:「鐵打叢林流水僧」,水是由上往下流的,你越跑越動,就越減損福報,收攬雜染的東西就越多。雖然以前高僧大德都是到處去「參」,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是示現給我們看,我們修學佛法,是不是有恭敬心?我們想要做菩薩,那要怎麼做呢?
如世俗人要做生意,要先知道做哪種生意,並且對客戶要恭敬,要有禮貌招呼。你若沒有恭敬心,對客戶不禮貌,講話不客氣的,大家看到你那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誰要向你買東西?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修學佛法,是負有使命,要接引眾生的,而眾生習氣又很重,所以我們就要用慈悲喜捨心來攝受。
不過一般眾生的心,都是斤斤計較的。要知道你越計較,只有越墮落,越墮落就越陷越深而已。你可以試想看看,一個人若不計較,他怎麼會跑到監獄裡去?凡是住進監獄裡面的那些人,都是會計較的人,那些不會計較的人,他不會有因緣進監獄的。你們要真正去思惟,把這個道理體會出來。
我們一個人,一生當中擁有多少的時間?如邱居士前天和他的同修來工作,下午五點多鐘才回家,到晚上十一點多,在朋友家泡茶突然昏倒,他的家人幫他扶起來,他只說肚子好痛,之後又暈過去了,經送醫急救後,沒多久就往生了。
世間人大部分都是看不開的,如邱居士他也是看不開,經常講有幾個孩子還沒有成年,淨律寺大殿上面的銅瓦也還沒有蓋好等等。你看,他前天還能工作,還能到處跑,到了晚上就昏倒,送醫急救已來不及了。人生真是無常喔!
我昨天一大早去他府上,把他蓋住的往生被拿開,看到他的肚子脹得好大。你看,就在事情發生後,沒幾個小時他就走了,你說可怕不可怕?世間萬象有成住壞空,生住異滅,人有生老病死,這個自然法則,是人人平等的,上至皇帝、總統,下至乞丐、螞蟻都不可避免的。
可是人的習性,一向都是執著、貪取,有我、有我所的,等無常來臨時,我的財產,我的地位,我的權力,我的事業等等,你還會講這一切都是我的,屬於我所擁有的嗎?
各位!這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領悟理解的。你若能夠理解這個道理,那你心裡還會有罣礙、有恐怖嗎?《般若心經》講:「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你們天天誦心經,早課誦一卷,晚課也誦,為什麼還要罣礙?你《心經》誦到哪裡去?誦到貪瞋癡去了,真是可憐噢!你說這樣有智慧嗎?
現在末法時代,有的人開大座演講,話說得很大聲。《楞嚴經》說五十種陰魔,現在就實現了。如那位自稱是無上師的女子,現在政府也在調查她。你看她所穿的衣服,質料是最高貴的,就好像是在拍廣告一樣,信徒有的獻衣服給她,說:「我這一套送你」。有的拿一百萬,或拿幾十萬進貢。(
還有一位妙某禪師,新聞刊登,他的財產就有二十幾億,臺北一棟大樓不算,而且登記給他兒女及眷屬的部分都不算在內,光是登記他私人的財產,就有二十幾億,真可怕。末法時代的眾生,真正要他做件好事,錢他拿不出來,碰到業障的時候,要他天天拿錢去做什麼的,他都非常願意,這就是顛倒。
像這種不了解世間真相,一直向外追求,你說這怎麼會沒有顛倒?我們本身有沒有這種心態,你可以自己好好地去思量思量。太陽是公平的,普照大地利益眾生,從無偏私。你要好好地觀想,像太陽這樣的大公無私,陽光普照大地,萬象萬物蒙受恩澤,得以欣欣向榮,如草木各盡其責,開花結果,分惠眾生。
所以無論你觸到什麼塵境,你說我都沒有去觀想,但那塵境也會顯現出來給你看。你說我沒有業,那什麼叫做業?業就是你根塵相應,所落謝的塵影,深植在你八識田中的種子。
所以你若有功夫,真正達到一念清淨,自己就可以對照,即使有什麼問題,也可以馬上解決的。
所以自己要真正地去了解,否則別人也拿你沒辦法。你若把眼睛閉起來觀太陽,那怎麼會有辦法觀呢?
