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祝福大家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時間:民國九十二年元月六日(農曆十二月初四)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我用斌宗老法師開示的「祝福大家」,這是老法師於民國四十三年元旦於法源寺的「新春開示」,我感覺老法師所講的話很有道理。這篇開示文,開頭即說:「諸位,新春恭喜!到底恭喜什麼?我們把它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的恭喜ー就是恭喜諸位發財、健康、長壽,所求如意,萬事吉祥;一種是以佛法來祝願諸位。」
在這裡老法師說:恭喜諸位發財的「發財」,不是指世間的有漏之財,而是佛法的法財。
世人所要求的發財,無非是追求物質生活上的享樂而已,但世間的這個快樂並不是永久性的,是靠不住的。我們要知道投生為人,這只是六道中的一道。人道,雖然是虛幻無常,是假的,不是真實的,但就《五福臨門》一書中所說的,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徳、善終等。這五福,雖然也是有漏法,但卻是世間最具足的,也是最圓滿的。
人壽最多也只是百歲,就是一百歲。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所生法,是幻化無常的。如依佛經所說,世間的一切財物,是五家共有的,我相信你們都知道,是哪五家呢?一、貪官污吏,二、水火,三、盜賊,四、刀兵,五、不肖子孫。因此說世間的財物,為五家共有,是靠不住的。
至於「恭喜諸位發財」,主要是指出世間的功德法財,即是莊嚴道果的七聖財,又名法財。法,是我們佛法的「法」,這在大寶積經四十二卷(大正十一・二四八C欄)裡面說:「彼諸眾生,不獲此故,名極貧窮。」就是說:一切眾生不獲這個七聖財,故名極貧窮
七聖財者,一、信財。二、進財。三、戒財。四、慚愧財。五、多聞財。六、施捨財。七、定慧財。其中第三戒財,是指如來禁戒,能夠防止身口意三業造業,保持善根,以為解脫資糧之戒。因為時間關係,七聖財避繁不講。總之,廣修一切功德智慧,就是發財,發出世無漏、無為之聖財。此等法財,非同世間金錢,祇供物質生活之享樂,福蔭色身之豐潤而已。
世間財,是指一般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譽和享樂。但世間這種享樂,縱然給你每一天都吃佳饌美食,這種物質上的享受,我相信遠不及,我們從佛法中得到的法喜。所謂法喜,是指得到佛法滋潤的喜悅,如「禪悅為食」內心境界的那種喜悅,不是用感官根塵交涉的歡喜。不必用眼睛來看,或用耳朵來聽,用鼻子來嗅,用舌頭來嚐味等。因為這根塵交涉的感官作用,都比不上我們佛法那個禪悅的法喜。
請問諸位!你們大家在打坐時,曾經感覺法喜充滿嗎?
打坐,應當要好好的培養鍛鍊,當你打坐到八個小時,在這當中,你的筋脈可能會有一個時辰是打通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共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兩個小時,我們人體的穴道會通順,你若靜坐安住在寂靜中,氣走一段時間後,氣血通順,這樣連背部的氣脈—督脈都會通順,三百六十骨節的氣脈都會通,你的氣脈通過一遍之後,你能靜坐一天或兩天都不成問題,你會感覺那個時間很短一下子就過去了。
當你靜坐有了功夫,就有智慧能了解出世間法的究竟,這樣你的菩提心才能夠真正的發出來,比如說「自覺覺他」,你要先自覺才能覺他。那要怎麼「自覺覺他」?自覺覺他,就是不離開每個當下。
譬如說你在工作當中,如在大寮,你要使用這個器具,你若沒有「自覺」要怎麼「覺他」?大家都認為自覺,就是自我覺悟,其實在自覺的當下即有覺他!日常生活一切行、住、坐、臥的當下,就是自覺覺他。
我們現在不管在哪一方面,都要「一切智覺,周顧十方。」例如你請一本藏經,若沒有自覺,對於文字看不懂,經文義理不了解,你要怎麼肩負起教導別人?圖
學員問:
「自覺覺他」的「覺他」,是不是院長曾經開示過的,日常生活中,內心時時刻刻,保持靈靈覺覺?
院長開示:
對啊!六祖惠能大師曾說:禪,是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四威儀當中。永嘉大師也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自覺覺他,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去體悟覺察,相信這樣的修行會一天比一天更殊勝!
