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學佛要知分明勿虛套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時間:民國九十三年五月三日(農曆三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這一篇讀給大家聽。
教務主任:
「七塔寺佛學院開幕演講詞」,上諦下閑法師的演講詞,這裡 有五點:
第一點,要知分明。第二點,要具威儀。第三點,要不浮動。第四點,要
不自恃。第五點,要識言行。
第一點,要知分明。
謂明其職份之所在,上下各為當為者。曾子日:「君子思不出其位。」思且不出其位,況行為乎!概自風教陵夷,小而傾軋,大而戰爭,舉世騷然,迄無寧日,推究其源,皆由份之不明也。份何以不明?凡人因其地位,而各有本份,即如佛學院中,教師有教師之職,學員有學員之職份,各盡其職,各守其份,即明份也。
第二點,要具威儀。
學院為講禮之地,舉凡上課下課,以及内外出入,必須整肅威儀。令人見之,生恭敬心,所謂有其外必知其内也。
第三點,要不浮動。
凡求學之道,首重沉靜,苟欲定其心,必先靜其身,至於靜身之道,隨時隨地,謹守規則,以去其浮動。身不浮動,心自能靜;靜則明,明則智,一切學問,俱易進步矣。不靜則氣浮而心粗,心之粗者,必無以入乎理之精也。譬夫縫針,其孔甚小,今以粗線貫之,寧能入乎!此理最易明瞭。
第四點,要不自恃。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過固人所不能免,苟能不自恃,而時時知悔知改,雖有小過,亦何害焉!故曰有過不自知,則必自反。諸君能將反省之事項,一一記之簡冊,此誠為最大修養方法也。至於師長有所訓誡,尤須激切猛省,不可自恃。夫如是,庶幾能寡過矣。此誠為師為匠,成聖成賢之道也。
第五點,要識言行。
切不可但重其言,而不察其行。大凡讀聖賢書,便要如親對古人受其教訓,而身體力行之,久久默化潛移,氣象自別,如此方為真正求學也。其實學問之道,不在言而在行,言論不過發表意思,而成就之效果,尤賴實行親證。
如吾人高瞻遠矚,歩步前趣,積土成山,不棄一簣,若徒有言,而無實行,終成畫餅。而實行之要,尤在於人所不見處,故曰有形之惡小,無形之惡大,善亦如之,古之大學問人,其要貴慎獨。
所謂獨者,即在吾人一念之間,須知一念之動,即十方法界,三世時劫,一切生佛,一切禍福之所相依。譬如無線電,此發彼應,一念之獨,固不可不慎也。
院長開示:
第一條講要知分明。謂明其職份之所在,你們哪一位起來解釋看看?這樣才能知道你們了解多少,你們有記錄了嗎?
學員答:
還沒記錄。
院長開示:
沒有,就先拿去抄好了。在學佛院應該先訂一個題目,教師解釋之後,也要有一個分享的問答時間,若沒有一個分享的時間,大家沒有深入地思考,那也只是聽聽而已,到了考試的時候,大家隨便找個資料作答,這樣對修學佛法沒有裨益。
所以,老師在上課時,每堂課不只要對主題有所詮釋,還要留意當下學生的狀況及心情,你們看的出來嗎?所以,教師應該要「觀機施法」。如印光祖師說:「教人不要學虛套」。虛,虛雲的「虛」。虛套,意思就是不要學派頭,只做表面工夫。老實做人,老實念佛,來,這篇拿去念給大家聽。
教務主任:
喔!「印光祖師告誡人不要學虛套,不要學大派頭,老實做人、老實念佛。」凡事實實在在,寧可不為人知,暗地裡鴨子划水,默默地工作,我們在修學過程中也是如此,要避免虛少實多。
院長開示:
第一點,「要知分明。謂明其職份之所在。」這是什麼道理?理光法
師!你來解釋一下。
教務主任:
要「知分明」,就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與這環境的關係,要有個分明的界限。「謂明其職份之所在」,意思是說要明白我們自己的職責範圍,自己跟這個環境和團體的關係,要清楚了解明白。「上下各為當為者」,就是長輩跟晚輩、老師跟學生,應該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要盡自己該盡的責任。
