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面倒旋到底是什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高爾夫裡面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你的擊球結果,而比較深入的細節就是擊球的倒旋。擊球倒旋是和你的打法,球桿有直接關係,而它的數據好壞就影響你的飛行軌跡,飛行距離和滾動距離。這也是技師會在意的因素。當然很多的球友都知道桿面角度就是會產生多少倒旋量有關,但桿面角度不是唯一會影響的東西,今天會討論桿面設計和材質。
首先,不管是木桿還是鐵桿都一樣,桿面的材質和設計都會影響到你擊球的倒旋量。就算一樣的桿面角度但不同材質也會有不同的倒旋量。同時桿面的設計包含了,凹槽和表面的粗燥度和平滑度都是會直接影響倒旋量。有些木桿標榜低倒旋,就是給速度快的球友使用,但外觀看起來也沒有什麼不同。但差異就在細節裡。
比如,這些低倒旋的桿面凹槽設計有些是雷射刻出來,並不是真的有凹槽出來。有凹槽就可以在觸球時產生更多倒旋量。另外凹槽設計不在中間的甜蜜點和熱區裡,也說明打到熱區是可以得到更少倒旋量。如果在中間位置有一些線或槽,都是增加倒旋的因素。但如果是雷射刻的話,其實不會產生太多倒旋,只是比用筆畫的要在強烈一點。
如果你用手去摸桿面就可以知道桿面的平滑和粗燥的程度。這樣就可以影響到擊球的倒旋量了。比如有些鐵桿的表面是設計比較粗燥的觸感,這就會產生更多的擊球倒旋量。如果你要打得比較高的彈道或要更好的果嶺停球能力,這就是比較好的選擇。所以別認為,桿面都是差不多,很多的設計和訴求都藏在細節裡。如果你去仔細觀察,就可以發掘這裡的秘密。
而在桿面的觸感這部分,我也做了一個實驗和測試。這樣比較可以讓大家瞭解到桿面觸感的差異,對於倒旋能力是有直接的關係。這也是球具廠商們在桿面上做的秘密。這次我是用Ping i500 7i/Project X LZ 6.0 鐵桿來進行測試。我做了一個動作,就是在桿面貼上一片擊球位置的貼紙,這樣可以去觀察桿面擊球位置。
有貼這個貼紙就會影響到擊球倒旋量。我貼這個貼紙的擊球倒旋在3500~3800rpm (foresign GC 2 擊球模擬器)。沒有貼,會減低2~300rpm的轉速量。而擊球的飛行距離在145~155飛行距離和15碼左右的滾動距離。總距離在160~170碼左右。我打很多球,也沒有馬上把貼紙給拿下來,反而放一些天,再拿下來。而貼紙和桿面就非常的黏。至少拿下來是桿面是有黏性的狀態。
這個狀況是我刻意要做出來。因為這樣桿面的表面就和一般狀況有比較大的差異。也可以視為這是桿面比較粗燥的設計,以達到更好的倒旋能力。這樣對於一些想要把球打的高和停球效果提升。這時候我再進行擊球,得到的結果就非常明顯差異。飛行距離在135~145碼,滾動距離約10碼,總距離在150上下。倒旋量和彈道都變高。倒旋為7500rmp+-300rmp。300~500rpm對距離就影響到1~2碼距離。sticky
這就是桿面觸感的差異結果。而我持續打擊有50~70球後,飛行距離提升到快要和原本有貼貼紙的狀況。距離也慢慢回來了。因為不斷的擊球,就會把桿面的狀態給磨平掉。而這就是鐵桿的另一個狀況,你的桿面會越打越平滑。導致倒旋量的下降和滾動距離越遠。這都是鐵桿桿面的正常磨損。木桿桿面也一樣只是耗損程度和你的擊球頻率有直接關係。
所以我常說,鐵桿和挖起桿是兩種球桿對桿面磨損最快也最嚴重。因為它們會碰觸到土,沙和草等物體。這就會影響到擊球的倒旋量。尤其是挖起桿更是如此。挖起桿的桿面更容易磨平滑。所以我的挖起桿都是半年換一個頭。有些日本鍛造的更軟,更換速度更快。因為桿面磨損的速度更快。所以你要讓你的短桿聽話,就是定期更換就沒問題。
或是我會有一套專門下場用的桿子,一套練習場用的。這樣你的桿子的桿面狀態就可以維持在比較好,對於倒旋的控制和表現就可以掌握好。所以下次看到廠商說它們這套或這支桿子是低倒旋時,別再似懂非懂的覺得看不出來。實際去摸看看,觀察桿面設計和凹槽,就可以發現這是低還是高倒旋的桿面設計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2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在德州打球,面對球場的果嶺速度,一直都很悶,也很苦!因為我現在用的推桿是純碳鋼刀背answer/newport外型。很好掌握,但問題在力量的掌握很困擾我。在德州的球場果嶺速度都很快,速度都在9或以上。對於鋼材的推桿桿頭來說,很容易在距離和力量的掌握上產生問題。尤其在中、長的距離上真的都過頭很多。
    和朋友約好打WestRidge球場,這個球場在我住的地方要往北的地方。開車大概15~20分鐘,都是不遠的地方。開球時間是下午2:50,到了球場和朋友會合,先去果嶺推一下新推桿Ping 2021 Sigma2 來感覺手感和距離(測評後面會放到網站上分享)。我們打藍梯,總長是6600碼。這個距離好。我喜