比如現在我拿一本書來看,書本的內容多少還能領會,那這就是自己有覺啊!有靈靈覺覺的體性在,不論看哪一本書,都能獲得「真實受益」。所以,你若不能把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就會自己障礙自己。一直在文字上轉來轉去,就很難與佛法契機。
明朝有一個人,名叫劉景,他的父親是一位顯赫有名的大使官,這位劉景,平時身體軟弱多病,原本有五位哥哥,劉景排行最小,前面五位哥哥都早夭,他父親對這件事非常緊張,萬一劉景也夭折,那劉家就要面臨絕嗣,在這人世間絕嗣就是大不孝。
因此,他時常去聘請相士來為他算命,再怎麼算都說他的壽命不會超過十九歲。有一年剛好是劉景十七歲的時候,從京都來了一位相士,叫做周相士,他父親趕緊請他來為劉景相命,這位周相士跟劉景相命之後,說:你若要度過十九歲,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最後向劉景父親說:你要廣行善事啦!而且依功過格對照行事,這是在《太上感應篇》所記載的,為勸勉檢討自己行為的準則,每天依功過格逐條檢點反省自己。
這就像我們出家人,或是學佛居士,或是有因緣親近佛法的人,每天就要這樣,檢點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自覺,就是要自我覺察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自覺自己的所作所為,自覺我們現前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然後才是覺他。
這個要怎樣做呢?若依人來說,你要去觀照,他現在需要什麼?他現在在做什麼?你要去附和他,能夠帶動他,並不是說:「我已經跟你說了」就算了。如果你說的是他不需要的,他會聽你說嗎?他會尊重你跟他說的話嗎?老實說他不會歡喜攝受的。
比如過去我從事建築,有時候我去別的工地看看,那位老闆跟我很熟,我看到他們有很多師傅正在疊磚塊,我走過去說:「師傅!我來學習疊看看好嗎?」我是用徵詢的口吻請求的,不能說:「你們疊這樣子不行,我疊給你們看。」你第一句話開口,若沒有自覺,那你說第二句話時,他不會聽你的,因為他已經跟你的關係破裂了,你說的再怎麼有道理,也沒有辦法獲得對方的認同與接受。
若對方沒有表示什麼,也不排斥你,這樣來說,他們已經算是對你很客氣了。當對方對你很客氣時,那你自己也會很自在。講到這裡,那我們的功夫,要從哪裡來?你說我們修行要修得怎麼樣?我們的德行要培養到怎麼樣?自己若沒有功夫,怎麼還要責怪別人呢?
古人有一句俗語說:「不會駛船嫌溪彎」(台語)。我們若不知反省,只會責怪對方,這就是沒有自覺。你若有自覺的話,當然對那種工作的技術,你會認真探究,學習它的方法,會虛心學習。這在印光祖師的開示錄講了很多,斌宗老法師也有講。
再來談到七聖財
第一、就是信財。我們今天待人處事有守信,信是第一財。你若沒有信,不管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只要不相信,或相信不深,那連世間法,你都做不好,都做不到,那還要怎麼談論精進呢?