例如學生應該要守規矩,要認真聽老師上課,這就是學生應該做的事,應該要遵守的規矩、要盡的本份。老師應該要帶好學生,培養學生的正知見,開導學生的思想,端正學生的威儀等等…..,這就是老師要盡的責任。上下各自守好自己的本份,各盡自己應盡的責任。
如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說:「君子思不出其位」。一位君子,他所想的,不會超越自己的本份,就是他的思想行為,不會超越自己的本位,敦倫盡分,處於什麼位置,就應該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概自風教陵夷」,原文「概」字,應改為「慨」字,意思比較相近。
就是感慨社會道德風氣和教育一直頹廢衰敗下去,「小而傾軋,大而戰爭。」從微觀方面來說,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之間,彼此互相陷害、互相排擠。宏觀的大環境方面,如國際間,國與國之間互相侵略,戰爭紛擾不斷。「舉世騷然」,全世界混亂沒有一個平安的日子。
我們探究它的根源,皆由上下職份不明。若社會每個人能本守崗位,各司其職,則彼此不會互相傾軋,互為侵略。「份何以不明」?我們每個人應盡的本份和責任,為什麼不能明白?原因是什麼?
諦閑大師說:「凡人因其地位,而各有本份」,就是人要在其位,才能謀其政。意思就是你在什麼樣的階位,就應盡什麼樣的責任?如佛學院,教師要有教師責任,學員也要有學員應盡的本份,假使大家都能本守崗位,各司其職,把自己的本位守好,明白自己的職份,這就是第一點要做明份「要知分明」。
院長開示:
今天星期一,開始上課,你們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這期間上課,第一個思惟,要思惟什麼?明白什麼?
學員答:
第一個思惟,要知道老師今天上什麼課?在課堂要認真聽講,要明白課堂上所說的道理,不要只是跟班,隨人進出教室而已。
院長開示:
孔子講一,顏回就知七。顏回死後,孔子說東洋地方再沒有賢人,希望到西洋去傳教。後來出現一位項橐子。孔子講一,項橐子知十。嗯!當時項橐子才七歲而已。那我們學習要用什麼心?
在老師上課前,先溫習課本,明白書中道理,這就如一個人來你家工作,你只知稱讚他很認真,做得很好。但是你沒有去思惟他的技術是花了多少功夫去學來的,我們講的就是這種道理。
現在上課,你若會去思惟這位老師在講這堂課時,他要用多少心血備課。你如果有這樣的思惟,我相信你在上課時就不會打瞌睡。
又如我們說要往生西方,既然你有這個願,那你在擤鼻涕時,就不能將鼻涕擤向西方;在戒經有說,你流鼻水不能對著佛像,你要注意這個因。你若不從因地思惟,沒有認真思考,只是嘴皮說說;就像上課沒有感受到老師的慈悲,這樣你那一份恭敬心拿不出來,當然就沒有知覺。
以前有些老法師,在講經說法時,學生若不專心,他撫尺一拍,學生就跪在那裡不敢動。現在的老師,看學生不專心,因怕學生跑掉;也不敢拍撫尺。你看,一樣都是人,都是一樣自性的來投胎,你的自性怎麼化現成這個樣子!你想要再回復到清淨光明的自性,要怎麼恢復呢?
你若說原因在於所知障,所知障你沒辦法調伏,那你要怎麼恢復光明的自性?要用什麼方法去恢復?你說要了生死,要怎麼了?現在研究佛法的,我看有的人從作脈絡、科判下手,他怎麼做?要怎麼講?他有仔細去思惟這個問題嗎?現在佛門山頭很多,以前佛門哪有這個各立門戶的。
以前的沙彌,五年內是不能離開剃度師的,但是現在的人,你可以這樣要求他嗎?反而是他的要求你如果不答應他,他就離開了,而且別的道場還很歡喜地接納他,說這樣是顯示道場的慈悲。
回憶印光祖師及古代的祖師,他們是不收徒弟的,他們不收徒弟難道是不延續佛陀的家業嗎?他們不慈悲嗎?佛在經卷中曾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所以你還要去哪裡求?
