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自2017年開始推出「Partner Program」計劃,讓用戶可申請開通撰寫收費文章的權限,從而透過自己的文字創作獲得收入。早期,文章的收入按照拍手數量計算,期間也有不少華語文友分享過有可觀的收入;但自2019年起改以文章閱讀時間計算收入,加上需要抽取30%的稅收,不少文友俱表示創作收入大幅減少了。
這一年裡,Matters 曾經出現過數次有關社交按讚、抱團擼幣(LikeCoin)的爭論。在 Medium 新的遊戲玩法裡,也有便利他們操作的空間。一個懂得「圈粉」的創作者,只要力銷百多個朋友進入平台追蹤自己,並透過自己的申請連結成為付費會員,這一位創作者就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但文章的質素,卻並非 Medium 審視Partner Program申請者的一個條件。倘若整個平台充斥著這一類的「玩家」,對平台的風氣和生態,將構成深遠的影響。方格子的Premium計劃到現在仍然設有人工審核過程,或多或少對內容質量,仍有一些把關的作用。
Medium 官方表示,創作者的收入基礎仍會按照付費會員的閱讀時間計算。但當好些付費用戶的現金流直接流到個別創作者的戶口時,分配至「公地」的現金流勢必減少,屆時沒有獲得大量粉絲支持的創作者,在同樣的收人分配方式下,其收入將會大幅減少,這將加劇創作者之間的貧富懸殊情況,也違背了 Medium 撐優質深度文章的初心。
另一項觀察所得的批評,是 Medium 官方把孖屐亭的工作,也「外判」至創作者身上。雖說寫作平台邀請「大咖」加盟去吸引讀者、衝流量,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但透過激勵創作者衝followers數量去獲取更多收入,從而強行催谷平台的用戶數和流量,也未免不是一件不要得的事情吧?一個寫作平台若擁有優良的用戶體驗,和結實的創作交流社群,自然能夠吸引用戶加入,Medium 拋出這樣的「人海戰術」,也未免有欲蓋彌彰之嫌了。而且,這些衝著個別創作者而來的用戶,效應能否外溢至其他的創作者,也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