第二、就是精進財,你只要相信,一定會精進的。你若不相信,當然不會精進,不管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不相信,精進心就提不起來。你看!那世間法,在社會開創事業的人,他第一就是要相信,要有相信的理念,相信之後,才能開始策劃、估計、購貨等,一切策劃妥當之後,才能開始行事,如建工廠,預約建材、機械啦!就這樣一直進行下去。
第三、戒財,我們相信佛法這麼好,那我們一定會精進的。可是為什麼在修行過程中,又會生起懷疑、或煩惱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因為不知如來禁戒。第三財:「戒」財,可以防止身、口、意三業的過非,保護善根,成為解脫資糧。所以就一般來說戒律的開遮,幾乎是自己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第四、就是慚愧財,謂羞於己非,愧對他人。我們心中時常懷有慚愧,那不管要學習什麼,就很自然的會去接受別人的指責與教導。像古時候的人,要學習別人的技術,需要住老闆家中三年四個月,只換一口飯吃,完全沒有薪水的,那時也沒有人覺得這樣「無理」。
現在這個時代,工商業發達,科技文明,突飛猛進,大眾反而覺得「無理」,計較我一天做多少工作,付出多少時間,應該要獲得多少酬勞才合理等。以前的人,做那麼多工作,時間付出那麼多,他們也沒有覺得不合理。現在的人,你叫他操作一下起重機,只要多操作十幾、二十分鐘,他就吃不消,就很不高興。
以前的年代是沒有機器的,做生意買賣,沒有交通工具,物品都要靠人力用肩膀挑,有的人從彰化鹿港挑鹽,去南投埔里賣,再從埔里買陶器,挑回鹿港賣。你看,從鹿港走到埔里需要走多少時間?可說一日一夜都沒有休息的,所以現在草屯的地名,古代叫做「草鞋墩」。
因為古代的人,挑東西走到草屯,草鞋壞了就要換新草鞋,當時大家都有這個共識,所以每人會準備一個空袋子,去到草屯那兒都要休息一下,把換下的破舊草鞋,丟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座草鞋小山,所以叫作「草鞋墩」。
現在這個時代大家出門都開車,交通很方便,比起古代的人真的方便太多了,但這種方便,是方便什麼?方便造業,讓自己受損而已。這整個地球當中,光是台灣這些車輛,整天南來北往的行駛,排出的黑煙瀰漫在空中,原料散熱時所排放出的毒氣,還有輪胎在柏油路上磨擦所產生的熱度,這些都會損害人體的,對麼!
你說古代的人,與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比起來,古代人的那種發心就不同。例如建築工程的進度,在某個階段必須趕工,或許工作量變多了一點,他們也會在一天完成。假如早上五點開始工作,以前的人,有的騎腳踏車,有的用走路的,再怎麼遠的路,他們仍然會趕著時間來工作;但換成現在的人,你跟他說明天早上五點鐘要開始工作,即使他是開車來上班,他還是會說:「你怎麼那麼沒天良(台語)」。
你看,同樣都是人,對工作態度的差別有多大?所以,我們要靈靈覺覺,一定要趁著現在有能力承擔這份工作,發起願心、歡喜心去做。
我們修行也是一樣,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要多培養福德智慧,好讓我們的法身慧命早日得以開顯,這豈止是一生的享用?而是永恆長久的,它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歷劫無窮的享用,又不怕盜賊來搶劫,不同於世間的金錢,是五家共有。
就像那些大地主,原本擁有的是農地,後來被規劃為建地,成為住宅區;剛開始很高興,覺得擁有的這些土地增值了。後來土地變貴了,想要賣又沒人買。你看,他得到的是什麼?是煩惱。
像台中市現在重劃到十幾期,二十幾期,重劃得那麼寬,你開車去看看,路都開好了,但是旁邊的土地都在長雜草,那有什麼用?雖然建地算坪的,一坪多少錢多少錢?但是稅捐呢?明年度的地價稅,可能就會有人繳不起了。所以,世間有什麼可想的?
比如在五年前,台中廣三那兩棟百貨公司,一天的收入和開支就有多少?現在已經關一棟起來了。你想想看,這就是世間的問題,當它開業營運的時候,是共福的人,在那裡經營服務;現在關閉了,就變成是共業的人了。因為原先在那裡上班的人,當初是歡喜的,現在關閉了就變成是煩惱。
所以說世間的有漏法,就是生死啊!你歡喜就是生,你煩惱就是死,那有什麼好執著呢?昨天聽說竹山某醫院關閉了,據說這家醫院去銀行抵押借貸,把錢拿到大陸建設醫院,整個醫院的資金被掏空了。
你看,這整個過程都是共業。你若有思惟到世間的事,這一切都是生滅無常的,對我們修行來說,是有助益的。
第五、多聞財。我們時時刻刻要請益長老,直至成聖成佛。諸位!你們願不願意發這種殊勝的功德法財?達理老法師,他老人家辯才無礙,他所開示的都是對我們修行很有幫助。
如某某法師,現在能那麼有成就,當初他在淨律學佛院的時候,只要他執事的範圍做好之後,就開始認真用功,並希望能親近達公,去當達公的侍者,把該做的事做好了之後,就請教達公關於當天上課的內容。
他現在能研究「南山三大部」,開講「南山三大部」,都是他當學生時,勤奮努力請益長老來的!他今天所得到的、所成就的,都是這樣來的。所以說:「勤而有功」,就是由精進、多聞而來,這種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大家效法。
你們在學習過程中,要看自己學習的是哪一方面,自己本身的根機較適合哪一門課,再好好的訓練,自己才有那個願力去探討研究、找資料。尤其現在都使用電腦,要找資料很快,你若不習慣使用電腦,那你也可以翻閱或查尋大藏經。
學員問:
院長!我資料找出來後,當下看的時候,似懂非懂,把它合起來,再過一段時間去翻閱,反而覺得比較明白。所以說找資料,不是一次就能看得懂,只要不放棄,再多看幾次就會懂了。
院長開示:
我們要覺悟,現在有這個因緣出家,自己在道場,就要能夠培訓磨練師資,這應該是求之不得,只要你有這種心,自然就會去找時間。例如某某法師,他現在已有那個程度,可以自己研究,但有時候為了找資料,尚且還花了一整夜的時間去查尋。
教務主任:
院長!探究一個問題,有時候資料一查,如抽絲剝繭,一個問題,從中又可以發現很多問題的,所以從事研究,一定要有時間,也要沈得住氣。有時為了一個問題,可以不眠不休的查上一兩個星期的時間。
院長答:
對啊!