今天竹山一位牙科醫師打電話說:「師父!我建議你。」我問:「喔!你要建議什麼?」他說:「現在的人受八關齋戒,都早上受完戒,就回去了,這樣比較方便,師父你怎麼不這樣做?」我說:「喔!」不答腔。
你看!現在的信徒是這樣跟師父說話的,他有他自己的見解,也不知道這樣受戒如不如法,再用自己的意思來建議師父。我還在建三聖殿時,有兩位居士與一位尼師來淨律寺,那時正在推翻佛教會。她們來就對很多事情發表了意見和看法,我一直默默地聽。
那時淨律寺的大雄寶殿還沒建,是坐在現在的學院辦公室外面那個巷子,我坐一邊,她們坐在我對面。其中一位盤腿坐著就說:「我告訴你」。我默默的不答腔,然後往桌上一拍,說:「我告訴你們」,我這一拍桌子一說話她們就跑掉了。真是可嘆!悽慘!悽慘!我告訴你們,這就是末法時代,實在沒有辦法!我們期待國泰民安,就多誦經、多回向,多求龍天護法顯跡,不然單憑你一個人出去,要怎麼事事圓滿呢?
學員問:
院長!那要誦哪一部經?
院長開示:
心正確就好,對麼!佛經說:「念一句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是十方諸佛同聲讚歎的。」八十八佛最後一尊是「法界藏身阿彌陀佛」,你若相信,你就會相信;你若不相信,就不相信。你一心就只想淨土法門,我們教主不就是這樣說的,對麼!可是我們還是不相信。你講佛,卻不知道佛就是你的本性。
當初懺公他老人家,在台北帶領齋戒學會打佛七,那時我們國家剛好退出聯合國,懺公就帶領那些大學生去承天禪寺,請示廣欽老和尚。懺公說:「現在國運較衰弱,大家要持大悲咒。」廣欽老和尚說:「念佛較殊勝,念阿彌陀佛較殊勝。」
觀世音菩薩在行菩薩道時,發願行六度萬行,度盡一切苦難眾生,其中只要起一念退轉心,他的頭就會馬上爆裂。現在觀世音菩薩頭上的那尊佛是誰?就是阿彌陀佛。因為觀世音菩薩在行菩薩道過程中,略起一念退轉心,遭頭爆裂,阿彌陀佛將其组合,並勸說你要繼續行菩薩道,我化為一尊佛站在你頭上。現在觀世音菩薩聖像的頭頂上有一尊佛,就是阿彌陀佛。
這典故出自藏傳佛教林聰著《與西藏有緣》一書中,提到「千手千眼觀音的由來」一節,說「千手千眼觀自在是觀世音大士之其中一個化相,這個化相的故事尤其殊勝:在無量劫之前,觀世音已經是一位發心度盡眾生苦難的一位菩薩;在救度眾生之苦,經過若干劫後,觀世音在他的普陀洛伽淨土上,觀視六道輪回中的眾生,發現未度的生命仍然無窮無盡,他們恆久地受種種之痛苦的折磨,經歷無數次的生生死死輪轉不停。
所以,觀世音菩薩又再發心:『我當度盡一切眾生,若我退心,當令我身裂為千片!』然後觀音大士又繼續度苦之事業。隔了一段不可思不可量很長遠的時間後,他又再觀視六道苦海,發現眾生數目仍未減少,痛苦也絲毫不見減少。如是者,觀音又再精進地繼續度苦之工作。
如是者三次觀視,而發現自己的努力,似乎不太見到成效時,觀世音大士發心度盡眾生痛苦的決心,在那一刹那動搖退卻了。而他以前曾發過大誓願,所以在他動搖的那一剎那,他的頭即時碎為十塊,身體裂為千片。
彼時,觀世音的上師阿彌陀佛,即化現在他的面前,以神通力把裂為千片之身,幻化成為具足千手千眼的化身,碎為十片的頭化為十面,有的面露微笑,有的現忿目相,在十面的頂上,再化出一面阿彌陀佛之面容來作為引導加持的示現,這就是觀世音大士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眾生的緣起由來。」觀世音菩薩因起退轉一念誓願之心,而遭受頭部破裂成十片,蒙阿彌陀佛組合化為十面,頂上再化阿彌陀佛作為引導加持。
在《悲華經》卷二說:阿彌陀佛作轉輪聖王時,生了一千個兒子,觀世音菩薩就是第一位太子。我們的教主那時示現做他的大臣,名叫寶海,是梵志種。終竟七歲,請佛及僧,奉諸所安,於此福德,應生隨喜,生隨喜已,以是善根,發心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此寶海梵志,專行勸化,發無量無邊的大悲願,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成佛。
