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 守護者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999,OX病房!999,OX病房!」每聽到廣播響起,代表著啟動麻醉科緊急插管。(各家醫院代號有所不同)
麻醉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插管,所謂插管,就是在呼吸困難的患者氣管內插入氣管內管,接上呼吸器幫助患者呼吸。對一個成熟的麻醉醫生來說,完成插管動作通常只需要十幾秒。
執行插管幫助患者呼吸是麻醉科重要工作之一。/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COVID-19疫情期間,對於重症患者插管需求更是依賴麻醉科,穿著全身防護裝備,到達負壓病房執行插管,每當夥伴們穿著厚重的衣物,看著他們的身影,總有一股肅然起敬。
在疫情期間,對於重症患者插管需求增加。
大部分執行業務的地點在手術室,每一天的手術室裡,面對需要開刀麻醉的病人,藉由事前評估、診斷、術式......等,提供患者不一樣的麻醉,每一樣的麻醉是具有個別性,相對而言也具有挑戰性。
「幾點過後沒有吃東西喝水?」「打針吃藥會過敏嗎?」「有沒有長期慢性病?」在執行麻醉前,術前的評估亦是重要的,對於呼吸道、禁食有無攸關病人的生命安全。
「等一下是O醫師幫我開刀吧?」、「可不可以跟O醫師說這次手術......」,大部分的患者對於麻醉醫師、麻醉護理師其實很陌生,在手術執行期間,監測病人的生命徵象,以便外科醫師可以順利的完成手術。
每樣麻醉的進行都具個別性。/圖:shutterstock。
完成一項手術、完成一件插管需要團隊的配合與默契,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目標,或許,病患不會記得你的存在,但在醫療體系裡扮演著默默付出的角色,默默守護著患者安全,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avatar-img
4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無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編按:故事為個人經驗與觀點,名字已經過編輯,如有雷同純屬分享。 「阿伯,幫你翻身好嗎?」將床欄拉下,準備幫阿伯拍痰。「啪!啪!啪!」經過病房走廊可以聽到這是安娜在幫阿伯作晨間護理。
編按:內容分享為自身經驗與醫療前線人員。 某個夏日午後,在分隊協勤數個小時後準備要簽退,腦袋想著待會要吃什麼的時候,值班台的救護警鈴響起,勤指中心回報是溺水OHCA,立馬和夥伴穿上背心,出發。 警鈴響起,救護車穿梭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間。圖/shutterstock 在車上和學長討論待會要攜帶什麼裝備
「恭喜妳!是個男生/女生,辛苦媽媽了!」,這應該是所有外科刀別裡會說恭喜的科別吧!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衝擊了醫療體系量能。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
*編按:故事為個人經驗與觀點,名字已經過編輯,如有雷同純屬分享。 「阿伯,幫你翻身好嗎?」將床欄拉下,準備幫阿伯拍痰。「啪!啪!啪!」經過病房走廊可以聽到這是安娜在幫阿伯作晨間護理。
編按:內容分享為自身經驗與醫療前線人員。 某個夏日午後,在分隊協勤數個小時後準備要簽退,腦袋想著待會要吃什麼的時候,值班台的救護警鈴響起,勤指中心回報是溺水OHCA,立馬和夥伴穿上背心,出發。 警鈴響起,救護車穿梭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間。圖/shutterstock 在車上和學長討論待會要攜帶什麼裝備
「恭喜妳!是個男生/女生,辛苦媽媽了!」,這應該是所有外科刀別裡會說恭喜的科別吧!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衝擊了醫療體系量能。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和麻醉科醫師聊著聊著,他和我說: 「我花了好久的時間才找到我心中的那個『1』,那學弟你不要放棄去追尋你心中最重要的價值。」
