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改寫自《MEDIUM經營五年的後台數據報告》筆者對於Cloud Architect EC問題的回應。
我覺得這些經營MEDIUM的問題不僅有EC會遇到,「應該」也是近年才加入MEDIUM的作者都會遇到的類似狀況,藉著當時的簡易回覆,才催生出這篇完整文章。
Patrick 大大你好~
偶然看到你這篇經營 Medium 的文章,非常有感觸。我自己也寫過一篇 「經營 Medium 一年,我到底賺了多少錢? 」,至今仍然是我的部落格裡面收入最高的文章XD:
好奇你轉到方格子之後的寫作收益是否比較高?會寫 Medium vs 方格子之間的瀏覽數比較文之類的嗎?
我在 Medium 上有著超過100篇文章,但收入真的是微乎其微,所以目前在考慮是否該轉戰其他寫作平台,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相關建議。
謝謝~
MEDIUM在華人圈曾有波瀾,讓整個MEDIUM華語社群蕩然無存的,莫過於2021年4月經歷一波大改版,主要是MEDIUM為了打擊有心人士利用平台的SEO優勢,發表毫無意義的內容並附上詐騙連結,導致MEDIUM淪為詐騙溫床,嚴重影響MEDIUM品牌聲譽與平台用戶的使用體驗。
這波改版讓許多作者喪失流量(甚至是流量歸零),大批作者群陸續轉移陣地,原先在MEDIUM經營有聲有色的大神,夾帶流量離開MEDIUM,也帶走原生MEDIUM大批粉絲讀者。
讀者的眼光從原先注意到某篇文章,然後轉到特定的作者身上,接著在MEDIUM發現更多好品質的文章,自然會申請會員與作者互動,因緣際會下也可能會開啟自己的寫作生涯,整個生態系形成正向的成長循環;相對的,當自己追蹤的作者陸續離開平台,讀者們自然沒有留在MEDIUM的誘因,剩下的作者也是苦苦掙扎,逐漸淡出讀者目光,形成負面成長的向下螺旋。
自己也是重災戶之一,從原先破萬的月流量,最終剩不到一千。時至今日,在撰寫本文的當下,月流量仍只有改版前的6成左右。
這也是為什麼,之後投身MEDIUM寫作的作者,很難在MEDIUM將粉絲做大的緣故。
幾經幾次重大改版後,樹倒猢猻散,大神們離開後,人潮跟著走,因此現在的MEDIUM華語生態,缺乏一個讓外來人加入的誘因。原先還算熱鬧的臉書社團Medium中文寫作者聯誼會也變成一攤死水,社團甚至在2023年5月23日起暫停使用。
如果寫作是希望有人看到,或是未來想要變現(內容有價、廣告曝光、廠商業配…等),在假設讀者群主要面對華語+台灣市場的前提下,MEDIUM不論是SEO導流,抑或是變現模式都相當不友善。
MEDIUM主要都是英文用戶,華語圈的聲音幾乎無視,再加上GOOGLE搜尋關鍵字,MEDIUM已經不像過往一樣,文章常常出現在首頁前幾名,有時候直接複製一段內文貼上搜尋,是壓根連文章都找不著的那種。
當現在的MEDIUM本身面臨華語用戶流失,外部SEO又差的情況下,文章想要被看到,作者還得多花時間與心力在自主分享、經營社群,少了原先可以專心寫作的環境。
此外,MEDIUM的變現模式也很單一,想靠文章內容獲利,作者本身必須先加入付費牆(Medium Partner Program),才能從「其他付費會員」的「文章閱讀時間」賺取微薄收益,實現許多作者夢想中的「內容有價」。
礙於個人經營的成績很差,六年了連破千粉絲都沒有,
再加上經歷幾波無情的改版浪潮,從未考慮付費牆的選項。
至於廣告或業配賺取收入?MEDIUM本身無廣告業務,不用多想了;至於業配文,筆者在MEDIUM六年多來,看到的業配文應該少於十隻手指頭,數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以MEDIUM與方格子相比,MEDIUM的定位比較像是放置作品集,或是以英文受眾為主的寫作平台;方格子立足台灣,專注於台灣市場(以及擴大經營華語圈)。
以MEDIUM華語圈來說,付費會員難賺錢,光是華語的讀者基數就不夠,加入付費牆的更是少之又少,利潤分成自然如同雞肋,也難怪不被MEDIUM營運方重視,如同闌尾可割可棄。
反觀方格子,「免費會員」就能解鎖不同的賺錢手段:
以變現模式來說,方格子比MEDIUM更多彈性與選擇。像自己有開專欄付費,也有收過讀者打賞,目前穩定收入就是每季不到50台幣的廣告曝光。