    打高爾夫20多年時間,確實現在打球比較輕鬆和可以掌握自己的節奏。就算練球也在精不在量。很快就可以調整到應該有的狀態和動作來。下場也可以知道問題所在,下一桿可以調整回來。但要維持這樣的能力和狀態真的不容易。因為不是比誰打的球久,或是誰練的球多,就可以談笑風生的打球。 很大的關鍵在於你自己要去知道一些
    最近在Indoor進行不同測試。有對球桿,也有對球。而今天我想要分享現今高爾夫球的一些想法和測試心得。當然我自己在球這塊有一些生產、行銷經驗,所以寫出來的東西會比較不同於一般媒體或網紅們的評論。而我儘量不去提什麼品牌和生產商,因為說不好,怕被廠商吿或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測試的球款是以一般2層球
    今天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都在上課。相當緊湊的課程,上完就考試,不是可以open book或看講義的大家都過考試。要有點底子考,比較好過。真的有點硬,年紀大了,要塞很多Callaway的東西,有點累。 內容都集中在他們家的桿頭產品和特性,對於桿身和握把就一筆帶過。偏在技術和基礎球具結構
    這次到在美國有點名氣的連鎖練習場Top Golf來打球。之前就有想來打,但覺得一個人來打沒有意思,所以今天和這邊的朋友一起來打。打位有一層和二層,但打位最多就40個左右。因為這邊是一個打位算鐘點來收費,不是算球量。而且一個打位就配一個桌子和椅子,像在餐廳一樣。和朋友一起來比較划算。 更重要To
    最近在德州打球,面對球場的果嶺速度,一直都很悶,也很苦!因為我現在用的推桿是純碳鋼刀背answer/newport外型。很好掌握,但問題在力量的掌握很困擾我。在德州的球場果嶺速度都很快,速度都在9或以上。對於鋼材的推桿桿頭來說,很容易在距離和力量的掌握上產生問題。尤其在中、長的距離上真的都過頭很多。
    和朋友約好打WestRidge球場,這個球場在我住的地方要往北的地方。開車大概15~20分鐘,都是不遠的地方。開球時間是下午2:50,到了球場和朋友會合,先去果嶺推一下新推桿Ping 2021 Sigma2 來感覺手感和距離(測評後面會放到網站上分享)。我們打藍梯,總長是6600碼。這個距離好。我喜
    打高爾夫20多年時間,確實現在打球比較輕鬆和可以掌握自己的節奏。就算練球也在精不在量。很快就可以調整到應該有的狀態和動作來。下場也可以知道問題所在,下一桿可以調整回來。但要維持這樣的能力和狀態真的不容易。因為不是比誰打的球久,或是誰練的球多,就可以談笑風生的打球。 很大的關鍵在於你自己要去知道一些
    最近在Indoor進行不同測試。有對球桿,也有對球。而今天我想要分享現今高爾夫球的一些想法和測試心得。當然我自己在球這塊有一些生產、行銷經驗,所以寫出來的東西會比較不同於一般媒體或網紅們的評論。而我儘量不去提什麼品牌和生產商,因為說不好,怕被廠商吿或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測試的球款是以一般2層球
    今天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都在上課。相當緊湊的課程,上完就考試,不是可以open book或看講義的大家都過考試。要有點底子考,比較好過。真的有點硬,年紀大了,要塞很多Callaway的東西,有點累。 內容都集中在他們家的桿頭產品和特性,對於桿身和握把就一筆帶過。偏在技術和基礎球具結構
    這次到在美國有點名氣的連鎖練習場Top Golf來打球。之前就有想來打,但覺得一個人來打沒有意思,所以今天和這邊的朋友一起來打。打位有一層和二層,但打位最多就40個左右。因為這邊是一個打位算鐘點來收費,不是算球量。而且一個打位就配一個桌子和椅子,像在餐廳一樣。和朋友一起來比較划算。 更重要To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鐵桿擊球 無論是凹槽鐵桿、切擊鐵桿、中鐵桿還是木桿,瞄球和揮桿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揮桿並非擊球動作,揮桿是穿越擊球動作的過程——包括劈擊和推桿。揮桿的後擺與跟隨動作的長度應相同。今天,由於球桿的桿頭設計有不同的仰角,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的運動。專家打高爾夫時僅需為每個距離選擇合適的球桿,直到到達果
    Thumbnail
