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千面台獨|北京要如何讓美國退出台海

近期的「台獨」論戰,呈現了中美在台海上空的隱形博弈。
先是6月28日,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講,表示美日應將台灣「當作一個民主國家來保護」; 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再度出擊,於演講中稱「美日要協防台灣才行」。如此表態,看似有意將「台獨」提上日本國內議程,實是為試探美國立場。
7月6日,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出席紐約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活動,並於會上明言「美國支持與台灣發展強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但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瞭解其敏感性」,坎貝爾也透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或將於不久後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交流。
坎貝爾的發言,既是對日本系列動作的響應,也暴露了美國在台海的逐漸力不從心:雖想炒作台獨、大玩戰略模糊,卻越來越無放縱空間。究其關鍵,乃是中國的實力變化所致。如今的台海結構已與過往不同,美國面對盟友疑問、內部翻攪,勢必要在當下經歷越發強烈的戰略陣痛。
戰略模糊的真正用意
綜觀美國的台海立場,「一法三公報」與「一中政策」堪稱名分基礎,但在其之上,還存留著大片詭譎多變的「戰略模糊」。這四字既為美國的台海行動保留虛幻承諾,也側寫了美國與「台獨」的曖昧關係。
由現實觀之,台灣的「實獨」狀態有賴美國支持,美國也長期以台海議題牽制中國,包括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末期的大規模軍售、拜登(Joe Biden)於今(2021)年6月出席系列峰會時,在聯合聲明中四處硬塞台海議題的痕跡等。
但炒作不等於支持,正如調情不等於負責,美國的台獨立場與戰略模糊相掛勾,以維持「現狀」為基本盤,背刺中國為最高目的。在這段危險的三角關係中,美國看似與台灣暗通款曲,實則是以「支持台獨」的香餌,勾動台灣民粹激情,使其甘願被束縛在反中前線。
換言之,在美國的戰略佈局中,台灣這般「實獨」以上、「法理台獨」未滿的灰色狀態,才是最為完美、可供驅策的棋子範本。從始至終,華盛頓都對台獨理想不感興趣,甚至也知曉,法理台獨一旦成真,結局必然是武統風雲的到來,屆時灰色窗紙被一夕捅破,美國不僅會失去操弄台灣的空間,更將在棄守或出兵的黑白立場間被迫二選一,前者可能挫傷美國的霸權威望,後者則吃力不討好,若是戰敗而退無疑更糟。
是故對美國而言,若要炒作台獨議題,其勢必要確認自己是節奏的主導者,能將台獨玩成欲燃未燃的危險誘惑,更要避免一時的擦槍走火,將自己逼入進退不得的窘境。故而面對日本試探、台灣偶爾的失控裸奔,美國總會在關鍵時刻出面滅火,例如2020年台外交部長吳釗燮那句「台灣不尋求與美全面建交」,以及前民進黨高層邱義仁於2020年與2021年的兩度暗示「瘋了才宣示台獨」、「美國根本不贊成台獨」等,皆是在配合美國踩動剎車後,蓄意而為的收斂。
歸根結柢,美國看似支持台獨,其實不過是利用台灣的全面臣服,攪動台海一池春水。坎貝爾所謂「美國不支持台獨」,既是實話也是謊話,美國確實不希望台獨成真,但眼下其也無立即抽身台海的打算,故而才有這般表態,為的便是延長籌碼有效期限,保持自己的參賽資格。
統一程序的加速感
而如此心態,雖說是美國戰略慣性的體現,卻也暴露了臺海格局的悄然轉變:當今中國既對台獨的耐心日漸降低,也在台海越發具有優勢,致使美國必須頻頻動作,才能在愈發真實的武統戰雲前,爭取更多活動空間。
平心而論,北京對台獨的口吻一貫強硬,但有鑑於過往的中美軍事差距、經濟量體差異,中國在台海議題上的主動權與威懾力較弱,加上中國民意多對「和統」抱有希望,故武統看似雷霆萬鈞,卻又令人感覺遙不可及、虛無縹緲。在此境況下,美臺自然擁有較大議價空間,既能維持台灣「實獨」現狀,又可屢屢虛晃一招,彷佛將要更進一步。
然而如今的中國實力已非吳下阿蒙,不僅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更在科技與軍事領域突飛猛進;內部民意亦在目睹台灣無底線抗中親美后,逐漸拋棄了和統輿論市場,朝向武統倡議邁進。上述發展,既賦予北京能力,也給了北京壓力,「擊潰台獨」正被形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塊敲門磚,差別只在於和統的成本小,武統的成本大,但無人能質疑統一程序的加速感。
在此境況下,台海問題成了美國對華政策中,一塊難以入口的硬骨頭。畢竟美國炒作台獨的初衷,便是為了牽制中國;然而如今時移世易,炒作台獨反有可能引火燒身,致使美國的印太戰略、對華政策一夕傾覆,未免得不償失,美國只能在棄台論與加碼炒作上擺盪,卻又被中國的強硬回擊逼得進退失據。
回顧川普時代,美國的紊亂早已初現端倪。彼時其動作看似粗莽,實是炒作台獨的極端體現:瘋狂衝撞一個中國紅線,好逼迫北京讓步,強制撐大美國在台海的話語權;但由結果觀之,美國只是徒然拉昇了戰爭風險,並未迎來中國任何軟化與妥協。故而拜登雖也大打台海牌,卻只能退回戰略模糊老紅線內,無法再如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於2020年接受媒體專訪時,那句「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般語驚四座。
要而論之,台獨如今身分尷尬,除了台灣政客外,中美顯然都不願讓其成為雙方競爭的唯一核心。美國自是擔憂會被迫亮出底牌,北京則畢竟尚未放棄和統途徑,倘若台獨屢成為話題交點,恐在某個未來迫使北京出手終結,提高統一成本。
故在面對台獨上,中美眼下顯然都採取了放長線釣大魚的戰略:美國持續玩轉戰略模糊,卻空間日發狹窄;北京持續耕耘實力格局,欲讓美國的干預風險持續上升,同時撼動台灣思考和統可能。歸根結柢,台獨過去是話語之爭,如今則是拳頭問題。而就中美當下的實力消長趨勢觀之,時間站在了北京一方,當美國發覺干預風險已高過炒作成本時,或許還能躲在戰略模糊的掩體下,暗自退場,保住一點霸權的落日餘暉。
原文發表於2021/7/18《多維新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