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身為一位大學生擁有的選課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籠中鳥的呢喃】

說實話,大一大二醉心於課外活動,在兼顧繁重的必修學分下,其實沒有太大的動力和精神再去修習系外選修,頂多只能靠通識課來透透氣。
直到大三,打開選課系統,發現課表終於沒有再被內定必修塞爆,於是開始探聽各系的經典好課,同時也發現學校開始有一些新興的課程制度(第十學院揪課系統),正當興沖沖的想要排課時,才發現自己其實處在一個學分承認相當嚴格的科系。
「系外選修承認九學分,其中只有三學分可自由選修,剩下都只能從某年由某些人制定的表格來選修,選擇權薄弱。」
知道現實的第一瞬間,其實抱怨體制了一陣子,後來想想是不是有可能有改變體制的機會,自己草擬了一些想法之後,跑去問了以前爭取過的學長,才發現自己其實想得太過單純,原來這樣的嚴格其實已是很大的讓步,讓我從頭再想了一次,選課自由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相對自由 - 鳥籠的比較】

因為內心響起這句話:「自由都是相對的」,於是我開始比較不同科系、不同學校、不同國家關於畢業學分的限制,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被討論多年的話題。關於不同國家比較,得到的結論不外乎都是台灣比國外限制較多;關於不同學校、科系的比較,比較少人特別去討論,總體來說其實有嚴有鬆。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下面兩個連結,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
(延伸閱讀 :
商業周刊-台灣的大學真的學風自由?先把必修課變少再說吧!)
(延伸閱讀 :
小世界週報-學分多≠學得多 台灣美國修課模式大不同)

【自由的自覺】

其實,好像從來沒有人硬性的規定你不准修任何的課,只是在軟性上不會被畢業學分所承認。
我覺得我們都要走過五個階段 :

(一)三餐由學校、家庭決定 – 十二年國教

基本上從早到晚,所有中小學的學生,都像是被丟上生產線的罐頭,忙著接下機器產出的成品,多半還沒有機會仔細品味就已經被真空包裝,準備送出。

(二)三餐的選擇變多但依然有限 – 剛上大學

罐頭在升大學的暑假把自己倒乾淨後,滿心期待的來到大學,想要嘗嘗新口味,卻發現學習就像在學餐打飯,吃來吃去都是那幾樣。
也常常會發現,網路上評論說好吃的涼麵、很甜的飲料,自己吃起來,會發現好像跟評論講的不完全相同,才知道原來很多東西要自己吃過才知道喜歡不喜歡。
生活小CASE:別人喜歡吃香菜,你未必會喜歡吃香菜。

(三)認識奇形怪狀的料理 – 課外活動、線上資源、新興開課方式

幸好,罐頭已經脫離原本那條生產線,幸運的話會遇到一些貴人,讓你有機會體驗到截然不同的風味,不過前提是要先把學餐的東西嚥完,胃還有空間才裝得下。
有些人不愛吃正餐,只吃甜食,下場就是被罰多吃一兩年;
有些人又吃正餐又吃甜食,把自己搞到消化不良,甚至胃痙攣;
有些人胃口很小,決定吃完正餐就夠了。

(四)想要媽媽也會奇形怪狀的料理 – 試圖反抗或要求體制改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外面吃了某一道料理,回家之後希望媽媽也會煮的經驗。
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要一個平常只料理三餐的家庭主婦,要突然學會做一道法國料理,那不是也蠻荒謬的嗎?
面對孩子的要求,會有兩種類型的媽媽。
第一種是職人精神派,以後輩的技術水準為考量,堅持自己做的菜才是最棒的。只要好好吃下去,技術就是最棒的營養,頭好壯壯以後就能在社會生存下去,但是可能搞到營養不良了還沒警覺。
第二種是全人精神派,以後輩的均衡人格為考量,知道別人做的菜其實也很營養,鼓勵小孩去嘗試,自己也積極嘗試學習料理新食物。很常陪著小孩踩地雷,頻頻吃壞肚子,但是相信鐵胃是練出來的。

(五)找到喜歡的餐廳或者學會自己料理 – 回到自己

在知道學餐賣的不外乎經典好菜、地雷、空氣,也從外食品嘗過新滋味後,我們基本上對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什麼已經有一定的了解。
也發現,等別人把料理做好,自己大概都已經餓死了。
有時候自己學校學餐的蝦仁炒飯不好吃,其實可以從網路上吃吃別間學校的。
未必要被補習班的天使紅蝦佐米食料理的廣告給拐去,卻由回到罐頭般的生活。
其實奶茶,也可以買紅茶和牛奶回來自己調製,未必要買手搖店的現成品。
找食材的過程,其實會看見更多食材,或許能激發更多創意料理,就算一大部分可能是黑暗料理,但相對於罐頭至少心甘情願吃下肚,試久了真正的口味就會出來了。

【籠外的風起雲湧】

看到每幾年就一次的教改,就像是看到努力學新菜色的媽媽。
嘗試解決體制內遇到的問題。
看到實驗教育的機構,如無界塾,就像是看到提早教小孩做菜的媽媽。
開闢了體制外的可能。
看到線上教育的機構,如均一教育平台,就像是看到不想讓小孩餓著的媽媽。
彌補了城鄉間的差距。
看到情境教育的機構,如LIS教學平台,就像是看到努力照顧厭食症小孩的媽媽。
加強了孩子的學習動機。

【期待與能做的事】

若籠中鳥仍有主動權,且籠外正風起雲湧,似乎沒那麼悲觀。
或許你我眼裡的媽媽,沒辦法煮出盡善盡美的料理。
但其實在這個網路叢林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獨立,找到屬於自己的食材。
另一方面其實也要擔心知識焦慮下產生的暴飲暴食,但這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有緣看到這篇的你,是怎麼想的呢,希望有機會聽聽你的想法或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一篇:生活篇 前言: 本人是剛升上大一的清大學生。至於就讀什麼科系,之後再跟大家介紹。   第一篇:學習(大一選課仔、新的學習步調、抄給力……) 大學的上課模式是非常自由,但當然相對的,這樣的彈性度高的學習更需要學生本人的自律。首先,你這學期要修什麼、同一門課要選什麼老師、上課地點的選擇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整天課表比上班累;同學安分;低調當高年級大學生;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從國中時毫無目標的書呆子,到以追尋興趣為起點,成為一位喜歡鳥類的我。透過對新事物的嘗試與探索,並用敢拍、敢說和敢做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歷程與經歷,最終透過特殊選才考取了多所大學,但在過程中,經歷許多的考驗與競爭,讓我一直在低谷和斜坡中來回走動,讓我了解到自己的優勢與能力,並逐步邁向成功之路。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一篇:生活篇 前言: 本人是剛升上大一的清大學生。至於就讀什麼科系,之後再跟大家介紹。   第一篇:學習(大一選課仔、新的學習步調、抄給力……) 大學的上課模式是非常自由,但當然相對的,這樣的彈性度高的學習更需要學生本人的自律。首先,你這學期要修什麼、同一門課要選什麼老師、上課地點的選擇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整天課表比上班累;同學安分;低調當高年級大學生;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從國中時毫無目標的書呆子,到以追尋興趣為起點,成為一位喜歡鳥類的我。透過對新事物的嘗試與探索,並用敢拍、敢說和敢做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歷程與經歷,最終透過特殊選才考取了多所大學,但在過程中,經歷許多的考驗與競爭,讓我一直在低谷和斜坡中來回走動,讓我了解到自己的優勢與能力,並逐步邁向成功之路。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