    推桿 推桿 決定擊球、線路判斷、觸感 推桿是獲得低分的簡單捷徑,但需要小心 圖 1 位址。 推桿握持方式與其他球桿握持方式的唯一區別在於,左手握在桿身下方,與所有其他擊球時的右手握持方式相同。 高爾夫是一項始終需要右手控制的運動,並且在任何擊球時右手都不會改變。 圖 2 仰泳。 請注意,在瞄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這通常是常見的情況。 在過渡時,球桿不會傾斜。 並且早期釋放,你在揮桿過程中你的手太早離開。 球桿很快就會出現甩桿。 我認為這些是你擔心的原因。 那麼在過渡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球桿像專業人士一樣傾斜。 是否有可能保持姿勢,讓球桿不會延遲? 我想給你一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首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行進中的球,因表面形狀相對速度方向不對稱,產生了不對稱的邊界層分離,以及使球不同位置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大小不同,最終導致空氣作用力的合力,出現「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f)」。 這個分力 f,源於表面形狀 s 的不對稱,而球若有旋轉,則每個時刻的 f 都可能會變化。 既然如此,那不如擴充表面形狀(s)
    Thumbnail
    切滾球: 飛少滾多 12法則: 飛滾比 7號桿>1:5(7+5=12) 9號桿>1:3(9+3=12) P桿> 1:2 54°Wedge>1:1 越長桿桿面角度越小,越穩定 掌握桿把,左手低右肩高,肘貼胸肋, 桿身垂直地面(桿頭跟部離地),桿身握短。 像推桿一樣對準方向控制大小
    Thumbnail
    目前學界已知,對球路影響巨大的兩種主要空氣作用力,是馬格努斯力 (Magnus Effect) 和 縫線偏移尾流 (Seam-Shifted wake) 。 這篇文章會解釋這兩種力的原理與影響,並說明如何運用。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鐵桿擊球 無論是凹槽鐵桿、切擊鐵桿、中鐵桿還是木桿,瞄球和揮桿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揮桿並非擊球動作,揮桿是穿越擊球動作的過程——包括劈擊和推桿。揮桿的後擺與跟隨動作的長度應相同。今天,由於球桿的桿頭設計有不同的仰角,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的運動。專家打高爾夫時僅需為每個距離選擇合適的球桿,直到到達果
    Thumbnail
    推桿 推桿 決定擊球、線路判斷、觸感 推桿是獲得低分的簡單捷徑,但需要小心 圖 1 位址。 推桿握持方式與其他球桿握持方式的唯一區別在於,左手握在桿身下方,與所有其他擊球時的右手握持方式相同。 高爾夫是一項始終需要右手控制的運動,並且在任何擊球時右手都不會改變。 圖 2 仰泳。 請注意,在瞄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這通常是常見的情況。 在過渡時,球桿不會傾斜。 並且早期釋放,你在揮桿過程中你的手太早離開。 球桿很快就會出現甩桿。 我認為這些是你擔心的原因。 那麼在過渡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球桿像專業人士一樣傾斜。 是否有可能保持姿勢,讓球桿不會延遲? 我想給你一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首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行進中的球,因表面形狀相對速度方向不對稱,產生了不對稱的邊界層分離,以及使球不同位置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大小不同,最終導致空氣作用力的合力,出現「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f)」。 這個分力 f,源於表面形狀 s 的不對稱,而球若有旋轉,則每個時刻的 f 都可能會變化。 既然如此,那不如擴充表面形狀(s)
    Thumbnail
    切滾球: 飛少滾多 12法則: 飛滾比 7號桿>1:5(7+5=12) 9號桿>1:3(9+3=12) P桿> 1:2 54°Wedge>1:1 越長桿桿面角度越小,越穩定 掌握桿把,左手低右肩高,肘貼胸肋, 桿身垂直地面(桿頭跟部離地),桿身握短。 像推桿一樣對準方向控制大小
    Thumbnail
    目前學界已知,對球路影響巨大的兩種主要空氣作用力,是馬格努斯力 (Magnus Effect) 和 縫線偏移尾流 (Seam-Shifted wake) 。 這篇文章會解釋這兩種力的原理與影響,並說明如何運用。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