雖然只是搬不上檯面說嘴的蠅頭小利,單純想表達「就連我這種小作者也能有所收穫」,側面說明方格子在考量作者的多元收入上,比起MEDIUM單一來源有優勢許多,背後下許多功夫,都是為了把作者留在平台上創作。
把作者與好文章留在平台上,吸引其他讀者造訪,提升平台整體流量,培養跨界合作的籌碼,進而增加公司收益,打造一個正向的上升螺旋,最終達到多方共好的生態系。
更重要的是,方格子的讀者更願意與作者互動,不僅能激勵作者筆耕的動力,收到的反饋越多,也能知道未來該如何調整寫作方向。不像MEDIUM互動少,連拍手都捨不得給,作者大多只能獨自一人摸黑前進,投石問路也只換得一聲寂靜。
所以,放眼未來,如果文章內容主要是面向台灣市場的讀者,論SEO、流量與變現模式的最佳集合,方格子「暫時」是當下的最適解。
文章寫出來就是要給人看的,孤芳自賞只是在自我安慰。
讀者在哪,文章就放在哪,社群亦然。回過頭來看EC在MEDIUM上的經營,小弟分享一點點點點點點拙見:
總結來說,MEDIUM短期內就是這樣。放眼未來,倘若文章的讀者群主要落在台灣,想要「SEO×流量×變現」的Buff加成的話,或許方格子會是現狀選項中的最適解。
MEDIUM仍可以繼續經營,只是會改變經營方針(以下觀點不衝突,可以根據自身狀況彈性調整選用):
1. MEDIUM當作文章首發地,因為方格子的文章編輯器超難用,對作者而言編輯介面不夠直觀,使用上也超級不友善(自己是在MEDIUM撰寫完文章後,再複製一份到方格子),重點是BUG一堆,編輯器的水準介於傳統部落格與MEDIUM之間的縫合怪。
2. 方格子發中文版文章,MEDIUM發英文版。
3. 英文文章除了是中文文章的翻譯版本外,可以考慮寫一些與台灣景點、美食、生活文化相關的文章,甚至是台灣與外國人的差異,或許可以吸引到對台灣有興趣的西方讀者。
如果確定要嘗試方格子的話,短期內應該是避不開方格子與MEDIUM平台雙棲:一邊要搬文章與適應,一邊仍要持續產製新內容。(方格子有文章一鍵搬家功能,想要手動慢慢把文章搬過去也可以)
如果未來的發展重點,希望朝「內容變現」的方向前進,透過文章發展個人品牌以及挖掘額外的收益機會,個人認為以台灣讀者為主要市場的方格子會是EC現狀的最佳解。
MEDIUM則慢慢轉向英文市場,以住澳台灣軟體工程師身份分享個人經歷、旅遊經驗、台灣種種的文章為主。
以上淺見,就是小弟對EC問題的回應與建議,如果其他讀者也有共鳴,或許可以嘗試改變現在的經營模式,搞不好能就此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穫也說不定。
整篇文章看起來,好像我都在說方格子好話,MEDIUM就是華語小眾該死的論述。非也,不論哪個寫作平台,都只是文章的載體與工具。
MEDIUM有簡潔的介面與好用的編輯器;方格子有活躍的社群與多元的變現管道。如何善用平台各自的優勢,並結合自身特性,這是每位作者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內文說那麼多,只是經營多年來的一點見解,自己的核心觀點都沒變過:
作者的重點在文章,不需要與平台同生死。
還記得先前在文章《所以寫作與閱讀的問題,方格子是要解決了沒?寫在23年9月16日》的最後一段「一時風光,不代表未來不會步上關站的後塵」提到:
許多寫作平台、部落格陸續關站下,方格子卻反其道而行,遇到「天下大亂,情勢大好」的局面,「看似」逆勢向上,持續收編其他平台的用戶為己用。
如日中天只是「表面上暫時的」,就跟當年的無名小站一樣,一時的風光仍逃不過關站的命運。隔壁棚的探路客(timelog)離世沒幾年,MEDIUM仍處於虧損中,你只是比別人多苟活一天,不代表未來不會步上它們的後塵。
2024年的現在,我仍抱持去年相同看法。不論是MEDIUM還是方格子,抑或是其他寫作平台,只要沒獲利或是經營不善,隨時都有關站的可能。
我要的很簡單,保全自己的作品,僅此而已。
不論MEDIUM還是方格子誰先倒了,起碼文章還在,麻煩的是必須重新再找一個棲息地。真的沒地方安身立命,就會考慮自架網站,起碼有掌控權,而不是將身家都壓在某平台上賭他不會某天突然關站。
雞蛋不能放同個籃子裡,文章只放在一個平台讓我倍感焦慮,平台雙棲是因為害怕其中一個平台倒了,文章至少還有一處流亡地供我喘息,是不得已的選擇。
不知道還有多少股票投資人記得那個金句?不要跟股票談戀愛。
作者,也不需要與平台共存亡。