阿彌陀佛也發願,他若成佛,他的國土沒有男女,如同經卷三云:「爾時,寶海梵志復白聖主:大王!今可先發誓願,取妙佛土。善男子!爾時聖王聞是語已,即起合掌,長跪向佛,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真實欲得菩提。如我先於三月之中,以諸所須供養於佛,及比丘僧,如是善根,我今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终不願取不淨佛土。』
世尊!我今發願:令我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世界之中,無有地獄、畜生、餓鬼,一切眾生命終之後,令不墮於三惡道中,世界眾生皆作金色,人天無別,皆得六通。願我世界無有女人及其名字。」才叫極樂世界。
可見阿彌陀佛並不是在世自在王佛的時候才發願的,他在作轉輪聖王的時候,就已經發了願。世自在王佛,是顯示十方清淨佛土給他看,當時他是法藏比丘,看了十方清淨佛土後,經五劫思惟:若他的國土,沒有男女,就沒有地獄。
從空王佛、寶藏佛到世自在王佛,已經無量不可說不可說劫。他所深入的經藏,依《大乘方廣總持經》卷十說:「爾時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法中,有一比丘名曰淨命。總持諸經十四億部,大乘經典六百萬部,為大法師,言辭清美,辯才無礙,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示教利喜。
爾時無垢焰稱起王如來,臨涅槃時,告彼比丘淨命言:未來世中當護持我正法眼。爾時淨命受佛教已,於佛滅後,千萬歲中,守護流通,諸佛秘藏,於此方廣總持法門,受持讀誦,深解義趣,於彼世界,八萬城中,所有眾生,隨其願樂,廣為宣說。
過去淨命比丘者,豈異人乎,莫作異觀,今阿彌陀佛是。過去達摩比丘者,豈異人乎,莫作異觀,今我身是。由我過去,愚痴無智,毀謗他故,受苦如是。我以此業因緣故,處五濁世,成等正覺。」
又《一向出生菩薩經》云:「太子聞此微妙法門,奉持精進,七千歲中,脅不至席,不念愛欲財寶,不問他事,常獨處止,意不傾動。復教化八千億萬那由他人,得不退轉。彼太子者,今阿彌陀佛是。」
你看,阿彌陀佛所修,在空王佛時,他就作比丘;到寶藏佛時,他又作轉輪聖王,你看他的修行歷經多久,大家如果不看經典,那真不知道要怎麼修行?要知諸佛都是累劫修來的。在經典中曾說,世尊降生娑婆世界,往還已有八千遍,這樣說來,娑婆世界哪裡沒有他的足跡?他成佛後第一先去鹿野苑度五比丘。
有一世,佛陀當國王,五比丘是吸食人血的夜叉惡鬼,佛陀帶領全國的人修十善業,當時投生夜叉惡鬼的五比丘,沒吸到人的血,餓得沒辦法時,就向國王請求說:「國王你不公平,你救世民而讓我們餓得快要死了。」國王說:「好!沒問題。」當下就捨棄自己的生命,捐血給他們吃。
佛又有一世,出生作大商人,在深海採寶珠,五比丘出生作五商人。五個人同乘的一艘帆船,因帆船失修,被大風浪吹破。而大商人的這艘船也破損了,那五個商人就呼喚著說:「大商人!你要救我們啊。」
大商人見兩艘船都壞了他說:「好!我來救你們。」當下就捨身投入大海,死後屍體浮到水面,給那五個商人攀著,這樣的慈悲,感動了龍天護法前來護持,突然風雲變色,興起一陣強勁的龍捲風,將五個商人捲到海岸上。捨身救人的,就是當今的釋迦佛,而首要度的人就是五位商人。
那我們現在說要度眾生,要怎麼度呢?你沒有施捨的心,先與眾生結缘,要怎麼度眾生?現在的人稍微遇到逆境,就僧袋拿著要走了,世界就這麼大,你要走到哪裡去呢?走到哪裡都還是在這個娑婆世界啊,不是嗎?