所以說日升月落,是大自然的運轉,我們天天受到陽光的普照及溫暖,為什麼會觀不出來呢?你若能天天念太陽所給的恩惠,那麼你在觀想的時候,我相信你馬上就可以觀出來的。
可惜我們都無感恩的心。凡是沒有感恩心的人,當然會有業障,這業障就是,從不知感恩的心而來的。所以,我們要時時明白,自己的處境和立場,假若你不明白,對於時、地、人不清楚,那你一定有我慢。
修行,若自己無心承擔,誰要替你承擔呢?你的心是無形無相的,即使是一位醫學博士,他幫你動手術,劃開你的胸膛,拿出你的心臟,那也只是一塊肉團心,根本沒辦法拿到你的真心。父母雖然能生育你,但父母也無法要到你的真心,即使是用手銬銬住你,或用鐵鍊把你鍊住,也沒辦法得到你的真心
今天你們來聽開示,是要你們開智慧,那你們有得到利益嗎?若有得到利益,就要乖乖。乖乖,就是利益自己。好啦!阿彌陀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要離開這個道場到別的地方去修行。你們要清楚「常住」,是大眾共同建立的,可是大家卻沒有建立「常住眾」的共識,也沒有負起應擔的責任,這樣怎麼會是六和敬呢?你們看從前的祖師,那時的出家人沒有一個人像現在這樣的。現在末法了,才來說「鐵打叢林水流僧」。 修道人是處下不處上,佛陀也嘗說過「高者必墮的」。
彼時,觀世音的上師阿彌陀佛,即化現了在他的面前,以神通力把裂為千片之身幻化成為具足千手千眼的化身,碎為十片的頭化為十面,有的面露微笑,有的現忿目相,在十面的頂上再化出一面阿彌陀佛之面容來作為引導加持的示現,這就是觀世音大士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眾生的緣起由來了。」觀世音菩薩因起退轉一念誓願之心。
假如說你在大寮,人正在炒菜,那你在旁邊當副手,假使薑母(台語)要先放下去,才再用水,再一點油,給它熱一熱,那你要看他旁邊有水嗎?若沒有,那當副手的要去準備水來,而不是說等主事者喊你去才拿水來,而且不但不知道,還問水瓢在那裡?我們常說修行要:靈靈覺覺。你在工作當中就要發覺了。
從鹿港走到埔里需要走多少時間?可說一日一夜都沒有休息的,所以現在草屯的地名,古代叫做「草鞋墩」。 因為古代的人,挑東西走到草屯,草鞋壞了就要換新草鞋,當時的大家都有這個共識,所以每人會準備一個空袋子,來到草屯那兒都要休息,把換下的破舊草鞋,丟在一起,久了就形成一座草鞋小山,所以叫作「草鞋墩」。
時間一直過去,去年幾歲?今年幾歲?這個生命你要向誰討?這不是從保險公司去保的回來的,是嗎?你若沒有時常,這樣去觀照,思維,探討,那你說要發菩提心,有升起那一份清淨無染的意識,來發菩提心嗎?有沒有喜悅好樂聞法的心;對法,師長有那種恭敬心嗎?有的話,那麼你們來請教這個法,一定能得到受益。
你們大家住在一處,尤其是住在一個清淨伽藍的聖地,是非常清淨,也非常殊勝。為什麽非常殊勝?因為我們可以結大界,做羯摩承辦佛事,有龍天護法來護持,這比世間的一個人王,福報還要大,因為世間的人王只不過是用憲兵守衛而已。憲兵是有相的,若有人侵犯,有時也會有疏漏,而龍天護法是無相,可以隨時隨地暗中保護護持著你
我要離開這個道場到別的地方去修行。你們要清楚「常住」,是大眾共同建立的,可是大家卻沒有建立「常住眾」的共識,也沒有負起應擔的責任,這樣怎麼會是六和敬呢?你們看從前的祖師,那時的出家人沒有一個人像現在這樣的。現在末法了,才來說「鐵打叢林水流僧」。 修道人是處下不處上,佛陀也嘗說過「高者必墮的」。
彼時,觀世音的上師阿彌陀佛,即化現了在他的面前,以神通力把裂為千片之身幻化成為具足千手千眼的化身,碎為十片的頭化為十面,有的面露微笑,有的現忿目相,在十面的頂上再化出一面阿彌陀佛之面容來作為引導加持的示現,這就是觀世音大士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眾生的緣起由來了。」觀世音菩薩因起退轉一念誓願之心。
假如說你在大寮,人正在炒菜,那你在旁邊當副手,假使薑母(台語)要先放下去,才再用水,再一點油,給它熱一熱,那你要看他旁邊有水嗎?若沒有,那當副手的要去準備水來,而不是說等主事者喊你去才拿水來,而且不但不知道,還問水瓢在那裡?我們常說修行要:靈靈覺覺。你在工作當中就要發覺了。
從鹿港走到埔里需要走多少時間?可說一日一夜都沒有休息的,所以現在草屯的地名,古代叫做「草鞋墩」。 因為古代的人,挑東西走到草屯,草鞋壞了就要換新草鞋,當時的大家都有這個共識,所以每人會準備一個空袋子,來到草屯那兒都要休息,把換下的破舊草鞋,丟在一起,久了就形成一座草鞋小山,所以叫作「草鞋墩」。
時間一直過去,去年幾歲?今年幾歲?這個生命你要向誰討?這不是從保險公司去保的回來的,是嗎?你若沒有時常,這樣去觀照,思維,探討,那你說要發菩提心,有升起那一份清淨無染的意識,來發菩提心嗎?有沒有喜悅好樂聞法的心;對法,師長有那種恭敬心嗎?有的話,那麼你們來請教這個法,一定能得到受益。
你們大家住在一處,尤其是住在一個清淨伽藍的聖地,是非常清淨,也非常殊勝。為什麽非常殊勝?因為我們可以結大界,做羯摩承辦佛事,有龍天護法來護持,這比世間的一個人王,福報還要大,因為世間的人王只不過是用憲兵守衛而已。憲兵是有相的,若有人侵犯,有時也會有疏漏,而龍天護法是無相,可以隨時隨地暗中保護護持著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往昔,目犍連尊者在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眾生,舌頭長達一由旬,而且舌頭上面有許多犁,舌頭像農田一樣被耕耘。尊者便去請問世尊...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往昔,目犍連尊者在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眾生,舌頭長達一由旬,而且舌頭上面有許多犁,舌頭像農田一樣被耕耘。尊者便去請問世尊...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