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書】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

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
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
「中國為什麼沒有像西方預期的,隨著改革開放,逐漸成為民主國家?」「中國對外的行為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國際新聞裡,越來越常出現印象中的民主國家、西方強國明明與中國關係緊張,但政治人物卻在讚美中國、支持中國做法?」這些問題在「黑手」這本書裡,得到了一些回應。
透過與西方國家、全球南方國家等對象間的關係,建立各國地方政府首長、民意代表、非政府部門與中國的「友好」,加上政治獻金、境外代理人等策略,中國得以漸進地影響各國對中國的態度。各地企業、大學、學術機構、智庫、文化交流,乃至國際組織,也都越來越常發現中國積極投入的趨勢。經由給予「好處」與「處罰」的兩面手法,漸漸形塑對中國有利,或是即便對中國做法不滿,外國機構也不敢輕舉妄動的氛圍。

舉媒體為例

不難發現,中國的媒體與「黨」的關係必須十分密切。而媒體描寫、框架一件發生於真實社會的事件時,所採用的每一字、句,都實踐了特定的世界觀、態度和評價。在「姓黨」的中國媒體筆下,什麼可以報導、什麼不能報導,又該如何評價人與事件,都反映了「黨」的意思。當然,完全由中國製作、以中文來說中國「好的故事」、傳達「正能量」未必每次都管用,書裡提到中國的策略之一,在於藉許多海外媒體、西方臉孔的人以外語播報,從而避免「反華」且錯誤的「假新聞」傷害中國形象。
中國境內早已禁用的Facebook等社群媒介(就不多提各種翻牆出來,還洋洋得意的小粉紅了),則在中國對外宣傳上扮演重要角色。「網軍」出征早已並不罕見,然而近年一大問題在於,在Facebook的馬克祖克柏試圖討好中國,Twitter與YouTube等平台也都曾於中國投資重本,期望進入中國市場。這讓近兩年談及「敏感內容」,比方香港民主派人士活動、新疆人權問題等內容,都可能「被黃標」,而不易觸及群眾,更遑論盈利。
對了,七月下旬中國河南大雨造成的嚴重水患,也曾在官媒與社群平台上,呈現著宛如平行時空的面貌,也值得作為觀察中國的重點。

再以學術研究來說

學術自由向來是校園、研究機構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基礎,但若跟中國有關,則未必這麼理所當然。研究中國議題的各國學者,如未能「講好中國故事」,面臨的恐怕是各種威嚇、脅迫,或直接拿不到簽證,根本進不了中國。
國際學術合作上最著名爭議之一,想必便是「孔子學院」。表面上教授中文、推廣中國文化,但實則與學術審查、言論自由十分有關。比方台灣(Taiwan)、西藏(Tibet)與「天安門」(Tiananmen)等話題絕對是禁區,一但讓中國反感,後果則經常對學者帶來不小衝擊。更讓人難以招架的,還有「紅線」究竟在哪的模糊性,既然根本不確定「哪些話題會觸碰到中國禁區」,便乾脆自我審查、設限。但這帶來的,則會是學術自由的限縮。
而報導哪些話題,會「破壞國家安全」,或是構成「勾結境外勢力」?想必又是類似的策略。

建立有利中國的遊戲規則

中國向來強調擁有台灣的主權,更積極參與,且進而嘗試主導國際組織、跨國合作機制下的「遊戲規則」。舉凡2003年的SARS,乃至去年以來的Covid-19疫情,台灣參與世衛資訊交換的權利,則在中國的堅持下受限。去年譚德塞對中國因應疫情策略一面倒地讚美,到今年還是讓人難忘,更反映了中國與世衛等國際組織關係密切,對於台灣和各國的影響,漸漸越來越明顯。
而對於「恐怖主義」,還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等等的定義,也都成為了近幾年香港、新疆等地區人權爭議在中國和各個關係良好的國家描繪下,顯得十分「正當」而「合理」的重要背景。同時,在中國長期、深度地形塑議題面貌的同時,也緊密地將「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連結起來,他國對於中國的批評,便形成了基於「反華」,甚至「歧視」的惡行。
寫在後面的碎念
這是一本主題很硬,但翻譯上顯少具有「翻譯腔」問題的書,讀來真的還滿有趣的。「黑手」也是我在七月讀的第五本書(正確來說八月初才看完),完全實踐在家辦公以來,宅力大大提升的現象,因為除了必要的生活購物外,基本上幾乎足不出戶呀(苦笑)。
近幾年也許因為碩班研究的關係(差點忘了我讀的是傳播所……,某些程度上都有點偏到社會所去了),對中國主題一直都滿有興趣的。幾年下來,也算是更能體會,即便身處的台灣有著很多內外問題、挑戰,但作為民主社會,還是有著不少珍貴的價值,是難以被取代的。兩個多月來的疫情三級警戒,曾經一天新增五百多例確診,但卻能透過多數台灣人的合作,才終於發展到近期的相對穩定,偶爾還是會有作為台灣人真的不錯的感覺,希望不是錯覺就是了。但目前來看,沒事還是少出門,在家做事、耍廢,追奧運可能都不錯(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