麻醉醫師轉頭對我説,「生命徵象良好,各種數值無異常。」 「手術很成功,」我宣布道,「送加護留觀。」 手術房裡不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並沒有響起熱烈的掌聲。 大家就是迅速地去準備下一個工作。 不過感覺得出來,所有的人都打起了精神。
Thumbnail
因為曾在醫院照顧家人,所以對於那些無法自主呼吸的臥床病人所承受的身心劇苦感到十分難過和不捨。在呼吸照護病房的病人都是腦傷,也有許多是植物人狀態,護理人員是他們的救星,定時換尿布、拍背、抽痰、灌食、換尿管、換鼻胃管等等,此番情操十分令人敬佩。 有一群人,這群人是志工,由各科醫護人員組成的志工隊,
原來手術的病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覺而已… 一幕幕的醫院天花板燈具格局,配合護理師們推床的急促腳步聲,病人視角是這樣的啊! 進到金屬質感變多的手術病房,移到自動發熱的床上,護理師們幫我戴上檢測儀器與呼吸設備,她們各種對業務上的氣憤或焦急的對話,每每把我從未知的擔憂中拉回現實,聽到:「我現在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住院開刀期間以及旅行中發生的故事。同時,作者也強調了傾聽和理解需求的重要性,對於新手就服員來說,先從理解需求開始,是非常好的第一步。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醫護人員在職場上面臨著24小時的待命,忙碌的班表,生死關頭的處理,以及超時工作的壓力。這篇文章細緻描述醫護人員的辛酸和堅持,向他們致敬和感謝。
有天上班,急診忙碌度在爆炸邊緣,醫師特地從開刀房走來急診:再不讓病人進開刀房我就不要現在開。 前面送三台緊急刀上開刀房,加上兩台加護病房⋯⋯剩下最後手腕骨折,等不到10分鐘還沒送上去,我一邊準備病人手術流程,看著衣服還沒換的病人,一邊耳邊傳來這種帶有威脅的字眼,眼淚差點飆出來⋯⋯⋯。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和麻醉科醫師聊著聊著,他和我說: 「我花了好久的時間才找到我心中的那個『1』,那學弟你不要放棄去追尋你心中最重要的價值。」
麻醉醫師轉頭對我説,「生命徵象良好,各種數值無異常。」 「手術很成功,」我宣布道,「送加護留觀。」 手術房裡不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並沒有響起熱烈的掌聲。 大家就是迅速地去準備下一個工作。 不過感覺得出來,所有的人都打起了精神。
Thumbnail
因為曾在醫院照顧家人,所以對於那些無法自主呼吸的臥床病人所承受的身心劇苦感到十分難過和不捨。在呼吸照護病房的病人都是腦傷,也有許多是植物人狀態,護理人員是他們的救星,定時換尿布、拍背、抽痰、灌食、換尿管、換鼻胃管等等,此番情操十分令人敬佩。 有一群人,這群人是志工,由各科醫護人員組成的志工隊,
原來手術的病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覺而已… 一幕幕的醫院天花板燈具格局,配合護理師們推床的急促腳步聲,病人視角是這樣的啊! 進到金屬質感變多的手術病房,移到自動發熱的床上,護理師們幫我戴上檢測儀器與呼吸設備,她們各種對業務上的氣憤或焦急的對話,每每把我從未知的擔憂中拉回現實,聽到:「我現在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住院開刀期間以及旅行中發生的故事。同時,作者也強調了傾聽和理解需求的重要性,對於新手就服員來說,先從理解需求開始,是非常好的第一步。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醫護人員在職場上面臨著24小時的待命,忙碌的班表,生死關頭的處理,以及超時工作的壓力。這篇文章細緻描述醫護人員的辛酸和堅持,向他們致敬和感謝。
有天上班,急診忙碌度在爆炸邊緣,醫師特地從開刀房走來急診:再不讓病人進開刀房我就不要現在開。 前面送三台緊急刀上開刀房,加上兩台加護病房⋯⋯剩下最後手腕骨折,等不到10分鐘還沒送上去,我一邊準備病人手術流程,看著衣服還沒換的病人,一邊耳邊傳來這種帶有威脅的字眼,眼淚差點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