有關佛陀的《本生經》、《悲華經》也要多看,才能確實知道佛陀的慈悲。經典中傳遞出來的慈悲,讓我們在讀經的同時深受啟發,一邊看經,眼淚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出。我們只要想到這些,感恩都來不及了,哪還能起什麼心,有什麼心可以再生起來?
佛陀當初成佛時,忉利天的天王前來供養,佛陀沒有完全接受,還把那支最寶貴的資糧線退回,天王跪著求說:「佛陀!這支是最寶貴的,它等同於這個地球所有的資糧,是天界最寶貴的,您怎麼不接受呢?
佛陀說:「這支資糧線,要留給末法的出家人,只要每天五堂功課恆持不缺,就不怕沒有道糧。但末法的出家人,只怕連這樣的功課都無法做到」唉!現在的大家都無知無覺。
所以,我們要多看經典才能明了。好!你們若真要修行,就要關心書裡所講的含義,要多作思惟,才能成就。你若沒有仔細思惟,這裡參,那裡參,到處參,參到最後,又能參到什麼?
梁武帝請示誌公禪師,要看哪本書?誌公禪師勸世歌:「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來來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經》中空是色,《般若經》中色是空;朝走西、暮走東,人生恰似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一場辛苦一場空。夜靜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從頭仔細看將起,便是南柯一夢中。
不信但看桃李樹,花開能有幾時紅,直饒做到公卿相,死後還歸泥土中;身歸土、氣隨風,一片頑皮裹臭膿,敗壞不如豬狗相,何不當初問誌公。生有一、死無二,休向人前誇伶俐,在生置下萬頃田,死後只得三步地。
寬八尺、長丈二,仔細思量真個是,若人死後帶得去,誌公與你親書契,心字笑呵呵,工夫不用多,一勾如月樣,二點有偏頗,禽畜皆由此,成佛也是他,世人高著眼,一點是彌陀。」想想看,人世間的財産不論有多少,死後又能帶走多少?計較什麼?有什麼好計較的。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71承擔如來家業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74如何做個幸福快樂的人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28福智善法關心子弟教育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42人在一天當中什麼最重要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75祝福大家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79提高佛教常識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辣妹學》80 戀愛腦可以很幸福,要先學會辨識對方「人品」當戀愛腦者能體會到的愛情,猶如前面有提到擁有、給予出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愛,體驗過的人就懂,會給人無悔來過人間的感受,請要投入感情之前,先稍微把關對方的「人品」
avatar
後沙發
2024-06-04
學會80/20法則|二八定律|82法則,高效解決資源分配問題! — ProjectManager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中,相信你和我一樣都在尋找提高效率和產出的方法與工具。我們都希望能夠最少的資源來獲得最大的回報。82法則,也稱為二八定律,源於經濟學,是我們可以應用在各個領域的資源分配原則方法,不管是商業工作還是個人生活,掌握80/20法則都能讓我們更有效地分配資源,提高效率!