教務主任:
請問院長!您當初在培訓師資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安排?
院長開示:
在每學期的寒暑假期間,給他們實習講課。他們都有文學基礎,所以他們有那個程度。你們現在開頭就是對初機,從初機這些課程,一邊研究一邊觀察,差不多一學期過後,就讓她們輪流講課,一個月召集住眾來聽講,可以參與當評審或提出問題。
以前台中某老居士,在培養人才,聽完課後,隔天即抽籤,讓學生起來複講,那種效果很好。你們每個月,讓同學輪流練習講課,這樣可以讓同學,將自己所學的法財施捨出來,這就是第六的施捨財。再者這中間也可以培養同學的定慧,這就是第七的定慧財。
這種出世間的功德法財,才是佛門中,真正要祝福大家,「恭喜諸位發財」的真實意義。好啦!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67認份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68以耳得者不如以目而得者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71承擔如來家業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74如何做個幸福快樂的人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28福智善法關心子弟教育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42人在一天當中什麼最重要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75便當公民討論課] 轉生遊戲這本來是三個寫給小孩的討論故事,根據發生過的事件改寫而成。每一個故事分別有不同的討論主題。而組成一個大的故事後,討論主題則是:在花明每一次的人生裡,他面臨的是什麼?他曾經做出那些抉擇?神給了他什麼條件?又把世界形塑成什麼樣子?花明要拿到什麼,才能夠找到答案?
avatar
漉蔍漉漉蔍/漉的各路糾結
2021-07-18
[75便當公民的討論課] 水應該往哪裡去?這篇討論裡有幾個故事,我希望將它們連起來呈現出現代人類生活的縮影。而水資源的利用是主軸,這幾個故事也會連到水資源分別怎麼被其中的人們利用。所以問題討論就是,對應現代生活,如何使用水資源會是你認為最理想的樣態?
avatar
漉蔍漉漉蔍/漉的各路糾結
2021-07-17
[75便當公民討論課] 你認為哪一種政體與統治者所形成的社會,會讓你過著你最想要的日子呢?民主、獨裁、明君、昏君所綜合交織的社會中,你認為哪一種政體與統治者所形成的社會,會讓你過著你最想要的日子呢?
avatar
漉蔍漉漉蔍/漉的各路糾結
2021-07-15
[75便當公民討論課]專題說明作為一個念人文學科的人,我深知討論對概念釐清的重要。身為一個推動審議式民主的成員,我很希望大家不只是看文章,也透過討論來理解公民社會的運行。內容是討論方式與相關規則。
avatar
漉蔍漉漉蔍/漉的各路糾結
2021-07-15
75 歲的 Van Morrison 五年來的第七張新專輯,教我們要越老越帶刺?!今年已 75 歲的 Van Morrison 創作不輟,再接再厲又推出了新專輯!為什麼說又呢?因為此乃他的第 42 張錄音室專輯,而且是這 5 年來的第 7 張!創作靈感是有沒有這麼迴光返照勃發盎然啦,簡直真人版老頑童周伯通!
Thumbnail
avatar
小白的窩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