avatar
ProjectManager
2023-12-14
【超閱讀觀點80】從金句學習人生智慧--《股市大亨:華倫.巴菲特點石成金的智慧》只要有在投資的人,應該都知道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目前93歲的巴菲特雖然非常富有,卻過相當儉樸的生活。《股市大亨:華倫.巴菲特點石成金的智慧》其實不是巴菲特本人寫的,而是作者珍娜.羅渥彙整巴菲特雋永的文字和談話內容,以及家人、朋友對他的看法,涵蓋各種不同的主題,包括生活、朋友、家庭、投資、企業經營等
Thumbnail
avatar
滾石西恩
2023-12-01
哈彿大學耗時80年,調查800多人後發現:長壽的關鍵竝非身躰強健哈彿大學的一項被譽爲“最長期的幸福研究”持續了80年,跟蹤了800多人的生活,其中不乏從貧窮到富裕、從名不見經傳到名噪一時的個躰。 這項研究名爲“哈彿成人發展研究”,目的是爲了解答一個長久以來睏擾人類的問題:到底什麽是長壽的關鍵? 1.研究背景與過程 1938年,哈彿大學啓動了
Thumbnail
avatar
钢笔文言
2023-11-14
學測前80天,戒手機第三天人非聖賢,熟能無錯 每日一句 犯錯並不可恥,也不必去懊悔或氣餒,我們應該做的事是去想解決方法。 今天會選這句,是因為今天我有點小小破,所以希望勉勵自己不要氣餒,堅持下去。至於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以及我的解決方式為何,我都會在正文中提及。 正文 手機使用情形: 9:30~9:40 讀訊息 9
Thumbnail
avatar
周濡墨
2023-11-01
樂讀分享:《【看漫畫學理財】我會聰明管理零用錢:8歲影響到80歲的金錢習慣》采實出版社的《【看漫畫學理財】我會聰明管理零用錢:8歲影響到80歲的金錢習慣》,是韓國翻譯書籍,作者為媽媽咪呀。全書環繞一個韓國家庭,全家人在開源節流的情況下過正常生活,故事就發生在因經濟而改變的生活模式當中,作者再由這些故事帶出小孩對於金錢的價值觀等等。
Thumbnail
avatar
andyworld
2023-02-18
100-80教學記錄:我對於國中階段「技藝教育」的一些想法這是一個機會很多的時代,連升學管道也是,這條路走不到自己想讀的學校,那就換條路前進。多去詢問,多方衡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要記得善用資源,並且積極主動,很多時候,你認為不可能的事都會成真,只看你懂不懂得自己的優勢和強項,以及懂不懂得珍惜手邊的機會!
avatar
徐曉梅
2023-02-17
#書籍推薦 #徹底解決溝通問題的說話 #公式 #圖鑑:史上最完整!以認知科學拆解出80套說話模式,商談、說服、簡報、指#書籍推薦 #徹底解決溝通問題的說話 #公式 #圖鑑:史上最完整!以認知科學拆解出80套說話模式,商談、說服、簡報、指導,再困難都能輕鬆搞定! あてはめるだけで“すぐ”伝わる 説明組み立て図鑑 作者: 犬塚壯志 譯者: 駱香雅 繪者: 長野美里 出版社: #方言文化 出版
Thumbnail
avatar
leader
2023-02-16
#80 促使你學習,最大的關鍵因素⋯應該是發生在印度吧,一群實驗者將灌有遊戲的電腦坎在牆上,任憑當地的孩子們去操作。 一段時間後,這群常去玩遊戲的小朋友,在零電腦基礎之下,依然可以玩出一些成績。 由此可見,只要你對一件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它已經不再是什麼問題了。 記得被劈腿的那年,為了療傷,我接觸了單速車 Fixed gear。當初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